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光的色散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物理光的色散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物理光的色散教案 1
知识目标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
2.知道白光由不同的色光组成
3.知道同一介质对不同的色光折射本领不同
4.知道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色散光谱的七色排列顺序
5.初步了解彩虹的成因
6.知道光的三原色
7.知道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8.明确棱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及折射规律来改变和控制光路的光学仪器。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出射光线向底面偏折。
能力目标
颜色之谜"科技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充实,实验新颖,饶有趣味。让学生在自由的气氛中自主愉快地学习,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开发科学潜能,培养动手技能,加深科学概念,提高科学素质。
德育目标
为了我国下个世纪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1.光的色散现象及原因(不同的单色光对同一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
2.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色散光谱的七色排列顺序
3.知道光的三原色
知道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现象及同一媒质对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
实验法、讲授法、练习法与讨论法。
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激光演示仪一套、三棱镜、光源
教学环节
演示实验:一束白光(复色光)通过
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形成由红、橙、黄、绿、
蓝、靛、紫各色组成的光带,这个光带叫光谱。(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
一、通过棱镜的光线
1、明显地向着棱镜的底边偏折--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演示实验)让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棱镜的一个侧面,可以看到,光线通过棱镜,从另一个侧面射出来时,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光线向棱镜的底面偏折。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利用光的折射定律就可以得到结论。
结论:光线在棱镜的`两个侧面上发生折射时,两次向底边偏面的缘故。注意顶角和底面的相对关系。
如果将该棱镜放入折射率较大的媒质中,折射光线如何偏折?
光线将向顶角偏折,关于棱镜对光线的偏折作用我们不能死记
注结论,而应从光的折射定律出发来分析。
如果隔着棱镜看一个物体,就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例如:将一个物点S放在棱镜前,从物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棱镜折射后射出,我们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认为光线是从它们的反向
延长线的交点S射出的,S就是S在棱镜中所成的像。
这个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向顶角方向偏移,
物像同侧。确定像的位置,关键还是折射定律。
二、光的色散:(多媒体模拟)让学生观察思考几个问题:
1)、各色光是怎样排列的?
2)、各色光偏向角关系如何?
3)、同一媒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大小关系如何?
4)、不同色光在同一媒质中的速率大小关系如何?
3、说明:同一媒质对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
光屏上形成的彩色光带,说明各种色光通过棱镜后的偏折角度不同,红光在最上端,红光的偏折角最小,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偏折角最大,棱镜材料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n红
4、不同色光在媒质中(真空除外)的速度不同,v红>v紫。
各种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一样,都是c,由公式n=c/v,因折射率不同,它们在同一媒质中的速度不同。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红光在媒质中的速度比其它色光中大。
"彩虹"是常见的一种色散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太阳光被悬在空中的许多小水珠色散而形成了彩色光带。
光的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
偏向角小大
折射率较小较大
在媒质中的光速较大较小
单色光
单色光:严格说,单色光是指只有一个频率或波长的光;实际上频率范围很窄的光,就可认为是单色光。利用单色光源(如气体放电,激光器)、滤光器或根据分光原理制成的单色器可以获得各种纯度的单色光。
复色光
复色光:亦称"复合光"。包含多种频率的光,例如太阳光、弧光等。
三原色
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彩色电视就是利用色光的混合调出各种色彩来的。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有很多微小的格子,分别涂有能发出红、绿、蓝色光的物质,当三束电子流分别打到这三种物质上时,就发出红、绿、蓝色的光,这三束电子流的强弱分别影响着这三种色光的强弱,由此混合出绚丽多彩的各种色彩。看电视时,如果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的荧光屏,就能看到屏上红、绿、蓝的光点。画家用颜料调出各种颜色的道理与上面所讲的色光的混合不同,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这三种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能调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来(见彩图)。这是因为每种颜色的颜料,在阳光照射下,除了反射跟它相同的色光以外,还反射一些其他的色光,例如黄颜料除了反射黄光,还反射橙光和绿光,同时吸收其他色光;蓝颜料除了反射蓝光,还反射绿光,同时吸收其他色光;这两种颜料混合在一起,就反射绿光,混合颜料就呈绿色了。
三、全反射棱镜
(多媒体模拟)两个直角边AB和BC代表了棱镜上两个互相垂直的镜面,当光垂直AB面进入棱镜到达AC面时发生全反射,(因为此时入射角为450,而光从玻璃到空气的临界角为420),光线沿垂直于BC方向射出,光线的方向改变了900。如果光线垂于AC面进入棱镜,光线将在AB面上发生全反射,射到BC上,再在BC面上发生全反射,最后垂直于AC面射出棱镜,光线的方向改变了1800。
结论:我们把这种能够对光实行全反射的棱镜叫做全反射棱镜。其作用控制光的传播方向。
思考:这两种全反射棱镜改变光路和什么相同?
