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正文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实用标准格式版本

2023-09-27 17:22:34 21好文网 数学教案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实用)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有关9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2.渗透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为正式学习文字应用题做准备,加深理解“求和”、“求剩余”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

  3.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识图,理解题意。

  教学难点

  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9以内的加减法。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请一组同学来算,其他同学当裁判。

  (2)学生抢答。

  2.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出示教材50页的牵牛花图(不注明条件和问题)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6+3=9 9-3=6

  3+6=9 9-6=3

  问:这两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左边的6朵牵牛花和右边的3朵牵牛花合并起来,一共是9朵。)

  这两道减法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9-3=6表示从9朵牵牛花里面去掉右边的3朵,就是左边的6朵。)

  (9-6=3表示从9朵牵牛花里面去掉左边的6朵,就是右边的3朵。)

  师:如果题中标明了条件和问题(板书:6朵、大括号和?朵),这幅图该怎样理解呢?

  二、探索新知

  1.看牵牛花图,自己说一说图意,然后指名说。(左边有6朵,右边有3朵,一共有多少朵牵牛花?)

  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集体订正。板书:6+3=9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多少朵牵牛花,就要把6朵和3朵这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

  2.出示小鹿图。

  学生互相说图意,然后指名说。(草地上一共有9只小鹿,跑了3只,还剩几只?)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板书:9-3=6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原来的9只里面去掉跑了的3只,所以用减法计算。)

  3.做一做

  投影出示50页的鱼图。

  师:你能自己看懂图意吗?请你独立完成。

  学生在书上完成后集体订正,板书:9-1=8

  问:谁说说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

  三、总结质疑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什么?做图画应用题一定要看清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让我们求什么?只有弄清了数量关系,才能正确地解答.

  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巩固提高

  1.学生独立解答教材53页的第15题.

  出示53页的两组企鹅图,集体订正.

  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问:为什么第1题用减法,第二题用加法?

  如果把第1题的“?只”移到右边来,怎么列式?

  2.投影出示58页的萝卜冬瓜图(图中一部分被盖住,不能数出来的).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3.听题列式解答

  老师口述题目,学生举手回答.

  (1)街道两边各种了3棵树,一共种了几棵树?

  (2)小明叠飞机,先用了3张纸,又用了6张纸,小明一共用了几张纸?

  (3)小红要写9行字,已经写了5行,还要写几行?

  (4)妈妈买来4个苹果,买来的梨和苹果同样多,妈妈一共买来多少个水果?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页的内容及第17页练一练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中掌握3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与掌握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小棒。

  学具准备

  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帮助小熊一起解决“需要几个轮子”这一数学问题,大家打开课本16页,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有一个小朋友在给三轮车安装轮子。

  师:大家发现图中的数学问题了吗?

  生:一辆三轮车3个轮子,9辆车需要几个轮子?

  二、探讨新知

  1、数一数,填一填。

  师:一辆车3个轮子,2辆车几个轮子?

  生:2辆车6个轮子。

  师:好的,下面大家就用圆片代替轮子摆一摆、数一数,看看3辆、4辆……9辆车分别需要几个轮子,并把表格填完整。

  (学生独立摆、数、填,老师个别辅导。)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填的?

  生:我是每次加3、6加3等于9、9加3等于12……

  师:好办法,就是每多一辆就多了3个轮子。用连续加3的办法可以算出9辆车需要27个轮子。

  2、合作学习,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

  教师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问: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生:摆一个三角形要3根小棒。

  师:一个三角形是几个3?能列一个乘法算式吗?

  生:1个3,1×3=3或3×1=3。

  师:很好,同学们的乘法知识掌握得很不错。大家能编句口诀记住1×3=3吗?

  生:一三得三。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自己编出乘法口诀。接下去,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两人一边摆三角形,一边说算式,编口诀,并把算式和口诀填写在课本16页试一试的第2小题中。

  (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编写情况。)

  3、集体交流反馈。

  师: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同桌之间合作得非常认真。相信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少的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呢?

