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正文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精选19篇教学设计模板

2024-02-01 10:06:21 21好文网 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精选1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事物或图像,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并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使学生记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认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认识二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这儿风景怎么样?

  生:很优美。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这野餐,让我们看看他们带了哪些食物?

  生: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蛋糕,

  师:你认为他们会怎样分配这些食物?(生:平均分)

  生:平均分,每人两个苹果,一瓶水,半块蛋糕。

  师:好,能不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生:这样公平。

  师: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有没有想到?

  师:把这些食品平均分成两份后,苹果每份两个,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蛋糕每份半个,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吗?

  生:可以。是二分之一。

  师:(师板书:二分之一)这是这个数的读法,你知道这个数怎么写吗?

  生:1/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的。

  师:很不错的习惯。同学们,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象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二、新授

  (一)认识1/2

  1、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看投影

  2、师:(电脑演示)我们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来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3、师: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半块蛋糕吗?(提示:为什么是两分而不是三分?为什么是之一而不是之二

  生:它指的是蛋糕;两分是因为把蛋糕分成了两粉,之一指的是其中的一份。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很好的想法。下面我们来研究它的写法。它的写法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哪三部分?()为了讲起来方便,人们给这三部分都起了一个名字,它们分别叫分数线、分母、分子;你知道这三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吗?

  生:——一表示平均分,2表示把这个蛋糕分成了两份,1表示其中的.这一份。

  师:讲的真不错,也只有这样积极思考才能学得真本事。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几道简单的题。

  4、练习一:判断(电脑出示)

  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形的1/2吗?(用手势表示)

  ()()

  说一说为什么不是?

  5、练习二;同学们真聪明。现在王老师要考验大家是不是心灵又手巧,下面请你们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长方形的1/2。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你是做出来的?

  (二)认识1/3

  (电脑显示)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电脑演示)。那么这一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第二份、第三分呢?

  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三份之一,写作:1/3,读作:三分之一

  (三)认识其它分数

  接下来,王老师要看看大家创造力,请你来创造一个分数,并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

  小结:像1/2、1/3、1/4、1/8这样的数,都是我们的新朋友分数。

  (四)分数大小的比较

  1、利用刚才学生创造的1/2,1/4,结合图形,比较大小;

  2、比较1/2,1/8的大小

  3、比较1/4,1/8的大小

  4、师: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五)练习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感觉累吗?想不想试试自己的本领呢?

  好,来看第一关(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关(想想做做第三题)。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王老师与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下第八单元解决问题P104第13题

  书上的图如下:

  设计意图:在备课时,看到这道练习题就感觉有很多内容可挖,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完整思考过程的训练,即“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着手解决——回过头来看看”。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枚举法”策略的渗透,培养学生有序、完整地思考问题,所以就把它进行了修改,作为一个例题教学。

  [实录] :

  1. 出示例题图,如下

  引导学生观察图,想一想: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可以知道一共有7个人要租船;

  有两种船可以租,一种是双人船,租一条船每小时4元,另一种是四人船,租一条船每小时7元;

  问我们该怎么租船。

  [意图:当学生面临一个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有一个自己对问题进行消化、理解的过程,这其中就包括了对信息的分析,哪些是我可以得到的,哪些是我不知道的、要解决的。当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问题描述出来时,说明他已经理解了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有几种不同的租船方法?

  学生回答:可以全租双人船,要4条;

  可以全租四人船,要2条;

  可以租1条四人船,2条双人船

  追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回答:没有了

  [意图:促使学生自发的进行枚举,使枚举变成有意义的自觉行为,而不是机械被动的接受。同学间的相互补充,可以使枚举逐步完整。]

  3. 指导列表:我们可以把这三种方法用一张表格清楚的表示出来,先请大家看一看表格每项代表什么意思,再自己填一填。

  租船方法 双人船条数 四人船条数

  学生独立尝试,填后可同桌交流:比一比谁的'填法更合理。

  反馈:比较一下下面的两种填法,你认为谁的填法更合理,为什么?

