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合作中竞争与竞争中合作;
2.把握在合作中竞争和在竞争中合作的技能;
3.在学习如何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二,教学重点:
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把握在合作中竞争和在竞争中合作的技能。
三,教学难点:
在学习如何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四,教学过程:
1、在合作中竞争
竞争与合作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比如美国的微软公司和我国的汉王科技公司,两者既是市场竞争的对手,又是合作的伙伴,微软的产品中有汉王的科技,两家的产品在同一市场竞争,在竞争与合作中都得到了发展。
其实许多公司在发展自己的业务时,要求员工有通力合作的精神,以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如要求员工步调一致,互通信息,互相支持。与此同时,员工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许多员工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工作去,提高自己的“业绩”,以使自己在公司中得到更快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在合作中竞争”。指导学生划出“在合作中竞争”的内涵(97页)。
①活动:班集体的合作竞争
②目的:通过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的经验,引导学生明白在合作中竞争会使集体更强大,使个人进步更快。
③要求:阅读材料,归纳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的经验,讨论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的经验归我们的启发?分析在建立良好班级体中,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竞争关系?
④教师小结: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是先进集体。这个集体具有良好的班风,有一股永不服输的精神。在与兄弟班级的竞赛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项工作都做的得很出色。班上同学各有自己的目标,大家在学习中开展竞赛,你追我赶,各显神通,互相帮助,成绩都很优秀。这一事例使我们明白了,在合作中竞争会使我们个人进步更快,使集体更加强大。
竞争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对我们来说要善于找准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敢于与他人竞争。下面我们看96页的材料,每位同学选一个项目,按要求完成填空,等一会我们全班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学生完成后进行交流。
竞争并不意味着你死我活,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不以成败论英雄。胜败乃兵家常事,其实成功与失败是相对的,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面对竞争的成功,我们应再接再厉,更进一步;面对竞争的失败,我们不应彷徨苦闷,灰心丧气,而应总结经验,奋起直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2、在竞争中合作
美国有一大教堂发生火灾,20xx名教徒在短短的10分钟内有序地从4个出口逃生,没有混乱、挤压,在求生一刹那的竞争中他们选择了合作,是合作救了大家。教师讲述97页心理学家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分几个小组同时做实验,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用时最少)后提问:(当堂实验的,让获胜者回答前两个问题)
(1)、你认为要在实验获胜最佳的方法是什么?
(2)、这个实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3)、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归纳:竞争中的合作要体现双赢的原则,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拆台、相互排斥,这样会两败俱伤,双反应精诚合作、各尽其职,这样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也是在竞争中合作真谛所在。那么,我们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哪?
首先,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板书)
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他人学习,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超过别人。我们还要学会理解和谅解别人,学会换位思考,要原谅别人的错误,理解别人的难处,以诚相待这样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其次:需要我们有团队精神。(板书)
团的精神使团的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它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使个人利益服从团的利益。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离不开团队,团队精神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可靠保障。
3、课堂小结:现代社会是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它更需要有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也更需要“在合作中竞争”和“在竞争中合作”的精神。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要走上社会,都要面对激烈的竞争,让我们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欣赏,学会共享,以适应未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4、课堂练习:
见练习册。
初中政治教案2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及其产生的过程产生,了解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表现。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封建剥削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的,封建国家实现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统治和压迫农民阶级的工具,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利益根本对立,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能力目标
1、利用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辨别的能力。
2、通过教材中所给材料与小栏目,结合“自读自悟”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3、在全面分析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辨证、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
4、注重“自读自悟”教学环节,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思想认识目标
通过古代社会的更替变迁,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明了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中核心的体现,因此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几点:通过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对比,来说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注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形成;重视分析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阐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为主线,引入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预习法、讲解法、讨论法。
小黑板、图表、投影片、投影仪。
一、温故知新:复习前一课内容(展示投影片,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或补充)
投影片 :
1、奴隶及奴隶主的产生
2、阶级的含义以及阶级的产生
3、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
4、国家的产生及其本质
5、奴隶制的建立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6、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7、文字出现的意义
8、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的原因、意义
9、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10、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11、奴隶社会是怎样来统治奴隶的
12、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二、自读自悟
要点提示:(展示投影片)
1、 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过程
2、 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标志
3、 封建社会发展的原因、表现
4、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点
5、 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6、 封建制国家的本质
7、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8、 封建制国家的统治(政治、经济)
9、 封建社会两大对立阶级和主要矛盾
10、封建制度产生、发展和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得到哪些结论?(讨论题)
自读要求:找出要点并在书本上做好标记;发现问题,做好提问的准备。
(开始自读,教师检查自读情况)
三、讲析释疑
(一)封建制度的确立
——奴隶社会后期,奴隶不愿意劳动,你是奴隶主,你会怎样对待奴隶?(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要点:
1、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隶农制。
2、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3、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产生过程:(课本P13)
4、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标志。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标志:封建制国家的建立(简述过程)。
初中政治教案3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商品与消费的有关知识,我们知道了商品是生产出来的,有了商品的出现,我们才有消费,大家看看我们使用的课桌,还有风扇等,都是生产出来后由学校买来供我们使用的。由此可以得出:从生产可以推出商品,由商品可以推出消费,依据数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生产推出消费,但是,从我们生活常识和经济学角度讲,能否由生产推出消费呢,生产与消费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回答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第四课第一框——《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二)新课教学
学习导航:必须带着问题学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怎么样),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活动一:面包、家庭居室、电子产品等这些商品从哪里来的?
