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正文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精选11篇范文大全

2024-02-01 10:06:13 21好文网 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1

  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二、教学时间:

  两教时

  三、教学准备:

  1、认真朗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圈圈划划,借助词典理解。

  2、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

  2、师: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对呀,有个孩子叫翠贞,她就抓到了这样一只小蜻蜓,喜爱极了,爱不释手,但最后却把小蜻蜓放了。(板书:放飞蜻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3、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学思考: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划划圈圈。

  (2)文中 共有几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陶行知 慈爱 七嘴八舌 抢着说 苍蝇 蚊子 饥饿 结构 复杂 翠贞 田埂 孑孓 掌握 平衡 抚摸保持 入神 成千上万 一撅一撅

  (2)指名学生读,正音前鼻音:贞 蚊 后鼻音:埂 衡 蝇 抢翘舌音:舌 多种形式练读、巩固

  (3)质疑,有哪些词你不理解,讨论后交流孑孓---蚊子的幼虫。一撅一撅---一翘一翘的'(动作演示)。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发表自己意见。陶行知---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请了解的学生说说,教师小结)。

  (4)工有11个自然段

  (5)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和孩子们(谈蜻蜓),使他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蜻蜓)的故事。

  (6)按“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写(板书)

  三、学习课文第一、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陶行知见到了怎样的情景?(“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区别“一个”和“一群”

  2、齐读第一段

  3、指名读第三段思考: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只有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 放飞蜻蜓。) “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次,表现出了孩子怎样的心情?(赶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心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激起悬念师: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迫不及待(指板书的课题)蜻蜓“放飞”掉(彩色粉笔加着重号)?陶行知究竟是怎样和孩子们谈蜻蜓的呢?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讨论。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用哪些好办法记住它)蚊 蝇(“虫”字旁,皆属昆虫)饿(因为缺食,用“饣”字旁)枪 抢(比较后记忆,抢时要用手)夏 复(比较后记忆)舌(中间一横在横中线)慈(字要写得紧凑,两个“幺”字靠拢)

  2、完成习字册

  五、课后作业:继续认真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巩固)陶行知 慈爱 七嘴八舌 抢着说 苍蝇 蚊子 饥饿 结构 复杂 翠贞 田埂 孑孓 掌握 平衡 抚摸保持 入神 成千上万 一撅一撅2、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结合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3、谈话导入,学习新课陶行知究竟是怎样和孩子们谈蜻蜓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自主研究性学习(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开展)

  (一)自由朗读第二段

  (二)讨论:★孩子们为什么乐意放飞蜻蜓?陶行知怎样和孩子们谈蜻蜓的?(怎么说,怎么做,找到句子读一读,理解)

  1、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做一做动作,指导朗读并体会)

  2、陶先生说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利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先生不拿架子,尊重孩子。“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征求意见。)

  3、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小心地翻过去,介绍蜻蜓的身体构造,用商量的口吻说:“把蜻蜓放了,好不好?”(先生富有耐心,讲究民主,仔细讲解)★孩子们听了陶行知先生的谈话,对蜻蜓了解了吗?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知道蜻蜓是益虫,会吃掉苍蝇、蚊子、孑孓等害虫。了解了蜻蜓的身体构造,尾巴能保持平衡、调整方向、饥饿的时候吃掉自己的尾巴,尾巴回再生。眼睛是复眼,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练读孩子们说的话,学生交流,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讨论后交流

  (四)教师小结

  (五)分角色朗读第二段三、理解深入,再次朗读第三段

  1、师:陶行知先生的一番话,孩子们乐意把蜻蜓放飞吗?

  2、引读第三段,孩子们入神地听着……(自己加上动作)

  3、想象说话:孩子们目送着蜻蜓展翅飞翔,回怎么说?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自由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演一演这个故事

  五、总结全文

  六、课外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把你了解带的蜻蜓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3、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查阅相关资料验证。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2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意目标: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难点:

  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落。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课文1、1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脉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板书:蜻蜓。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

  2、揭题、读题,读好蜻蜓这两个后鼻音。启发猜想: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个别回答。

  3、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4、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阅读,扫除障碍,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陶行知慈爱抚摸七嘴八舌抢着苍蝇蚊子朋友掌握保持结构复杂成千上万入神

  二类字带的词语:翠贞田埂平衡据说孑孓一撅一撅的

  会的`学生教读,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学生读。

  (2)你在读课文时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读不准的可以再交流一下。

  (3)检查对课文的朗读,相机正音。指导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

  (4)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学生交流。说近义词:慈爱抚摸入神说反义词:复杂

  (5)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落。

  一(1)捉蜻蜓

  二(210)谈蜻蜓

  三(11)放蜻蜓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学习第11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一段,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蜻蜓了?纷纷

  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

  (2)从孩子们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了他们是怎样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课题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查找关于蜻蜓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掌握蜻蜓的习性和特点。

  情意目标: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掌握蜻蜓的习性和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3、根据主要内容来设计问题:

  陶先生是怎样引导孩子们认识蜻蜓的?你感受到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一)给课文第二部分分层。

  1、陶先生引导孩子从几个方面来认识蜻蜓、了解蜻蜓的?