全反射棱镜和平面镜在改变光路方面,效果是相同的。但是,通常用的平面镜有两个面,正面是玻璃,背面镀有一层银膜,当光射到平面镜
上时其两个表面表面都要发生反射,而且镀银的表面不能使
光全部反射,大约10%的光被吸收掉,会使光线和所成的像
模糊些,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全反射棱镜优于平面反射镜。
3、应用:潜望镜(如图所示)
练习:
1、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棱镜,光线垂直
一个面入射,在底面上发生全反射。由此看出构成棱镜
的媒质的折射率不可能是:――――――――[]
A、1.
7B、1.8C、1.5D、1.36
总结(回到教学目标,由学生总结)
如果光从真空或空气射向三棱镜的一个侧面,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1)通过两次折射,出射光线向底面偏折;
2)通过三棱镜成正立的虚像,像与物在棱镜同侧,而且偏向顶角;
3)利用全反射棱镜可以控制光路。
4)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在光屏上形成光谱,排列顺序为红、橙、黄、绿、兰、靛、紫
高二物理光的色散教案 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色散现象,知道是白光由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3.了解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现实世界的绚丽多彩和美好,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亲身的体验,使学生感悟实验方法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4.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光的色散现象
2.光的三原色。
3.看不见的光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衣服、花朵、图画、彩虹、彩色电视机里的节目都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物体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呢?这些各种各样的颜色又是怎样产生的?
给同学们投影几幅美丽的图画,让学生就这几幅图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可能的发现或提出的问题):
1.雨后彩虹为什么是七色的?
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3、为什么花是红的叶是绿的天是蓝的?
4.绘画颜料的颜色和光有联系吗?
5.彩色电视机的彩色画面是怎样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光的色散:
1.实验方法:
学生:用一块三棱镜对着太阳光(没有太阳光时,可以将三棱镜放在用投影仪上来做实验),用白纸在另一侧作光屏,观察到白纸上出现的现象。
2、实验发现:
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光的传播方向不但发生了改变而且在白屏上可以看到太阳光可以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色光的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教师小结: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板书: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解释:雨后为何容易出现彩虹?
参考答案:雨后天空中有很多小水滴,它们好像一个个的小棱镜,阳光通过大气层进入小雨滴上时会发生折射,太阳光被分解成各种单色光,并且从外向内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形成弧形的彩虹。
(板书: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后,投射在白屏上有序的彩色光带叫光谱。)
注意:
1.用棱镜可以使白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叫复色光。
(二)、色光三原色
学生实验:用手中的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可以发现,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条合成的。(此实验可以安排课前学生在家中完成)
教师小结:人们发现,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板书: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各种颜色的色光,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就是这样产生的。
(三)、看不见的光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红外线、紫外线。
1、红外线
光谱上红光以外。红外线的热作用强,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主要应用于远程控制、自动控制、烘干物体等。生活中最常用的就是电视遥控器。
2、紫外线
光谱上紫光以外。紫外线有杀菌、防伪的作用。医院用紫外线灯来消毒杀菌;生活中用紫外线来验钞等。
紫外线最大来源是太阳。适量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却会患皮肤癌,因此要注意防晒。
三、小结:
1.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
2.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
3.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四、练习:
1、动手动脑学物理1
2.上网查资料,了解物体的颜色及颜料三原色。
板书设计:
光的色散
1、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
2.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
3.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高二物理光的色散教案 3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初步了解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他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
2、难点:色光的混合。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学生光源,三棱镜,红玻璃片,蓝玻璃片
五、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教材通过光的散射实验,介绍白光的组成,进而由实验说明透明体和不透明体呈现不同颜色的道理,说明色光混合和颜料的情况、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是科学常识,也是很有趣味的知识、
六、教法思考
本节介绍的知识都是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的,是科学常识,有很强的趣味性,可用实验法将各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出来,在日常生活现象的分析上可采用启发式教学、为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三原色的不同,可采用实验教学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
七、教学设计
(一)新课引入
温故知新:光的折射的两道习题。
导入:
方案一:教师可向学生讲述牛顿分解色光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学生实验: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色光、
这个实验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知道,对于这个实验,教师可稍加指导、在学生兴趣被激起后转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实验:太阳光分解成的色光经棱镜混合成白光、这个实验学生是生疏的,为保证实验质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注意以下两点:
(1)两个棱镜要靠得很近
(2)承接混合成白色的屏不要离第二个棱镜太远,避免能量损失太大,亮度过弱,看不清楚、
2、物体的颜色教学应分为两部分、
(1)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太阳光通过棱镜和红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条红色光带,启发学生解释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如果此实验现象不明显,可适当增加几块红玻璃或多层红玻璃纸、
