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教案范文模板
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二历史教案范文模板(精选6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初二历史教案范文模板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焚书坑儒、繁重徭役和残酷法律等暴政。
2、知道大泽乡起义、 “张楚”政权;巨鹿之战、秦的覆灭等基础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和秦的覆灭。
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如何看待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和猝然而败。
三、教学设计
1、导入
复习前一课的内容:
师:秦国在商鞅变法后迅速强大了起来,有哪些举措呢?(ppt1. ①秦灭六国②时间:前230年——前221年③方式:远交近攻、各个击破④领导者:嬴政⑤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生:回答(老师依次从大屏幕上打出)
师:统一中国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巩固措施看下面的表格分别填(ppt.2)
生:(按照表格内容回答)
师:秦王嬴政还用哪个词为自己命名呢?为什么?
生:皇帝,他认为自己“德盖三皇,功过五帝”各取其中之一为“皇帝”。(ppt.3)
师:秦王朝此时空前的强大,并且秦始皇还希望自己创下的基业能够传承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但是强大的秦王朝仅存在了短短的x年就遭到覆灭,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秦始皇“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的愿望仅至二世就亡了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课《第一次农民起义》来探讨一下它的原因。(ppt.4)
2、学生预习
现在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来预习一下课文,看看从中是否能找出秦朝覆灭的原因,如果有你不懂的词句作出标注,我们共同解答。
由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结论:
(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直接原因:陈胜吴广起义
秦始皇统一了秦王朝之后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ppt.5)他要求天下的人都要屈从于他,希望住在豪华的宫殿里,希望死了之后还要有豪华的陵墓……这些欲望促成了他残暴的统治。
引出标题——秦的暴政(ppt.6)
秦的暴政
具体表现:(由学生一边找教师一边在大屏幕上出示ppt.6)
1、焚书坑儒
2、繁重的徭役
3、残酷的法律
4、秦二世的统治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焚书坑儒(ppt.7)
1、目的:为了加强专制统治。
2、建议者:李斯
3、焚书:下令将秦国以外的史书以及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通通烧毁,仅留医药、卜筮和种植之类的书。
4、坑儒:规定聚谈《诗》、《书》的人斩首,是古非今的人灭族,把敢于非议秦始皇的儒生和方士460人全部活埋。
(二)、繁重的徭役(ppt.8)
1、修建工程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秦始皇在位期间的九大工程是什么?
生:长城、阿房宫、始皇陵、直道、驰道、五尺道、都江堰、灵渠、郑国渠。
师:我们来看仅阿房宫和始皇陵两项工程就征用劳力70余万,更何况这九大工程呢!(ppt.9)
2、思考与练习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 ,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支柱。”这首民谣真实地反映了秦朝的什么现象?
这首民谣的意思是男丁都被征役而死,故父母相戒生男不如生女。除这两项工程征用发力70万人外,还有防御匈奴的有30万,戍守五岭的有50万,如果再算上修筑其它工程和搞运输的人力,全国服役的人估计不下200万,而当时全国总共也大约只有x万人口,被片发的强壮劳力竟然占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在这种无休止无归期的征发之下,百姓的力役比以往多出几十倍,陷入了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
由于这一现象,在长城脚下还流传着很多动人的民间故事,你知道哪些呢?(ppt.10)(三)、残酷的法律(ppt.11)
1、秦残酷的法律主要有哪些形式呢?
①族诛: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在秦时,夷三族是法定常刑,范围包括主犯上溯三世到祖父、下延三世及孙的男性世系亲属集团。族诛实际上是死刑的扩大化,是把连带责任强调到极端的一种最为惨重的刑法。)
②连坐: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按株连范围的不同而分同居、亲友、同族、邻里、官吏上下级、荐举人与被荐举人之间的连坐。秦时,连坐法的适用范围很广,如政治性的叛乱、隐匿人口、妨碍国家赋税航向的征发、偷盗罪、官吏职务犯罪等。)
2、造成结果:“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监牢里就象是市场一样。形容罪犯很多。)
族诛、连坐自秦以后,一直为历代王朝所沿用,直到清王朝被推翻才废除。
3、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著名的皇帝,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是个暴君。那么,你的看法呢?(ppt.12)
功:统一六国,结束战国混战的局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统一;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与货币,也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这些方面来看,的确是千古一帝。
过:焚书坑儒,催残了文化,钳制了人民的思想;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失去民心;刑罚残酷,使得人心惶惶。这些暴政,最终导致秦的灭亡。(ppt.13)
初二历史教案范文模板2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
掌 握 《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综 合
理 解 甲午战争引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借口绞杀义和团出兵侵华,结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讨 论
分 析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爱 国
情 感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02年前的国耻与苦难,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坚决反抗外侵的优良传统
思 想
意 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教学重点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中国贫弱更加严重,列强扩大商品倾销,还直接进入中国生产领域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义和团就是在反教会斗争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小结、过渡:导言框的歌谣就是当年民众传唱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他们便拼凑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请大家阅读新课,记住课题和标题。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9——20页本目的`内容,并在《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中,用笔描出八国联军的进攻路线。(可在原线旁另画一条平行线条)
指导学生联系地7页图文,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1、 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联军名称 侵略国 占领年代 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 英、法 1860年 咸丰、慈禧
八国联军 英、法、俄、美等 1900年 光绪、慈禧
2、根据课本20页“动脑筋”:请你根据这些图片叙述当年八国联军的罪行。
(可自由发挥和互相补正,但应控制在3人次以内)
二、《辛丑条约》
学生阅读21——22页课文(包括小字)、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分别指出《辛丑条约》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各有什么规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条约具体内容来感知“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其条款)
2、22页“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有道理吗?(有)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更加疯狂,清政府几乎成为列强向中国人民征收“战争赔款”的代理机构;帝国主义列强武装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须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们完全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
3、22页“活动与探究2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使馆界”同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使馆界”形同“国中之国”,界内外国人犹如“太上皇”,中国政府无全无权过问其事务;“使馆区”虽然仍是外国使节居住的专门地区,但它完全处于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
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南北两端分别在哪里?(洛阳、余杭、涿郡)
