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正文
实用的语文教案优秀6篇

2024-01-30 09:38:54 21好文网 语文教案

实用的语文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本单元总体设计思路是培养学生阅读抒情文的能力,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雪》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二者相比较,朔方的雪因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因而更为作者欣赏。历史剧《雷电颂》以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撼动人心,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也是屈原斗争精神的典型体现。《短文两篇》(《日》《月》)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日》中以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显示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追求。《月》中赞颂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表达了自己的理想。《组歌》采用拟人化手法,借海浪、雨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守护者及奉献者的赞美。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感受生命,在赏春、绘春、颂春、创(造)春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诗化的语言,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把握拟人、象征的写作手法。

②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到课文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激起对人生、对生活美好信念的.追求,以及对困难的斗争精神。

③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思路,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对部分精彩语段及关键语句的品析,从而感受散文诗化语言的风格。

二、教学设想

①本文几篇文章或为散文诗,或为戏剧,意蕴丰富,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在理解课文表层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深入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

②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感受并进而受到感染,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倾向。

③本单元诗化的语言是一个学习的重点,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通过比较辨析,增删替换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语言的凝炼与精美。在语言的学习中要紧扣情感表达,将语言形式与情感内容紧密结合。

④散文诗和历史剧均富激情,音韵和谐,琅琅上口,便于诵读。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诵读,通过对语气、语调、重音、语速的把握,把课文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⑤文章语言精美,用词精道,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词句及精彩段落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品读《燕子》,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2. 略读《古诗两首》,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3. 品读《荷花》,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4. 略读《珍珠泉》,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课

一、出示“单元导读”(让学生明白这单元的.主题)。

二、课例展示: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有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都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让我们一起阅读本组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在学习中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二)、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看看第一单元给我们介绍了哪些 景色?

2、小结:孩子们读书都非常的认真,也很仔细,我们一起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物。

(三)认读课文生字词

1、认读课文1-4课生字,并要求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加一加,减一减??),相机引入“语文园地一”的“读读背背”,说说发现了什么。

2、出示课文1-4课生词,学生认读,相机引入“语文园地一”的“我的发现”(解决单元的反义词)

第二课时 品读《燕子》和《古诗两首》

一、品读《燕子》

(一)回忆有关春天的古诗、名句

师:在这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赞颂春天的诗句。

2.配乐读诗句和朱自清《春》节选。

这种写法是多么奇特啊!

(二)朗读、记诵描写春天的语段。

1.出示语段,学生自由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段文字,也是描写春天的,自己轻声读一读。

出示: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2.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长句。

师范读:“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这句话是长句,读的时候要注意有换气的地方。 学生个别读,交流读。

3.借助图片,记诵语段。

男女生分别读这段话。

师:文章要多读,多读就能把美好的语言印在脑海里。来,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出示春天的图画,师借助图画上的景物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话。

4.通过理解词语“赶集”,再次记诵。

师:作者说红的花,绿的草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引读时凸显“赶集”一词)集就是集会,包括庙会、灯会、集市等。(随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看看图片,联系文章内容,想到了什么,同桌交流。

师再次引读描写春天热闹场景的这段文字。

(三)梳理作家不同的写作角度,引出作者和课题。

1.出示诗句,引出课题。

师:春天是具有生命力的,古往今来,有很多作家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春天,有的作者抓住了春天的风来描写,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的抓住了春天的花朵来描写,朱熹的《春日》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还有的抓住春天的江水来描写,像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我国现代散文家郑振铎(出示相片)却抓住了——燕子(板书:燕子)来描写春天。他觉得(出示文字:“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学生读。) 板书:添趣。

2.引背描写春天的语段。

师:这是怎样的百花争艳的盛会呢?引背“阳春三月~春天。”

(四)学习作者对燕子的描写。

1.朗读1、3、4小节,理清脉络。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燕子》一文中的第二小节,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其余三小节,品味一下燕子是怎样为春天增添生趣的?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这3节,请你边听边想,作者郑振铎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分别请三名学生读一读。

师归纳:从外形、飞行时和飞倦了三个方面来描写。

板书:外形飞行飞倦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取题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为“失物”,那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的投影片小黑板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计与说明

A案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文。

(出示课文插图2,遮去老师所在的部分)小朋友,你们看,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排着队去植物园参观。看看图,你想知道什么?那么带着问题先去读读课文“12失物招领”(出示)。读课题,读准“失”的字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给觉得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才”是平舌音;“准”、“双”、“专”是翘舌音;“请”、“同”是后鼻音。

4、学生自由识字。

a、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当小老师领读.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同时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b、交流识字的方法。不认识的字,在课堂上用什么方法记?