再用蓝玻璃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玻璃是蓝色的原因、
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通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实验: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屏上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换用一张绿纸,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总结实验结论: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3、色光的混合
首先说明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让三种色光各自所占比例不同,就合成形形色色的各种色光、
演示实验: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三色比例,旋转时就看到三色盘呈灰白色、对于红、绿色光的混合,可调整三个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改变各色比例,旋转时就会观察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几种颜色、各种色光的混合不必都给学生演示,只演示其中几个即可,其余可由学生在课下完成、
4、颜料的混合
方案一:向学生展示课本彩图颜料的三原色,使学生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混合原理不同、
方案二:由学生用各种颜色的颜料画画,对比展示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并指出混合原理不同、
(三)、课堂总结
建议由学生发挥主动性,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板书演示,配合学生的总结发言、
由于本节是选学内容,可适当创造机会,发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四)作业:P52第2、3题
(五)板书第五节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原因:白光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二、色光和颜料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三、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高二物理光的色散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 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 难点:色散的原因。
三、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三棱镜、玻璃砖、彩色透明纸等。
2、演示实验器材:强平行光源、三棱镜、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创设情景法、分组实验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师: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什么灯光照明最合适?学生回答。(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一朵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可是当它受到蓝光照射时就失去了光彩。所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折光的色散现象。
(二)、新课教学
1、光的色散学生完成实验4-30(上次作业),观察太阳光经玻璃、水反射和折射后产生的现象:看到了白色的太阳光变成了彩色。师:将光碟放在阳光或日光灯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观察从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还是白光吗?有几种颜色?学生回答:白光从第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变成了彩色,具体的是七种颜色的光,从上至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师:再观察这七色光经过第二个三棱镜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又变成了一束白光。讲述: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七种颜色的光汇合后变成的白色光带,叫色光的复合。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关于彩虹。雨后的天空悬浮有大量的细小水珠,太阳光射到这些小水珠上时,它被分解成绚丽的七色光。
2、色光的`合成演示实验:在聚光灯前蒙一块有颜色(红色、黄色或蓝色)的透明胶片,再将其发出的光投射到白色屏幕上,形成有部分光交汇。让学生观察现象:透明物体的颜色与通过的光颜色相同。不同颜色的光能混合成另一颜色的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可以得到白光。教师讲述:大量实验表明,自然界中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而其他颜色的光则都可能通过红、绿、蓝光的适当混合而得到,因此,红、绿、蓝三种颜色被称为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和计算机显示器的屏幕上艳丽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色光合成的。
3、颜料的三原色学生分组实验:在调色板上试试,能否用红、黄调出橙色?用红、蓝调出紫色?用黄、蓝调出绿色?用调出的颜色再混合,并改变不同颜色混合时的比例,还能调出哪些颜色?看能否用其他颜色调出红、黄、蓝色。实验总结:我们可以用红、黄、蓝颜料调出其他色彩,但却不能用其他颜料调出这三种颜色,因此,红、黄、蓝被称为颜料的“三原色”。不同色彩搭配,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使人产生联想。如:黄、橙、红属于暖色,让人想到火与太阳;绿、蓝、紫属于冷色,让人想到草地、水等。冷暖色的对比与协调,能产生美妙、生动的色感。
(三)、归纳总结。
(四)、作业
1、 P63,1,2题;
2、 迷你实验:自制三棱镜。
六、板书设计
1、光的色散:太阳光(白光)可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2、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3、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高二物理光的色散教案 5
设计理念
本课力图体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本课安排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具有知识浅、实验操作方便的特点;结论易获得,适宜初中生探究。学生通过进行过程的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受到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从收集的证据中,总结和归纳规律性的知识;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教材分析
光学是有用的,表现在它的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学知识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诞生了彩色电视机;光学知识与颜料混合的知识相结合展现出七彩的世界。本节教材尽量多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观察、体验,获得最直接、最生动的实验事实资料,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重点难点
学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通过制定实验方案,自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表格,记录实验发现,获得最生动的.实验事实资料,总结和归纳规律性的知识,感悟实验方法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成功的愉悦。
教学准备
一、器材准备
盘子、平面镜、水、放大镜、手电筒、各种颜色的透明胶片、绘画颜料、调色盘、三棱镜、白纸
二、分组准备
二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见过"雨后彩虹"吗?谈谈你的"发现"或提出你最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可能的发现或提出的问题(摘选)
1、彩虹是七色的,很美,但我不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
2、彩虹为什么会消失呢?