  2、自由读(210节),思考。找出他引导的两句问话。指导分层。

  (二)学习(2-6)自然段。

  1、在这一部分中,你了解了蜻蜓的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知道的?

  2、通过阅读,你感觉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相机出示:和蔼可亲热爱孩子循循善诱平等相待

  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相机引导学生抓住慈爱、抚摸感受陶先生的和蔼可亲,读好第二自然段。模拟好陶先生说话的语气。

  引导学生抓住拉着、坐着感受。

  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引导学生抓住想了一下、七嘴八舌、抢着说这此词语,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练习读好孩子们的话。

  4、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学生评议。

  (二)学习(7-10)自然段。

  1、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谈了蜻蜓吃什么,还谈到了些什么?归纳: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从他们的谈话中,你对蜻蜓的尾巴、眼睛有了哪些了解?

  指导他们了解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还可适当补充一些知识: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位,还能看见在千米外飞行的同类。

  3、在这一部分中,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陶先生对孩子平等相待,循循善诱的?

  交流:说,又说

  用商量的口吻说

  把蜻蜓还给翠贞

  他让孩子们保护蜻蜓,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引导理解陶先生以身作则,充满爱心。

  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小心地翻过去

  (三)整体感悟,角色朗读。

  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教师点评)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2、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3、我们已经学习了板报稿的写法,你能结合课文介绍的关于蜻蜓的知识,写一篇板报稿吗?

  4、学生口述,教师出示相关内容,进行演示修改。

  板书:

  放飞蜻蜓

  小朋友

  陶行知

  捉

  循循善诱

  谈

  蜻蜓

  放

  和蔼可亲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课后研究性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重点:

  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并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

  教学难点:

  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课本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揭示课题

  (2)指名读。

  (3)集体读。

  (4)提问: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5)过渡,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7——10节,从陶先生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

  2、生自主阅读。

  3、组织交流。

  4、找出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各有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5、指导朗读。

  6、默读比较,发现课文中描写蜻蜓尾巴和眼睛的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7、师讲解蜻蜓点水

  8、检查预习情况:说说蜻蜓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

  9、迁移练习:

  10、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过渡)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蜻蜓却如此神奇,孩子们听得都入神了。(引读最后一节)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有这样的觉悟,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蜻蜓)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焦急的心情,希望蜻蜓早回家。)翠贞张开小手往上一送,蜻蜓张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如果你就是蜻蜓,你想对人们说什么?

  指导朗读:将这些描写陶先生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陶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总结全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学完这篇课文,你都有什么收获?

  3、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学习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谈话引入课题,学习“蜻蜓”:

  板书:蜻蜓

  学习“蜻蜓”:

  (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

  (3)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

  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4、板书:捉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

  4、板书:讲

  5、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

  6、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7、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8、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

  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三、感悟课文“讲蜻蜓”部分(2——10自然段),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

  1、学生自由读2——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讲述关于蜻蜓知识的语句。

  2、指名读,小组交流,大家议。同时课件演示蜻蜓的构造及特点。激发情趣再读再读。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在学生充分自由品读的基础上合作互动学习。]

  3、总结概括:我们都了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识?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的句式练习说话。

  [发展学生的语言要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四、布置作业,拓展学习: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知识?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回家收集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字词,回顾课文

  1、读生字卡片及词语。

  2、指名分角色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板书:捉放讲

  二、交流资料

  1、小组交流:

  2、语言训练:能说一句话来说说你对蜻蜓的感受吗?

  如:我喜欢蜻蜓。

  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蜻蜓很美丽。

  [再次进行语言训练,激发学习情感。]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

  1、同学们,如果你捉到一只蜻蜓心情会怎样?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小朋友捉蜻蜓?

  2、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3、可是他们却把蜻蜓放了,什么心情?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4、引导思考: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却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了?(在“放飞”下加重点号)。

  此时你对陶行知先生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探讨一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5、研读二、三段

  (1)分角色读第二、三段,想一想:

  陶行知先生是怎样跟孩子们谈蜻蜓的?