  填法1

  租船方法 双人船条数 四人船条数

  方法一 4 0

  方法二 0 2

  方法三 2 1

  填法2

  租船方法 双人船条数 四人船条数

  方法一 4 0

  方法二 2 1

  方法三 0 2

  学生回答:填法2更合理,有规律;

  可以看出双人船条数慢慢减少,四人船条数慢慢增加;

  这样填不容易漏。

  想一想:还有别的合理填法吗?

  填法3

  租船方法 双人船条数 四人船条数

  方法一 0 2

  方法二 2 1

  方法三 4 0

  [意图:列表有助于有序枚举,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知道表格里的条件和问题不是随意摆放的,是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安排的。然后让学生尝试填表,在反馈中进行比较促使学生感受到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依次枚举的好处是能有效避免疏漏或重复。而且列表及时记录了每一种可能的方案,能直接在表格中看到问题的答案。]

  4. 归纳方法:如果要使填表合理,既把方法都找完,又显得有序,我们在思考有多少种租船方案时就应该有序的思考。想一想:我们该怎样进行有序的思考呢?

  学生回答:可以先全租双人船,然后慢慢减少双人船的条数;

  也可以先全租四人船,然后依次减少四人船的条数。

  [意图:组织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启发学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题思路和步骤。填表的目的是理出解题思路、找到问题的解法。让学生看着表格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顺着两条思路去想,即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依次枚举,这样思考有序且完整。]

  5. 进行选择: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会建议大家怎么租船?为什么?

  学生回答:我会建议大家全租双人船,因为双人船坐着舒服;

  我会建议大家全租四人船,因为四人船只要租2条,费用便宜;

  我会建议大家租2条双人船和1条四人船,因为可能有的人愿意坐双人船,有的人愿意坐四人船。

  想一想:我们一般是从什么角度去考虑该怎么租船的?

  学生回答:从费用的角度

  那我们算一算:三种租法各要付多少钱?(把表格补充完整)

  租船方法 双人船条数 四人船条数 总共费用

  方法一 4 0 4×4=16(元)

  方法二 2 1 4×2+7=15(元)

  方法三 0 2 2×7=14(元)

  现在,你知道该选哪种租法了吗?

  学生回答:选第三种租法,这样租费用最便宜。

  [意图:在现实生活中对同一个问题,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虑,我们常常会作出不同的决定,各种决定之间并没有好与坏之分。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寻找几种选择的可能性,然后再归结为一个决定。体现数学在实际生活的应用性。]

  6. 延伸:出示第2个问题“玩1个小时,每人要花多少钱?”

  [意图:结合本单元问题解决侧重于乘除两步计算的教学而进行,既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参加集体活动时对费用的计算一般采用“AA制”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3

  教学内容:教科书P55、56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二、新课

  师:这个活动有没有进行平均分?

  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小组讨论)

  汇报,师板书:32÷6

  学生独立算出结果。

  汇报:可以是横式,也可以是竖式。

  师问: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单位是什么?

  师:在解决这样的'题目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来选择用什么算式解决。注意结果的单位。

  三、做一做

  出示食品饮料柜,问: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师:现在小丽有20元,全部买矿泉水,最多可以买几瓶?剩几元?

  思考:买同样的东西是不是把钱进行平均分?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注意对横式单位的检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个减法、一个有余数除法、没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吗?(小组讨论、汇报)

  四、练习

  练习的第3题

  出示四月份的日历。从日历上你发

  现了什么?师提出问题:四月份有几个星期?

  要求有几个星期,必须知道什么信息?

  四月份有几天?一星期有几天?