3、画画的时候,也有很多颜色的颜料,可以用它来描绘"彩虹",那么颜料和光有联系吗?
师:大家的发现非常好,让我们先来再现"雨后彩虹",你想到了哪些办法呢?
二、探究光的色散
1、研讨与发现
学生在这个环节,通过相互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方案一:用一块三棱镜对着太阳光,用白纸在另一侧作光屏,可以观察到白纸上几种颜色的光。
方案二:在盘子里装上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
方案三:将水含于口中,对着太阳光喷成雾状,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彩虹。
方案四:通过喷泉喷洒的雾状小水珠,也可以观察到彩虹。
师: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2、实验与发现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太阳光可以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色光的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师: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那么要得到其中的任意一种色光,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三、探究色光的混合
1、实验与发现
学生:用手中的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的各色光条,可以发现,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条合成的。(此实验可以安排课前学生在家中完成)
师:人们发现,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2、探究与发现
学生:分别用不同颜色的透明胶片挡在两只手电筒前面,观察它们射出的光在白墙或白纸上重叠部分的颜色。
师:设计表格,并将你的发现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
红光绿光蓝光
红光红光
绿光绿光
蓝光蓝光
(教学中,教师不应让学生死记三原色光合成的结果,而应让学生在探究中去认识几种单色光合成的效果,在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
四、探究颜料的混合
师:颜料的混合与色光的混合后的颜色是一样的吗?
学生:将手中的颜料按相同的比例在调色板上混合,并设计表格,记录发现。
表(二)
品红黄色蓝色
品红品红
黄色黄色
蓝色蓝色
师:学习了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你有哪些收获呢?(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那些对颜料了解比较多的热爱绘画的学生的积极性,动员他们为教学提供较多的背景材料,使学生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
五、小结与拓展
学生刚接触到光学知识,兴趣和热情都非常高,可以安排学生课后去自制彩色陀螺实验。制作方法如下:做三个硬纸圆盘,分别涂满红、绿、蓝三种颜色,颜色要尽量浓一些并纯正。沿半径切开一个槽,把三个圆盘沿着槽口交错地插在一起,套在陀螺上,露出红、绿、蓝三个扇形面积,陀螺质量要大些,可保证在较长时间内高速转动,分别拨动圆盘,调节三个扇形面积的大小,即改变三种颜色的比例,反复试验,便可以看到多种颜色。
让学生亲手去做一做,并记录下实验结果,作为相互交流的素材。
高二物理光的色散教案 6
一、教析分析指导
1、教材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光学部分的首节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光的色散、色光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的对比和光具有能量。教材内容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进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二是强调了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的探究。
难点:光的色散的探究。
二、教学器材准备:
三棱镜、光源、投影器、光屏、红、绿、蓝玻璃纸、电筒等。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声现象和物态变化两章的学习,已经初步探索新知的能力和探究过程的体验,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思考讨论的习惯,但对光现象的认知比较浮浅,学生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实验时对仪器的使用和调整及实验条件的控制等,教师要适时指导。
四、教学模式:阅读、讨论、探究。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知道白光是由红、橙、绿、青、蓝、紫七种色组成的,了解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不同。
②知道光具有能量。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初步的观察能力。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对比法研究光的与颜料的混合的不同。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的发光体的名称和它们的颜色,从而引出本节的课题:光的色彩、颜色。
学生讨论回答。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54页的发光物体,并按照光源的种类进行分类;阅读信息快递。
2、活动3.1分解阳光。
设置情境:教师播放一段有关彩虹的图象,提醒学生观察彩虹的颜色与太阳光的颜色,并进行比较,从而提起学生的兴趣。(说明:若无彩虹的视频材料,可用人工造虹的方法替代)
提出问题:太阳光的白色的,而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猜想:太阳光可能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或课桌上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猜想是否正确,比较各组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修正。
进行实验:学生根据修正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学生观察各种色光的排列次序。
归纳结论: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靛、蓝、紫七种色光混合组成的。
评估交流:学生反思,检查思路和具体措施,发现错误和疏漏;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彩虹的色光组成;阅读"生活、物理、社会"
(注意:①若无三棱镜可自制水棱镜或冰棱镜替代。
②若遇到阴天或阳光不够强烈的情况,也可在室内用日光灯、大功率白炽灯或投影器射出的光束代替阳光作为实验光源进行光的色散实验。
③当光屏与棱镜的距离变小时,光谱带的亮度提高,但光谱的范围却变得狭窄一些,所观察的各种色光纪念在一起,不够清晰;如果距离调大一些,则光谱带可展宽一些,各种色光分开得清晰一点,但整个图样的亮度变暗,一般以相距40cm左右为宜。)
3、活动:3.2色光的混合
观察现象:通过红色玻璃纸观察图片或周围的景物,再换用其它颜色的玻璃纸进行观察。
提出问题:你所看到的还是原来的颜色吗?
