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现状的点滴思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其影响是相当严重的。本文就对农村学校教学管理普遍存在的四大现状作出一些思考,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与各位同仁共勉之。
现状一:让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担任班主任。
新教师担任班主任,年轻有力,工作热情高,竞争意识强,知识底蕴丰厚,思维灵活,创新点子多。可是新教师对于学校、学科、学生都不是很了解,大部分都是从大学里直接进入小学或初中,即使专业课很扎实也需要一定的角色转变时间,而且针对新教师,教育部门有各种各样的培训,又需要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再加上由于年龄、年限的关系,新教师普遍缺乏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思路和管理方法以及策略。面对新时期学生的特点,许多有一定经验的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尚感到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何况缺乏管理经验的新教师,面对着一群与自己年龄相差无几的学生,如果担任班主任,既不利于学科的教学又容易耽误班级日常工作的开展。
现在各个学校对于班级的量化评比手段可谓无所不有,分身乏术的新班主任势必在评比中不占优势,而如果所在的班级评比总在别人之后,或者是不如以前,势必要引起学生、学校以及家长的不满,更为严重的是会打击一个刚刚踏入教育之门的年轻人的从业信心,对他以后的工作和成长极为不利。
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应健全相应的制度或政策:比如规定新教师在走上教学岗位时,不一定非要当班主任,但必须拜一名班主任为师。通过班主任师徒结对,以老带新,以老促新。利用新老班主任优势互补这一措施,就为学校提供了培养人才的契机。另外,学校应加大力度开展多渠道、立体化、深层次的结对帮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新老教师的优势互补。 现状二:每一学期都有教师调动。
每一年因为种种原因,教师都有相应的调动情况,科任教师的调动,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调动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严重的。班主任的作用有多么重要,笔者不在这里过多阐述,主要想说的是针对教师调动后学校应做出的调整措施应考虑周全:班主任变化后学生和教师都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挑选责任心非常强的教师担当班主任,因为这个班主任不但要衔接好教学工作,更要缩短和学生的“磨合周期”,做好学生心理的安抚工作。 现状三:对教师的评价过于成旧与单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方式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教师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笔者也不说学校应该从各方面评价教师,单从教学成绩方面来讲就存在着许多弊端或是成旧的地方。让我们来看一看以下的两个现象:
现象一:虽说在考试的评价中,后25%的学生也被纳入了评比中,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块的比较名存实亡:开会时学校把后25%说得多么多么地重要,可真正考下来看重的还是前面25%的学生,比的还是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等。
现象二:一个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同时兼任两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学,
不同班的学生成绩就是不一样,有的相差还很大。为什么分班成绩几乎一样的两个班,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差异的原因,有班主任的原因,有教师的原因,但笔者觉得更有学校评价方式不完善的原因。
学校如果真要用教学成绩来评价教师的话,完全可以把教师教的两个班的成绩都组合在一起,当作一个成绩来算平均分、优秀率等,这样就不会出现或少出现上述现状。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有的教师把精力放在一个好一点的班级,那他同时教的两个班的成绩相差当然大了,还有就是把精力分散在两个班的教师教出的成绩肯定没有把精力全放在一个班级的教师教出的成绩好,但就这种昧着良心的教学思想还在成旧的评价制度的保护下继承并发扬着。这样的评价制度肯定有违素质教育的要求,有违新课程的理念,试想一下:这样的评价制度不知害了多少学生,害了多少教师。
现状四:学校对新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管理学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管理。也就是说,理念决定管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的是一种“一切以人为本”的理念,这种新的理念对基础教育现有的学校管理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学校是新课程实施的基地,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不仅需要有效的学校管理来提供保障,更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对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现状的点滴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响应这次课程改革,毕竟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大计,关系到我们每个学生的发展,关系到我们每个教师自身努力的方向。如果真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应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坦途来,我辈做出些牺牲,又有何妨?如果还只是像原来一样一味的观望、等待,错过了这样发展创新的好机会,中国的教育说不准又要落后好多年啊!