5、根据第21页“动脑筋”:《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要求学生正确指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反复讲练,让学生理解 “开始沦为……大大加深……完全陷入……”这些词语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变化脉络)
2、当堂完成22页“练一练”: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A。(赔款2亿两白银是《马关条约》规定的数额)
3、学生集体朗读22页“自由阅读卡”内容后,教师联系课本相关部分,指出义和团的正面作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要求学生完成《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剩余题目。(可延伸到课外)
4、提醒学生预习第6课《洋务运动》。
初二历史教案范文模板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从经济方面纵向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介绍了晚清时代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内容较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跃性强。
【学生分析】
对于近代的民族工业发展了解很少,但对当代的民族工业发展有一定了解。通过对近代政治史的学习,已经模糊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史料和历史图片的能力。
【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知识现状,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通过分析大量的史料得出历史结论。
3.注重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4.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应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开端、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凋敝破产的情况。
2.应培养的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以及发展中的困难是什么?
应培养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
3.应认识到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导致的,具体说是帝国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的结果。应认识到以张謇为代表的一些实业家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精神,他们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能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
【教学流程】
一、导入设计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
1.老年人口中所说的洋火、洋灰、洋油、洋钉其实就是什么?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
2.今天我国的有些民族工业品牌也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探讨、回答。
(1)说明近代中国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口。
(2)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像海尔集团、康佳、TcL等都走向世界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设计理念:【关注现实生活,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关注学生的兴趣,激趣导学】
二、新课探究
1.民族工业的发展阶段
(一)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清末到洋务运动)
教师活动(展示课件):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大胆判断: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体会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并就老师的问题作出判断,回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从清朝末年到洋务运动为开端的。因为,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特别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刺激下开始的。
设计理念:【考察学生对已学过的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关的历史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从我们学过的近代史中找一找还有哪些历史事件对民族工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回答。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的刺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设计理念:【检查学生头脑中的感性认识,对学生认识现状有所了解,以便加以引导。给学生创造参与课堂的机会】
2.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及原因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甲午战争前后企业发展表格
学生活动:分析表格,得出历史结论,认识到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并探究其原因。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允许民间办厂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发展】
教师活动:布置阅读教材导入框内容及第一段课文状元实业家──张謇。探讨:是什么因素促使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去开办大生纱厂?他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活动:阅读、分析、回答。
(1)《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廉价的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骞深感要晚会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
(2)张骞兴办放弃高官厚禄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畏世俗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理念:【通过张謇创办实业的典型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实业救国”思想也是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同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教师活动(置疑):大生纱厂发展最快是哪个时期?分析书中统计表,探讨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快的原因?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回答。
(1)大生纱厂发展最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2)第一次世界大战其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华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设计理念:【注重通过历史资料和统计数字直观地认识历史】
(四)受挫、破产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教师活动:
(1)置疑:大生纱厂结局如何?为什么?
(2)布置阅读课本小字材料:荣氏兄弟创办企业的兴衰。
(3)出示课件:陈启源办厂___;四大家族与荣氏企业。
学生活动:分析历史资料,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1)最后被外国公司吞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又一次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纺织品,纱厂的产品被迫销价销售,收不抵支,负债累累,做后被吞并。
设计理念:【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工业发展中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民族资产阶级必然有革命的.一面】
小结:导致近代民族工业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资产阶级具有革命的一面,所以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由于软弱、妥协,最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成功。
2.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师活动(置疑):我们已经纵向了解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你能一句话概括一下发展的特征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设计理念:【承上启下,带出相关问题,激励学生探究】
学生活动:分析书中所给的3幅照片,说说民族工业在行业发展上的特征。打开彩色地图,分析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域特点。
深受三座大山压迫总体水平落后-----表现在:
(1)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2)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三、小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点出应掌握的知识点。
设计理念:【画龙点睛,明确问题,理清学生思路】
四、出谋划策活动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分析课本上的材料,这段话反映了什么问题?
