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正文
苏教版第11册音乐教案电子版免费下载

2023-10-02 16:50:20 21好文网 语文教案

苏教版第11册音乐教案

《我爱米兰》(第一教时)一、教学内容唱:《我爱米兰》二、教学目的学习深情、富有表情的歌唱,二部合唱和谐,把对教师的热爱、尊敬的感情在歌声中充分体现出来。三、分析及重点、难点《我爱米兰》原是一首优美动听的通俗歌曲,后来改编成童声合唱的。它用借喻的手法赞颂了老师为培养下一代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精神,曲调流畅感人、情真意切。歌曲用主副歌形式写成,主歌是旋律相似的两个乐句,以较平稳的音调赞颂了老师窗前的米兰花默默向人间播洒花香,用青春装点祖国的高尚品质。副歌部分从“啊,米兰”处开始,逐渐推向高潮。曲调逐渐上行,层层推进,又逐渐回落,歌词的写作笔锋一转,使人恍然大悟,原来是借米兰来赞颂老师。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无限敬爱和衷心的感激之情,听来感人肺腑。加上合唱的低声部,使歌曲更加丰满动听。重点:二部合唱。难点:二部合唱。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2.导入新课:师:9月10日是什么节?答:教师节。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歌,一首尊师重教的歌曲《我爱米兰》3.新授:(1)复习C大调音符,告诉学生“do”是可以流动的,“do”的位置改变了,其他音的位置也会相应改变。(2)老师和学生一起给小音符“搬家”,并结合歌曲的旋律,练唱几句G调记谱的旋律。(3)学习歌谱:(第一声部)采用视唱与听唱、老师唱谱,学生找旋律的方法学习歌谱。(注意: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有附点,第二乐句没有附点)学习歌谱:(第二声部)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老师要帮助学生多听、多唱。注意两声部的和谐。(4)学习歌词:跟琴哼唱。听录音范唱。有感情地演唱。后半段如“啊,米兰”、“我爱,老师”等处要唱得较连贯、激动,充满感情,力度应随旋律的起伏而变化。两声部演唱和谐。4.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爱米兰》这首歌,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热爱,请大家课后练好歌曲,在9月10日这天全体起立,向你们的任课老师深情地唱起《我爱米兰》,观察你们的老师收到这份新颖而有意义的礼物时,脸上会出现何种表情。5.结束下课。《我爱米兰》(第二教时)一、教学内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二、教学目的通过音乐欣赏,了解叙事歌曲及三部曲式的特点,领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三、重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叙事歌曲的特点。难点:感受歌曲各段所表现的不同意境。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2.导入新课:我们同学们和爸爸、妈妈是相差一个时代的,有着完全不同的经历的人。那么,有没有谁听爸爸、妈妈讲过过去的事情?答:有!(没有)师:请个别同学起来说一说。师:今天,我们来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3.新授:(1)出示录音机,听赏音乐一遍。思考:这首歌可以分几个部分?答:三个部分。问:这三个部分有什么特点吗?答:第三段和第一段基本差不多。(2)老师介绍作品:《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管桦词、仇希贤曲。发表与1958年《儿童音乐》创刊号。这首可以独唱也可以齐唱的叙事性儿童歌曲,曲调优美动听,感情深切真挚。歌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步曲式。仇希贤(1919——)我国现代女作家。长期在中央乐团从事专业音乐创作,作有大量的声乐作品。(3)复听歌曲,思考:这是一首叙事歌曲,那么叙事歌曲有什么特点?答: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4)分段欣赏:第一部分:生动地描绘了新社会农村的夜景,明月当空,孩子们围坐在丰收的谷堆旁,倾听妈妈讲故事,曲调柔美、宁静,节奏较舒展。第二部分:叙述了旧社会的痛苦生活,曲调起伏较大,音程的大跳以及切分音的运用,表现了一种悲愤控诉的情绪,其中基本相同的曲调反复了四次,不仅加强了歌曲的叙事性,也是音乐素材更为简练集中。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现,音乐把人们又带回了现在,夜晚还是那么宁静,但妈妈讲的过去的事情却让孩子们深思。回答:A段表现了的情绪。B段表现了的情绪。其中有句曲调是基本相同的。(5)最后完整地欣赏。(6)跟随录音有感情地唱这首歌。4.小结。5.结束下课。《热爱地球妈妈》(第一教时)一、教学内容唱:《热爱地球妈妈》做:为乐句排顺序二、教学目的指导学生用亲切深情的歌声来表达歌曲期盼优美环境的愿望。通过学唱歌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自觉的文明习惯。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旋律进行的感受能力。