生:……
师:这些商品是通过生产出来的。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师:要满足我们消费,就必须发展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这说明了生产决定消费。(板书)
师:既然生产决定消费,那么生产是如何决定消费的呢?请看图示(幻灯片展示课本29页的漫画“今非昔比”):漫画中,坐拥江山和美人的皇帝为何坐不上飞机、吹不了空调?
生:……
师:对了,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我们消费的对象,首先必须生产出来,否则就谈不上消费。在古代,即使是皇帝也享受不到看电视的乐趣,因为那是无电视可看。
师:在出行方面,皇帝只能坐马车,,现代普通人却能坐上飞机。(幻灯片展示)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前,购物在人们的概念中就是要到市场或商场去买,聊天就是和朋友坐在一起边喝茶边聊。可是现在购物、聊天这些消费和和娱乐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以前的方式了。比如购物,我们可以网上购物,有很多人就喜欢到淘宝网吧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聊天可以通过QQ、飞信等交流,何时何地任你选择。由于生产的大力发展,导致我们购物、聊天等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同学们,这一切又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
师:对了,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随着一些产品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和娱乐方式。
师:飞机比马车快得多,高档得多。又如20世纪70年代,青年人结婚要置备的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和收音机,人们把这四样东西称为“三转一响”。而21世纪,青年人结婚“三件事”是:小轿车、住房、旅游。现代人的消费质量和水平远远高于以前的人,这又说明了什么?这种变化得益于什么?
生:……
师:很好。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以前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的温饱都成很大问题,更不要说买房买车了。只有生产力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质量和水平才能提高。
师:假设莱特兄弟没有发明飞机,人们会不会有飞上蓝天的冲动或向往?这种向往能否实现?假设从我们这里到首都建立起了高铁, 我想同学会优先选择乘坐高铁到北京,现代高铁的出现,促使人们有了乘坐高铁的强烈向往。同学们,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生:……
师:说明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大家想一想,生产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消费,生产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们高质量生活、高质量消费。也就是说:人们之所以热衷于某种消费,是因为生产领域有了突破性发展,使人们产生了这种消费的欲望。同学们你们可以举一下其他的例子说吗?
生:……
教师总结:通过我们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什么)、决定消费方式(怎样消费)、决定消费质量和水平(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怎样)、为消费创造动力(想不想去消费)。总之一句话: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探究活动:想一想:果戈里的小说《死灵魂》中有个人物叫泼留希金,他积攒了很多的钱财却不消费,钱锁在箱子里,以至纸币霉烂变质,用手一碰就化为灰,地窖的面粉硬的像石头,要用斧子去劈。如果人人都像泼留希金一样会导致什么后果?消费品就会卖不出,厂家就会亏本,再生产将无法进行,社会也就不前进了。 这一结论说明了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看消费多生产的反作用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过渡)生产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对象、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欲望也就随着发生变化。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没有生产发展的历史,不仅谈不上消费,也谈不上生存。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也有它的反作用。有哪些反作用呢?让我们来继续探究。
师: 同学们,如果生产出来的牛奶不消费,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生:……
师:如果牛奶不消费、都卖不出去,那么牛奶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无法得到实现,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由此可得知:消费是生产的目的。那么消费对生产还有那些反作用呢?