毋庸置疑,加入wTo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但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大量优质价廉的进口品种冲斥我国市场,对我国民族工业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请你为我们民族工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自由表达。
设计理念:【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1.民族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萌芽阶段)──黄金时期──萧条破产阶段
发展原因发展原因发展的障碍
2.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艰难曲折、落后、不平衡
初二历史教案范文模板4
《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提高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多角度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能力目标:运用多媒体,展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大量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签订后,列强直接剥削中国人民,状元实业家张提出“”的口号,并在他的家乡创办等一系列企业。
2.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往往受到
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时期,我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主要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段受到了鼓舞。还有就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时期,我国近代民族工业萎缩。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概略,使我国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3.简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二、设问导读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交通工具:
时间:19世纪初,配方发明后相继传入。
作用:使人们出行,极大地促进了。
2.通讯工具:
时间:19世纪70年代后传入。
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文化生活的变迁
1.和的传入:
时间:近代以来。
作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保留了珍贵的历史镜头。
2.新闻报纸的出现:
名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作用: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3.出版机构的出现:
名社: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的文化出版机构。
作用:有利于信息和文化的传播。
社会习俗的变化
1.原因:后,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2.简述装束、礼节和称呼的变化。
初二历史教案范文模板5
收复新疆
教学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教学难点: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以及为此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以及最终的结果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阿古柏侵占新疆
学生阅读11页“导入框”和本目课文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根据13页地图,标明阿古柏入侵新疆的路线。(“浩罕国”→喀什噶尔→天山以南→[北疆]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
2、有人说阿古柏“一仆二主”。请问他的“二主”是哪两个?(英、俄)其中哪个国家直接出兵占领伊犁?(俄)
设疑过渡: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员,面临着新疆地区这么严重的危机,你会考虑怎么办?(先让学生合上课本,在小组里自由表达,然后要他们打开课本看看当时实际上是怎样处理这场危机的。)
左宗棠收复新疆
学生阅读12——14页本目课文、“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请学生扮演“李鸿章派”和“左宗棠派”,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主张及其理由。
2、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将怎样打败阿古柏?怎样收复新疆?(允许自由发挥)
3、左宗棠打败阿古柏后,怎样处理伊犁问题?(没有直接与俄国交战,而是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同时在哈密设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纪泽的外交斗争。)
1、他这样处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正确。首先,他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对于较弱的浩罕国,取胜的把握比较大,就果断动武;对于较强的俄国,就尽量避免直接交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实力。
其次,伊犁是新疆的大门,如果不收回来,整个新疆就无安全可言。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保住更为重要的安全大门,是明智之举,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再次,外交斗争必须有武力作后盾,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总之,在收复新疆这个问题上,左宗棠能够高瞻远瞩,用全局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联系左宗棠和戚继光等人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封建王朝的爱国大臣、爱国将领都有什么样的两面性?(对外反侵略,值得赞扬;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必须批判。)
3、根据第11页“动脑筋”: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两汉设置西域都护、隋唐对突厥实行有效管辖、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少数民族反动首领的叛乱、清政府在1884年设置新疆行省等。)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3页“练一练”:在新疆设立行省的年代是D(1884年)。
2、指导学生完成第11——12页的[自我测评选择题]: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A(新疆战略地位重要)。
3、指导学生完成“单项选择”9、10题,“人物春秋”列举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并对他作出评价。
4、对各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醒预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初二历史教案范文模板6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新学案第2页的“知识网络”,讨论回答问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不满足)
小结、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火烧圆明园
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
学生阅读6——7页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第10页“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掠夺珍宝,焚烧罪证)
2、哪那两位同学愿意扮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学生阅读7——8页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
1、学生先根据第8页表格,在4人小组内“动脑筋”:沙俄通过哪些不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领土?(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
2、学生完成新学案第7页[自我测评]第二题“知识联线”:([数字]表示相应的地理位置)
(1)——[4];(2)——[1];(3)——[2];(4)——[3]
3、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答案应选C)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阅读第9页本目课文和“插图”以及“说明文字”,思考回答:
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要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须推翻国内的腐败政府,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线索。
2、布置作业
3、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收复新疆》。
【初二历史教案范文模板】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教案模板范文07-31
高一历史教案模板04-10
初一历史教案模板03-30
高中历史教案模板02-28
初一历史教案最新模板02-28
美术的辉煌历史教案优秀范文08-27
文艺复兴历史教案范文11-29
关于初一历史教案范文08-26
乡土历史教案07-1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模板范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