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正文
小学数学教案10篇经典免费下载

2023-09-27 17:22:51 21好文网 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10篇(经典)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P28页例题和“试一试”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理念:在自我探索和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体会合作交流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电脑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预习课前知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16×1112×1432×21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什么想的?

  2、想想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那么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出示主题图:观察图,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是最后一个座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们什么?

  列出算式:

  板书:21×26或26×21

  A、先估算结果

  解决:这个电影院大概能坐多少人?够500人坐吗?

  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B、探索笔算: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在上节课内

  容基础上,只是多加了进位,在全班汇报,教师把计算过

  程展示于黑板。

  引导学生将所有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特别是书上

  出现的三种,比较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书写竖式:

  强调:A、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

  B、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比较书上3种算法哪一种简单、方便。

  三、习题巩固

  1、课本28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算法多样,但至少有一题要用竖式。

  2、课本29页练一练1独立计算,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学生做练一练第4题,后提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啊?

  生:用完水龙头,马上关好水龙头。

  4、组织学生做“练一练”第6题,小组讨论,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除法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理解并掌握该方法。

  2、把2种方法加以比较,从而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个比较清晰的整体把握,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百位不够除,要把前两位合起来再除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光盘或者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我们来估计一下这几题的商应该是几百多,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如:984÷2984÷3984÷4984÷5

  问:是不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都会是几百多呢?说一说理由。

  结合学生回答指出: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百位够除的,那商就是三位数;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另一种情况,也就是百位不够除该怎么办?

  板书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不够除)

  二、出示例题:

  1、光盘演示例题。问:把你看到的信息读一读,说一说。

  要求“卖了多少千克鸡蛋?”要怎么列式?为什么?

  板书:312÷4(学生说,教师写)

  2、估算:

  它的得数大约是多少?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老师注意及时肯定一些好的估算法。特别是要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百位上的3不够除,要看前两位即要用31个十去除以4,得到的是几个十。

  3、竖式计算:

  写完后问:这第一步计算就有挑战,你说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老师随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强调:7要写在十位上

  多问几个学生:为什么这个7要写在十位上?

  接下去的你会算了吗?请大家继续算,写在书上。

  4、验算。

  学生自己验算,完成一开始的横式。

  指出:这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解题过程。

  小结:这也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但它的得数就是一个两位数。请大家和同桌简单交流一下,同样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什么时候商还是三位数?什么时候商就是两位数了?

  三、练习:

  1、学生自己完成书上第3页的第1题。

  完成后请同桌互相交流:算对了吗?写得规范吗?

  全班交流: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想提醒大家?

  四、作业:p.4第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数字的加法。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及看图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读写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将加法的知识运用于生活。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纸片。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利用PPT呈现图片和小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师:小朋友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2—5的分与合》,先一起来回顾一下。(PPT呈现图片,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对《2—5的分与合》进行复习回顾,为学习《1~5的加法》奠定基础。)

  二、观察图片,展开新课

  创设情境,用PPT展示图片。

  师:在公园门口,我们经常看到卖彩色气球的,非常漂亮。我们看图片上就有一个小丑在公园里卖气球(学生初步感知图中有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 下一页PPT,提出问题(图片中小蜜蜂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图中一共有多少气球?

  生:四个,小丑右手有3个红色的气球,左手有1个绿色的气球。

  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用课前准备好的圆纸片代替气球,表示一下图中我们看到的气球。(之后电脑演示用圆纸片代表气球的过程。)

  师:大家刚才表现都很好。我们看到,算气球的总个数就是把左手的气球和右手的气球放到一块儿,也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的动作,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

  师: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示合起来的过程(教师板书“+”,并带领学生读一读)。把3和1合起来,我们就能用加法来表示(板书:3+1=4)。 读作:3加上1等于4(强调:“+”为加号)。

  [设计意图]:由直观图抽象到数字的加法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加法算式的写法及读法。

  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下面我们听一听这个式子中“+”和“=”的介绍,希望小朋友能理解并记住它们。(PPT播放小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使学生对“+”和“=”更深入的理解。

  师:对“+”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问题(PPT动态呈现小丑交换左右手气球的'过程,引导学生用式子重新表示气球个数)。

  师:小朋友刚才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副图,看松鼠一共有几只?