  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

  重点探究:

  A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B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

  C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学生读议)

  6、练习分角色朗读。

  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7、启发小结:你觉得陶行知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四、指导写字(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自学。

  3、汇报学会的字。交流。

  4、教师示范指导写:“蜓”、“衡”。抓住结构特点进行提示。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查阅有关陶行知先生资料。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5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通过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

  捉蜻蜓识蜻蜓放飞蜻蜓,这三部分环环紧扣,前后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本文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通过角色朗读等形式,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从而激起对蜻蜓极其他动物植物的有关知识的求知欲,并领略老一辈教育家的风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扣题质疑,理清脉络,学习生字新词。

  一、揭示课题:

  1、指读以下词语: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

  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

  放飞蜻蜓(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蜻蜓的曾经不自由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要放飞?谁放飞?怎么放的?)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

  2、自读课文:

  A、一读注意编写小节,画出生字词语。

  B、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C、三读注意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大意。

  3、读后交流:

  A、读准字音:蜻蜓陶行知慈爱抚摸孑孓复杂

  B、理解:

  慈爱:慈祥。

  孑孓:蚊子的幼虫。

  口吻:口气。

  D、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4、再读课文,按照以上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5、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涉机纠正读音。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带读生字,注意抢、蝇后鼻音。

  2、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3、交流,辨析:

  抢枪蝇绳纹蚊

  钩构饿我夏复

  4、指导书写

  5、描红习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读文入境,探究自悟,从中得到启迪。

  一、复习导入:

  1、检查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2、介绍陶行知其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第一段:

  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

  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

  课文重点段:

  1、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小节多读几遍,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说说原因。(要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清楚自己乐意放飞蜻蜓的理由。)

  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A、从蜻蜓本身讲: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它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尾巴可以掌握方向,保持平衡,饿极时自己吃自己的尾巴,而且眼睛大,看得清四面八方

  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

  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不摆架子,方法巧妙。

  (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婊?斫狻按劝?保?寤崽招兄?壬?劝?⒆印?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

  (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问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涉机理解什么是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C、陶行知先生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都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所以孩子觉得新鲜有趣。

  5、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把蜻蜓放飞。我们练习一下谈们的对话,注意把握人物的特征。

  6、指导同桌练习全班展示

  三、归纳总结

  1、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以后,回自觉自愿地把蜻蜓放飞?把前面大家讨论的做个归纳。

  2、听了他们的理由,我们真的也想把这只蜻蜓放飞,一起读一读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读出大家一同的愿望。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查找资料: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6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9个词语。

  2、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动物。

  5、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初步感受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和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

  体会陶行知良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前准备:

  1、说说你最喜欢的老师或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2、猜谜语:蚊子 苍蝇 蜻蜓等。

  3、唱歌《小蜻蜓》。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猜谜语引出蜻蜓,板书“蜻蜓”,学习生字“蜻蜓”。

  2、板书:放飞。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板书:捉? 放?

  3、过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学会文中的生字。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抽读三个学生读生字新词,评价,纠正字音。

  3、去掉音节男女生赛读新词,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个人自己读,可以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读,或几个同学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抽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可能不够简洁,随即按以下程序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师:要能准确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得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抽学生回答。关键词是什么?板书:捉(起因)

  (2)故事的结果怎样?抽生回答。板书:放(结果)

  (3)事情的经过是哪些自然段?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抽生回答。板书:讲或劝(经过)

  (4)讲解:概括这类写事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这种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文章,我们就说它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板书: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5)你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两种句式。(多媒体出示要求)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这篇课文先写 然后写 最后写 。

  小结:陶行知先生给孩子们谈了些什么,又是怎样谈的,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书写蜻蜓两个字。

  二、检查生字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抽读,全班同学认真听,看她有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教师略作评价。

  2、齐读生词。

  3、说说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板书:陶行知。指导书写“陶”字。课文先写……然后写……最后写…… 板书:捉 讲(劝或谈)放

  过渡: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三、细读课文。

  (一)抽两个同学读2-10自然段,思考: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抽生回答。板书:吃食 尾巴 眼睛

  陶行知怎样给孩子们讲蜻蜓吃食这个问题的呢?