  学生得出解决的办法。30÷7

  既然有4个星期,那么一定会有几个星期六和几个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5个星期天,那么剩下的两天就分别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业:练习十三的第1、2题。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55 页例 4 及练习十三的部分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进行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在解决问题中,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聪聪的图片),聪聪要完成一项任务,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

  揭示课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同学们喜欢上体育课吗?三(一)班的这节体育课上老师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出示课件)

  1、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课件同步出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1)、请学生到展示台上演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进行解释。

  (2)、根据商和余数的单位提问: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余数2呢?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规范的.解答格式,提醒学生计算细心,并注意带上正确的单位,最后还要写上答语。

  2、例题延伸:现在体育老师临时想改一改分组的情况,有32人跳绳,平均分成6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请1名同学在黑板上做。

  3、对比:仔细看一下这两道题的解题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课件展示)

  32÷6=5(组)……2(人)

  32÷6=5(人)……2(人)

  师:为什么算式一样结果也一样,单位会不一样?(帮助学生进一步一理解)

  小结:单位名称是跟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所以平时我们在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看清问题,弄清商和余数的单位。

  三、实践应用,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看大屏幕,解决读书节中的问题(57页,4题)。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3元最多可以买几本?还剩多少元?25元呢?”

  学生独立解答,反馈。

  2、课件出示:

  A、航模小组用25个车轮组装四驱车,

  最多能装几辆?

  B、一辆货车载重量4吨,要运25 吨货物,至少需要几辆?

  (1)同学们自己先想想,再小组交流。

  (2)列算式并解答。

  (3)全班展示说明。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5

  教科书(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 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3.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 复习铺垫。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

  2、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规律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电脑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师: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师: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三、小组活动。

  1、小组交流: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的情况。(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

  3、小组讨论: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4、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5、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讨论:

  (1) 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 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 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 你还有哪些设想?

  6、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7、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8、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让同学们去参观交流。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多请几个同学发言。)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6

  教学目标:

  1 结合旅游团住宿问题,经历小组合作,一起设计、交流、讨论住宿方案的过程。

  2 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并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过程。

  3 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出去旅游过吗,都去过哪里呢?

  (鼓励学生把自己与家长旅游时的经历说一说。)

  师:同学们,在旅游过程中,你注意过你们是怎样住的房间吗?(学生讲述情况)

  师:“同学们,河北国际旅行社今天带我们出去,让我们看一看去哪儿玩,好吗?”(出示图片、学生猜)。

  (在交流谈论的基础上,引出书中的住宿问题。)

  “河北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叔叔在去北京旅游过程中,也遇到了住宿问题,咱们一起看看吧。”

  (出示情景图)

  2. 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些什么?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3.提出问题,提出小组制定一个住宿方案的要求。

  师:你们能帮导游设计几个住宿方案吗?小组合作完成。

  二 交流与内化

  1 小组合作设计住宿方案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勇于表现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

  2 全班交流

  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交流住宿的方案,给各组充分表达方案的时间,并注意把不同的方案记录下来。

  住宿的方案多种多样,只要孩子能说出理由,合理就可以了

  3在充分交流住宿方案的基础上讨论评价哪种方案最好。

  4 拓展思考:“实际生活中有家庭一起出门旅游时,是可以一起住在一起的。”(男、女可以同住)。

  利用课下时间,考虑以上问题,看还有哪几种分配方案。

  三、课堂练习

  第一题,师生共同观察情景图,了解图中小朋友所遇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提出解决方案。(出示情景图)

  第二题,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各自的方案。第(2)小题思路比较开放,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和交流个性化算法的空间。(出示情景图)

  四、课外作业

  1、某校三、一班举办联欢会准备买30千克苹果,请大家设计一个购买方案。

  购买方案

  每千克 5元

  3千克 7元

  5千克 10元

  2、一个80人的旅游团去保定白洋淀游玩,请你设计一个租船方案。

  租船方案

  8人快艇 240元

  4人渔船 100元

  30人观赏船 450元

  学生很喜欢旅游,而且父母经常带孩子出去玩,有过亲身经历,以其作为教材素材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发现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事物的意识和能力。