  [设计意图]:数气球个数的例题,是学生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借助于上一节学习过的4的分与合,引导列出加法算式。数松鼠个数的例题,使学生借助于5的分与合,列出算式。

  三、知识应用

  1.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在方框中填入正确的数字。

  3.先用

  摆一摆,再填得数。

  4.思考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P28-29练习五:

  第1,2题和第6,7,8加法部分习题;

  2. 《同步练习册》 第三单元《加法》练习。

  【板书设计】

  加法

  3 +1=4 1 +3=4

  读作:3加1等于4 读作:1加3等于4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初步接触统计思想,初步认识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学生初步学习根据事件发生的结果分析推理,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体会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根据事件发生的结果分析推理。

  教具准备:

  教师和学生各有黑、白棋子若干、每小组有一个小布袋、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一个转盘)

  师:转动这个转盘,指针会指在哪里?

  生:可能在黄色上,也可能在蓝色的上面,在蓝色上面的可能性大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事情和这个转盘一样是不能确定结果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只能说可能会怎样,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游戏:拿黑、白棋子(板书课题),看看事情发生的结果可能会怎样,这种可能性有什么规律。

  二、组织活动

  1、2白2黑

  (1)猜测:取两枚白棋子和两枚黑棋子放入口袋中,猜猜看摸出来的棋子会是哪种颜色?如果摸很多次,那白棋子和黑棋子摸出来的次数会是怎样呢?

  (2)验证:小组合作按照活动要求开始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活动完的小组把实验结果填到黑板上

  (3)分析实验结果

  (4)结论:两白两黑,拿40次拿出的次数大约是差不多的'(如果出现相反情况教师则加以说明对于这种情况其实也是有可能发生的,是特殊的,所以我们这样说在一般情况下)

  2、3白1黑

  (1)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两种颜色的棋子数一样,那如果棋子数不一样去摸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比如说,3白1黑,猜猜看?想证明自己的观点吗,那动手吧

  (2)学生操作活动

  (3)分析结论:3白1黑拿出来的情况是这样的,拿出的白棋子的次数多,大约是黑棋子次数的3倍。

  3、练习

  从下面5个箱子中分别摸一个球,结果是哪个

  8白2红 可能是白球 10白

  5白5红 一定是白球 10红

  2白8红 一定不是白球

  很少是白球

  白球的可能性很小

  三、思维训练

  刚才大家通过摸出棋子的次数我们知道了可能性大小的关系,下面老师还想考考你,如果只告诉你黑白棋子一共有10枚你能根据摸出来的棋子的次数来猜一猜黑白棋子各有几枚吗?(这个活动由老师操作,学生记录一共摸20次棋子的枚数为8白2黑)

  四、拓展: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数学知识?(可能性及大小)通过活动,你学到了什么?

  练习:

  两个文具超市为了招揽顾客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凡在本店买任何一件文具(10元以上)即可参加开心转盘的摇奖活动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教学难点:

  建立记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今天茄子老师又来到了我们数学课中,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演示课件:出示茄子老师和20个排列整齐的五角星)。茄子老师带来这么多的五角星有什么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茄子老师是怎样说的。

  茄子老师:我知道一(1)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又爱动脑筋。今天我带来的这些五角星叫做智慧星,是用来奖励学习认真的小朋友的。在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一些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五角星上出现1-10各数)

  师:原来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数呢,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请小朋友们一起读一读。猜一猜,其他智慧星里藏着哪些数呢?(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猜得很对,在后面的这些星里藏着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11-20的数小朋友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