三、再读课文,学习提问。

1、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在1——4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3、尝试给小伙伴提一个或几个问题,可用上“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词,其他同学试着回答。

四、感情朗读,练习说话。

1、四人小组合作朗读。(齐读、轮读等多种形式。)

2、出示“同学们围着园林工人张爷爷,听他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听得可专心了。”

a、请学生划一划句中带有生字的三个词语并读读。

b、“专心”是怎么样的?举个例子说说或用“专心”说句话。

c、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3、看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将第3自然段读得欢快些。

4、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严肃的语气。

5、练习(任选一题)

☆用“准备”说句话。

☆☆用上刚认识的.生字说话,用得越多越好。

五、自主发现,指导书写。

1、出示“同、工、专”三个字,再读记。

2、自由发现,掌握写法。

a、看: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同学该怎么写才漂亮。

b、记:提出需要老师指导的字。老师示范写,其中“专”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些;“同”包围部分要往上写。

c、描:在书上描一描。

d、写:各练二个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3、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引导积累。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引导积累。读读书上的“读读比比”中的词语。

a、在小组内读读比比,说说发现了什么。

b、全班交流,说说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3、当个小老师考考大家。(如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组词、说话等。)

二、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1、自由朗读课文5——8自然段,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2、与同桌讨论问题,能解决的自行解决。

3、在班中交流与同桌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疑难,感情朗读。

1、当学生问“他们为什么说没丢东西?”时,指导看图,引导学生读出惊奇的语气。

2、当学生问“失物是什么?”时,全班交流,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b、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3、当学生提问“看到塑料袋里的东西,有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时,指导学生读第7自然段。

a、指名读第7自然段,回答问题。

b、引导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那你就怀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4、当学生问“张爷爷和唐老师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引导学生说话。

唐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四、指导书写,掌握结构。

1、出示需要写的字“级、才、队”,读读。

2、全班交流,找出共同点,掌握结构。

3、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在写时该注意什么。

“队”的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的“人”字的撇留出空来;“级”引导学生回忆“红”、“奶”的写法,学会迁移。

4、学生描红、书写,老师个别指导。

5、展示学生作业,评议。

五、拓展延伸,实践活动。

1、请学生看看,自己的前后左右有没有“失物”,该怎么做?

2、将本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3、在校园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语文教案 篇4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船上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

板书:9*“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整体感知

1.看诵读动画,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三、深入学习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3)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

看图,理解“这尊黑色的雕像”:

(l)“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

(2)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3)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激趣导入,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学生活动设计丰富: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探究活动

在世界地图上找一找英国和法国,再在英国的南部沿海找一找南安普敦。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相机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

(二)疑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三)解决办法

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并联系《跳水》一课中船长的做法去考虑,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激趣导入,调控学生学习活动,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提供媒体展示,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五、教学步骤

(-)激趣导入

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欲知详细情况,请看第9课。

板书:9*“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问题:①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②“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

(三)深入深究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

(“……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

(能悟出至少两点:①工作安排得有顺序,有目标;②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船都弄翻了。……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在这样的情况下,船长想到用枪帮助维持秩序。“哪个男人胆敢冲在女人前面,我就开枪打死他。”这样一威胁,效果果然不错。“大家立刻不作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

(3)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

(①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必要。因为如果乱下去,可能死路一条,谁也救不出去。②船长用枪威胁男人,是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内的船上的所有人。结果证明船长没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员当中。③船长采取这种做法反映了他的机智,和《跳水》一文中的船长一样机智。)

针对“这尊黑色的雕像”,应探究出如下内容:

(l)“这尊黑色的雕像”,指随船深入大海的船长的形象在黑夜中像雕像。

(2)把结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引导:综合全文,船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被救助的人眼里呢?

(3)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总结拓展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2、把学文后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之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相机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

(二)疑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三)解决办法

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并联系《跳水》一课中船长的做法去考虑,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激趣导入,调控学生学习活动,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提供媒体展示,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五、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欲知详细情况,请看第9课。

板书:9*“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问题:①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②“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

(三)深入深究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

(“……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

(能悟出至少两点:①工作安排得有顺序,有目标;②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船都弄翻了。……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在这样的情况下,船长想到用枪帮助维持秩序。“哪个男人胆敢冲在女人前面,我就开枪打死他。”这样一威胁,效果果然不错。“大家立刻不作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

(3)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

(①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必要。因为如果乱下去,可能死路一条,谁也救不出去。②船长用枪威胁男人,是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内的船上的所有人。结果证明船长没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员当中。③船长采取这种做法反映了他的机智,和《跳水》一文中的船长一样机智。)

针对“这尊黑色的雕像”,应探究出如下内容:

(l)“这尊黑色的雕像”,指随船深入大海的船长的形象在黑夜中像雕像。

(2)把结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引导:综合全文,船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被救助的人眼里呢?