  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上,经历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合作与交流。

  通过交流回顾,展示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分享学习他人的学习成果,体验想法的多样化,获取个性化的想法。

  住宿的.方案很多,但在现实生活中一般都会选取最合理的方案实施,让学生在理解这些方案的基础上经历、选取最好方案的过程,从而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真的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消费意识。

  拓展学生思维,进一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进一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我们去过北京、天津、青岛……)

  1、和家长一起出去,全家住在一起。

  2、全家随团一起旅游,但分开住。

  3、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男、女同学分开住。

  在学生只涉及到个人家庭旅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想想随旅游团时的住宿情况。

  孩子们不知道从何入手适当的进行讲解。提示学生,在男女住宿方面应注意的问题。(男女分住)

  方案1:男:

  160×2+150+120

  =590(元)

  女:

  160×3+120+150

  =750(元)

  方案2:男:

  160×3+120=600

  (元)

  女:

  160×4+120=760

  (元)

  方案3:男:

  150×4+120=720

  (元)

  女:

  150×5+120=870

  (元)

  方案4:男:

  120×7=840(元)

  女:

  120×9=1080(元)

  一题:方案1:调换一篇短一点的文章。

  方案2:删掉一些字

  620÷4=105(个)

  二题:第(2)小题:

  方案1:

  90×8=720(元)

  方案2:

  90×7=630(元)

  (两种方案都符合题意,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方案)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有合理地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活动一: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

  师: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互相交流。

  师抽生交流并板演:犁糕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尝试解决,并交流]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写法。

  生1:520÷4=130(包)

  320÷4=80(包)

  138+80=210(包)

  生2:(520+320)÷4=

  师:你能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吗?

  师:你能出有括号的先加再除的混合的'运算顺序吗?

  生答。

  师:请同学们解决下面的问题。

  360÷(2X3)380÷(132-127)

  活动三:练一练

  第4、5、10题: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交流时注重让学生说清分析思路和策略,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8

  教学目的

  初步培育门生在具体的生存情境中采集信息,提出题目并解决问题的本领。教学准备

  老师:课件。

  学生:表格。

  教学进程

  1、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老师:同学们,咱们先来猜做个游戏好不好?

  出示课件:想想,第十六个图形是什么样的?第35个呢?第98个呢?老师:我们应用有余数的除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同学们真棒,猜得特别精确,实际这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2、尝试题目,自主学习。

  (一)表现例四的主题图,让学生察看。

  老师: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之中也会出现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大家请看!发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甚么?

  你能依据图中的有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一:有32个同学

  生二:教师要求每六人一组

  生三: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课件同步涌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师:你能帮教师解决这个数学题目吗?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法子算一算,入手吧。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老师:小帮手们动作可真快!请两位小帮手给大伙儿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师:哪位同学给人人说说自己的算法?

  老师依据学生的口述板书,要是有的学生没有写出单位,这时候发问:

  师:这里的.商五示意甚么意思呢?余数二呢?那单位各是什么呢?(依据商和余数的单位发问:

  老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商五示意甚么意思吗?余数二呢?

  生:商示意可以分五组,余数示意还多二人。)

  (三)出示实习十三的第二题。

  师:下面这道有关跳强绳的题目怎样解决呢?看谁做得又对又快!19-八=十一(米)十一÷二=五(根)……一(米)

  答:可以做五根短跳绳,还剩一米。

  3、小结。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7页解决问题及练习二十三第13题及15-18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综合应用乘、除法的知识和其他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与他人合作的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综合应用乘、除法的知识和其他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本学期以来,我们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你能说一下在生活中是否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吗?举例说明。

  二、复习解决问题

  1.出示第129页图中情境

  (1)提炼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出示:

  白菜种子16元/包,萝卜种子15元/包,西红柿种子17元/包。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①小组合作:组内先根据情境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②全班交流汇报各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按问题难易程度板书,如学生考虑不周全,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问题如:

  6包萝卜种子需要多少钱? 3种种子都要买可以怎样买? 如果只有100元,3种种子可以怎样买?……

  (3)小组内合作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注意辅导对此部分知识掌握较困难的学生。

  (4)全班汇报交流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相互和反思,教师对学生合理的解题过程要给予充分肯定。

  三、练习

  1.合作探究练习二十三第14题

  出示第14题情境图,

  (1)学生先独立完成题中问题:哪个小朋友买的笔记本的总页数要多一些?

