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韩秀和
教学设计
◆ ◆ ◆
一、教学任务:
1、能力训练点:培养“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
2、学习文艺随笔的写法;
3、美育渗透点: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艺术原则。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是如何认识“美”的?请大家说说自己所认识、理解的美。大家看,我这里有一尊雕塑,你认为美吗?说说你的看法。
为什么“维纳斯”雕像失去了双臂却被举世公认为法国罗浮宫的第一珍宝呢?让我们跟随日本作家青冈卓行探个究竟吧。
2、 文本阅读:引导学生自我阅读文本(要求学生标出段序、句序)
3、 文体探究:你认为本文是什么文体?(明确:随笔——一种文艺笔法与议论手法相结合的散文;文艺随笔——谈论文艺问题的随笔。)
4、 问题探究之一:请学生齐读第一节。文章开头说“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这里的“我”指的是谁?文章中还有不少以“我”起头的句子,请一一画出,并把这些语句按原文顺序连起来念一遍。念的时候,梳理作者有几个结论。
引导学生思考作答:(明确:①舍弃部分获得完整的美;②任何复原双臂的方案都是奇谈怪论;③人手在人的存在中具有象征意义。)
小结:随笔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主观色彩浓重,这些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5、问题探究之二:作者的主观判断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维纳斯雕像的艺术感悟,我们来看:文章第一段中说“她为了如此秀丽……”,这里的“她”指的是什么?文章中还有一些出现“她”的语句,画出来并念一念。思考:这些内容写出了“她”的什么?
引导讨论深思,明确:(“她”指的是维纳斯雕像,但不是死的石头,而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艺术雕像。写了:①她为了秀丽迷人,把自己的双臂无意识地遗忘在了某一个角落里,因而不管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②对她双臂的想象。)这是作者看到的雕像的艺术之美。
6、问题探究之三:作者不仅看到了维纳斯之美,同时也看到了人们对维纳斯雕像的眼界,文章第一段中有这样的话:“使人不能不感到……”,这里的“人”指的是谁?文中还有一些出现“人”(“人们”)的地方,从文中找出并连起来念一念,看人们是如何看到维纳斯雕像的?这里的“人们”指的是所有其他的欣赏维纳斯雕塑的人,作者写了他们对维纳斯的理解与想像。
7、课堂拓展:图片欣赏,针对这两幅画,你认为清冈卓行会对哪一幅评价更高,说说理由。
8、文本的启示: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看看本文给了自己什么样的启示。
本文启示一: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艺术作品的生命力。
本文启示二:要想获得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离不开创作者与鉴赏者的共同努力。
本文启示三:虚实相生是有条件的`,艺术空白并不等于任意残缺。本文提出了一个美学命题,即如何认识“缺憾美”:①缺憾也是一种美,②并非所有的残缺都是美,③对艺术上的残缺与生活中的残缺,认识应不一致;由此作者以其独特的艺术颖悟力,深刻地阐述了艺术创作中“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方法。
启示之四:文艺随笔的写作、阅读思路。
设计思考
◆ ◆ ◆
就这个文本,我之所以这样进行教学设计,是有我自己的思考的。据我的思考,任何文本教学都起码应从这样五个角度考虑:课标的要求、学生的需要、教材的特点、编者的意图、教师的风格等五个方面来考虑。就本文而言,这是一篇文艺随笔,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这类的文本不过两篇,应该教什么,是很最值得思考的。如果大教特教维纳斯的美,那就不是语文课了,那就上成了美术鉴赏课了,我不愿做“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语文人,那教什么呢?就教语文的东西。这个文本中语文的东西有哪些呢?根据文艺随笔的特点、揣摩教材编者将该文本编入教材的意图,我觉得应该教给学生从这个文本的学习中学会文艺随笔怎么写,也就是从内容上写什么,从手法上如何用,从构思上怎样做;还应该教给学生阅读文艺随笔这类的文本怎样读,也就是要读出主观色彩来(“我”的认识)、读出客观主体来(被鉴赏作品的本来面目)、读出其他鉴赏者对艺术作品的认识来。只要能够实现了这两个目的,这个文本的教学也就算较好地完成了。
专家点评
◆ ◆ ◆
精心设计一堂课,将老师毕生的智慧和才学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一堂精彩的课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地进行下去,学生为之回味无穷,老师为之踌躇满志,——这大概就是老师们孜孜不倦的追求,而作为老师也应该这样去追求。
韩老师的这堂课,就是这样精心雕琢的几近完美的一堂课,甚至具有欣赏价值;富有艺术性、颇具想象力的板书设计,将整个课堂的内容组合成一个大大的“美”字,既突出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又给学生以美感,尽显韩老师的教学智慧和对语文教学的完美追求。这样的课,学生满意,老师自己也满意。从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就能感受到其中洋溢着韩老师成功之后的骄傲。
需要提醒老师们注意的是,这样富有艺术性的语文教学设计,是建立在丰厚的知识积累和严谨的教学秩序的基础之上的;精彩纷呈的教学设计和轰轰烈烈的教学效果背后,是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越是这样近乎完美的教学设计,越是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每个细节,否则就会给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带来缺憾。
韩老师这堂课,我觉得在其唯美的教学形式之下,至少掩盖着这样的缺憾:这堂课的开头导入。
老师以一个设问开场:“在你心目中如何理解‘美’的呢?”这涉及到美和审美问题,问得十分抽象,因此,学生回答的也很抽象:“‘美’包括内在美和外在美。”于是,老师在这样的回答基础上引出本堂课的内容:“刚才两位同学说,美是外在美和心灵美的结合,那么还有没有其他形式的美呢?今天就让咱们跟随日本作家清冈卓行走进另一种美——维纳斯之美。”显然,韩老师这里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内”和“外”是一对矛盾概念,学生的回答从外延上已经把所有的美都包括了,怎么还会出现“其他形式的美”呢?维纳斯之美,既不属于外在美,也不属于内在美(心灵美),是吗?
此外,我感觉,清冈卓行这篇文章的语言是很难懂的,我读的时候有些句子需要反复读几遍才能理解它的意思和作用。我想,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老师是不是在指导学生读懂文本、筛选信息方面下一些功夫?这对学生将来的应试和平时的阅读活动都是有好处的。
此意见仅供参考。
(刘炯辉《作文阅读个性化·课题通讯》)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 -米洛斯的维纳斯08-02
米洛斯的维纳斯108-02
《米洛斯的维纳斯》说课稿08-02
《米洛斯的维纳斯》 (一)08-01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案例08-02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详案..08-02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教案08-02
《米洛斯的维纳斯》公开课08-02
《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堂实录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