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和同为一家 教材教法
第四课 和同为一家 教材教法地位分析两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权并立,丝绸之路时断时续,祖国内地同边疆各族的联系有所削弱。隋统一后,同边疆各族的联系有了加强。继起的唐朝是一个强大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疆域空前辽阔,经济文化发达,又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从而促进了边疆各族同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唐朝边疆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主要有突厥、回纥、靺鞨、吐蕃、南诏等。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对祖国边疆的开发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唐朝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了以“和”为主,以联姻、会盟的政策,加强同他们的联系交往,长期保持友好的关系。这是唐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的主流。当然,有时也发生过战争和冲突,双方关系出现一些曲折,这在阶级社会中是难以避免的历史现象。
重点分析
回纥与唐朝的关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政治上,回纥可汗接受唐朝册封,援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经济上,回纥与唐朝经济往来十分密切;文化上,相互交流,出现“回鹘衣装回鹘马”的景象。
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是个教学重点。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和吐蕃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使汉族文化进一步传播,唐蕃关系更加密切,“和同为一家”。
难点分析
正确认识唐朝与各族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唐朝时中央与边疆各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有了显著加强,友好互助是唐朝与边疆各族关系的主流,各族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只是一时的历史现象。本课头绪纷繁,人名、地名、族名陌生,不好记忆,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重点突破方案
对于回纥与唐朝的关系的处理,可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以问题的方式掌握知识。回纥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还可以采取与突厥民族的比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关于吐蕃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可在学生阅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归纳下列问题:(l)吐蕃的社会生活怎样?(2)松赞干布统一吐蕃的过程。(3)唐、蕃两次通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又抓住了知识要点。
难点突破方案
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现象,分清楚个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关系;局部的现象与全局之间的关系;民族之间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矛盾和战争并不代表历史发展的全部内容,应该看历史发展的主流,从而使学生理解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族关系的主流,各族统治者的战争则是一时的现象。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整体结构,培养学生系统总结知识网络的能力。本课分为三个重要知识点,即唐和突厥的关系、唐和回纥的关系、唐和吐蕃的关系。每个知识点又分为两方面内容,一是少数民族的发展情况,二是和唐朝的关系。这样就清楚地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三个问题六个方面,使纷繁的头绪变为清晰的知识网络。地名、人名、族名的掌握,可以采取联想记忆、形象记忆、理解记忆的方法。“突厥”“回纥”“吐蕃”这些民族的名称都可以采取讲清其原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例如,“突厥”一名是和其居住地有关,突厥原住今新疆博格多山,后迁至今阿尔泰山南麓,因其山形似古武士头盔兜鍪,其族俗呼兜鍪为突厥,因以“突厥”为名。人名有颉利可汗、骨力裴罗、松赞干布、尺带珠丹。这些人名可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联想,不一定要全班学生都统一想法,目的是记住这些人名。
【第四课 和同为一家 教材教法】相关文章:
第四课 和同为一家 教学设计示例二08-04
第四课 “和同为一家” 教学设计示例一08-04
第四课 和同为一家 教学设计示例三08-04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教材教法08-01
社戏 教材教法08-01
白杨礼赞 教材教法08-01
菜园小记 教材教法08-01
安塞腰鼓 教材教法08-01
死海不死 教材教法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