师:人们有擦鞋的消费需求的出现,促使擦鞋这一产业的出现与发展,再例如,人们消费黑白电视时,希望能看彩色图象,刺激生产者调整生产,并实现升级,彩电消费成为热点时,带动了彩电业的发展。这说明,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由此可知: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师:过去人们乘坐的是旧式火车,速度慢、环境差,于是人们不断追求速度快、环境舒适的列车出现,从而促使今天时速高达413.6公里每小时的高铁出现,并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又说明了什么呢?
生:……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这些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师:想一想:大家学习累了时怎样恢复体力的呢?
生:……
师:想一想,人们最基本的消费是吃,人们还需要学习。这些消费对生产有没有影响?生产离不开劳动者,而劳动者智力体力的发展离不开对住房等生活资料的消费。说明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总结:我们今天主要学习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包括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同学们课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当地应该怎样发展生产力呢?
我的试讲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初中政治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
重点: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从活动“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导入(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1、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资料
2、经过思考,分四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填在表格中。
3、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教师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4、小明的上述活动,分别履行哪方面的义务?哪项是法定义务?哪一项义务是我们必须履行的?
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初中政治教案5
1、同学们看到老师讲台上这些东西一定觉得很奇怪吧!政治课也作实验啊?
对了!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做个小演示。
2、 (拿起盘子)问:盘子里分别装着红萝卜、鸡蛋和咖啡豆,我把这三样东西放在沸水里煮了30分钟,煮了30钟后的萝卜、鸡蛋、咖啡豆会怎样呢?我们来看一看(拿出沸水中的三样东西分别进另一个盘子里)问: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捏一捏,甚至尝一尝,看看他们煮之前与煮之后有什么变化?
A、先捏萝卜(问:什么变化?一变软了)(原来呢?一硬)
B、再举鸡蛋(举起鸡蛋〈要有一定高度〉)→放手→破→脆弱(再举起熟鸡蛋→放手→没破→内部变硬)
C、再看咖啡豆与咖啡(从粉状→一杯咖啡)截然不同。
3、 这三样东西的变化都是因为经过→煎熬→沸水,如果把沸腾的水比作生
活中的挫折面临的是同样的开水,反应却大不一样,假如变开水就是生活中的挫折,请想一想,你会是哪一个呢?红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
问:从这个简单的不实验中,你悟到了什么呢?
引导 节一层次 面对挫折,有的人从坚强→软,有的人从软弱→坚强
节二层次 我们不应该像红萝卜(硬→软)应该像鸡蛋(脆→强)更应该学习咖啡豆,他以独特的方式,利用挫折,改变成一杯香浓可口的咖啡,变挫折为力量,变挫折为自己的财富这才是真正的战胜挫折。
4、 我想成为咖啡?
我也很希望我的学生能成为咖啡。所以我决定,在这节课结束时我要把这几杯咖啡送给本节课表现最出色的同学,你们可要争取噢!
5、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学习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挫折,同学们也不例外。我的身边就有这么一位同学,名叫小波他就遇到一个挫折。让我们来看一看他的故事吧!
6、 小品演完,问:1、小波带着什么样的心情离开啊?(沮丧、难过、失望。)2、什么原因造成心情?(他想加入排球队,被教练拒绝了,愿望没有实
现,所以产生了失望,难过这种挫折感)
3、面对挫折的态度的结果是学习成绩下降。→被挫折打倒了!
7、 像小波这样类似的遭遇,你们有吗?能不能说一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挫折呢?
学生回答:
8、 我觉得同学们说的太好了!讲得真切。可关键的是大家还说了自己如何从挫折的阴影中走出来战胜了挫折!
刚才几个同学说的经历引起大家的共鸣,当我们遭遇到挫折时,最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
9、 有人说,遭遇挫折、失败,就已经很丢脸了,还要别人帮忙,不是更丢脸吗?这种想法对不对?(不对!)
安慰、缓解不愉快心情
增加信心、勇气
更快找出原因,战胜挫折
别人帮助对自己战胜挫折有什么帮助?
