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活动课方案
为了确定活动的圆满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活动方案准备工作,活动方案可以对一个活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你有了解过活动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数学活动课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活动课方案1
使用教材
根据“国外趣题”改编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不完全列举法和归纳法解决拆数等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直觉思维能力。
活动形式
以年级数学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研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找规律填数
(1)13715()()127255
(2)1312109()()()43
2、用1元、2元、5元面值的人民币组成8元钱,可以有()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答题后,指名口述解题思路。
二、提出课题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列举法解答“按某一规则做某件事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作法”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将利用列举法来研究“拆数问题”。
1、出示思考题
[题目]现在我们考虑把一个整数写成
几个自然数和的形式。如果拆得的几个自然数相同,只是写的顺序不同,也只算做一种方法。另外,只使用一个自然数,也算做一种方法。比如,把6用不多于三个自然数的和来表示的方法,有下面7种:
64+1+15+13+2+1
4+22+2+23+3
请问,把20用三个自然数的和来表示的方法有几种?
要求学生轻声读题,领会题意。
2、设疑引思
(1)什么叫自然数?自然数是不是整数?0是不是自然数?0是不是整数?
(2)把6用不多于三个自然数的和来表示有7种不同的方法。把20用不多于三个的自然数的和来表示,你们估计大约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3)我们应该怎样来证实谁的估计是正确答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用列举法思考。
三、探究研讨
1、探讨把20用一个自然数或两个自然数的和来表示的方法。
(1)提问:根据只使用一个自然数,也算做一种方法的规定。20应当算做一种方法。(板书:20)把20用两个自然数的和来表示,应当有几种方法呢?
请学生自己在笔记本上列举不同的方法。
(2)质疑:有人说,用两个自然数的和来表示20的方法有19种。(出示小黑板)你们认为对不对?为什么?
19+111+93+17
18+210+102+18
17+39+111+19
………
剔除所有的几个自然数相同,只是写的顺序不同的方法,应当还有几种?
2、探讨把20用三个自然数的和来表示的方法
(1)提问:前面我们用列举法计算做某件事的不同作法时,是不是随便想到一个就写一个的?
指出:用列举法解题,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列举,才能使找出的答案不重复也不遗漏。
(2)提问:①把20用三个自然数的和来表示,其中最大的自然数只能是几?用18与另外的两个自然数相加得20,有几种方法?(板书:18+1+1)②接下去把20用哪个数与另外两个自然数相加的形式来表示?用17与另外两个自然数相加得20,有几种方法?(板书:17+1+2)③请同学们顺次把20用16、15、14……与另外两个自然数的和来表示。要注意每一组有几种方法。
在学生写出四组算式后教师板书:
16+1+315+1+414+1+513+1+6
16+2+215+2+314+2+413+2+5
14+3+313+3+4
(2)(2)(3)(3)
(3)中止学生的列举活动。启发学生:同学们,这么长时间我们才列举出不到一半的算式,我们到底要不要这样一步步写下去?你们能从已有的答案中发现什么吗?
引导学生观察、猜测、归纳、讨论。
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发现,在和为20的各算式中,含加数18、17的各有1种;含加数16、15的各有2种;含加数14、13的各有3种。以此类推,把20用三个自然数的和来表示的方法应当有1,1,2,2,3,3,4,4,……
提醒学生在算到18的一半9时,可能出现重复算式,需要剔除。比如
9+1+108+1+117+1+12
9+2+98+2+107+2+11
9+3+88+3+97+3+10
9+4+78+4+87+4+9
9+5+68+5+77+5+8
8+6+67+6+7
(5)(6)(6)
画线部分为重复的算式。
四、归纳小结
在运用列举法解决拆数等数学问题时,需要根据已列举出的算式归纳、发现规律,以减少列举的次数,节约时间。同时又要注意剔除重复的答案。本题的正确答案是:把20表示成一个自然数的方法有1种,表示成两个自然数的和的方法有10种,表示成三个自然数的和的方法有1+1+2+2+3+3+4+4+5+4+3+1=33种。合计44种。
五、巩固练习
把50用不多于三个的自然数的和来表示,共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六、总结
我们运用列举法解决数学问题,要注意归纳推理,发现规律。既做到使答案不重复也不遗漏,也要注意寻找窍门,节约时间。我再提一个问题:从分别写有0、1、3、5、7的5张数字卡片中,每次取出4张排列起来,一共能组成几个四位数?请同学们自己去探索。
数学活动课方案2
一、活动课的意义
把小学数学活动课列入新的课程计划,并强调学科与活动课相辅相成,这样有利于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发挥其整体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科课的教学重视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但由于学生素质存在着差异,程度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仅靠学科课是不够的。活动课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交流合作中学,让学生通过活动课扩大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形成数学的解决问题意识,进一步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创新才能。
二、活动课的特点
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既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又不重复教材内容,要根据现代教学思想,符合本学科的教材特点,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宽于教材,题目有趣,形式新颖,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新奇好学的特点。因此,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特点概括地说应具有:
1、活动性
数学活动课,顾名思议,数学+活动。数学活动要首先应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这些活动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出。根据学生年龄和活动内容,采取听听、想想、讲讲、如在活动中画画、摆摆、贴贴、剪剪、拼拼、量量、数数、算算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通过操作将某些规律性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