  (引导学生说了算式和相对应的乘法口诀,老师可以多让一些孩子反馈,加深他们对乘法口诀的印象。)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自己编出了有关3的乘法口诀。下面,每个小朋友自己把乘法口诀读一读。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地记住3的乘法口诀。

  4、找规律,记忆口诀。

  (1)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中交流。

  (2)全班反馈。

  师: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

  生1:我想,如果忘记了,可以用加法算一算。

  师:哦,你是把乘法算式转化成加法算式来记的。其他小朋友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我发现上下两句口诀得数相差3,我背诵的时候只要每次加3就可以了。

  师:你的发言真精彩,其他小朋友发现这个规律了吗?大家试试,用××同学的方法是不是能较快地记住3的乘法口诀。

  (给学生再次用规律记忆口诀的时间)

  师: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都要善于观察、思考。这样,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三、巩固练习

  1、口诀接龙。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诀接龙比赛,接得又对又快的小组获胜。

  2、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用口诀的情况和认真观察题目的习惯。

  (可以采取同桌交流的学习形式进行反馈)

  3、练一练的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后填数,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找到的规律。

  四、总结

  师:最后我们用今天学的3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3的表内乘法,比一比,哪位小朋友用口诀求积最棒。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计算并说出所用的口诀。)

  五、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P64-65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计算简单的分母在1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2、使同学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使同学体会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发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准备:例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3份是它的( )

  二、教学例题

  1、(出示题图)引导同学看图。

  提问: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你是怎么想的呢?

  讨论:这盘桃该怎么分?每只小猴分得这样的几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上个学期我们认识的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呢?(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3、想一想

  假如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提问:把这盘桃平均分成几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几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2个桃是4个桃的几分之几?

  三、想想做做(64-65页)

  1 、你能填一填,说一说吗?

  (上面一排题目都是平均分后每份是1个的情况,第二排都是平均分后每份是几个的情况。)

  进一步让同学体会到:只要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先填写,然后交流。

  把12个小方块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的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占这12个小方块的几分之几。

  3、先分一分,说说每份是几个,再涂一涂。

  4、集体拿一拿这堆小棒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自由拿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交流。

  5、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本课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五、作业

  板书

  认识几分之一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课本6162页。

  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

  认识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设疑:草地上有五个人在玩,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0岁,请你想象一个是怎样年龄的五个人在玩?

  2、揭题

  二、探索新知

  1、与学生一起欣赏

  淘气所在班级学生的升高情况。

  2、根据淘气所在班级学生身高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结合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多?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少?

  (2 )说说淘气身高在班级的位置。

  (3 )你可以对淘气所在的班级定制运动服提出建议。

  3、数学书61----62页

  某地20xx年1月到12月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销售情况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等离子/台 200 250 300 450 600 300 350 400 450 650 450 300

  液晶/台 400 500 550 650 800 650 700 550 800 1000 750 600

  (1)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你有什么启示

  (3)两种电视全年中销售最好的月份占

  全年销售数量的百分之几?

  (4)液晶电视全年销售数目比等离子电

  视销售数目高了百分之几?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出示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交流后,出示答案:引导学生通过求平均数验证

  改编例题后,出示

  与学生一起欣赏

  引导学生观察

  出示小练习

  引导对中位数和众数又有那些认识

  小结: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一组数据的众数不唯一,也可以没有,一组数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可能是一个数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的练一练。

  完成后,让学生讨论用哪一个数表示这组同学跳绳的平均水平。

  下表是华星小学五年级男女人数统计情况

  班 级 5、1 5、2 5、3 5、4

  男/人 24 30 28 19

  女/人 23 22 22 28

  (1)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五年级女生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3)四班男生比二班男生少百分之几?

  (4)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板书设计 :

  身高的情况

  收集数据

  分段整理 不重复

  制成统计图 不遗漏

  分析数据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平移现象,知道平移的基本特征。

  2、能正确的画出物体平移后的图形。

  3、了解平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画出物体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

  衣服、方格纸、写字板、鸭子图、房子图

  学具:

  方格纸、鸭子图、房子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和电视里的老师一起来学习新知识,

  好吗?(播放课件)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移动吗?

  (生齐答)

  师:谁愿意用动作来演示一下移动?

  (学生演示,教师给予鼓励)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播放课件)

  师:刚才,同学们参观了商场,你知道电梯是怎样移动的'吗?

  (生:直上直下)

  师:下面我们接着看。(播放课件)

  师:谁能说说缆车是怎样移动的?

  (生:朝着一个方向向前移动)

  师:说得真好!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说对了吗?(播放课件)

  师:推拉窗是如何移动的呢?