人心都是一样的!小波也非常希望在人帮助他。
10、我们来帮一帮他吧!下面请同学们来当一回“心理咨询专家,”请大家来共同讨论,完成2个问题。
① 请你针对小波的问题,结合自己战胜挫折的方式,给小波提一些建议,他应该怎么做呢?(请写出具体步骤)
讨论稿5分钟
①小波的优势
②小波的不足之外
③小波要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应该怎么做?
④以这次挫折为诫、吃一垫,长一智。告诉小波,一个要战胜挫折,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可从心理,行为方面考虑)
11、讨论后发言,(每个小组派个代表上来!)10分钟。
老师问:你们觉得哪个组讲得最好?
12、在这么多方法中哪些方法最好,最能帮助小波**成功、目标**?
① 发挥优势、信心
②
重新站起来?
请同学讲,归纳
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总结经验
③ 请人帮助→教训、增强信心、勇气
④ 自我疏导,消除不良情绪
⑤ 制订计划
⑥ 付实施(小目标实现再完成大目标)
13、从这次挫折中告诉小波,同时也是提醒自已一个人要战胜挫折,要具备哪些件?
①信心、勇气 ②乐观、坚强 ③耐挫力
④具体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帮助小波的过程中,已经总结出来了!)
14、这节课大家的表现都很好!我该 把咖啡(精神财富)给哪些同学呢?
问:这节课最出色的同学其实不止这两个,但是咖啡却只有这几杯。
15、生活就是这么残酷,在不得已的取舍中总有人的希望会落空!我想问问没有得到咖啡的同学?
问:你们此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谈(多少时间讲多少个?)
师:大家都在思考?内心都在打鼓!
16、这些同学都在经受住了挫折的考验,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人成为生活的强者。
布置作业:
17、请为自己计一句战胜挫折的格言下节课来交流!
初中政治教案6
【学习目标】
了解 人民群众的含义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学习重点、难点】
重、难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作业反思】
【基础梳理】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1)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决定社会发展。
(2)内容:社会历史首先是 发展的历史,是 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
(1)地位① ②
(2)作用
① 的创造者
⑵ 的创造者
③ 的决定力量
拓展提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的关系
(1)区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
(2)联系: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产生杰出人物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终地依赖于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1)坚持 、 。
(2)坚持 为民所用、 为民所系、 为民所谋。
(3)实现好、 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 。
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1)相信 自己解放自己。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一切 ,虚心 。
初中政治教案7
课题:经受挫折的考验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地位与作用本单元前一课时讲述了面对挫折,人们的不同态度。初步认识到应该具有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的品质。那么如何培养这种优秀的品质,掌握一些合理的方法,是本单元学习的目的与落脚点。因此,经受挫折的考验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学习知道: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可以在学习及生活中培养,并初步掌握培养这种品质的几种途径和方法。能力目标:能够将学习的这些锻炼方法转化成一种观念并付诸于实践,从这些方面努力,实现“知”向“行”的转变。在生活、学习中,逐渐形成这种优秀的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认识在不畏挫折,开拓进取心理品质方面进行锻炼的必要性。勇敢迎接挫折的不期而至,战胜挫折后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并意识到这种品质在当今社会极为重要。教学重点掌握锻炼方法:正确认识挫折,敢为天下先,培养高尚志趣,适当转移目标。教学难点1、敢为天下先2、情境结合,情感渲染,学生能产生共鸣教学方法榜样教育、体验式教学、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学习、赏识教育、合作式教学课型讲授新课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素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处理:设问:贝多芬一生遭遇哪些挫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效果:通过榜样教学,感受贝多芬战胜重大挫折的坚毅。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培养自己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宝贵品质。
2、讲授新课
(1)、培养高尚的志趣
素材:贝多芬一生遭遇的重大挫折。
处理:学生找出支撑贝多芬战胜挫折的原因。(师归纳:兴趣、志向)并引导学生讲出做自己喜欢、自己追求的事再苦也觉甜的经历。
效果:认识到培养高尚的志趣,从心理上给了我们战胜挫折的勇气与信心。
(2)、正确认识挫折
素材:周南中学身患癌症的高考学生颜艳录像(5分钟)
处理:颜艳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挫折?(病魔、贫困、高考的压力)
效果:引导学生反思我们平时遇到的挫折,比较起颜艳所受的挫折是微不足道,而我们平时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挫折呢?