  (2)根据图中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补充练习

  ①小明每天早上要沿着长150m,宽70m的足球长跑5圈。他每天要跑多少米?

  ②从贵阳开往重庆的火车21:30从贵阳出发,第二天早上7:30到达目的地,这列火车每时行47km,贵阳到重庆全长多少千米?

  四、全课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

  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11km,修了20天,还剩80km没有修完,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完成第132页第12题。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10

  教学内容:三上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15页。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快速抢答比赛。

  (1)一本书共有400页,小明已经看了102页,大约还有多少页没看?

  (2)小货车的载重量是300千克,一箱货物重88千克,另一箱重96千克,这些货物能一次运走吗?(3)爸爸有600元钱,录音机398元,自行车290元,买这两样东西够吗?

  (4)一至三年级有223人,四至六年级有234人,会议室有300个座位,坐得下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估算解决问题”【板书】。

  二、交流探究

  我碰到了电影院里的一个数学问题,小朋友们愿意帮我解决吗?【出示主题图】仔细看,你知道了什么?

  1、生说信息和问题。

  2、这个问题能解决吗?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板书】223+234

  3、用他的方法判断下,你认为能坐得下吗?(请3-4个生说,不具体说理由)

  怎么想的呀,把你的想法在四人一小组里说一说。

  4、全班交流: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1:223 + 234 220 + 230 = 450>441 坐不下

  预设生2:223>220, 234>230,220+230=450,223+234>450。坐不下。

  预设生3:200+200=400,20+30=50,223+234>450。坐不下。

  预设生4:精确计算223+234=457

  4、辨析:有一位小朋友估算的方法和我们想得不一样,打开书本15页,看到“分析与解答”, 为什么这位小朋友说还是不能确定呢?将223看成200,234看成200,这样算出200+200=400,虽然我们知道223+234>400,但无法确定是否大于441。在这一题中把三位数看成整百数还不能解决,要看成几百几十的数。

  6、解答正确吗?你有没有什么方法证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板书:

  三、反馈练习:

  1.课件呈现P15的“做一做”:你认为坐得下吗?(生说一说,你呢,你呢?)

  (1)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记录在1号练习本上。(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2)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3)谁愿意来展示你的想法。(生展示练习本,让生自己说。)

  生1:将196看成200,将226看成230,这样算出200+230=430,因为430<441,所以坐得下。

  讨论生2:196+226,把196看成190,226看成220,190+220=410,这样就能确定196+226<441吗?为什么?(还没算个位,补充6+6=12,看来这种方法还要作进一步分析。)

  师:看看这两种方法,一种把196+226看成200+230是估大了;另一种把196+226看成190+220估小了,哪种方法好呢?(大估更合适,比较简便),看来大估还是小估还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请有错的小朋友订正。

  【板书】: 196 + 226 (估大)200+230=430<441 坐得下。

  3、比较分析:解决学校看电影和旅行团看电影的问题时,这两种方法(指板书)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四、多种练习,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P17练习三的第6题。

  (1)请小朋友将这些小鱼分到两个箩筐里,

  (2)生判断结果,说想法。

  (3)师问:258+171这条小鱼放哪儿呢?你怎么想的?619-203这条呢?

  点评:既会判断又会分析,真会学习!

