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启发式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启发式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启发式是现代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发),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认识水平。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
启发式的运用是为了纠正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注入式的弊病,也就是教师讲得太多,把学生当作容器,一味地进行灌注,把书本知识“灌”给学生就算完成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没有正确地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运用启发式就要把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而变“单纯传授知识”为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逐渐改变传统教育中“高分低能”的畸形教育现象。实践证明,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的社会实践,精心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课堂讨论等活动,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的。下面我就浅谈自己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难,激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大疑则大进。这是有道理的。
高深设疑是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有人认为,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解决了矛盾,就能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可见,设疑在启发式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关键在于如何设疑,何处、何时设疑才能做到“精”“巧”。我在设疑中注意到了这几点:
首先,要把握好疑点,不要老提出那些只让学生作简单的判断式回答的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应不应该”等。切忌无痛呻吟的什么都议一议,要议的问题必须有价值,用议作为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其次,提问要把握好度,范围不要太宽,难度不要太大,原则上“只要学生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提问要紧扣中心,突出重点,解决疑难,避免多而杂,以影响教学目的实现。
再次,设疑的内容要巧,方法要巧,要善于启迪学生思维,不李拘泥于让学生只会从书本上找出答案照读,避免出现“不求甚解”的现象。
设疑要做到以上这几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接受水平,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学习学,工作与生活实际,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引导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钥匙,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比如,我在讲到“尊重科学,反对迷信”这一内容时,针对同学们对宗教迷信的模糊认识,我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迷信是怎么产生的,它是从来就有的吗?二是宗教认为上帝是万能的,那么万能的上帝能不能造出一块他自己举不起的石头呢?那么通过一问题的思考解答,就剥去了宗教迷信神秘外衣,这是人类愚昧无千的产物和表现,第二问题的设置是很巧妙的,是一个二难命题,不论对它作出肯定的回答,都要导致否定上帝的“万能”,上帝是人造的,这就进一步地提高了同学们的思维认识,澄清了一些模糊的看法,那么我们设疑启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二、在教学中列举实例启发
政治课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抽象思维较多,这就需要教师
在教学中善于列举实例,化抽象为具体,使同学们从具体、生动的事例中得到启示,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教师列举的事例要力球恰切、有趣、有新意,并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启发他们学习思维。
恰切是指例子要中肯,所举的例子要和说明的观点、问题一致,不要牵强、硬套,比如在讲爱国并不能因祖国的暂时落后、贫穷为条件时,我列举了我国的许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学者象李四光、丁洁琼、华罗庚、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的物质享受,高薪聘请等待遇,毅然冲破国餐重重阻挠,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从而有力地说明了爱国并不是有条件的,并不是要等到祖国富了才热爱。
新鲜有趣就是指所举的例子内容要新,时间要近,时代感要强,要生动、耐人寻味,更多地反映当代世界的人和事,反映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和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新成就。比如在海湾战争爆发后,引起了世界的观注,同学们都相当关心,褒贬不一,抓住同学们这种学习热情和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我在课堂上给同学们阐明了海湾危机的起因、本质、美国出兵海湾的`目的所在及我国对海湾局势的基本立场、态度,从而说明当维持世界和平的必要性及我国外交政策的正确性,让同学们真正地认识到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真正意图。
举例还要有针对性,针对课文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观点、特别是重、难点知识,针对当前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尤其是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实际和学生实际,作到有的放矢,才能使学生切实地感受,真正地爱到启发,避免空洞地说教,从而在具体、生动的事例中提高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
第三、启发式教学要伏、做到“启”而有“发”,收到效果,就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余地。
“启”和“发”是相辅相成的因果 关系,没有教师的“启”,就不会有学生的“发”,“启”是前提条件,“发”是必然结果,一般来说,通过教师的“启”学生跃跃欲试,心里明白就是成功的,反之,教师虽“启”了,学生依然如故,没有反映,变是失败的,所谓“留;有余地”,就是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机会,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比如,在讲到《热心助人》这一课时,我谈到了不少助为乐的道理和许多热心助人的感人故事,比如象张华舍身救老农的事迹,也许有的同学会想,可惜我当时不在场,否则我……那么我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假如你在现场……”,让大家讨论两分钟后回答,一下子大家的兴趣都高涨起来,互相讨论,踊跃发言,有人说去报告,有人说自己没力救人,也有人说跳下去救人等等,通过了讲座使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热心助人是不讲条件的,要付出牺牲和代价的,据此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使我不在现场……”让大家课后思考,谈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他们对所学的内容认识就更深刻了,也真正从讨论中提高认识。
总之,要做到“启”而有“发”就要打破者教师“包打天下”、“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方法,实行读、议、讲、练相结合,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这是一条比较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四、利用音像直观启发
所谓直观启发就是让学生直接观看具体形象工东西,来加深课文理论的理解,其实是启发学生由感性到理性认识事物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内容需要,把电视机、录音机等电化教育手段带进课堂,把教师单一口授变为多种方法、手段的交叉使用,互相配合,以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人们对常发现,学生看电影或电视时注意力很集中,记忆效果也很好,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电影艺术形、声并俱,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电视机、录音机进入课堂,经实践证明是深受同学们欢迎的。由于条件限制我只初步尝试把录音机带进了课堂,效果是比较良好的,比如在讲“爱戴父母”这一内容时,上课始我就先播放了几首歌,象《烛光里的妈妈》、《妈妈的吻》等,让学生听后简单地谈自己的感受。那优美、觉悟的曲调中,抒发了儿女对母亲的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大家在这优美的音乐中也受到了深深感染和启迪,在这样的气氛、情景中,很容易引入了课文的内容,也增强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此外,利用影视这一声形并俱的艺术进行感性到理性的直观启发,效果也是显著的,比如学校组织观看《焦裕禄》这部电影,荧幕上焦书记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的心,使大家在这具体、生动的形象中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所发,我讲到“人民勤务员”这一内容时,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借助荧幕生动形象,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的理解,又能避免简单的政治说教,加强可信度和真实性,克服学生思想中的“逆反心理”。这一点在现在的思想教育中是比较有效的手段,也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运用的现代化教育手段。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贯彻启发式原则,启发学生活跃思维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能恪守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情绪,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内容等,选择最佳的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以上我仅谈自己在贯彻启发式教学中的一些粗浅体会,以求抛砖引玉之效,希望各位教师指教。
【浅谈启发式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浅谈小组学习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04-09
浅谈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11-23
启发式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01-05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0-25
浅谈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11-14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01-02
启发式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02-08
小组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11-13
浅谈课本插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