活动设计:《实话实说》栏目现场采访
道具:一个无线话筒,一台学生自制的摄像机(材料:纸盒)
处理:设计平时在学习生活常遇到易产生挫折感的典型事例。请学生做小记者采访(采访6个同学),一个同学扛摄像机。最后教师灵活归纳。
效果:让学生深层次的领悟,正确认识挫折是战胜挫折的前提条件。同时正确认识挫折又需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
(3)、敢为天下先
活动设计一:试一试:把鸡蛋竖起来
处理:多媒体打出画面示意,让几个学生亲自试一试,想办法把鸡蛋竖起来。教师进行赏识教育。
效果:让学生体会看似不可能的事,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敢为天下先,敢有奇思妙想,这也是战胜挫折的重要手段。
活动设计二:议一议:把木梳卖给和尚有可能吗?
处理:打出直观的.画面,以讨论的方式,为如何把木梳卖给和尚想出招数。鼓励学生有奇思妙想。教师在此活动中赏识教育与层层启发式教育相结合。鼓励创新意识。(讨论3分钟)
效果:让学生领略到合作、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走出困境、解决难题既需要毅力,也需要智慧,需要有创新精神。
三、结课
人生中总会遭遇挫折,能不能战胜挫折关键在于有没有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找到正确的方法。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面对挫折能从容应对。
初中政治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有大致的印象。
能力培养: 继续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化学现象的科学描述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对空气成分的认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介绍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使学生受对待任何事物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空气的组成成分。
重点 、难点:初步掌握空气的各组成成分,了解惰性气体的特殊性质和应用。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可是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物质呢?
在十八世纪70年代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物质。直到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的普利斯特里认识空气中有一种能供给呼吸维持生命后,人类才揭开与自己生存有着重要意义的空气的面纱。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养气)和氮气(不可维持生命)组成的结论。
一、 瑞雪——舍勒
英国——普利斯特里
法国——拉瓦锡
讨论,回答
倾听
设疑问创设情境。
拉瓦锡的钟罩实验
在燃烧匙内放入红磷,在酒精灯外焰上点燃后伸入集气瓶内,塞紧瓶塞,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和钟罩内水面的变化情况。
观察后描述出实验现象。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1.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
2.为什么会出现水面上升的情况?为什么水 面上升到瓶的容积约1/5处就再上升?
回答:2 因为红磷只和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认识钟罩实验的意义。
空气成分示意图
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
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
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的0.03%
惰性气体占空气体积的0.94%
其它气体和杂质占空气体积的0.03%
观察、讨论,是
不是体积分数所占较小的气体的作用较少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空气污染的防治
空气中有害物质分为:有害气体和粉尘
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大气污染的主要防治方法:
1.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
2.合理工业布局,改革生产工艺。
3.工业三废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4.积极合理开发新能源。
5.植树造林。
学生记忆。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防治污染的能力和方法。
四、稀有气体(惰性气体)
特殊物理性质:通电发出有色光
通入氖气发出红光,用于航空、航海指示灯
通入氙气发出强光,用于飞机场照明和医学专用
学生倾听,记忆。
理解“霓虹灯”的原理。
课后记: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有关空气污染和霓虹灯的有关知识,可有效提高课堂学生学习气氛。另外,在介绍认识氧气的课外知识中加入1802年德国汉学家克拉普罗特所著《第八世纪时中国人的化学知识》一书引起的世界化学界的争论,从而得出在1100多年前的“至德元年”(中国在南北朝583-586和唐朝756-758出现两个同样年号)中国人马和已经对氧气作了深入研究。
初中政治教案9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如何讲礼貌》是北师大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第2站的内容。学会如何讲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如今中学生在文明礼貌上存在很大的欠缺,本课的学习会对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这一课在全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如何讲礼貌》的上一站内容主要向学生说明了礼貌是什么?为什么要讲礼貌?这一站内容则从不同角度说明如何才能做到讲礼貌,承接了上一站的内容。同时,讲礼貌也是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本站内容在教材编排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如何从态度、语言、行为、仪表方面做到讲礼貌。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讲礼貌中对态度、语言、行为、仪表方面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并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树立文明礼貌的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课内容的学习及学校、家庭的教育,学生对礼貌知识有一定认识基础;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七年级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分析辨别能力;另外,七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过渡时期,思想行为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为此,根据七年级学生还具有乐于表现、擅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内容。
而七年级学生又存在不定性,所谓不定性包括两方面:
①七年级学生还未深刻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导致上课时定力不足,容易开小差、走神;
②当今社会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加上家长对礼貌教育的忽视,致使一些学生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很难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如何在语言、行为方面做到讲礼貌。 确立依据:语言和行为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易受影响,也是能最快从课堂教学上得到实效的方面。
教学难点:针对学生在生活中很难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的情况,我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确定为: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我将对学生身边不礼貌的案例进行分析,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开展课堂活动,进行情境表演,让学生获得切身体会;并通过课后作业,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以此争取突破重、难点。
五、教学方法
1.教法:基于本节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原则,结合学情,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法:①案例分析法②情境教学法③直观教学法。
2.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内容,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方面有以下方法:①自主探究法②总结反思法。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3-4分钟)
课堂讨论——《“变质”的牛奶》
一名顾客来到餐饮店,要了一杯热牛奶、一杯柠檬汁。他在热牛奶中加进柠檬汁,发现牛奶结了块。他大发雷霆,责问服务员:“怎么是变质的牛奶?”服务员很有礼貌地将“变质”的牛奶端走,微笑着送上一杯新奶。她对客人说:“热奶加柠檬会起反应,您最好分开喝。”客人听了,面露愧色,连声道歉。
提问:①这位客人为什么会面露愧色,连声道歉呢?