  (二)学习第2——6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2-6自然段。多媒体出示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朗读体会情感。

  查勾画和体会的情况。理解慈爱、抚摸,出示“抚摸”,都是提手旁,学习生字“抚”。

  (2)读悟第二、六自然段。

  抽读、范读:体会到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和蔼可亲

  指导朗读:试读、抽读、齐读。读出和蔼可亲的`样子和疑问的语气。(强调“慈爱”和“抚摸”,读陶行知的话,音量小一点,语速慢一点,读出疑问的语气。)

  (3)小结: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陶行知的精神品质的。同学们在写人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就能把人物的特点以及精神品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3、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抽一生读作者的话,一生读陶行知说的话,一女生读翠贞的话,一生读男孩的话,全班同学读其他孩子的话。想象陶行知与孩子们对话的场面,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理解“七嘴八舌抢着说”,然后再请几个孩子表演第五自然段。板书:七嘴八舌。

  师:孩子们已经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如果这时陶行知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会放吗?可是陶行知却继续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等知识。

  (三)学习10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

  学习要求:

  ①迅速默读10自然段,用 画出陶行知介绍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句子。

  ②与同桌讨论:陶行知为什么还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生回答第一个问题,用“陶行知给孩子们介绍了……还介绍了……”的句式。“只介绍了这些吗?”

  陶行知在给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大眼睛时哪些词用得好,用你喜欢的符号在书上把这些词勾画出来,体会“成千上万”、“四面八方”的意思。板书“成千上万”、“四面八方”。你能说出几个类似带数字的四字词语吗?欣赏蜻蜓图片,教师引读。

  (2)陶行知为什么还要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呢?抽生回答。(让孩子们更进一步了解蜻蜓,喜爱蜻蜓,从而保护蜻蜓,与蜻蜓做好朋友,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把蜻蜓放飞。)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这时候陶行知如果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孩子们会放吗?可是,陶行知却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板书:放

  (多媒体出示)比较句子:

  ①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他放了,好不好?”

  ②陶行知说:“把它放了。” 指导朗读,结合上下文体会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尊重孩子

  2、孩子们把蜻蜓放飞时是怎样的心情呢?齐读课文最后两句。看书上的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四:拓展想象:

  (学生看图)你们瞧,蜻蜓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陶行知会说些什么呢?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自由交流)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过程:

  一、 学习课文第二段(2-10小节)

  1、 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

  2、 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3、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 指名交流

  (2) 评议,补充完善

  (3) 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

  (4) 教师总结

  4、 感悟朗读

  (1) 自读

  (2) 指名读

  (3) 学生评议

  (4) 练读

  (5) 感情朗读

  二、 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

  1、 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

  2、 讨论交流(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

  3、 朗读感悟

  三、自读讨论,感悟陶行知的为人

  1、 自读思考: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

  2、 讨论交流

  3、 教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

  四、课后调查

  陶行知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查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放飞蜻蜓》这篇课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学习并积累有关蜻蜓生活习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分角色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课文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训练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通过“放飞蜻蜓”的故事,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分析主要人物的行为动机,理解“放飞蜻蜓”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蜻蜓图片或者播放蜻蜓生活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蜻蜓的兴趣,并引入课题《放飞蜻蜓》。

  2、自主预习:学生默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大意,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3、整体感知:全班齐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炼主题思想。

  4、文本研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文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对话,探讨“为什么要放飞蜻蜓”这一问题。

  5、情境再现: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中的场景,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6、生态教育: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蜻蜓的生活习性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7、总结提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

  教学难点:

  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蜻蜓图片,学生欣赏。

  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理解“七嘴八舌”、“抢着说”,体会孩子们捉到蜻蜓后的喜悦心情。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1)过渡:孩子们捉到了蜻蜓,非常高兴。那么,陶行知先生看到孩子们捉蜻蜓,他是怎么做的呢?

  (2)自由读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和孩子们谈蜻蜓的?

  (3)交流讨论。

  陶行知先生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蜻蜓吃什么吗?”(引导学生理解陶行知先生用亲切的语气和孩子们交谈)

  陶行知先生又说:“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引导学生体会陶行知先生的循循善诱)

  陶行知先生还介绍了蜻蜓的眼睛和翅膀,让孩子们对蜻蜓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4)分角色朗读陶行知先生和孩子们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3、学习第七至十自然段。

  (1)过渡:听了陶行知先生的介绍,孩子们对蜻蜓有了更多的了解。那么,他们最后是怎么做的呢?