  (依次出现11、12、13、15、18各数,让学生读一读,并说出其他星上是哪些数,认一认、读一读。)

  【评: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形式呈现1-20各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了解了学情,以利于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

  师:茄子老师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智慧星,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听一听,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茄子老师:请小朋友们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电脑里的小朋友东东也摆了一些小棒,我们一起来帮他数一数。

  (课件演示12根小棒,引导学生数一数)

  茄子老师:小朋友们真是心灵手巧,不仅自己能正确地数出12根小棒,还能帮东东小朋友数一数。可是要数出十几根,每次都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数出的有12根吗?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下面就请你们想一想、摆一摆,在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操作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学生的想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1. 每2、3、4、6一份地摆。

  2. 把12根分成9根和3根。

  3. 12根分成10根和2根。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电脑中的小朋友玲玲也想出了办法,

  我们来看一看,她是怎样摆的。

  课件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师:你们的想法和玲玲一样吗?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现在请小朋友很快地拿出10根小棒,想一想怎么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师:(指对1捆带2根)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

  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摆了多少根小棒吗?

  (演示课件:依次出示13、17根小棒,说一说是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评: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提出数学问题,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捆一捆、拿一拿等活动,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接受。】

  (二)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师:想一想怎样摆出11根小棒,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操作后进行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再依次摆出14根、18根)

  师:请小朋友们很快地摆出19根小棒。

  学生操作后交流各自的摆法,有两种可能:

  1.先摆出一捆,再数出9根。

  2.在18根后添上一根。

  (对于学生的两种摆法予以肯定)

  师:19根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请小朋友们与你的伙伴商量商量,再合作摆一摆。

  师:19根再添上一根就是20根了,20根是几捆带几根?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是20)

  【评: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充分展现学生各自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里灵活运用已有知识理解了2个十是20】

  (三)11-20的数序

  (课件切换到茄子老师和五角星画面)

  师:小朋友们这么地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顽皮的小猴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课件演示;出示小猴)他看到茄子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智慧星,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不小心把摆放得整齐有序的智慧星打乱了。(课件演示出凌乱的五角星画面)茄子老师会对小猴说些什么呢?

  茄子老师:你这小猴真调皮,请你赶快帮我把这些智慧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直线的下面(出示数轴)排放整齐。

  猴:茄子老师,对不起!我马上就排一排。

  (课件演示:标有1-10的五角星消失,并把1-10在数轴上依次排列)

  猴:10的后面该怎样排呢?请小朋友们帮帮我吧!

  师:10的后面是多少?11的后面是多少?12的后面呢?(数轴上依次出示11、12、13)

  师:(分别指着15、18处)这里该放哪个数?13和15的中间是多少?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18的后面呢?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直线下面的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我们一起把11-20读一读。

  【评:让学生在帮助小猴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并获得11-20的排列顺序,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在观察数轴上数的变化过程中,使数的顺序更加清晰。】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 想想做做第2题。

  茄子老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很快就认识了11-20各数了,看一看我今天还给你

  们带来了什么?(课件演示:出示草莓和雨伞图)

  师:先猜一猜是草莓的个数多还是雨伞的把数多?草莓大约有多少个?雨伞大约有多少把?再数一数草莓和雨伞各有多少。

  (学生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指导学生有序地数数,并与估计的结果比一比)

  师:这么多的.草莓,数完以后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个了?

  (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

  2. 想想做做第3题。

  师:我们今天学过的数在你的文具盒里能找到吗?看着自己尺子上的数从0读到20。

  师:谁能从7数到17?谁能从11数到20?

  师:在尺子上12的后面一个数是多少?18的前面一个数是多少?16的邻居是哪两个数?