②你喜欢这位服务员吗?为什么?
③这位服务员从哪几个方面做到了讲礼貌?
设计意图:运用有趣的故事导入,在课堂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也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礼貌的魅力;通过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得出结论:要从态度、语言、行为方面做到讲礼貌;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也为后面知识点的具体展开做了铺垫。
(二)讲授新课(约35分钟)
☆态度应诚恳(板书)
案例分析——《志强与志辉的故事》
志辉因为别人的误解而郁郁寡欢,为了排解心中的烦恼,他向好朋友志强诉说自己的苦闷,希望能得到志强的帮助,可是志强却态度冷漠,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帮助志辉解决问题,还不如对他敷衍了事。志辉见他如此态度,只好黯然离去。以后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对志强无话不说了。志强也觉得很委屈。
提问:①志强与志辉两人渐渐疏远,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②如果你是志辉,你能接受志强的态度吗?志强应该是什么态度? 设计意图:这个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明白态度诚恳的重要性,达到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语言应文明(板书)(重点)
1.漫画欣赏——《买书》
提问:①为什么李明先到书店买不到书,而后到的那位同学先买到了书呢?
②李明和后面那位同学用的称呼有什么不一样?听的人感受有什么不同?
2.小品表演——公交车上芳芳同学踩到另一位乘客的脚 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两种情况的出现?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漫画很形象、直观,符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很容易理解;漫画中的故事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设计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马上意识到语言文明的重要性。再用小品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更加生活化,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及我的点拨,达到对知识点的巩固与强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行为应得体(板书)(重点)
1.视频观看——你有过这样的行为吗?
提问:①平时生活中,你是否看到过或自己也有过类似的行为? ②这些行为对吗?它们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③我们应该怎样改正?
2.情境演示——遇到以下情况怎么办?
①遇见同学时,应该 ②回答老师问题时,应该
③进入别人房间时,应该 ④家中来了客人时,应该 ⑤同学走上颁奖台领取奖品时,应该
⑥上课迟到了,进教室前,应该
⑦在图书馆看书时,应该
⑧立正时,应该 ⑨坐时,应该
⑩行走时,应该
设计意图:这两个活动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视频可以让学生很直接地看到不得体的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意识到行为得体的重要性;
情境演示中通过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将意识转化为行动,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仪表应大方(板书)
1.案例分析——《有个性》
初一学生小强自认为有个性,长时间不理发,不洗澡,牛仔裤穿三个月不洗,甚至连每天刷牙洗脸都嫌麻烦,他认为这才是男子汉的象征。可是正当他洋洋得意于自己的与众不同时,却发现周围的朋友开始远离他,班里没人愿意和他同桌。
提问:①故事中的小强是真的有个性吗?
②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
2.大家来找茬——错在哪?