三、教材分析及重点、难点《热爱地球妈妈》是一首词曲都很优美的少儿重唱歌曲,4/4拍,大调。全曲为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两个乐段均由两个4小节的乐句构成。第一乐段是叙事性的,d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副歌,音区提高,节奏变得活跃,并且运用了重唱手法,突出了“热爱地球妈妈”、期盼拥有优美环境的主题。重点:两声部和谐均衡。难点:两声部和谐均衡。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录象机、电视机、录象带。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2.导入新课:“热爱地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土地沙漠化、洪水爆发都是人类不注重环保酿成的悲剧。请看录象(土地怎么会变成这样的),把《热爱地球妈妈》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边看、边听、边感受。(观看录象)师:刚才同学们都看了录象,有什么感受?答: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要做不利于环保的事情。要呼吁全社会、全人类都来保护环境。3.新授:(1)学习第一声部歌谱:(2)学习第二声部歌谱:(3)两声部和谐。(4)学习歌词:用中速演唱,深情地。有感情地演唱。两声部演唱和谐、均衡。(5)做:下列四个乐句按不同顺序排成了四组,请你唱一唱,哪一组排法旋律最通顺、流畅?56717654332—123451176—21717654321—123451665—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首先,熟悉四句旋律。其次,讨论、游戏、评选等方式进行旋律的组合练习。最后,完成作业。4.小结。5.课后作业:呼吁全体学生配合少先队大队部成立环保小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不要再给地球妈妈增添麻烦了。6.结束下课。《热爱地球妈妈》(第二教时)一、教学内容听:《雪橇》二、教学目的通过欣赏,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了解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三、重点:开阔学生的视野感受外国器乐曲的音乐风格,了解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并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难点:培养学生对声部与和弦的感受能力。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2.新授:听赏《雪橇》(1)点明课题。(2)出示录音机,听赏音乐一遍。思考:有什么乐器演奏?答:钢琴。(3)简介作品:《雪橇》选自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所作的钢琴套曲《四季》。1863年柴可夫斯基应《小说家》月刊之约,在每期的音乐副刊上发表一首与当时节气有关的钢琴曲,并附以俄罗斯诗人的作品为题诗。这一特殊的约稿,不仅促动了作曲家对俄罗斯人民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促成了这部独具特色的钢琴套曲的诞生。据说,在这十二个月里唯有六月、十一月作曲家找不到“灵感”,谁知后来这两首寻觅灵感时最困难的乐曲却成了十二首乐曲中最受人们欢迎的钢琴小品,其中十一月就是《雪橇》。为十一月选配的题诗是俄罗斯诗人涅克拉所夫所作的一首抒情诗:别再忧愁地眺望大道,也别匆忙地追赶雪橇,快把那些郁悒的担忧,从你心目中永远打消。(4)复听音乐,引导学生用生动而充满情感的语言或图画等来描绘一下冬天的景象,让学生进入到一个美丽的大自然情境之中。(5)老师介绍:在那白雪茫茫的俄罗斯广阔无垠的原野上,沿着那松树林边的蜿蜒小道,一辆马拉的雪橇飞快地奔驰着,积雪在马蹄下沙沙作响,随风扬起的雪花翻滚飞舞,活泼的铃声与欢快的歌声交织在一起,顺着大道飘向远方。这富于俄罗斯农村生活情趣的风俗画构成了这首钢琴曲的基本曲调。(6)再听音乐,感受乐曲所表现出来的浓郁的民族性。(7)介绍作家: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罗斯作曲家。生于贵族家庭,十岁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后在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从事法律工作。由于本人并不喜欢这个职业,又与1862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后专业从事音乐创作。柴可夫斯基工作勤奋,在音乐的各种体裁上都有大量优秀的作品,如歌剧《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和多部交响曲、协奏曲及交响诗等。1863年6月,英国剑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同年不幸逝世。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充满了内心的情感和戏剧力量,充满了对大自然、对生活、对祖国和对民族的强烈的热爱之情,不仅深为专业音乐工作者赞赏,也为广大群众所喜爱。