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正文
必备小班数学教案模板集锦8篇标准格式

2023-09-27 17:27:11 21好文网 数学教案

【必备】小班数学教案模板集锦8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一、说活动教材

  根据我们幼儿的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选择了这个数学活动《买花》。《买花》这个活动相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听上去很好玩,但实际比较简单与枯燥。我通过一些自己的设计,使整个活动丰富有趣,伴随着一开始参观花店,让幼儿一开始知道今天的主题是围绕花展开的;加上帮小动物买花的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又玩到了。最后,再加上一些小练习,巩固对“4”以内数的认识及掌握。这样活动虽然简单,但是比较形象直观,满足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

  二、说活动目标

  在生活中孩子们也会经常接触到“4”以内的数,但对这些数比较模糊不清,不能很准确的理解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及掌握,特制定以下三条目标:

  1、对4以内的数量的认识,能进行4以内的点物匹配。

  2、能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3、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活动。

  三、说活动准备

  1、前期准备:了解幼儿的兴趣。

  2、活动材料准备:

  (1)小熊、小猴、小兔图片

  (2)花篮人手一个

  (3)花店场景布置

  (4)红、黄、蓝小花若干

  四、说活动流程

  环节设计意图

  一、参观花店(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和幼儿共同来到花店,师:今天,金老师的花店开张了,想请小朋友参观一下。你们看我花店里的花漂亮吗?这些花有什么不同啊?(引导幼儿发现花的颜色、大小、花型各有不同。

  这样的形式调动了幼儿的'注意力,能够更好的激发幼儿对此活动的兴趣、参与的愿望。他们对活动会感到好奇、新鲜。所以参与会更积极。

  1、帮小动物买花

  过渡语:好了,客人马上来了,我要招呼客人了,你们找个小椅子坐下来休息会吧!

  (1)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播放ppt敲门声)谁来了啊?(斑马)小斑马想买花,它想请我帮忙。它要买几朵花呢?(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身上的点子卡片,了解每个小动物想要买几朵花)

  (2)师:又有谁来了?(出示小熊、小猴、小兔)客人太多了,我招呼不过来请小朋友们帮帮它们买花,好吗?那它们想买几朵花呢?(继续引导幼儿观看动物身上的点子卡片)

  (3)师:那我们把花放在哪里送给小动物好呢?(教师出示篮子,引导幼儿观察花篮上的点卡,请幼儿按点子标记的数量买花。我们把花放到篮子里之后,回到座位,然后我们一起送给小客人,好吗?

  (4)送花给小动物。

  第二环节主要是让幼儿进行初步感知,通过选“我”先招呼客人,到让小朋友帮忙招呼客人,再到帮小客人买花,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进这个活动。既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学会互帮互助,又在游戏中学会一些初浅的数概念。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不感到枯燥乏味,反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整个环节,先是让幼儿猜、说再到用篮子买花,把花装在篮子里,按照篮子上的点数,放进相应的花朵,然后通过小动物身上的点数,把手里装不同的花的篮子与相应的小动物进行匹配送花。让每一个小朋友都明确自己应该手中的数字,然后进行操作。

  3、进一步巩固及掌握“4”以内的数

  给小花找朋友

  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师:这些美丽的花想找朋友,它们想找跟它们数量一样多的点子卡片及小动物,你们愿意帮助这些小花吗?

  通过加入这个练习环节,让幼儿加强对“4”以内数的认识,并能很好的掌握。小朋友在操作中,学会自己动脑筋,自己动小手,体验自己操作的乐趣。培养了独立完成并获得的荣誉感。

  4、结束部分

  将做好的操作材料给后面的客人老师评价,做对的小朋友,客人老师奖励漂亮的小贴纸。

  让客人老师进行评价,一方面让幼儿主动的交流,一方面保持住幼儿高涨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说活动特色

  1、活动情景游戏化。

  活动中老师能根据小班年龄的特点,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4”以内的数关系,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2、活动内容的整合性。

  在活动中以买花为主题,融入认知(“4”以内的数)、语言(我从小动物身边的点数知道小动物要几多花……)、社会(帮助小动物买花,突出帮助)、健康(送花,通过走、送篮子)等方面。

  3、活动的自主性。

  教师以开花店让幼儿参观,带幼儿进入活动,打破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界线。活动中没有强硬的规定,创设教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幼儿轻松的学习并掌握知识。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到与图形相似的实物或实物的某一部分。

  二、活动准备:

  1.卡纸剪成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准备一些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实物或实物图片。

  2.小朋友的数学书

  三、活动过程:

  1.认识圆形

  出示一个圆形的盘子,请幼儿说一说这事什么形状的?