猜想:当白光通过红色(蓝色或绿色)玻璃纸时,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验证猜想:①、请用不同颜色的玻璃纸蒙在电筒上,并照射到屏幕上,观察所看到的颜色。
②、请把红、绿、蓝任意色两种色光混合射到白纸上,相互重叠区域是什么颜色?把观察结果填入表格中。
信息快递:学生阅读三原色的概念。
归纳结论:①、透明体只能通过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
②、不同的色光混合能产生其它颜色。
(注意:透明体通过与其颜色相同色光的实验中,光源本身的亮度和发出的光束与白光的接近程度,亮度越高,光色越接近于白光,效果越好;所用玻璃纸颜色要纯正,条件允许时,最好采用专业摄影滤色镜。)
4、活动3.3颜料的混合
首先请班上同学讨论绘画的调色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完成颜料三原色的`混合,得出结论;阅读信息快递;对比色光和颜料混合的区别,并学会用对比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5、关于"光具有能量"的教学
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讨论范例中光照射产生的变化,使学生联想到光具有能量,并有能量转化的初步意识;阅读P78页信息库中关于太阳能的阅读材料。
(三)、小结:引导学生阅读P76页信息库1、2、3部分内容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
(四)、课堂练习
1、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_实验计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它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传播方向改变最大的是_色光。
2、_叫光源,光源可分为_和_。
3、色光的三原色是_ __颜料的三原色是_ __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规律_("相同"或"不同")
4、透明体的颜色是由_决定的,白色光通过绿色玻璃照在绿色的树叶上,树叶上呈_色,照在小白兔身上,小白兔呈_色,小白兔的红眼睛呈_色.
5、根据信息库中的色光混合原理图回答:如将红色光与青色光混合,会是什么光?
(五)、布置课后作业
实践活动:P52①②③
探究活动:P52④
七、作业辅导和批改:
1、作业指导:
实践活动:①建议学生绘制表格,列举各滤色镜的种类、作用,拍摄效果等。
实践活动:③提示学生人工造虹时,应使水雾细小,且背光观察。
2、批改:不要只注重结果的评价,也要注重学生进行活动时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等的评价。
高二物理光的色散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用实验让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课外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自然与生活的美,从而产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为光的色散及色光的混合。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联系生活实际,并使学生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做好本节的实验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课件、三棱镜、红绿蓝色透明纸、光盘
学生:自制水三棱镜、调色盘、毛笔、自制彩色陀螺、手电筒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复习: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光路图
实验探究一:光的色散
实验探究二:色光的`混合
信息交流
实验探究三:颜料的混合学生作图、展示作品并评价
分组观察光盘扇面、用三棱镜对准通电日光灯观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举出类似的现象的例子。
学生演示太阳光的分解实验
观察多媒体制做的光的色散实验和彩虹
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演示并观察红、绿、蓝三色光相互混合的实验
实验:观察彩色陀螺旋转后纸板的颜色
学生演示七色光混合的实验,得出以上实验结论
观察多媒体演示的实验并总结规律
学生分组信息交流并选派代表全班交流、共享
分组实验探究颜料的混合
观察多媒体演示
总结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的不同引导学生对正确作品作出肯定积极的评价并纠正错误作法
组织学生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教师演示课件
帮助学生分析总结规律
教师指导实验,巡查
演示课件
帮助学生总结实验规律
教师及时做出积极的评价
教师指导实验
引导、点播,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高二物理光的色散教案 8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3、了解光谱、红外线、紫外线、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
(2)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使学生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
难点:
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实验。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光的色散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5页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太阳光被分解成为单色光从而形成光谱的现象,称之为光的色散、
2、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小组讨论】
1、在暗室里,让一束白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并用白屏接住从三棱镜中射出的光,发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和紫,这说明白光由七种色光组成、
2、再把另一个相同的三棱镜按相反方向放在前一个三棱镜旁边,这时,就会发现彩色光带重新会聚成白光、
【教师点拨】
光的色散本质上是利用了各种色光在玻璃或在水等介质中折射程度不同的原理来分散各种色光的、因此小水珠使光形成彩虹、教材上水与平面镜使光色散都属同一道理、
【跟踪训练】
1、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2、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照射到光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个现象说明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学习指导二:光的三原色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页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
【小组讨论】
1、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好三色盘的比例,旋转时就可看到三色盘呈现灰白色;调整三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先使红色占绝大部分,以后逐渐增大绿色面积,旋转,发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等几种颜色;调整三色盘,使其只露出绿色和蓝色部分,开始让绿色占大部分,逐渐增加蓝色,旋转,发现:混合光由绿变成蓝(出现靛、孔雀蓝、蓝等颜色)、调整三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蓝色光,开始让红色占大部分,逐渐增加蓝色,旋转,发现:混合光会出现紫红、深紫等颜色、
2、使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发现:电视屏幕上呈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色光条合成的、