(8)最后欣赏,注意仔细听辨钢琴曲的声部。3.小结。4.结束下课。《小放牛》(第一教时)一、教学内容唱:《小放牛》认:创编旋律二、教学目的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小放牛》,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通过用指定节奏创编旋律,了解旋律构成中的节奏要素,感受节奏的表现特点,初步学习旋律的创编。三、教材分析及重点、难点《小放牛》是一首产生在冀中平原的著名儿歌,音乐旋律采用了河北传统的戏剧曲调,为五声调式,2/4拍。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三乐句节奏相同旋律相仿;二、四乐句前半句完全相同,后半句旋律相似。这首《小放牛》将中国的神话传说编进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中,用借喻的手法赞扬了赵州桥工艺设计之新颖精湛,赞扬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重点:一字多音。难点:切分节奏。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2.导入新课:师:请问同学们有没有学过一篇课文《赵周桥》答:学过。师:请位同学讲讲它的特点。老师简介:“赵周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浇河上,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大石拱桥,全长50、82米,桥面宽10米,拱圈由28条并列的石条组成,由李春在隋朝开皇大业年间设计创建。赵周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其新颖的设计、精湛的工艺成为世界桥梁使上的卓越典范,其跨度之大在当时亦数创举,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华。3.新授:学唱《小放牛》(1)学习歌谱:1=D2/4(2)学习歌词:按节奏朗读歌词。解释歌词:第二段中说:“赵周桥来鲁班修”,这是一种象征的表达方法。因为鲁班是我国公元前七百多年春秋时鲁国杰出的建筑工匠,早于隋朝的李春大约一千年。因鲁班曾创设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煨,又相传曾发明木做工具,旧时建筑工匠尊称他为“祖师”,因此,歌词借鲁班之名,表达从敬之意。“玉石栏杆圣人留”中的借喻手法亦是如此。学习歌词。(3)师:这首歌有什么特点?答: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师: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小放牛”是戏曲传统曲目,属于民间小调,即通俗又十分优美、动人。在汉族地区还流传着另外一首《小放牛》,下面请欣赏。(4)有表情地演唱。4.按下列各音的顺序,用“X、XX、XXX、X—”等节奏创编旋律,51534565312例如:1=C2/451534565312(1)熟悉练习中指定的各音和节奏。(2)结合视唱范例感受旋律中的节奏关系和表现作用。(3)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并进行创编旋律的视唱和评析。5.小结。6.结束下课。《小放牛》(第二教时)一、教学内容听:《数九寒天下大雪》《小曲好唱口难开》二、教学目的通过欣赏,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学习英雄人物敢于斗争的`精神,初步了解歌剧的表现特点。三、重点:感受歌曲形象。难点:了解歌剧的表现特点。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3)复习《小放牛》。2.新授:(1)出示录音机,听赏《数九寒天下大雪》。(2)简介作品:《数九寒天下大雪》选自二幕歌剧《刘胡兰》,于村、海啸、卢肃、陈紫等编剧,陈紫、茅沅、葛光锐等作曲。1954年由中央歌剧院首演于北京。剧情:1946年冬,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女***员刘胡兰,带领群众积极参加土改、支前工作,在与反动军阀阎锡山部队进行的斗争中不幸被捕。敌人用酷刑拷打,刘胡兰坚贞不屈。敌人又妄图胁迫刘胡兰的母亲前来劝降,但母女两互相鼓励,勇敢斗争。在刑场上,刘胡兰视死如归,继续鼓舞群众与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最后昂首走向敌人的侧刀,从容就义。解放后,毛泽东主席曾为刘胡兰墓碑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数九寒天下大雪》这个唱段的场景是刘胡兰在向乡亲们述说刚从前线带回来的胜利消息。曲调多次出现2—5或2—5、5—2的四度、五度音程跳进,突出了山西民歌的旋律特色。第二段结束乐句前,通过“哎咳哟”的衬词过渡,重复前一乐句,结束在宫调式主音上,使整个唱段坚定有力,充分表现了女英雄刘胡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她坚定的必胜信念。歌词中的“勾子军”,特指当时盘踞在山西的阎锡山反动军队。(3)欣赏第二遍。(4)听赏《小曲好唱口难开》。(5)简介作品:《小曲好唱口难开》选自六场歌剧《洪湖赤卫队》,朱本和、张敬安、欧阳谦叔、杨会召、梅少山编剧,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1959年由湖北省实验歌剧团首演于武汉。