  2.变式练习: P17练习三的第8题。

  (1)妈妈有400元,够吗? 245元+187元

  想1:(小估)240+180=420>400 不够。

  (2)如果妈妈带500元,够吗? (大估)250+200=450<500,够。

  四、全课小结

  1.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们对于估算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 用估算解决问题

  【王老师点评】

  1、学生的思维需要辅助外形的呈现,教学中需要思维外化的策略。教师尽量少说,让学生动起来。导入环节,能不能让学生参与进来,可以调整为让学生把结果写在作业纸上,先不说出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学生反馈时,教师将数据写在黑板上,数据不能悬空。

  2、第二环节要放手让学生去解答,反馈中一要安抚好采用准确计算的学生,二要引导学生可不可以不准确计算就能判断出结果,同时引导学生从估成几百调整到几百几十。

  【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在本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本节课通过“学生看电影”与“旅行团看电影”,感受不同的估算方法适合解决不同的问题,解决问题时要根据需要进行灵活选择。总之,一个目标:在估算中感受、体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深刻道理。通过比较“在什么情况下小估(大估)比较合适?”的问题讨论,让学生体会选择估算方法对问题解决的重要。从而使学生将数学知识活用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提高了学生估算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本节课教学中值得调整的是还没有给予学生充分地时间,让其独立思考的基础善,相互讨论,共同探索,老师讲得多,还是没有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每一位孩子都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3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52页例3.

  出示例3.

  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 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12×5=60(个) 60×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 12×5×45=270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

  3、一中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灯?

  3、在一条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一头种一棵树,以后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24棵就种到另一头了,这条路长多少米?

  板书设计:

  解决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要根据已知条件找间接量,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引导学生学习解决乘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了三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1、阅读与理解;

  2、分析与解答;

  3、回顾与反思。在仔细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再让学生自己列出综合算式,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12

  一、总体印象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两步计算应用题之后,第二次单独编排的内容。平时的解决问题都体现在各章各节之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思考

  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1、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在解决问题强调学生应用自己的算法,能解决问题就可以了,但我们在学生碰到困难时,也要引导学生借助基本的数量关系式、线段图等手段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并使学生自己能逐步学会分析、解决。

  2、注意解决问题的教学重点是分析思路。

  美国《全美数学教师委员会》会刊制定的数学课标就提出来:数学课堂要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教孩子学会解决问题。为解决问题而教,把解决问题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来教学,以前我们教应用题很关注结构和数量关系,看问题求什么?找相应的条件,结构是固定的,老师教学时有章可循。完事有序地叙述题目。

  3、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

  多样化是指学生在解题时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不同的方法要有本质上的区别,平时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老师在不断的问还有什么方法?有个别老师还把分步列式与综合算式当成了两个方法,我想这就没必要了。因为根本的解决思路还是一致的。

  教学中的几点温馨提醒:

  现在的.解决问题多数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的,这样的呈现方式,信息量大很开放,也很迎合孩子的心理。但长此以往孩子的读信息能力就会欠缺,也使孩子在数学方面的逻辑思维的培养存在问题。我们关注到这个问题之后,在解决问题时以纯文字的形式出现,学生的读题能力就大不如前,希望这点能引起老师们的注意: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逐步向文字表达过渡。

  实践活动:设计校园。

  学习了测量、面积,方位基础之上。

  1、收集信息。了解我们的学校原来是怎么样的,看看其他学校的情况,在孩子调查的基础上为设计新校园打下基础。

  2、分析信息。让学生进行讨论,我们要添些什么,教材提供两个方面:师生日常需要,来源于借鉴,从其他学校调查来的可以借鉴到本学校的。每个学校不同,可以具体安排,不要局限于教材所提供的。

  3、设计新校园。注重小组之间的学习与合作。

  4、欣赏、展示作品。让学生说一说。在哪个方位上设计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不要把作品粘在黑板上,大家做的都很好就完了。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13

  教学内容:教材第100页例2,练习二十三第10、14~16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两步计算除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经历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除法计算在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3.在学习过程中,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两步计算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一.预习作业:

  1.看一看:P100例1的主题图

  2.想一想:

  (1)画面上同学们在干什么?从图中你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2)怎样解决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3)60÷2=30表示什么?30÷5=6又表示什么?