当然,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还有很多:比如家访力度不够;对德育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集体备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强;教师团队的打造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等等。
总之,学校教学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又细致的系统工程。虽然笔者对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概括得不够全面,但是也给教育有关部门提了个醒。笔者坚信:作为教育管理者,学校有关部门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管理现存在的问题,他们针对这些现状会制定出更好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去面对挑战,努力探索。
农村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点滴思考2017-05-11 22:12 | #2楼
精细化”管理是当前校长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时髦词语。一些先进学校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强大的师资阵容,先进的管理经验,铸造出各式各样的辉煌,其“精细”遥不可及。地处农村的学校如何根据自身的条件,实施“精细化”管理,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努力提升学校教学的品味呢?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点滴思考。
一、精细化管理要从“心”人手。
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我们的学校许多老师是由民办教师转正,大多学历低,无专业老师。老师的教育方式简单落后,教学内容缺乏前瞻性,教学方式缺乏创造性,方法缺乏创新性。我们的孩子由于农村自然条件差、经济较为落后,年轻的父母大多离开家乡,步入城市常年在外打工,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或亲戚照看。家长对孩子的监护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履行监护责任。因此我们的学校管理切忌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等不良现象,只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务求精细,务求实效。
二、精细化管理要从“小事”入手。
学校无小事,不能因为是“小事”就可以马马虎虎、随便行事,要明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对待每件事情不论事大事小,要认真对待,提出的要求越明确越具体,就越有利于操作和精细化管理;同时还要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这样才能有据可依,做到够忙而不乱。
三、精细化管理要与人性化有机结合
精细化管理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农村学校师资和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要借助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形成相对统一的、规范的教学工艺流程和标准,以确保师生在教学中的行为符合基本规范。因为每个老师有每个老师的教学理念,他们又面对着个性迥异的教育教学对象——学生(尤其是农村孩子天性活泼、好动,不喜欢受约束),强求事事都统一,往往会压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抹煞老师和学生的个性,培养的目标最终也难以实现。所以,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在强调纪律、制度的同时,不能忽视了个人的情感因素和师生的现状问题。片面地要求教师化大量的时间甚至是超负荷的工作,来完成各种教学任务,这对于教师的身心健康来说是百害而无一益的。因此,学校管理要把精细化与人性化统一起来,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注重进行规范与引导,循序渐进地使相关的管理制度变成被管理者的一种行为习惯。这样的精细化管理虽然时间上长一些,但很有实效,既降低了成本,又人文科学。
四、精细化要与素质化有机结合
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是优胜劣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管理水平低、生产技术落后的企业,最终被淘汰。教学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理念,是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其实质就是把基本的教学规范用制度的形式相对固定下来,从而实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目标。所以说,教学精细化管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实现有梯度的目标要求。它特别要关注那些学业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同时注重培优补差。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各种能力的有效提高。由此也不难看出,教学精细化管理与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是一致的。
五、精细化与过程化有机结合
衡量企业经营好坏是看这个企业能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校管理不同于企业,不能只看学生的升学率,看看有多少人考取了名校。这些固然重要,但这种导向必然是加重了师生的负担,损害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走上社会很难适应,同时也丧失很多学生的前途,这种血的代价是不值得的。所以我们要把结果与过程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提高管理效能。如在教学质量评价上,不能只用及格率、升学率等结果性的数字来衡量教师的工作成绩,而应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也应改变那种单纯总结过去,然后据此把教师分为三六九等的做法,而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立足于现实,重在师生各自层面的提高。
六、精细化要把握好度
精细化管理校长是决策,教师是执行。学校管理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可承受度。精细化管理除了规范教师的行为外,它会有大量的数据记录、总结,产生一些类似的重复、机械,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精细化管理给教师设置了一条条警戒线和达标线,也在不断考验着教师的心理承受力。在农村我们许多学校为了强化精细化管理,制订了翔实的教师培养方案、具体的课堂评价标准,美其名曰:“尽快打造一流的名师、一流的课堂。”这显然是一种浮躁的表现。抹杀教师的差异,以培养的名义制造出的只能是迅速蹿红的投机者。课堂是激-情、智慧、学识、能力交织出来的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情境。追求一节高质量的课,不是俯拾即是、唾手可得的,需要我们的老师脚踏实地、刻苦学习、勤于实践、坚持个性、勇于创新、锐意进取,舍此,别无捷径可走。所以,学校管理要张弛有度,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充分考虑教师的心理压力可承受的底线。农村学校可以而且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但千万别跟一些名校去攀比,短时间就能赶上;也千万别把学校当成企业去经营,因为他所面对的是知识层面不同、个性各异活生生的人。
【对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现状的点滴思考】相关文章:
当前农村现状调研报告05-18
农村养老现状调研报告05-18
农村产业现状调研报告05-18
农村管理现状调研报告12-22
农村环境现状调研报告05-18
农村金融现状调研报告05-18
农村卫生现状调研报告05-18
统计宣传工作的现状不足和思考06-02
农村社会管理现状调研报告05-18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范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