剧情:1930年,湖北县委为了配合红军行动,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当地白极会头子彭霸天乘机卷土重来进行报复,赤卫队在党支部书记韩英及队长刘闯的带领下,坚持斗争,继续袭击敌人。彭霸天大为惊恐,派出密探四处寻找赤卫队的踪迹。队长刘闯中计,枪打密探而暴露目标。韩英立即组织队伍掩护赤卫队撤离,但自己却与分队长王金标被敌人抓住。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下,王金标叛变,韩英却坚贞不屈,并与敌人逼迫前来劝降的母亲互相激励,勇敢斗争。敌人有意放回王金标,让他把赤卫队诱入伏击圈。就在危急关头,被彭霸天的副官(地下党员)相救脱险的韩英及时赶到,枪毙了叛徒并配合大部队作战,消灭了彭霸天。《小曲好唱口难开》是歌剧第二场中穷苦百姓胡子爹与小红所唱的一段小曲。歌曲倾诉了穷人的愁苦和对世间的不平。曲调婉转哀怨,动人心弦。歌曲采用了流行与湖北天门、潜江一带卖唱艺人所唱的“碟子小曲”形式,吸取了这一带的民间音乐素材创作而成。演唱时有一人伴奏,一人边敲碟子边演唱。复听歌曲,思考:有几个乐句组成?全曲为“起、承、转、和”四乐句结构的调式。乐句长短不一,但结构严谨,给人匀称流畅的感觉。(6)欣赏两首歌曲,了解歌剧。歌剧是综合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等艺术要素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故也有人称为“音乐的戏剧”。歌剧源于西洋,通常由各种演唱形式及序曲、间奏曲、舞蹈等场面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我国的各种戏曲与歌剧颇为相似,也是一种由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而成的综合艺术,不同之处在于表演方式不一样。歌剧音乐更重整体性和戏剧性。3.小结。4.结束下课。《土拨鼠》(第一教时)一、教学内容唱:《土拨鼠》二、教学目的启发学生用悠长平稳的气息、柔和连贯的歌声,唱出歌中主人公对土拨鼠的怜爱和亲切的情感。三、教材分析及重点、难点《土拨鼠》是贝多芬在波恩时期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根据德国大诗人歌德的同名诗而作。当时有的穷苦人为了谋生,常随身带着土拨鼠到处流浪,这首歌表现了流浪者带着他的宠物——土拨鼠四处奔波相依为伴的情景。歌曲采用小调式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旋律平稳,第二乐段旋律上扬,情绪略显激动,最后又回到平静。歌曲深情而略带忧伤,感情真挚纯朴,犹如歌中的主人公在平稳地诉说一般。重点:唱好弱起乐句的韵律。难点:唱好弱起乐句的韵律。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3)复习《小放牛》2.新授:(1)点题:学唱《土拨鼠》(2)出示歌谱,复习6/8拍拍号的含义: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6拍,强弱规律为“强、弱、弱、次强、弱、弱”。板书:123456让学生边读数边用声势动作表示出来。然后请同学跟琴哼唱歌曲的第一乐句,在数完“5”之后唱“我”,注意提示这个“我”处在弱拍上,应唱的较轻。学唱歌谱:歌谱共有四个乐句,且每个乐句都从弱拍开始,因此在演唱时需要用急吸缓呼的技巧,急吸的感觉犹如吓一跳,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挺胸耸肩,吸得深一些,然后呼出。分析:找出相同或相似的乐句。(3)学习歌词:解释歌名:土拨鼠又名旱獭,属鼠科,身体粗壮,长约0、5米,头阔而短,耳小且圆,四肢短而有力,体背土黄色。前肢爪扑特别发达。尾短略扁。生活在草原旷野地带,穴居,群栖,以植物为食,有冬眠现象。毛皮较珍贵。我国四川等地也有旱獭分布。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哼唱歌词。跟录音伴奏带演唱。3.小结。4.布置作业:背唱这首歌。5.结束下课。《土拨鼠》(第二教时)一、教学内容听:《致爱丽》《欢乐颂》二、教学目的通过欣赏,感受音乐的风格,了解贝多芬不平凡的创作生平,学习贝多芬不畏困难,敢于同命运抗争的坚强信念和意志。三、重点: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了解贝多芬不平凡的创作生平。难点;了解回旋曲式的表现方式。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电脑。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2.导入新课:出示电脑画面,认识贝多芬。贝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外表,身材矮小而粗壮,蓬头瞪眼,平时极少说话,但他有一颗伟大的心灵,他用心灵谱写了无数伟大的作品,被人们称为“乐圣“。通过传说伴随画面,引出《月光曲》,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审美动机。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合唱《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最精华的部分。3.欣赏《欢乐颂》(1)初步感受: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的主题,讨论自己的感受。听前三个乐章的主旋律,比较它们前后的变化,感受音乐家心理和感情的历程,更好的领会《欢乐颂》的主题。