  3. 想想做做第4题。

  4. 生活中的数。

  师: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看看教室里的人和物,你喜欢什么,就去

  数一数,数到20个就回到自己的座位。

  5. 猜数游戏。

  【评:练习形式多样,在猜一猜、数一数、圈一圈等活动中巩固新知,培养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11-20这些数,在我们的尺子上有,在我们的书上有,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这些数?请小朋友们课后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聪明。

  【总评:这节课教师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紧扣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掌握了20以内数的大小排列顺序、培养了数感。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易于接受。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学得轻松活泼。教师的点拨引导恰到好处,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新知识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建议: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数序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2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法。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审清题意。

  教学难点

  关键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二、提高计算能力的训练。

  三、小结1、出示图。

  师: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用加法呢?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6+4=10。

  师:这帽图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4+6=10。

  师:在日常生活中,6+4=10这个算式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例子,说说加法算式的其他内涵。

  2、出示图。

  (1)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3)集体交流反馈,并结合图意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

  1、做课本97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计算答案写在算式的下面,以便于连线和比较大小。

  2、做题单中的加减混合运算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3、做课本97页的第8题。

  (1)比一比谁开的花最美。

  教师说明完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做对的你的花才能开得美。

  (2)填空,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学互相订正。

  4、做98页的第13题。

  (1)想一想,算一算。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找出算式的规律后,独立完成。

  (2)破密码。

  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比一比谁最快打开保险箱的门。

  今天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还要自己复习两个加法表和两个减法表。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做口算游戏。每个同学对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要算得又快又对。

  学生快速口算。

  讨论:指名回答。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题单时,师巡视。作为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教学设计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教具学具

  准备好5支彩笔放在桌面上:大红色、粉红色、天蓝色、草绿色、淡黄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刚才在上课之前播放的那首歌小朋友们熟悉吗?是哪一部动画片啊?对,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今天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睁大眼睛看,谁来了。(大屏幕出示:喜羊羊)小朋友鼓掌欢迎它。第二个会是谁呢?(大屏幕出示:灰太狼)

  2、第三个又会是谁呢,陈老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大屏幕又出示:喜羊羊)是谁呀,又是喜羊羊,请小朋友继续猜,第四个是谁,你猜…… 你为什么猜是灰太狼呢?(大屏幕又出示:灰太狼)又是灰太狼。

  3、现在,谁能一口气猜出第五个?第六个呢?你能确定吗?为什么这么肯定?说说理由。

  4、师:像这样一只羊、一只狼;又一只羊、又一只狼;再一只羊、再一只狼,它们排列时的顺序是重复出现的,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排列叫作——规律(板书:规律),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和喜羊羊一块儿来——找——规律,(板书:找)。

  5、激趣:请看大屏幕,小羊还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3颗星星:懒羊羊带来的是发言星,送给大声发言的宝贝;喜羊羊带来的是智慧星,送给爱动脑筋的宝贝;美羊羊带来的是快乐星,咱们来比比看,哪个小朋友从老师手上摘走的星星最多。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再过10天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就要到了,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儿童节)你看,图上的小朋友们可高兴了,他们把教室布置的多么漂亮啊,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来布置教室的?谁会说完整话?再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图中有规律?有些什么规律?谁能够用上“又、再”来具体说说图中的排列规律。

  3、想一想:这最后一面彩旗应该选什么颜色的?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棒,下面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第88页,找到大屏幕上的例题1,铅笔握在手,按照自己发现的规律在书上选一选,圈一圈。

  4、指名订正并说一说:最后一朵彩花你选什么颜色的?灯笼呢,小朋友呢?

  5、想一想: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有规律的挂彩花、灯笼和彩旗呢?

  6、小结:有规律的排列不但能让我们猜出下一个是什么,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涂一涂。

  1、喜羊羊问小朋友:你们能用手中的彩笔按照规律涂颜色吗?仔细观察数学书第89页的例题3和“做一做”。,每一行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涂的颜色,并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往下涂一涂吗。

  2、学生自主涂一涂。

  3、指名订正。如果从右往左观察第5行图形,你会发现规律……变了。

  2、小结:看来啊,同一行图形,如果观察的角度不同,找到的规律也会不同

  (二)摆一摆。

  1、小朋友两人合作,先用这些学具在桌面上摆出有规律的图形,再按照你们设计的规律把摆好的.图形一个一个的粘上去,完成任务后把你们的作品拿到黑板前展示出来。比比看,哪两个同学最有创意,摆出来的规律与众不同!