【教师点拨】
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一种颜色、
【跟踪训练】
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A)
A、红、绿、蓝B、红、黄、蓝
C、红、黄、绿D、黄、绿、蓝
学习指导三:光谱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87页内容及图2、6-1,完成下列填空:
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小组讨论】
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光谱;了解常见的光谱有哪些、
解:将不同颜色的光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即为光谱、常见的光谱有:太阳光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
【教师点拨】
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然后将红、橙、黄、绿、蓝、靛、紫排列起来形成的光谱就是太阳光谱、
【跟踪训练】
如图甲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自上而下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一束红光沿AO从空气斜射向玻璃,OB和OC分别是红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图乙所示、如果一束紫光也沿AO斜射向玻璃,请你在图乙中画出该紫光的折射光线(大致位置)和反射光线,并标出传播方向、
学习指导四:红外线、紫外线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87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红外线是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紫外线是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
2、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填“多”或“少”)、
3、红外线还可以用来进行遥控电视、
4、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进而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
5、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
6、紫外线还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7、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填“有害”或“有益”)、
【小组讨论】
1、在太阳光下用一个三棱镜把阳光分解成不同的色光,然后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色光中,可以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说明太阳光向外辐射能量、
2、将一铁块放在炉火上加热一会儿,在铁块没有烧红之前,用镊子夹紧取出(注意安全),靠近温度计,可以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说明铁块发出了一种不可见的光,向温度计辐射了能量、
3、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色光中的红光之外,可以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说明了红光之外有一种不可见光,它叫红外线、
4、我们用遥控器可以自如的遥控电视机,现在用手指堵住遥控器的前端一个发光体,发现不能(填“能”或“不能”)对电视机进行遥控了、这是因为遥控器靠发出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
5、将验钞器的紫光灯打开,把伍拾元或佰元的钞票放在紫光灯下,可以发现钞票中有一些醒目的发出荧光的防伪标志,这是因为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6、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灯进行杀菌,这是因为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
【教师点拨】
1、红外线是不可见光,但它也是一种光,和其他的光线一样,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也会发生折射和散射、
2、所有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而且物体的温度越高,红外线的辐射越大;其次,物体在红外线的照射下,温度也会迅速升高、这就是红外线的热作用强、红外线的很多用途都是依据此原理进行的、
3、医院里的紫外线灯看起来呈现淡蓝色不是无色,是因为紫外线灯除了发出紫外线外,还发出少量的蓝光和紫光、因此,不能根据紫外线灯就认为紫外线是有颜色的、
4、一切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发出的光都含有紫外线,低温物体发出的光几乎没有紫外线、而一切物体都可以辐射红外线、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强、
【跟踪训练】
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电视机的光是(B)
A、红光B、红外线C、紫光D、紫外线
高二物理光的色散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用实验让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混合是不同的。
2、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简单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使学生对探索自然充满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
(2)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使学生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
2、难点
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实验。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科学探究法。
教具准备
演示实验:水槽、平面镜、光碟、两个相同的三棱镜、投影仪、铁架台、光屏。
学生实验:三只聚光灯、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胶片、光屏、放大镜、颜料盒、调色板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什么灯光照明最合适?
生甲:用柔合的灯光最合适。
生乙:用柔合的白色灯光最合适。
师:对,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你知道吗?一朵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可爱,可是当它受到蓝光照射时就失去了光彩。所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柔和的白光最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白光的色散现象。
二、新课教学
导入
课前要求你们做课本P60图4—30实验,实验观察:太阳光经玻璃、水反射和折射后产生的现象,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看到了白色的太阳光变成彩色的了。
师:做这个实验,最好在阳光下进行。纸板离盛水脸盆近了,光斑展不开,现象不够明显,远了,光斑亮度不够,现象也不明显,所以实验时要进行调整,获得较好效果、
师:将光碟放在阳光或日光灯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从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还是白光吗?有几种颜色,分别叫什么?七色光从第二个三棱镜射出后,是什么颜色的光?