  (4)你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并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尝试作业:P100做一做说一说:第1步求什么?第2步求什么?

  二.预习反馈:

  1、王老师把16枝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人,平均每人分到几枝铅笔?

  2、今天我们学习“用两步计算除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3.出示例2情境:团体操表演。

  (1)从这个情境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3)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独立解决问题。

  (4)组织交流,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二.关键点拨、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做一做,课本第100页“做一做”。

  (1)独立解决问题。(提示:要解决什么问题,收集、分析相关信息。)

  (2)组织交流。

  (3)展示不同的解法。

  (960÷6÷8=20箱,960÷(6×8)=20箱)

  (4)鼓励有创意的解法。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练习二十三第10题。(关注学生针对问题收集信息的能力。强调先解决什么问题?)

  2.练习二十三第14题。(本题的数学信息比较隐蔽,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3.练习二十三第15、16题。(学生独立解答后,组织展示交流。)

  四、反思,拓展升华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观察问题要仔细,善于选择有用的信息或加工信息。)

  2.小红去游泳池游泳,她在池道内游了3个来回,共游了240米。

  这个游泳池的池道有多长?(先求一个来回有多长?再求池道有多长?)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第51页。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14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103页,练习二十三第2、5~9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两步计算的乘法和加法(减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同学,与同学友好合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用两步计算的乘法和加法(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对实际问题具体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及方法。

  教学设计:

  一.预习作业:

  1.看一看:P101

  2.想一想:

  (1)画面上他们在干什么?从图中你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2)怎样解决?做一做说一说:第1步求什么?第2步求什么?

  每步表示什么意思?你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

  二.预习反馈:

  1.想一想,算一算:

  盒子里有若干捆铅笔,每捆5枝。小明先拿出2捆,接着又拿出4捆,他一共拿出多少枝铅笔?(讨论算法)

  2.练习二十三第2题。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可能也会用到加、减法。(板书课题)

  三、关键点拨、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练习二十三第2题。

  (1)看题,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3)组织交流。

  (4)你做对了吗?

  (5):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根据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而决定的。

  2.练习二十三第9题。

  (1)自己看题,收集信息,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列式计算。

  (2)组织讨论。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解决问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3)比较哪一种算法好?哪一种简便?

  ①15×4+7 ②15×5-8

  3.练习二十三第7题。

  (1)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强调对“一年”的理解)

  (2)独立解决问题。

  (3)组织讨论,订正。

  (4)环保教育:不乱扔垃圾、保持环境卫生。垃圾分类存放处理。

  4.练习二十三第8题。

  (1)独立解决问题。

  (2)组织讨论、订正。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练习二十三第5题。(巩固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要求比较熟练。)

  2.1箱百事可乐6小瓶或4大瓶,老奶奶进了15箱小瓶可乐,12箱大瓶可乐。她进了多少瓶可乐?

  (考察学生从生活场景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独立解决问题。)

  五、反思,拓展升华

  1.:你认为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1)观察要仔细。(2)收集信息要全面。(3)有些信息需要加工或处理。

  (如练习二十三第7题,一年=12个月)

  2.作业:练习二十三第6题。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第50页。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15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12~16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 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基本联系。

  1.听算。

  2.p104 13题 生独立解决 指名订正 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2*7/7=2元。

  二、指导练习。

  1. p104 12题。

  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

  师:能直接用32和4元角比较吗?为什么?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说,指名评价,鼓励。

  师:通过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2. p105 14题。

  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

  师强调: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通过这道题,你明白了什么?