分段欣赏:听第一乐章主题。音乐由低沉到高昂,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欧洲处在黑暗统治下的一种悲愤之情。听第二乐章主题。和第一乐章比较,音乐活泼欢快。这是田园诗般的幻想,是对欢乐的追求。听第三乐章主题。想象作曲家在干什么?这个乐章是沉思的。音乐家在沉思,进一步探索人生的道路。朗读德国大诗人席勒写的同名诗《欢乐颂》。贝多芬十几岁的时候就想为《欢乐颂》谱曲。带着对歌词的理解,再听《欢乐颂》的主题,联系前三个乐章体会作曲家的感情。音乐在这里推向了高潮,表现了贝多芬向往和平自由的美好理想,歌颂了和平。音乐庄严而圣洁。(2)分析领悟: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引导学生边唱边分析,体会旋律变化。再完整地唱一遍。点明各种演唱形式。(3)深化感受:在交响乐中加入合唱是贝多芬的创举,使音乐更富表现力。感受不同演唱形式和乐队的效果,以及作品的气势和欢乐的主题。点明当时这首交响乐首演盛况和贝多芬的伟大人格。(4)丰富拓展:分别欣赏英国圣菲力普童声合唱团和世界著名歌星胡里奥演唱的不同风格的《欢乐颂》。欣赏贝多芬的《英雄》、《命运》,总结贝多芬的主导风格。4.欣赏《致爱丽丝》(1)导入:贝多芬有着丰富的情感。(2)初步欣赏:教师弹奏。和《欢乐颂》作比较。学生哼唱。5.运用音乐,设计美化生活(1)贝多芬留下了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用它陶冶我们的情操,美化我们的生活。(2)学生思考设计不同的情境,分别应用《欢乐颂》和《致爱丽丝》。6.结束下课。《蜗牛与黄鹂鸟》(第一教时)一、教学内容唱:《蜗牛与黄鹂鸟》认:听唱旋律并填结束音二、教学目的指导学生用明亮、轻巧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和语气表现歌中骄傲自大的黄鹂鸟和锲而不舍的蜗牛形象。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听辨旋律和感受旋律调式的能力。三、教材分析及重点、难点《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流行于台湾的叙事性民歌。歌词以一个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却在一旁讥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赞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音乐形象天真纯朴富有生活气息。歌曲结合紧密,大多一字一音,与口语相近,质朴自然。重点:切分、附点。难点;切分、附点。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3)复习《土拨鼠》。2.导入新课:故事导入。3.新授:(1)点明课题:学唱《蜗牛与黄鹂鸟》(2)出示录音机,听赏音乐一遍。思考:这首歌有什么特点?答:歌曲中有三个角色分别在演唱。(3)学习歌谱:歌谱为五声宫调式,2/4拍,曲式结构为带尾声的两段体。重点练习对象:“XXX”节奏。可从两拍的切分节奏入手,时值缩短一半后变成“XXX”,读时要轻巧短促。用听唱和视唱结合的方法学唱歌谱。尾声部分“”处,提示学生在“笑”字后换气要快,不能影响后面“等我”两个字的时值(4)学习歌词:按节奏朗读歌词。哼唱歌词。录音伴唱。有表情地演唱。分角色演唱:叙述者、黄鹂、蜗牛。(音色、语气、力度上有所区别)(5)听唱下列曲调并填写结束音。1=B4/4抒情充满希望地朝鲜歌曲《一片丹心》1=C2/4快板热烈地陕甘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1=D2/4福斯特《苏珊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每个乐句的落音变化,以加强乐句结束音的感受。4.小结:学习了这首歌,你有什么启发?5.课后作业:自己画头饰,自己准备服装道具,自己写剧本,排演一个音乐剧。6.结束下课。《蜗牛与黄鹂鸟》(第二教时)一、教学内容听:《荫中鸟》二、教学目的通过欣赏,让学生认识了解竹笛,感受笛子的表现力及乐曲的情绪和艺术情景。三、重点:让学生认识、了解竹笛,感受笛子的表现力及乐曲的情绪和艺术情境。难点:启发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3)复习《蜗牛与黄鹂鸟》有表情地演唱。2.新授:(1)点明课题。(2)出示录音机,听赏音乐一遍。思考:有什么乐器演奏?答:笛子。简介作品:《荫中鸟》是一首笛子独奏曲,刘管乐作曲,创作于五十年代。乐曲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运用了民间流行的滑音、吐音、花舌音等竹笛吹奏技巧,生动地表现了荫中百鸟争鸣的景象,借景抒情地表达了人民对新生活的热情赞颂。(3)复听音乐,思考:可以分几个部分?答:三个部分。(复三部曲式):引子——A(快板)——B(自由地)——A(4)分段欣赏:开始的引子共8小节。上下呼应的句式,犹如鸟儿的飞翔和对唱,形象生动,将人们引进到一个鸟的世界。一声俏皮的鸟叫结束引子。A段是利索的快板,活泼欢快,由两个单乐句式乐段组成。B段是鸟鸣段落。在轻快的、固定音型的曲调伴奏下,笛子运用了多种技巧自由地模仿各种鸟叫声,生动地展现了荫中鸟竞相的艺术境界,惟妙惟肖,引人入胜。A段是A段的变化再现,高音区的花舌替代了原来的颤音演奏。结束在宫调的主音上,寓意鸟儿在蓝天中翱翔,迎接明天的美好生活。(5)介绍笛子:笛:古称横吹,竹制吹管乐器,笛上开有吹孔、膜孔和六个按指孔,分有梆笛和曲笛两种。(6)完整地欣赏全曲。3.小结。4.结束下课。