生甲:从第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不是白光,是七种颜色的光,分别叫红、橙、黄、绿、蓝、靛、紫。
生乙:七色光从第二个三棱镜射出后又变成一束白光。
师: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七种颜色的光汇合后变成一条白色光带,叫色光的复合。
板书:第四节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
师:你在生活中是否看到过自然界中的彩虹?如果看到过,请你回忆一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看到彩虹的?
生:夏天雨后的天空中看到过彩虹。
演示实验:取一只小型的废白炽灯泡或小电珠,去掉灯脚与灯丝等,在里面装满清水。再取一个不透光的硬纸板,在板上开一个与灯泡直径相仿的孔,用较强的光通过板上的孔照射到灯泡上。在板上灯泡一面可以看到孔的周围有一圈彩色的光环,从内圈到外依次是紫、靛……等色,最外圈
是红色。如图4、4—24所示。
也可利用浇花或美发用的小喷雾器产生喷雾的效果,调整喷水雾方向,使观察者能够在背对太阳的方位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看到彩虹?人造彩虹中有几种颜色的光?如何排列?
2、色光的混合。
学生探究实验:4个人一组在聚光灯前蒙一块有颜色(红色、黄色或蓝色)的`透明胶片,再将其发出的光投射出白色屏幕上,形成有部分光交汇。如课本P6l图4—35。让学生观察。
师: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甲:透明物体的颜色与通过的光的颜色相同。
生乙:不同颜色的光能混合成另一种颜色的光。
生丙: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可以得到白光。
生:看到了彩色扇面。
师:可能有的同学课前没有做以上两个实验,请课后留下来补做。
演示实验:取两个三棱镜,一个带狭缝的挡光板和一个白色光屏,按图4—32,4—33所示操作。
在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时,理想的光源是太阳光,可以用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实验室内,通过有窄缝的挡光板后入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注意入射光线要从底边方向斜向上射入三棱镜,将光屏放在棱镜的另一侧面,使三棱镜
绕自身的轴线微微转动,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彩色的光谱带。光屏与棱镜的距离调节在0.5m左右为宜,这样得到的彩色光谱带清晰。
做七色光的混合实验时,两块棱镜的相对的边要平行。光屏距棱镜的距离约1m,这样才能观察到混合后的白光。
实验光源也可以是日光灯、功率较大的白炽灯等。
也可利用投影仪来做以上实验。
如图4、4—2所示,用一块开有窄缝的硬纸板放在投影仪面板上,调节投影仪的镜头,从平面镜中反射的光束与水平面夹角约60度左右为宜,在竖直屏幕上得到一条清晰的狭窄的白光带。把三棱镜固定在铁架台上,使三棱镜可绕轴转动。
实验时,开启投影仪,调节三棱镜高度并转动三棱镜,可观察到屏幕上白色光带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光带现象。
将另一个三棱镜也安装到铁架台上,位置如图4、4—3所示,适当调节后,可观察到七色光带又汇合成一条狭窄的白色光带。
师:实验研究表明,自然界中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而其他颜色的光则都可以通过红、绿、蓝的适当混合而得到的,因此,红、绿、蓝三种颜色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和计算机显示器的屏幕上艳丽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色光合成的。
板书:2、光的三基色
学生探究实验:学生4个人分一组在调色板上试试,能否用红、黄调出橙色?用红、蓝调出紫色?用黄蓝调出绿色?用调出的颜色再混合,并改变不同颜色混合时的比例,还能调出哪些颜色?
生:探究、交流。
师:各种颜色的颜料的混合能否调出红、黄、蓝?
生:调不出。
师:红、黄、蓝被称为颜料的“三原色”
板书:3、颜料三原色
师:你们将这三种颜色调在一起,试试会调出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混合在一起,会产生白光,颜料的三原色调在一起会变成黑色。
自然界的色彩种类繁多,不同的色彩搭配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使人产生联想。看到黄、橙、红的暖色,你会联想到什么?看到绿、蓝、紫等冷色,你又会联想到什么?