  出示其他圆形的物体,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感知圆形的特征。

  请幼儿说一说在及里或幼儿园还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圆形的。

  2.认识长方形

  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盒子,请幼儿说一说分别是什么形状。

  出示其他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物体,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感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他们的基本特征。

  请幼儿如说一说还有哪些东西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3.认识三角形

  教师出示三角形的积木,请幼儿说一说这块积木是什么形状的`。

  把三角形积木拓画在黑板上,请幼儿观察三角形的特征。请幼儿看看、数数、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三条边,三个角。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区别。

  说一说见过的三角形物体。

  4.教师把各种图形的磁性教具摆放在黑板上,请幼儿按指令找一找。

  出示三角形物体,请幼儿找出三角形摆成一排,数一数有几个?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比一比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图形谁多谁少。四种图形谁最多,谁最少。

  5.幼儿操作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已经能比较清晰的判断“1”和“许多”的数量,但对于构成与分化过程还比较模糊,在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有必要让幼儿进一步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活动目标:

  1.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2.能在操作中感知“1”和“许多”。

  3.初步认识“1”和“许多”的关系,即:许多个“1”合起来就是许多,许多是由许多个“1”组成的。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软件、教学挂图、《课堂活动册》。

  活动重难点:

  掌握“1”和“许多”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创设情境,平安夜要吃苹果。出示课件,挂满苹果的苹果树,带领幼儿唱歌曲《苹果歌》:“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边唱边摘苹果,课件中的苹果一个一个的摘下来。提问幼儿:“苹果是怎样摘下来的?”

  2.将摘下来的苹果分别放到两个袋子中,认识“1”和“许多”。

  3.简单总结,许多的苹果,可以一个一个的'摘下来。摘下来的一个一个的苹果组成了许多苹果。

  二、游戏论证

  1.请小动物吃苹果

  创设情境,来了许多小动物吃苹果,很据小动物的数量,点选出“1”和“许多”。先请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再请幼儿亲自操作。

  2.和小雪人过圣诞节

  吃完苹果,一起庆祝圣诞节。点击小雪人和圣诞树,看雪花飘落的数量,请幼儿回答出是“1”片雪花还是“许多”片雪花。重复游戏,用动作表现出不同数量的雪花。

  三、练习反馈

  出示教学挂图,讲述熊妈妈分蜂蜜的故事,请幼儿分辨出“1”罐蜂蜜和“许多”罐蜂蜜。提示幼儿,仔细观察,是一罐一罐的蜂蜜组成了许多蜂蜜。

  四、故事总结

  欣赏动画片《开心农场》前半部分,根据动画片提问:“小高斯是吃了一袋零食还是许多袋零食?”根据幼儿回答,进行总结,小高斯吃了一袋又一袋零食,加起来就是吃了许多袋零食。并提醒幼儿少吃零食。

  活动延伸:

  请幼儿找出教室中的“1”和“许多”,并能说出:“一个一个的‘……’组成了许多个‘……’。”结束本次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分糖果的操作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2、观察、发现糖果颜色的不同,学习按颜色的标记进行分类。

  3、能用简单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1—2种不同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等)的糖果。

  2、盘子若干,透明塑料杯(3—4个),糖果(4—6颗)、分类杯(贴有颜色小熊标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糖果大聚会。

  (1)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糖果,吸引幼儿兴趣。

  教师:这些糖果宝宝真可爱,又漂亮又好吃,它们一样吗?说一说哪里不一样?

  (2)教师鼓励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糖果有红的、黄的、蓝的。

  (3)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认识糖果的颜色。

  教师:请你取一颗自己最喜欢的糖果,然后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颜色的。

  2、认识标记,学习按糖果的颜色分类,送糖果回家。

  (1)教师出示有颜色小熊标记的塑料透明杯,引导幼儿尝试把这些糖果送给哪只小熊最合适。

  (2)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并讨论颜色标记:红颜色小熊的杯子就是红颜色糖果的家……。

  (3)教师按颜色标记给糖果分类,边分类边说:“××糖果送你回到××小熊家里”,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说一说。

  3、幼儿个别操作。

  (1)教师介绍并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材料。

  (2)教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小碟糖果和一个分类杯,请幼儿按照分类杯上的`标记将小碟里的糖果宝宝送到杯子宝宝家里。

  (3)教师鼓励并引导幼儿操作,进行个别指导。

  4、尝一尝糖果。

  请幼儿品尝糖果,感受糖果的味道,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延伸:

  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物体的颜色与形状,鼓励幼儿按颜色或形状的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并学会讲诉。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日常生活中幼儿接触到的许多事物都存在有量的特征,尤其是大、小这一特征是3-4岁幼儿容易感知和体验的。因此,我设计了“大小标记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让幼儿通过形体动作感知、体验大小标记的含义,再为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大大小小的物体匹配相应的标记,最后将大小物体归类并匹配大小标记。通过这个数学活动让幼儿感知、体验和比较物体的大小,认识大小标记从而初步建立对大小概念的认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幼儿的感知能力和比较能力得到发展。

  活动目标:

  1、认识大小标记。

  2、学习为大小不同的物体匹配相应的标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寻找身边大小不同的物体,对大、小有初步的认识。

  2、教学具准备:大小标记人手3-4张;活动室内布置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玩具柜中提供大小不同的`玩具、书架上摆放大小不同的图书、以及大小不同的杯子、盆、盘子、勺子、照片等;大小不同的椅子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小不同的玩具筐各一。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大小标记。

  教师出示大小标记,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大和小标记的形态,理解标记所代表的含义。“老师送给小朋友每人一张卡片,卡片上画的是一个娃娃。请小朋友看一看你的卡片上的娃娃是什么样子,请你来学一学它的样子。”

  二、巩固认识标记的含义,学习为标记匹配相应的物体。

  1、为标记找椅子。

  “教室里有许多椅子,它们一样吗?”(有大有小)“想一想拿大标记的小朋友应该坐什么椅子?拿小标记的小朋友坐什么椅子?”幼儿根据标记找到相应的椅子坐下,并检查“你拿的什么标记?坐的是什么椅子?”。

  2、为物品匹配标记。

  “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大小不同的物品都想和标记做朋友,请你选一张标记,给它找一个好朋友。”幼儿自由选择标记贴在相应物体上,游戏反复进行3-4次。

  3、将大小物品归类并送标记。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筐子,请幼儿思考:“这两个筐子一样吗?哪些物品应该住进大的‘家’(筐子)中?哪些应该住小的‘家’中?”请幼儿将物品按大小进行归类。

  “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让我们知道哪里是大玩具的家,哪里是小玩具的家?”幼儿为物品送标记。

  活动延伸:

  1、这样的游戏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可以引起幼儿活动的环境,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让幼儿在给大小物体送标记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的体验,认识到物体之间大小的差异。

  2、在数学活动角中,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小游戏让幼儿感知、比较物体的大小。如:摸箱游戏,让幼儿摸出一个玻璃球,再摸出一个比这个球大(小)的球,并按照标记放在相应的筐子里;又如,做果子游戏,让幼儿用油泥制作大小不同的果子,再将果子按照标记挂在“树上”,幼儿通过揉、团的动作,触摸、观察比较果子的大小不同。

  3、在认识大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大小排序的活动,如:给大小不同的鞋子排队,给大小不同的碗排队等。并可进一步进行大小对应的活动,如:给大小不同的瓶子找瓶盖、给大小不同的动物喂食物,从而获得大小对应的经验。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一、目地要求

  1.能按照物体的一种属性找出同类或者不同类的物体,并尝试说出物体的特征。

  2.尝试按物体的一种特性分类。

  3.体验操作的快乐。

  准 备

  教育准备:“彩色鱼”

  学具准备:“彩色鱼”

  二、 蒙氏数学《求同求异》

  (一)预备活动:师幼相互问候

  走线: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路上会经过一座独木桥,小朋友们可要小心了,不要掉到河里去了。

  (二)集体活动。

  (1)找相同。

  ①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老师抓到了很多条鱼,你们想看看这些鱼吗?

  ②出示彩色鱼色板,按彩色鱼的大小归类。

  师:你们看,这些鱼还在“鱼网”里呢。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帮这些小鱼排排队,

  师: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帮小鱼排队的,老师也要来帮小鱼排队,看老师是怎么排的.。

  教师按大小将彩色鱼排成三排,并提问幼儿。

  师:这些彩色鱼排好队了,你们说,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啊?

  师小结:嗯,小朋友们,真聪明,我是按照这些鱼的大小来排队的,大鱼的排成一排,比大鱼小,比小鱼大的鱼排成一排,小鱼排成一排。

  ③按彩色鱼的颜色归类。

  师:现在,老师要将这些漂亮的鱼重新排队了,看看老师是怎么排的。

  教师按颜色将彩色鱼归类,颜色相同的排成一队。

  师:你们看,这些鱼儿是怎么排队的啊?