  (2)指名读第七至十自然段。

  (3)理解“入神”、“小心翼翼”等词语,体会孩子们对蜻蜓的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

  4、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1)齐读第十一自然段。

  (2)理解“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这句话的意思,体会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喜悦心情。

  (3)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陶行知先生和孩子们谈蜻蜓、放飞蜻蜓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和关爱之情。

  2、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知识?和同学交流一下。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有益的动物?写一写你的想法。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了解更多有关蜻蜓的知识。

  3、以“保护有益动物”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放飞蜻蜓》,学生能够了解蜻蜓的生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认识到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掌握提取信息、理解内容的能力,学会从故事中提炼主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尊重生命、珍爱环境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详细解读《放飞蜻蜓》的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体验并理解文章中人物对蜻蜓的态度转变过程,进而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展示蜻蜓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蜻蜓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2、提出问题:如果你们捉到一只蜻蜓,会怎么做呢?以此引出课题《放飞蜻蜓》。

  二、讲授新课

  1、分段阅读:教师指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逐段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发展。

  2、主题探讨:围绕“为什么我们要放飞蜻蜓?”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结合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阐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模拟故事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会文中人物情感变化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三、课堂活动

  1、小组讨论:各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讨论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尊重生命、保护环境,并分享各自的想法和建议。

  2、手工制作:开展以蜻蜓为主题的环保手工活动,如制作蜻蜓剪纸等,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总结提升

  1、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行动决心。

  五、课外拓展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关注和参与环保活动,将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句、体会陶先生对孩子们耐心细致的引导是教学的重点。

  2、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蜻蜓吗?它有什么特点?

  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讲蜻蜓的有关知识的,并且还是通过大教育家陶行知的一次谈话来讲的。

  3、揭示课题:21 放飞蜻蜓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课文。

  (2)标上小节号,了解课文大意。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讲述了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孩子们捉蜻蜓)

  3、孩子们捉蜻蜓时的心情怎样?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4、读了这段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孩子们在捉蜻蜓是快乐的心情,并适时进行爱护益虫的教育,但这时并不点破是益虫,为下文留下伏笔)

  5、指导朗读第一段。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意思。

  (2)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2)说说你记住了哪些生字,有什么好方法。

  (3)理解新词意思。

  3、指导书写。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听写词语。

  3、指名分节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1、过渡: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是怎么做的呢?

  2、读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陶行知先生是怎样跟孩子们谈话的?他告诉孩子们蜻蜓是什么?

  3、交流讨论。

  (1)陶行知先生是怎样跟孩子们谈话的?

  “你们正在干什么呀?”(亲切地询问)

  “把它放了,好不好?”(商量、询问的口吻)

  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陶行知先生对孩子们的尊重和爱护)

  (2)“慈爱的”、“抚摸”这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陶行知先生对孩子们的爱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

  (3)陶行知先生告诉孩子们蜻蜓吃什么?你了解到蜻蜓还吃什么吗?(引导学生了解蜻蜓是益虫)

  (4)那么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又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呢?(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蜻蜓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飞行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蜻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因此蜻蜓是捕虫能手。

  4、指导朗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二)学习第七至十自然段。

  1、过渡:那么,这群孩子听了陶行知先生的话以后,会怎么做呢?

  2、读第七至十自然段,思考:这群孩子听了陶行知先生的话以后,是怎么做的?

  3、交流讨论。

  (1)这群孩子听了陶行知先生的话以后,是怎么做的?

  (放了蜻蜓)

  (2)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孩子们在放蜻蜓时是依依不舍的?

  “孩子们点点头,一一放了它们,仰起头来看着,蜻蜓婀娜多姿地在空中飞舞。”

  “一一”、“仰起头来看着”写出了孩子们对蜻蜓的喜爱,舍不得放它们走,但又不得不放。

  4、指导朗读第七至十自然段。

  (三)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十一自然段。

  2、理解“七嘴八舌抢着说”,为什么孩子们会七嘴八舌抢着说?

  3、他们说了些什么?从这些话中,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理解陶行知先生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4、指导朗读第十一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讨论)

  2、教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蜻蜓是益虫,要保护它,还懂得了要尊重别人,虚心接受别人的教诲。同时,我们还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和亲切关怀。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五、板书设计

  21 放飞蜻蜓

  陶行知: 慈爱 抚摸

  孩子们: 七嘴八舌 抢着说 放飞蜻蜓

  保护益虫 尊重别人 虚心接受教诲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01-10

放飞蜻蜓反思08-04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04-11

小学音乐教案《小蜻蜓》03-25

《捉蜻蜓》教案02-05

《小蜻蜓》教案01-28

蜻蜓小学作文10-20

小学音乐教案《小蜻蜓》5篇03-25

中班美术《蜻蜓》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