生:看到暖色我会联想到太阳、火等,看到冷色我会联想到草地、水等。
师:冷暖色的对比与协调,能产生美妙、生动的色感。
三、归纳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白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叫光的色散。自然界中的彩虹就是光的色散现象。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又会变为白色,这叫光的复合,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教师简要地对本节课全班同学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四、课后练习
1、课本P63,作业l、2。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太阳光(白光)可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2、光的三基点:红、绿、蓝
3、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六、课后反思
高二物理光的色散教案 10
教材分析
《光的色散》是学生光学学习的开始,也是激发学生认识光世界兴趣的开始,对发展学生的学习愿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对光的认识最初来源于生活,并产生了一些明确深刻的体验,这是本节课的基石,应该加以利用,然而有些更多更精彩的光学现象学生也许从没见过,所以老师要创造条件演示一些这样的实验,或者是学生的分组实验,来满足学生的愿望。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与以后将要学习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等等在系统逻辑上没有太大的关联,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小,所以在处理教材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对光的学习兴趣上、分析光学问题的方法上。不应该过分强调知识本身,但这并不表明完全忽视知识的重要性,教学过程的展开、目标达成仍然必须以知识为主线。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重点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希望老师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所以尊重学生的情感和观点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和同学、老师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虽然已经开始具备各种推理能力,但还是初步的,特别是在假言、选言、复合、连锁等演绎推理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差,所以,本节课最好能够在学生开心观察、实验、交流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待提高的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各种能力。
教法、学法分析: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以实验、课件等相结合的手段,围绕教学的3维目标逐层展开。如果把本节内容分为:概念、实验探究过程、规律和知识应用,在这4个方面,我初步设计了如下方法:
建立物理概念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到概念建立的必要性和价值所在,“光源”是这节课唯一的概念。主要采取由老师出示实物或者生动的事例,让学生用对比的办法找出物体与物体间在发光特性上的不同之处,从而确立什么叫光源。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由老师制定由浅入深、逐步接近本质的问题和由学生自主发问的方式相结合,逐步引领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边实验、边思考达成探究目标,鼓励学生独立收集数据,采用归纳、讨论的形式实施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并最终得到白光实际上是由不同的7色光组成。光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光线照射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上会被反射、吸收或通过等一系列重要结论。
在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用一组多媒体资料然学生了解物体颜色的奥秘,并尝试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并对掌握较好的学生给与大力表扬。同时降低对部分学生的要求。以避免他们在光学的开始就丧失信心。最后老师重申最基本的学习目标,以利于让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他们全都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过程安排。
一、导入
播放视频文件光的故事,并引入光的教学。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下列物体谁在发光?谁没有发光?光都是自己发出来的吗?
蜡烛(实物图)点燃的蜡烛(实物图)手电筒开亮的手电筒
燃烧的火把月亮闪电(闪电的视频影像)太阳
1、如果给光源下个定义,什么样的物体才能叫做光源呢?
2、光源要具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二、探究光的色散、混合和物体颜色的本质。(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把探究过程交给学生,让探究在学生的相互帮助和老师的必要帮助下完成)
1、由老师提供能够完成实验的必要器材
2、由学生在实验中思考以下问题:
①你能像牛顿那样把太阳光分解成7种颜色的光线吗?
②你看到了哪些颜色的光线。和周围的小组比一比,谁的光线颜色最美丽。
③记下你所看到的光线颜色。
④把2个小组的彩色光带叠加在一起,你能发现什么?做做看,对此你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呢?你可以进一步验证你的想法吗?
学生实验:利用彩色滤光片迎着室外白色的物体看,你能看到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
1、通过单张有色滤光片看。
2、通过3张同颜色的有色滤光片看。
3、通过3张不同颜色滤光片看。
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观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实验纪录片。
学生讨论、交流
1、自身不能发光,而且也不能透光的下列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呈现什么颜色?(实物照片)红花绿叶
2、我们的眼睛接收到的色光是从哪里来的呢?
3、太阳白光中的其他色光到哪去了?
4、只有红光照射绿纸时,绿纸呈现什么颜色?
六、光能:
讨论与交流:
1.说说在我们的身边,太阳光是怎样被利用的。
2、在利用的过程中,光能最终变成了什么能量?
四、请学生代表总结这节课的收获、他在实验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随堂练习
一.填空题
1、太阳、月亮、镜子,其中是光源的有;光源可以分为和两种.
2、光的三原色是、 、 .
3、《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这个实验属于光的现象.白色光可以分解为七色光.
4.光能,可以转化为能、能、能。
二.选择题
5、使各种色光几乎都全部反射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
A.白色B.黄色C.黑色D.蓝色
6、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课后链接:
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的兴趣。
说课我也不是很熟悉,本篇是在去年的一篇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胡乱为之,仅供参考。不足疏漏之处请自行弥补。
【高二物理光的色散教案】相关文章:
《光的色散》教案12-17
《光的色散》教案09-26
‘教案’2、5光的色散教案01-02
理光笔经04-26
高二生物优秀教案10-16
物理《光的色散》的教案 (精选7篇)06-17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13篇)08-11
做你上司心理光机11-23
圆形三芯微结构色散补偿光纤的色散特性分析12-13
橄榄色散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