  师小结:现在这些鱼就像是一家人,穿着同样颜色的衣服,鱼爸爸带着鱼妈妈跟鱼宝宝出去玩。

  (三)游戏—找不同。

  师:现在老师要跟你们玩一个游戏,找一找哪只鱼站错位置了。

  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操作教学学具,让幼儿找不同。如:5条大鱼和1条小鱼;红色的鱼和1条紫色的鱼。

  (四)

  幼儿操作学具,先让幼儿按照大小将彩色鱼归类,再让幼儿按颜色归类。

  师:现在,老师要让小朋友们帮这些彩色鱼排排队,按照大小来排队,大鱼排成一排,小鱼排成一排,比大鱼大比小鱼小的排成一排。

  (五)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幼儿的操作常规及按照要求操作学具。

  (六)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2) 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活动。

  (3) 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活动难点: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物品进行展览。

  (2) 教具:0"9数字卡以及物体卡片若干套。

  (3) 录象资料:如汽车牌照、居民住宅楼、红绿灯------

  活动过程;

  (一). 参观数字展览区

  1、通过参观展览,让小朋友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提问:我们身上有数字吗?教室里有数字吗?它们有什么用呢?

  幼1:我的衣服上有大小尺码,代表我的`衣服大小

  幼2:门上有三班的“3”,代表我们的班号

  2、相互交流:你发现哪些物品上有哪些数字?(组织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述)

  门上的数字是门牌号码,

  日历上的数字是表示月份与日期

  时钟上的数字表示时间

  汽车上的数字表示车牌号码

  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的有关数字,进一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3、请你们猜猜:如果这些物品没有了数字会怎么样?(混乱)

  (二).了解数字的用途

  1、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呢?

  2、你觉得数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用处呢?(请幼儿回忆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

  3、观看录象,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数字。

  (三)数字游戏(找座位)

  要求找到比手里的数字多1的座位号坐下。

  (四)延伸活动:

  你能用这些数字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编码吗?(比如:1、1、0、组合成110)

  (五)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字,数字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小班数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我设计的是一节小班的数学排序课,由于我班幼儿年龄较小,

  而且刚刚入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所以我安排的是较简单的大小的ababab型排序以参加水果宴会贯穿整节课,用各种水果图片做教具,又加以穿水果项链的环节,锻炼了幼儿的“穿”的能力,提高了幼儿的专注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按照大小排序的规律。

  2、锻炼幼儿“穿”的能力,提高手部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幼儿能按照一大一小的规律进行排序。

  教学准备:

  苹果、香蕉、西瓜的大小图片若干,用来穿项链的绳子每人一条,小碗每人一个;已经按大小排序穿好的水果项链2---3条。

  教学过程:

  1、以参加水果宴会引出主题

  昨天晚上赵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是水果王国打来的,邀请我和黄老师这个星期六去参加水果宴会,但是要去参加宴会有一个要求,就是要佩带一条这样的水果项链。

  2、出示已经按照大小排序穿好的苹果项链请幼儿观察,引导幼儿发现上面有什么(大苹果和小苹果)。再来看一看这些大苹果和小苹果是怎样排的队(一个大苹果一个小苹果、一个大苹果一个小苹果、、、)

  3、告诉幼儿象这样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有规律的排列叫做排序。

  4、你想和老师一起去参加水果宴会吗?那就要制作一串水果项链,想知道是怎样做的吗?我现在就来教你。

  (1)取水果图片(苹果、香蕉|或西瓜)。

  (2)按照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一个大的一个小的的顺序进行排列。

  (3)将排列好的图片用绳子穿起来(教师具体展示穿的方法)。

  5、黄老师也做了一条水果项链,我们看一看和我们的一样吗?(幼儿发现这条水果项链不是按照大小的排列顺序穿的),那我们来帮黄老师改一下好吗?(按照刚刚的方法再重新做一遍。

  6、现在你已经学会了做项链的方法,来做一条星期六和我们一起去参加宴会吧!

  7、教师发放材料,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8、教师将制作好的项链一一展示并让孩子说说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9、将项链给孩子佩带好准备参加水果宴会。

  教学反思:

  幼儿对这节课表现出了很强的兴趣,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很好的完成了老师预设的目标,除了自主操作的环节外如果在前面的环节请个别幼儿到黑板上操作更能看出幼儿掌握的情况,还有就是展示穿的动作时语言引导较多,应该将幼儿的注意力放在观察老师的动作上。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07-07

小班幼儿数学教案03-26

小班数学教案09-29

小班下数学教案02-26

小班教案 | 小班数学教案:聪明的小兔08-24

小班数学教案(二)12-17

小班数学教案[热门]07-07

【优选】小班数学教案07-07

[精]小班数学教案07-07

小班数学教案[精华]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