(3)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总结拓展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2、把学文后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体会和学习船长临危不惧、沉着镇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大海是美丽的,大海是雄放的,但大海又是无情的,有关大海中的故事说不完也道不尽,,在《跳水》中我们认识了一位遇事沉着,机智果断的船长,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位新船长,一个英雄——哈尔威船长,以及和他有关的另一个海上故事——“诺曼底”号遇难记。

2、生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同学们你们会想到哪些问题呢?

学生提问。

4、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有价值,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会“质疑”,还要学会自己通过阅读理解来“解疑”。在《跳水》中我们采用了初读感知,合作探究,品析体会(逐步出示课件)的学习方法,今天这些问题,我希望同学们用这个方法靠自己来解决,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行,你们说呢?

二、初读感知

1、师:下面请同学们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读。

3、交流。

4、师或生小结:1870年3月17日,“诺曼底”号邮轮被“玛丽”号撞出大窟窿,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大家脱离危险,使船上的所有人获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牺牲了。

三、精读课文

1、师:海难的发生,始料未及,在课文的描写中一定有许多地方让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屏幕上出示的三个问题读这些地方,读中的感受你可以用笔在书上写下来,不明白的地方做个记号,待会我们小组讨论。

2、学生自读。

3、师:请同学们把自主学习的收获和同学一起分享一起探究吧!

4、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四、细读探究

1、大家合作的那么默契,那么愉快,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很大,老师由衷地为你们高兴,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2、学生交流。

过程:

(1)你们小组想交流对什么问题的看法呢?

(2)你是怎么理解的呢?从哪些地方看出的呢?

(3)你能读好吗?

(4)其他小组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也来谈一谈吧!

(5)场面是如此的混乱,这里有一个录象片段,同学们可以一起感受。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悲惨的海难,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船上二千多的人在一片混乱之中,拼命挣扎。

(6)看完后,你们又有一些什么感受,能告诉我们呢?

(7)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再读课文第7、11节,边读边体会。

(8)场面混乱到极点,再不用枪威胁大家,一定会不可收拾,在这种情急万分的情况下,用枪胁迫是必然。从课文第9,30,31,32节,我们也体会到了。

(9)在船长镇定指挥的20分钟里,一个个生命被挽救,而惟独自己却随着轮船沉入大海,难道他忘了自己了吗?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10)师小结:撞船后,哈尔威想到的是船上的人们,想到的是他们的生命,完全把自己抛在了一边。

(11)凝望着在夜色中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的哈尔威船长,你想到了什么,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呢?

(12)这个黑色的雕像牢牢地刻在了脱险的60个人心中,也深深印在了我们心中。让我们怀着敬意齐读课文32-40节。

五、悼念船长

1、师:船长是可歌可泣的,船长是可敬可佩,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怀念船长吧!你可以写一首诗献给他,也可以写一两句话追悼他,也可以画一幅话赞颂他!

2、生写。

3、交流。

4、千言万语道不完我们对船长的无比怀念,无比敬意,就让我们献上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意。全体起立,敬礼!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设计思路:

教育家皮亚杰认为能创造情境就是发明,发明存在于构建求知情境的过程中。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皮亚杰认为,创造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学生获得的每个真理都是由学生重新发明或至少是重新建构的'。为此,我注意创设情境化的教学氛围:

课堂伊始,借助课件和老师的诗情描述,将学生引入到“出航船破”的场景,从而感受慌乱,体验逃生。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第一次寻找“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内涵”的契合点。

研读课文,领悟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围绕主问题:“你眼中的船长是个怎样的人?”找到文中重点语句,在形式多样的反复品读中,结合课件直观演示,领悟人物美。

探究质疑,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实话实说”,最终获得知行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最后,凄美的《铁达尼号》音乐响起,教师完善板书,课堂结束,学生胸中的情绪仍在涌动……

语文教育,是充满激情如诗样的艺术,我追求的就是这种理想的境界。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遇难一刻的惊险;

2、通过研读人物言行重要语句的方法领悟人物形象,提高默读、感悟的能力。

(反思:在合作学习中缺少“自学策略”的提示、规范,以致学习效果欠佳,甚至失误。)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美育渗透点