《雪绒花》(第一教时)一、教学内容唱:《雪绒花》做:按指定节奏完成旋律二、教学目的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演唱《雪绒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音乐活动,初步感受乐句落音与旋律发展的关系。三、教材分析及重点、难点《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由于感情抒发较为平稳,因此两个乐段并无较强的对比,除了第二乐段第一小节出现的节奏型外。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祝福。因此投入感情演唱好这首歌将对学生的情操陶冶起到一定潜移默化的作用。重点:让学生初步感受乐句落音与旋律发展的关系。难点:用悠长的气息、柔和的声音演唱。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笔、小黑板。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2.导入新课:(1)播放美国影片《音乐之声》的录象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歌曲的理解。(2)学生跟琴用“lu”来哼唱。3.新授:(1)点明课题。(2)出示录音机,听赏音乐一遍。(3)学习歌谱:1=C3/43——5——4——5——3—52——1—54——3—33456——5——3—52——1—54——3—55671——1——20557653—51——6—12—17—75——3—52——1—54——3—55671——1——找一找哪些乐句是完全相同的,哪些是相似的,并用色块或记号表示出来。学唱歌谱。(4)学习歌词:雪绒花,雪绒花,清晨你向我问好。又洁白,又晶莹,仿佛对着我微笑。祝愿你花盛开白如雪,永远鲜艳闪光耀。雪绒花,雪绒花,祖国春色更妖娆。这首歌自始至终都要用较柔和的声音来演唱,但也要注意力度的细微变化。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用何种力度并试唱比较,让他们理解力度应随旋律的上扬而稍稍加强,随旋律的回落而微微减弱。要求:这首歌旋律流畅舒展,感情朴实真挚,赞美了雪绒花的纯洁美丽,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演唱时要求歌声连贯,富有三拍子的韵律感。(5)完整地演唱歌曲,有感情地。(6)按指定节奏完成下列旋律:1=C2/4        XXXX—           XXXX5312—()32123()1— 老师先讲解作业的基本要求。请学生根据要求自行独立完成填空。作业评析和视唱。4.小结。5.结束下课。《雪绒花》(第二教时)一、教学内容听:《Do-Re-Mi》《孤独的牧羊人》二、教学目的通过欣赏,感受歌曲音乐形象和情绪。三、重点:结合歌曲旋律的简单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歌曲音乐形象和情绪。难点:结合歌曲旋律的简单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歌曲音乐形象和情绪。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2.新授:欣赏《Do-Re-Mi》《孤独的牧羊人》(1)出示录音机,听赏音乐一遍。(2)老师简介作品:《Do-Re-Mi》和《孤独的牧羊人》均选自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奥斯卡.哈默斯坦作词,理查德.罗杰斯作曲.《Do-Re-Mi》采用大调式,2/4拍,二段体结构写成.歌曲第一乐段富于叙述性,以音阶式进行为主,并与歌词的音节、儿童的语言音调紧密结合.第二乐段的特点是将每句起音按音阶“do、re、mi、fa、sol、la、si”的顺序组织起来,乐句的结尾采取了两种衔接形式。《孤独的牧羊人》是影片中孩子们所表演的木偶剧里的一首叙事歌曲。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叙述了一个牧羊人与老山羊、小山羊的对话,歌曲生动活泼。旋律中大跳音程的运用,以及上行模进等手法的运用,加上演唱者惟妙惟肖的声音模仿,使歌曲诙谐而又风趣。(3)欣赏《Do-Re-Mi》。分析歌曲旋律:前四句的落音分别比后面一句的起音高一级音,后四句的落音则与后面一句的起音相同,使乐句的展开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最后,歌曲以上行的大调音阶结束全曲。歌曲的歌词原文是采用同音异义的手法来写的。分段欣赏。请一些同学来扮演歌曲中的角色,随音乐进行即兴表演,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4)欣赏《孤独的牧羊人》。听赏音乐一遍。听赏后,采用游戏方式让学生听辨旋律猜角色。(5)对比欣赏。(6)对比了解,重在感受。3.小结。4.结束下课。《读书郎》(第一教时)一、教学内容唱:《读书郎》二、教学目的用轻松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清楚的吐字演唱歌曲《读书郎》,表现其活泼、天真的形象。三、教材分析及重点、难点《读书郎》是一首极富童趣的、具有鲜明西南民歌特点的创作歌曲,2/4拍,羽调式,结构为带再现的一段体。歌中采用了比较密集的节奏,富有动感的旋律进行,以及下滑音和倚音的应用,生动的刻画了读书郎天真活泼的形象,口语化的歌词又表现出他知书达理、坚强自尊的内心世界。重点: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和基本情绪。难点:下滑音和倚音的演唱。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2.