  (生:左右移动)

  师小结:刚才,我们看了电梯上下移动、缆车向前移动、推拉窗左右移动,像这些运动就叫平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移。(板书:平移)

  (播放课件)

  二、新授。

  1、认识平移。

  ①(出示写字板)

  师:这上面有平移现象吗?谁能指出来?

  (学生回答并演示)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找到了没有?(播放课件)

  ②(出示两件衣服)

  师:你们观察到上面有平移现象吗?

  (学生回答并演示)

  (播放课件)

  师:请接着看。

  ③师:熨斗上下、左右移动是平移吗?说说理由。

  (生答)

  师:向不同方向没有规则的移动叫平移吗?说说理由。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后回答。)

  师:下面接着看。(播放课件)

  2、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生答)

  师: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们找到了哪些生活中的平移现

  象?(播放课件)

  3、教学例1:看看房子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多少格?

  (出示房子平移图)

  演示房子向上平移5格的过程。

  请小组内的同学利用学具完成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交流反馈。

  师小结:平移时,找准一个点,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只要数到

  相应的位置,结果都一样。接着往下看。(播放课件)

  4、练习。

  ①给帆船涂颜色。

  师:给向右平移4格后的帆船涂上颜色,同学们,快动手吧!涂完后各小组的同学相互看一看,你涂对了吗?

  交流反馈。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涂得怎样了?(播放课件)

  ②分别画出图形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

  师:这道题要求同学们画出它向两个不同方向移动后的图形,比比看,谁的速度快?

  交流反馈。

  师:接着往下看吧!(播放课件)

  5、拓展。

  师;请同学们用老师给你的这只小鸭子画出一排小鸭子,你能行吗?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并绘画)(播放课件)

  学生相互欣赏作品。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画得怎么样了?(播放课件)

  三、小结。

  同学们,电视里的小朋友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答)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很好的运用平移现象。

  板书设计:

  平移

  (房子平移图)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有进位后退位)。

  教学难点

  1、小数加减法(有进位后退位)。

  2、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菜单:

  (1)买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要多少元?

  (2)买一份青菜和一份炒蛋,要多少元?

  (3)一份肉片比一份炒蛋贵多少元?

  (4)买一份饭,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共要多少元?

  (5)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情境图。

  (2)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3)列出算式。

  (4)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邮资?

  (5)探索计算方法。

  1)让学生自己探索方法:

  第一种:把元化成角来计算。

  第二种:按不同单位分别相加。

  第三种:列竖式计算。

  2、拓展练习。

  (1)题:2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1)列式:12.4—1.6=(元)

  (2)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列竖式)

  (3)交流计算方法、过程。

  1)处理退位问题。

  2)小数点对齐。反省自己在计算中是否注意到这些问题。

  3)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己小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有进位或退位)的方法,及计算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三、课堂活动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要求他们在解答过程中,要自我提醒必须注意的问题。

  3、小黑板作业。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1题。(独立例竖式完成,提醒注意的问题。)

  2)选用作业。

  五、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

  2、可乐的单价是1.8元.

  果汁的单价是10.5元.

  (1)两种饮料各买一瓶,要多少元?

  (2)买一瓶果汁比买一听可乐贵多少元?

  (3)买2听可乐,一瓶果汁,15元够吗?

  六、板书设计

  寄书

  一共需要多少元?

  算式:1.6+12.4=(元)

  列竖式计算: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引出课题。

  问:图中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采松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松鼠采松果,板书课题:采松果

  2.观察主题图,提问题。

  你能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一共采了多少个?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二、解答问题。

  1.你能根据“一共采了多少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列出算式吗?

  学生说,板书:25+4= 25-4=

  得多少?怎样想?小组讨论,汇报。

  2.操作验证。

  (1)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根和4根合在一起是9根,20加9等于29,板书:5+4=9 20+9=29

  (2)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4=1 20+1=21

  3.看算式拨计数器练习。

  32 + 4 = 26 + 3 = 54 + 4 =

  48 – 5 = 87 – 7 = 66 – 5 =

  三、作业。

  1.图意提问题。原来有19个草莓,吃了9个,还剩多少个?

  列式:19 – 9 = 10(个)

  2.第2题:观察算式,有什么规律?

  (两位数加一位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计算并照样子写一组算式。

  3.根据“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这个问题列式。

  25-2 = 23(米)

  4.独立完成第3、5题。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