感受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难点

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二)疑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三)解决办法

1、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品读、感悟;

2、小组讨论(甚至小辩论)、班级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3、媒体展示惊险现场,帮助理解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特殊言行。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倾心感受

1、(课件:船行出海,优美音乐)师诗情口述:

出海啰——阳光下的海面,碧蓝碧蓝的,一望无际的大海,波浪跌宕起伏,烟波浩淼,同远处的蓝天白云连在一起。啊,风的轻弓拉响了波浪的琴弦,海浪在尽情地欢歌,那美妙的音响,飞进了我的心房……

大海涨潮啦,海浪此起彼伏,无数银白色的浪头从远处滚来……(课件:海浪声)(课件:“呯!”)

天啦,大船撞上了什么吗?“船进水啦!”(课件:水声大)

“快逃!”救生艇!(抛出三个呼啦圈)

能踩到的、圈边的就可逃生!时间不多了,30秒钟!……

(课件:嘀嗒声、急促、有力、紧张)

2、生情境体验。

3、生归位

师:刚才这一幕中,你看到了什么场景?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

(反思:最初,教师设计意图重在营造一种与文本内容相近的氛围,帮助学生体验当时的特殊情境。但后来又改了,觉得为了营造情境,教师做了太多的工作。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太多,不适合于本堂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所以,一下子全部省略了教师激情的导入语、过渡语,完全让学生在平静的心态中进入课文,通过反复读文,借助文本的力量引导学生自己进入特殊情境。

第一次授课,我在该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

1、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情况,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2、初读课文,竞相汇报: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感受惊险:找有关语句——汇报朗读——听众互评——想象说话:我看到了这幅惊险镜头

高年级的小语教学,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描绘画面的想象能力。所以,尽管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从《铁达尼号》上剪辑了适合课文内容的画面影片,但还是决定让画面不直接播放出来,惊慌逃窜的场面我只提供了声响,将画面隐藏了下来,目的是透过声响让学生去感受——不离开从课文描述文字中去感受。我想:这是用心灵的感受,不是仅凭借视觉的感受。视觉是人类重要的感觉器官,但视觉刺激太多,将使我们其他的感官能力降低。但是语文文字的魅力将更加打动人的心灵。我是一个爱读小说不爱看电视的人,所以,在独断地认为:能通过想象体验的场面决不直接用画面刺激,这是扼杀孩子想象的行为,也剥夺了孩子用心感受的时空。在让学生用心灵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再引出直观画面,我想效果会更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天有不测风云。”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正被美好的生活所陶醉时,意外的遇难可能会让我们不知所措。一艘“诺曼底”号的大轮船真的遇难了。板书课题。

2、学生开书,默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全新感受

1、课文中有哪些语句描写的内容和你刚才看到的、想到的相类似?用“——”线划出来,试着读一读。

2、朗读汇报,感受惊险。

品味: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课件配上慌乱场景的音,再次指导朗读,帮助突破难点。

(反思:设计改为:续说训练。教师提供引子:让我们将镜头对准这群慌乱的人群吧。瞧:那位在奔跑的男人(女人、小孩)……然后教师小结:“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你能预测一下将会发生怎样的场景吗?故事的结果是这样的吗?为什么?

平时教学,我喜欢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充分让学生进行说写训练,即让“写”挤进课堂,将练笔的随机性加强,也将练笔的频率加强,不局限于每日的日记练笔。)

四、研读课文,领悟人物形象

1、师:书读至此,我相信,有一位人物形象肯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说出他的名字。

指名同学上台板书。

2、你眼中的船长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用“~~”线划记→指名用词语板书船长的特点。

3、朗读汇报,反复品读,领悟人物形象。

根据学生板书,随机汇报。

(1)果断(舍己为人)(关心妇女)……

对全船人员下达命令:乘客先走,船员断后;乘客中的妇女先走,其他乘客随后;决定救出60个人,忘记了他自己。

在危难时刻,船长首先想到的是乘客,是弱者,是他人。

(2)沉着、镇定、精明、指挥有方。

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并对大副下了开枪的命令,可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体味语句的简洁。

(3)威严、有人情味(关心孩子)

船长直至船沉入海里,始终没有离开船长的岗位,沉船之前,还特意指示救出年幼的见习水手克莱芒。

对比反复品读、评读。

(反思:本环节随机性很强,教师应特别注重课堂的生成性。

在第二次课中,教师在这方面做得挺好,真正地落实了关注学生。比如:学法“默读”的肯定;纠正学生的误导:哈尔威船长的死是应该的……这儿不再详谈)

五、探究质疑,深化认识,实话实说,升华情感

1、船长用枪威胁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他这样做对吗?