如学生学习了奇数、偶数概念后,利用扑克牌上的数字,研究奇数、偶数相加减后结果的奇偶性,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用不完全归纳总结规律。通过扑克牌很直观地把这些规律具体化、形象化了。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去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趣味性活动要富有趣味,这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活动要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玩。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确定数学活动内容,力求题目有趣、新颖、内容生动、有吸引力,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寻找新的规律,开阔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的内容本身不具有趣味性,通过教师提出有趣的问题或活动形式的设计,深深的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如,学习百以内加减法后,可设计《快乐颜色》活动课,活动要求是通过口算,把图中计算正确的式子的空白处涂上颜色,涂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为了找到图中是什么,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认真地计算,当学生全部算对涂好后,发现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出现了,学生脸上露出了无限的喜悦,而不是算题后的辛苦。再如,20以内各数的认识学完后,在一次活动课上,利用电脑画面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情景:森林里的小动物开运动会,踊跃报名的小动物可多了。大象校长给它们排队,数一数一共来了多少只小动物?(电脑演示)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左往右一行一行地数,第n只小动物是什么?(电脑显示,答对了,我是_,并发出三声叫声或跳动三下,答错了,电脑老师给予鼓励性语言);从上往下一列一列地数,第n只小动物是什么;现在老师不告诉你怎样数?第16只小动物是什么?这样活动,充分利用媒体呈现的独特的声、光、色、形、动画等效果,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并按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快慢、动静之间的合理调控,通过生动有趣,学生喜爱的画面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充分调动学生主体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基数序数概念的理解,学生初步学会了有序观察,有序思维的方法,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思考性
活动课要设计出能揭示数学本质和渗透数学方法的内容,凭借这些充满数学逻辑力量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去激励学生勤思、善思、乐思,使学生受到一些现代的较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引导他们善于探索,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维,培养思维品质,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和创造意识。
如学习分解质因数后,出示巧算年龄的题目:有四个孩子,恰好一个比一个大一岁,他们的年龄之积等于3024岁,算算这四个孩子的年龄?此题可引导学生利用分解质因数的知识来解答,使学生深入理解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和应用。再如有一种昆虫,体重增长很快,每过一天体重就增长一倍,第40天体重是40克,问第几天的体重是5克。此题如果循规蹈矩,从正面按顺序推算很困难,如换一角度想从第40天往前推,轻而易举就求得答案。
4、实践性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通过生活实际活动,不仅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获取探索学习的方法,进而再创造出更多知识。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情形丰富、复杂的特点,设计开放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获取广泛的数学经验,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
小学数学活动课设计如,教学乘加、乘减后,设计如下实践练习:公园有两个入口,A入口的购票规则是大人每人4元,小孩每人2元;B入口则是大人、小孩人均3元。现有两个家庭1号:妈妈带了两个小孩;2号:爸妈带了一个小孩入园,该从哪里进入比较省钱?经过列式、计算比较,有的学生认为1号家庭从B口入园门票为9元;2号家庭从A口入园,门票仅为8元;还有的学生认为可分散入园,大人从B口入园,小孩从A口入园,这样1号、2号家庭分别仅用去7元和8元,更省一些。这样学生在现实情形中,参与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就能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协作性
数学活动课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供了进一步交流、合作、探索的环境。加强讨论、合作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加强交流,增强整体意识。在整体中学会创新,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如,学完圆柱、圆锥这一单元,在一次活动课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方式不限,小组长先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有的是记录员,有的是检查者、有的是联络员、有的是总结人,对平时好静的学生也有具体分工。在相互协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调控。小组中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与老师讨论,也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最终达成共识。通过协作讨论,结果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复习方法,有的小组按教材编排从前到后整理,有的将圆柱、圆锥的知识对比整理;有的列成了表格;有的出了一份测试题。最后教师评价不是面向个人,而是面向全组。这种活动形式,消除了学困生的自卑感;不爱说话的学生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优生在帮助其他学生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愉悦感。全体学生在这种竞争、协作中得到了全面发展。
三、活动课的课型
活动课的课型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根据活动的目的和内容所采取的组织形式,来灵活设计相应的、切合实际的课型,以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1、数学游戏课
通过漫游数学王国、猜数字谜、玩数学扑克、开数学门诊、游智慧迷宫、传口令、找朋友、邮递员送信、小动物找家等活动,师生共同搜集趣题,进行游戏,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2、思维训练课
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参与速算和巧算、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找规律、几何图形变换与辨认、试试你的判断力、开放性题目训练等活动,不仅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而且能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保持与发展。
3、竞赛活动课
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特点,开展看谁学得又对又快、看谁摆的又对又巧、夺红旗比赛、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小能手等竞赛活动。从小训练学生参与竞争,不怕竞争,学会竞争的能力。
4、实践应用课
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投掷、跳绳、赛跑、踢球、出板报等等。这些专门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与人合作及交流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
5、动手操作课
利用活动课指导学生制作直观学具、让学生摆一摆、折一折、分一分、称一称、量一量、摸一摸、数一数、涂一涂、拼一拼,让学生动手、动脑,既能巩固和运用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关于数学活动课方案】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活动课教案12-04
初中数学的活动课教案12-04
关于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01-20
数学教案-一节数学活动课01-21
关于中考数学备考方案11-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04-08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09-26
初中数学第六册一节数学活动课的教案11-27
团队活动课教案07-17
幼儿数学教育方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