  2、同桌合作用学具来摆一摆并粘贴在卡纸上。

  3、学生展示作品。

  4、老师随机选取作品评价。

  (三)比一比。

  1、灰太狼挑战小朋友,请看大屏幕:仔细看,下一个是谁?

  2、每次请一个小朋友来答题,其他的同学来当评委,用yes或no表示意见。答对一个一颗星,答对两个两颗星,答对三个三颗星。要说完整话。

  3、学生抢答,师随机介绍圆形和方形排列的规律。

  (四)笑一笑。

  1、师:我们胜利了,灰太狼被打败罗,它现在是什么心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灰太狼,唉。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心情呢,大声说出来。

  2、想一想:你们能用有规律的笑声或动作来表示一下开心的心情吗?哪个宝贝最有创意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欣赏规律的美:条纹衣服,床上用品、、橱柜、花瓶、连续纹样等。(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规律在哪里?规律美不美?)

  2、课堂小结。小朋友,规律美吧,今天你学会找规律的本领之后,你就多了一双会找规律的眼睛。陈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观察,你一定能从生活中找到更多美的规律。

  3、请小朋友拿出3颗小星星,想一想,这节课你说了吗?你会了吗?你开心吗?你做到几样就摘下几颗星贴在数学书上。

  4、学生诚实评价自己。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一、学习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 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乘法算式中对乘数已经有比较熟练的理解,学习因数可以在乘法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学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拼图来学习一个新知识。

  (设计意图:拼图游戏学生很喜欢,创设拼图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课件)

  1. 师:请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在你们的小组里用你们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的伙伴说说。

  2. 班内展示交流。(请学生演示自己摆的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事物的特征,明确正方形的个数与因数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他们在相互的探讨中,使问题得到解决。)

  3. 师: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

  4.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12的因数有哪些呢? 请学生按顺序说出来。(1、2、3、4、6、12。)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算式,发现找因数的方法和写乘法算式有一定的关系,体会了“想乘法算式”找因数的方法,为下面的思考找因数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5. 思考问题:

  (1)怎么样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有什么方法可以将全部因数找齐,一个都不漏?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

  6. 找出9的全部因数

  (1)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学生独立找9的因数)

  (2)交流找的方法。

  板书:9的因数有:1、3、9

  观察9的全部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9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9,??)

  7. 试一试:你能找出15的全部因数吗?找完后交流,说一说15最大的因数是多少,最小的呢?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找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8. 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

  (三)练习深化。

  1.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把课本第9页的1、2题做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

  投影展示一名学生1、2题的结果,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2.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用拼长方形找因数的方法,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把第3题做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让1名学生到黑板上的小方格中画,并把因数找出来。

  学生做完后,看看到黑板上做题的'同学做得对不对,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活动,利用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3. 投影: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班内交流:(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还有一种,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

  思考: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排队法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对学生及时提出表扬: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4. 游戏:好朋友互报学号,分别找出对方学号数的全部因数,比比谁能有对有快!

  (四)当堂检测。

  1、找一找,填一填。

  1 2 4 7 8 12 16 24 32

  24的全部因数 32的全部因数 既是24的因数也是32的因数

  2、说一说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

  ()个( )个()个 ()个 ( )个 ( )个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了解目标达成情况。)

  (五)总结与评价。

  这节课你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培养了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找因数的方法一般是按乘法算式来找的,可是在找的过程中容易漏掉几个,所以必须强调要有序思考。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材第71页~4页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在操作探究中,使学生体会用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概念;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具准备:多教媒体课件,常用面积单位模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新的知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实践经历,探究新知

  双击文件名便可下载:面积和面积单位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