用多媒体展示学生仪表规范和不规范的图片,让学生对比找出错误,再由学生对自己及班上其他同学的仪表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这两个步骤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也能从中能得出仪表要大方的知识结论;第二个步骤则是对这个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找出图片中的错误,并引起反思看看自身仪表是否符合规范,不符合的要怎么改正,从而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课堂小结:(2-3分钟)
以学生为主角,让他们说说自己在这堂课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最后,以一首歌曲《我们从小讲礼貌》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同时在总结感
悟中使知识在学生心中得到升华。
(四)作业布置:(1-2分)
①请自己的爸爸妈妈指出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不文明、不礼貌的地方,把它们记下来,并思考自己将怎样改正?
②观察生活,分别举出两个你所看到的讲礼貌的例子和不讲礼貌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课后作业,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对别人的观察,在生活中学习,从而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也有利于突破本课的难点。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起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更好地理解教材观点。也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复习。
八、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案例分析、观看图片视频、情景表演等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应该能学会如何讲礼貌,但课后仍有一些学生不会自觉地约束自己。这些可能都需要通过今后的课外实践来逐步完善。
初中政治教案10
第一单元 自然的声音
第二课 哭泣的自然《 环境被破环》说课教案
一、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环境被破坏》是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部分的内容。本单元主要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教育,贯穿着;正确认识自然和人类的关系;这一思想。整个第二课既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人类生存的危机,又是第三课落实环保行动的前提。如果不能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就不会有意识地关爱和善待自然,不会主动地保护自然环境。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世界特别是我国资源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和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人类生存的危机。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人类对环境有保护和改善的责任,为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落实环保行动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初中生活,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又正值春天,是学生亲近自然、感悟自然的好时机,对于环境的状况学生尤为关注;学生在地理、生物、语文、英语等课程对于环境问题有所学习,再加上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报道,学生对于资源、环境问题并不陌生。但是学生的活动范围和认知水平是有限的,老师应及时地给予指导。
当前环境被迫破坏的状况,特别能震撼学生们的心灵,激发学生亲近自然、鉴赏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应该不会很困难。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帮助学生认识到目前环境的破坏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人类生存的危机。
【能力】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卫人类家园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了解大自然的状况,资源在枯竭、环境被破坏。知道人类目前的生存环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环境污染的现象,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教学难点:环境破环的后果,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1)指导阅读法。
指导学生的课堂阅读活动,重视课堂引导,启发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并点拨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点、难点,做好辅导工作。
(2)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Powerpoint、挂图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4)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2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主动地“学问”转变,从“学会”到“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学习小组课前对当地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信息,课前准备好调查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2、教师准备:符合教材的案例资料和图片。
七、教学过程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与探讨,我们知道了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形势非常严峻,无论是水资源,还是土壤资源与空气资源,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而人类对这些资源的破坏,恰恰又反过来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沙尘暴、龙卷风、洪水,等等,都严重伤害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成长。环境保护,对人类来说是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
八、板书设计 略
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优秀说课稿范例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二框题,在教材第105页至108页,计划一课时。本框内容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两目组成,主要内容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要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与人融洽相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这框题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能力目标:在生活中、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多一分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学会换位思考。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换位思考的实质。
2、教学难点: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四、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做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联系实际安排教学,有利于形成积极融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学法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设计的学法指导是:
1、让学生结合课本105页虚框内容和生活中给别人取绰号的现象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和这样做的危害,让学生直接进入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分组准备一个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小故事,在班上交流,并谈感受,在活动中去掌握知识,领会做人道理,提高语言表达、分析、理解等能力。
3、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课本108页的虚框内容,懂得如何去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六、说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直接利用课本105页的虚框内容和学生中给别人取外号的现象导入新课,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形成一堂课的良好开端。
2、讲故事,谈感受,学习新课。
老师或学生讲别人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给自己的小故事及当时的感受,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及这句话的实质,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交流几个准备好的关于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小故事,并讨论主人公的感受,从中掌握课本知识;换位思考的含义、实质领会做人道理。
3、自己动手,完成课本所设活动。
先让学生朗读课本108页的《相关连接》并讨论长者的话给大家什么启示?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感受,完成课本活动内容,懂得如何去理解、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4、新课巩固,展示所学知识。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自己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总之,对本节课的设计,我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中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我的说课结束了,如有不对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初中政治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政治十五棵 —— 初中政治第二册教案08-03
初中政治教案15篇02-23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11-03
初中《财产留给谁》政治教案03-18
变废为宝 —— 初中政治第二册教案08-03
宪法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08-03
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08-03
《斑羚飞渡》教案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08-03
初二教案(15)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