导入新课:师:请你们说一说,读书是为了什么?一个在旧社会生活的孩子努力读书又为了什么呢?请学生听范唱,再欣赏中,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和基本情绪。(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3.新授:(1)点题,学唱〈读书郎〉。(2)学习歌谱:1=F2/4(这首歌几乎包括了小学阶段所有常见的节奏型。复习常见的节奏型。学习歌谱。(3)学习歌词:小嘛小儿郎,背着那书包进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那,没有学问喽无脸见爹娘。没有学问喽无脸见爹娘。小嘛小儿郎,背着那书包进学堂,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光,只为穷人要翻身哪,不受人欺负呃不做牛和羊。不受人欺负呃不做牛和羊。歌曲的歌词较通俗、口语化,应唱得轻快活泼,但不可轻佻肤浅。跟琴演唱。录音哼唱。有表情地演唱。(4)师生共同编排一些律动,边唱边跳。4.小结。5.结束下课。《读书郎》(第二教时)一、教学内容听:《步步高》二、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了解广东音乐的旋律风格特点,熟悉高胡的音色,感受音乐情绪和形象。三、重点: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广东音乐的旋律风格特点,感受音乐情绪和形象。难点:引导学生听辨高胡音色,培养学生听辨音色的能力。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2.点题:欣赏〈步步高〉。3.新授:(1)出示录音机,听赏音乐一遍。思考:由什么乐器演奏?答:高胡。(2)简介作品:广东音乐〈步步高〉,吕文成曲。这是一首以我国民族乐器高胡为主奏乐器的民乐合奏曲。乐曲为D宫调,2/4拍,创作大胆采用了新的表现手法,依情谱声。开始就在335之后采用了突发性的八度跳进,继而再音阶式的下行到5音,开门见山并发性的使乐曲充满了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同时也体现了广东音乐高腔式旋法的特点。接着,乐曲以一种自然流畅、时起时伏、抑扬有序而富有动感的音乐语言向前推进。创作中大量采用了乐汇重复的手法以积聚力量,或渐次高涨,或渐次下落,有张有弛,表现了一种步步升高的意境。(3)介绍高胡:高胡,中国民族弓弦乐器,由二胡改革而成,形同二胡。因其定弦及音域均比二胡高四度,在乐队中又担任高音声部,音色清脆、明亮,故称为“高胡”。(4)介绍作者:吕文成(1898——1981)广东省中山县人,是一位对广东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贡献的音乐家。他一生从事“广东音乐”、粤剧、曲艺的演奏、演唱和创作,特别擅长演奏高胡、扬琴。经他改进后的高胡成了“广东音乐”中独具一格的特色乐器和主奏乐器之一。数十年内他创作了大批广东音乐作品,约有100多首,其中如〈平湖秋月〉、〈渔舟唱晚〉等以广为流行。他的作品既保持了传统的风格特点,又吸收了民间音乐和西洋音乐的因素,曲调严整,优美流畅,节奏生动活泼,给人以清新之感。(5)复听音乐,注意听辨高胡的音色。(6)再听音乐,引导学生划分一下乐句并唱一唱。(7)选择其中的主题段落或乐句让学生击拍视唱一下曲谱,体验乐曲的韵律。4.小结。5.结束下课。《我们把祖国爱在心上》(第一教时)一、教学内容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上》做:创编旋律二、教学目的能用饱满结实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上》,并从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按指定节奏创编旋律”,继续培养学生的调式感、主音感和初步的旋律创编能力。三、教材分析及重点、难点歌曲〈我们把祖国爱在心上〉是一首主题鲜明集中,语言简练形象、结构规整的歌曲,采用G大调,单二部曲式。A段是复乐段,四个乐句在旋律上都巧妙的运用了切分节奏和前半拍休止的节奏,使歌曲呈现出热情、活泼的童趣。第四乐句的节奏型的出现,加强了歌词的语气,使歌曲于统一之中富于变化。在歌词上通过一系列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B段由平行结构的两个乐句构成使歌曲情绪更加活跃流畅。结束音处理在主和弦的五音上,颇有曲尽意存之感,长达五拍的结束音,象征着少先队员的歌声荡漾在神州大地,飞向祖国的四面八方。重点:培养学生的调式感、主音感和初步的旋律创编能力。难点:切分节奏和前半拍休止的节奏。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笔。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2.导入新课:师:请问,大家对祖国知多少?答:(略)师:祖国,是多么神圣的名字。对于你们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祖国昨天悠久灿烂的文化,今天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充满无限光明的未来都是耳熟能详的。3.点题:学习<我们把祖国爱在心上)。(1)出示录音机,听赏音乐一遍。(2)学习歌谱:1=G2/4有特色的音调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听辨、模唱、听记等手法进行练习。穿插一些分解和弦的练习,有助于调式的稳定感。一字二音以及切分音后的断音唱法,老师要示范,让学生模唱掌握。