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雨伞给这天用读后感
雨伞是生活的必备品,但是我们不会把雨伞留在一天用。因为我们不知道那一天会雨天。小编整理了关于的《一把雨伞给这天用》:一把不能收拢的雨伞,希望对你们有用!
《一把雨伞给这天用》:一把不能收拢的雨伞
《一把雨伞给这天用》的主人公是一个中年人,46岁的他作为一个鞋子测试员,整天穿着高级半成品鞋在街头闲逛,为厂商撰写试穿心得。
女友刚刚离开他,因为终于受不了他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
他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不缺少才华,却因为找不到生命的认同,始终觉得自己如同高级半成品鞋。
他沉湎于观察而惰于行动,每天神情恍惚地在大街上游走,游荡着观看一些貌似无意义的事物。
疯狂、童年、记忆、孤独、母亲、沉默、罪恶等是他所敏感的关键词,小说自始至终没有给我们提供有关主人公完整的故事,所展示的只是他的一系列行为动作、场景,特别是他对一些事物的细节观察。
主人公似乎是一个被抽打的陀螺,偶然人物、偶然事件都会将他带入进去。
他的生活是被动的,是被牵制的,因而他无法按自己的内心真实地生活,所以他反复说生活不被认同。
因此,自我认同与生活认同便成为了《一把雨伞给这天用》这部小说中的一根隐在的红线。
在小说的主人公看来,生命不是一个雨天,而是由长长的生命体验构成的雨季。
人生的雨季唯一实用的是那把雨伞,可这把伞由个人的身体构成,想要书写我们的身体,就要让它像雨伞那样打开。
这一人生感受是主人公在一次晚会上对马克豪森随意说出来的。
认同(ldentity),是当代西方社会特别重视的一个关键词,但认同一词几乎不具有单独的`意义,它必须和主体、自我、身体、文化、社会等概念联系起来考察。
首先确立的是主体性。
小说中的“我”有个人的自我身份,所思所想与自我保持一致性和自足性,但主体必须有一个自身感知的过程,这也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
小说中的“我”喜欢看橱窗的展品,收集落叶,观察燕子,观察阳台上晾衣服的女人,上述这些特征说明主人公要寻找的自我主体是一种非正常主体。
小说中主人公的偷窥、怪癖、着迷腐朽事物,都是一些不怎么良好的品行,这引出了认同与变态的关系问题。
小说的主人公曾说:“只有在各种生活情形下隐藏某些东西时,我才会觉得心安”主人公找到了哪些隐藏的东西呢?那就是我在前文中列举的一些关键词,如疯狂、孤独、无聊、沉默等生活中的状态。
从社会学角度而言,主人公所追求的认同是“去中心身份”的认同感,即没有统一的自我,主体在不同时间内获得不同的身份,这一特点我们可以从小说的其他人物身上寻找答案。
丽萨是小说中特别重要的一个人物,她是主人公的同居者,她似乎有极好的价值理念,她离开了懒散无聊的主人公以后,一直踪迹杳然,主人公则住在和她共同生活过的房间,朝思暮想。
为什么作者不断强化这么一个缺席的人物呢?是爱吗?是生活事实吗?是理想吗?都不是,这一切都因“我”而毁了,因此可以说,丽萨实际上是主人公的一个理想,一个不能完成的自我回归。
威廉·格纳齐诺是2004年德国毕希纳奖得主,1943年出生于德国南部的曼海姆市,做过记者、报刊编辑,1977年起专事写作。
著有小说《阿布沙弗》、《污斑·夹克·房间·痛苦》、《女人·屋子·小说》、《拥有太多爱情的男人》等。
《一把雨伞给这天用》这部小说在艺术上别出一格,写得散淡随意,不追求严格的结构或人物事件的逻辑关系,相反,它更多地从非理性状态下遵从人物的观察体验。
从技术上说,它主要采用凝视的方法。
这部小说的凝视特点,表现在主人公对人们容易忽视的日常事物的超量注视,如宠物店的白老鼠、不同人物的睫毛、粉尘、面纱以及落叶等。
作者采用超详细的方法反复描写那些被人忽略的事物,他认为,要是人们都正常的话,陌生的东西往往都带有人性,但我们很少会正常,这便意味着我们的社会与人无不偏离常规,过着一种异化生活,这就是作者力图提示的核心所在,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小说是一幅现代都市精神病患者的图谱。
书中所有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病态,还有一家人全部都走向了疯狂。
人是寻找雨天,还是寻找雨伞,人还有真正意义上的回归自我吗?现代人的出路何在?书中没有回答,这是小说留给我们的思索。
【一把雨伞给这天用读后感】相关文章:
一把雨伞事件作文500字03-22
用英语给朋友写道歉信09-30
浅析怎样当好一把手01-26
浅谈“诗眼”-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02-03
给青年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3-31
育苗块怎么用12-08
用简历自我评价01-18
自我评价用简历01-01
2021年通用适合给朋友的早安微信问候语16句02-14
2021年通用适合给朋友的早安问候语大集合69句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