学生竞相辩论。

课件播放影片片断:人群一片混乱;持枪喝令;威严指挥……

(再次感受特定情境中人物的特殊言行)

2、师:还记得,几年前与朋友一起看《泰坦尼克号》(略谈情节),当影片结束时,我已经热泪盈眶了,我至今也忘不了,女主人公深埋在皱纹里的那双含泪的眼睛和她那段饱含哀怨的诉说:铁达尼号沉没时,有1500人落海,附近有20艘救生艇,只有一艘回头,6人获救,1500人才活了6个,后来,救生艇上的700个人只有等待,等死,等着活命,等着宽恕,可是永远也等不到……(可播放课件有关画面)。

今天,“诺曼底”号遇难了,船长哈威尔先生在指挥着众人脱险后,自己随船牺牲了,你有什么想说的?

3、“实话实说”,任选一种身分,想像说话。

你就是生还者之一,你想对船长说:……

你就是船长,当你随着船儿慢慢下沉,你想说:……

你就是这艘在英伦海峡上堪称最漂亮的轮船“诺曼底”号,当你身受创伤,目睹遇难的这一幕,你想说:……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相机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

(二)疑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三)解决办法

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并联系《跳水》一课中船长的做法去考虑,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激趣导入,调控学生学习活动,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提供媒体展示,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五、教学步骤

(-)激趣导入

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欲知详细情况,请看第9课。

板书:9*“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问题:①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②“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

(三)深入深究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

(“……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

(能悟出至少两点:①工作安排得有顺序,有目标;②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船都弄翻了。……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在这样的情况下,船长想到用枪帮助维持秩序。“哪个男人胆敢冲在女人前面,我就开枪打死他。”这样一威胁,效果果然不错。“大家立刻不作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

(3)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2、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3、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下面,二、初读,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全文,语速稍慢)

想一想,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

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

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三、研读课文:

1、正音正字。

2、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

四、阅读探析:

(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认真思考)

1、思考题一:

请你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2、考题二:

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

——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也可以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17、18节)

3

问题一:

为什么第17 自己”?

能达到美的境界。

问题二:

第19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

(朗读第19小节)

首先,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其次,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4、多媒体介绍印度宗教及文化概况。

——虽然现在印度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但宗教势力极大,所以也有人说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印度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内容也都受此影响,多以表现

宗教为主题。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也同样如此,例如第18小节中提到的莲花、鹿、孔雀、蛇等动物在印度的宗教中都有其象征意义。所以

五、练习:

延伸思考一:

引用原文说说,为什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能那么样地打动人心?

——第19、20小节原文:“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还会不断地给她们以滋润培养的。”

延伸思考二:

这篇文章的文字很优美,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能否结合自己的感受或学习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冰心奶奶能写出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那样打动人心?

——我个人认为,首先可能是

其次是她在文学以及其他方面坚持不懈的学习,许多宝贵的养料。

三是由于她的勤奋。一直笔耕不辍,坚。

六、比较阅读:美。

七、结束语:无论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与也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和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应当珍惜、热爱、学习、弘扬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①听写词语。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特点。

朗读体验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②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扩展交流

展示课前搜集的桥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桥的特点。

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可完成选做题。

板书:

19、赵州桥

悠久 1300年

雄伟 长、宽 世界文明

坚固 没有桥墩

美观鲜活 图案精美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1周2节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②“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板书: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八百多年 人物 街市

(完整保存) 五百多个 热闹

语文园地五 11周3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意识

2、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3、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讨论交流

①组内交流,让组内同学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国传统文化。

②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作介绍。

二、观摩评选

①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等)展示出来。

②小组之间互相观摩。

③每位学生要记住各小组搜集资料的情况,为评选作准备。

三、集体评议

①各组同学评议:哪组活动开展得好?好在哪里?

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总结、颁奖

第二课时 11周4节

学习目标

1、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2、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①回忆旧知,明其特点。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学生说说这句话中意思相反的词。)

②出示词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③

a.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b.引导学生留心加点的字的意思及在词语中的位置,发现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

③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a.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b.学生读读记记这些词语。

二、读读背背

①观察与认读。

a.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b.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②了解十二生肖。

a.让学生懂得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b.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的传说。

c.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d.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

③读读与背背。

a.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

b.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10-17

03-21

12-12

01-20

01-20

01-23

01-30

02-04

02-16

03-04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