(3)学习歌词:花朵把阳光捧在心房,鸟儿把春天系在翅膀,小草把雨露抱在胸怀,我们把祖国爱在心上。啦……热爱祖国热爱党,热呀热爱党,啦……红领巾的歌声,处处飞扬。阳光给花朵美丽芬芳,春天给鸟儿天高地广,雨露给小草一片翠绿,祖国给我们幸福时光。啦……热爱祖国热爱党,热呀热爱党,啦……红领巾的歌声飘满四方。啦……红领巾的歌声飘满四方。啦啦啦!(4)教师有感情地范唱,让学生从中感受和体现对祖国的真挚感情。(5)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演唱形式和力度处理,可适当标上力度记号集体视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需做适当的指导和提示,如:力度与旋律线条的起伏成正比。(6)全体学生演唱,进一步体会祖国和我们的关系就是花朵和阳光、春天和小鸟、雨露和小草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的比喻,起伏动听的旋律等进行思想教育,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4.按指定节奏创编旋律,填写在第二行空白小节中。与上句连起来唱一唱,看是否通顺流畅。1=2/4022123201256—5.检查作业情况。6.小结。7.结束下课。《我们把祖国爱在心上》(第二教时)一、教学内容听:少数民族乐器二、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部分独特乐器,进而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三、重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了解少数民族的特色乐器,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难点:乐器音色的听辨。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地图、图片等。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2.导入新课: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多少个民族?答:56个。师: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服装服饰、风俗习惯、地理位置等。出示地图,让学生了解一下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再请个别学生谈谈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出示图片,了解服装服饰文化。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不仅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民情,也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构成我国丰富多采的民族音乐。师:有谁能讲一讲少数民族各有些什么乐器?答:(略)师:我国少数民族乐器种类之多,特色之浓,在全世界是罕见的。据统计,我国少数民族乐器约有三百种。如:芦笙、冬不拉、马头琴等。出示插图,了解乐器形状特点。4.听赏不同乐器的音色。(1)出示录音机听赏一遍。(2)介绍各乐器:芦笙:在四川和云南一带,有一种与芦笙相似的民间乐器,由于其笙斗用戒芦做的,故称为葫芦笙。芦笙就是从葫芦笙演变而来的。芦笙的芦斗用木制,细长,笙管的数量各不相同,最少的有单管、双管,后经过改革又制造出26管和36管的芦笙。与笙及葫芦笙不同,芦笙上多了一个竹制的共鸣筒,它套在芦笙的出音孔上,使音量增大,音色更加优美。由于民族的不同,芦笙的种类也有所不同,最长的三音低音大芦笙有两丈多高。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拨弦乐器。过去的冬不拉音域较窄,后经过改造增加了冬不拉的品位,音域扩大,音量增加,还分出了许多种类。除了最高音的冬不拉十四根弦外,其余的多是两根弦,定弦基本上都是以四度或五度定弦,音域在两个八度以上。马头琴:据传在12世纪成吉思汗年代就出现了马头琴。马头琴也是两根弦,但它弓上的马尾不象二胡那样夹在两根弦之间,而是与琴分开的,如同西洋乐器小提琴的弓一样。马头琴与胡琴的最大差别在于共鸣箱的形状不一样,有正梯形,也有倒梯形,音色淳美、悠扬,适于抒情,总能让人联想起广阔的大草原。它可以为民歌、舞蹈伴奏,可以参与合奏,还可以作为独奏乐器。马头琴诞生在蒙古族地区,他的蒙古名称在东蒙称作“莫林胡尔”。巴乌:哈尼族人喜爱的“各比”、傣族人常说的“拜”、彝族人吹奏的“比鲁”或“乌勒”,都是指的同一种乐器,即巴乌。巴乌的形状很象笛或箫,但它的构造除一根竹管外,还有簧片,而且此簧片与笙的簧片不同,笙的簧片为一音一片,而巴乌却可以用一个簧片吹出九个音。巴乌的竹管上开有八个孔,前面七个,后面一个。(3)分个欣赏,感受音色。(4)对比辨别。5.小结。6.结束下课。

【苏教版第11册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苏教版第03册音乐教案08-07

苏教版第09册音乐教案08-07

苏教版第10册音乐教案08-07

苏教版第12册音乐教案08-07

苏教版第01册品德与生活教案08-03

苏教版第02册品德与生活教案08-03

苏教版第06册品德与生活教案08-03

苏教版第03册品德与社会教案08-03

苏教版第05册品德与社会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