  三、集中练习。

  1. p102 15题。

  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

  师: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

  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2. p103 16题。

  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

  师: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

  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四、发展练习。

  让生自编一道两步计算的连除应用题。

  同桌说,全班说。表扬鼓励。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16

  教学目标: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4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练习。

  43×11=答案 32×12=答案 22×14=答案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 方法二:3×2=6(组)

  30÷3=10(人) 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提问:第一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种方法的3×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60÷3= 75÷5= 198÷9= 104÷8=

  2、学校图书馆共有700本书,有7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你知道平均每乘层放几本书吗?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四、思维训练

  1、某商店运来一批装微波炉用的塑料盒,准备每个卖9元,这批微波炉盒可以卖900元。每箱里有多少个微波炉盒?

  2、动脑筋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收集什么数据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连除应用题的解决思路和连乘应用题解决思路一样,应从问题入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了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在认真阅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17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12~16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 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基本联系。

  1.听算。

  2.p104 13题 生独立解决 指名订正 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2*7/7=2元。

  二、指导练习。

  1. p104 12题。

  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

  师:能直接用32和4元角比较吗?为什么?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说,指名评价,鼓励。

  师:通过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2. p105 14题。

  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

  师强调: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通过这道题,你明白了什么?

  三、集中练习。

  1. p102 15题。

  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

  师: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

  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2. p103 16题。

  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

  师: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

  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四、发展练习。

  让生自编一道两步计算的连除应用题。

  同桌说,全班说。表扬鼓励。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18

  一、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4、5、7、8题及相关补充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其中也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难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五、教学准备:情境图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现在书店对小朋友进行书的优惠,每本儿童读物都只卖4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同学都要买些什么书吧。

  师出示书店买书的情境图

  让学生找出问题,独立解决。

  2、师出示森林餐厅的情景图,让学生先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问:是不是平均分的事情?是怎样分的?

  那么该如何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汇报不同解决办法。

  3、出示丛林探险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并说说要解决每个问题所需的数学信息是不是知道。独立解决。

  4、观察花店的图,把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列出来。理解题目的要求。

  让小组一起用圆片、三角形、正方形来代替花进行扎花。最后一起确定解题策略。

  5、给班级分组,怎样分比较科学,说说理由。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聪聪陪妈妈去水果市场买水果,妈妈说:“聪聪,我想买35个苹果、28个梨子、32个橘子,然后你按4个苹果、5个梨子、6个橘子装一袋,看看可以装几袋?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乘除混合的应用",课本71页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画图,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题意能正确进行乘除混合运算。

  难点: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1、比一比(说一说怎样算?)

  56÷7×2=8×2÷4=28÷7×3=

  9×4÷6=56÷8×6=3×8÷4=

  2、问题引入

  观察上面的算式题你有什么发现?(乘除混合运算)

  3、揭示课题:乘除混合的应用

  二、探究建模

  (一)、教学例8

  1、阅读与理解

  (1)同桌合作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3个碗18元,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2)出示画图,帮助理解题意。

  3个--18元8个--?元

  2、分析与解答

  (1)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算先什么?(一个碗的价钱)再算什么?(8个碗多少钱?)

  (2)解决问题,3个碗用了18元,一个碗的价钱就用总的价钱除以购买的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得出一个碗的价钱再乘8,就是8个碗需要的价钱。

  (3)小组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分步计算综合算式

  18÷3=6(元)18÷3×8

  6×8=48(元)=6×8

  =48(元)

  3、回顾与反思

  (1)对不对?买8个碗48元,解答正确吗?

  (2)检验结果:买8个碗是48元,一个碗就是48÷8=6,一个碗是6元,3个碗就是18元,符合题目条件,解答正确,不要忘记答!

  (二)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1、小组合作,读题理解题意。

  2、探究算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分步计算综合算式

  18÷3=6(元)30÷(18÷3)

  30÷6=5(个)=30÷6

  =5(个)

  三、练习巩固

  课本71页做一做,仔细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四、回顾小结

  今天我们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乘除混合的应用

  3个碗18元8个碗多少钱?

  总价÷数量=单价

  18÷3=6(元)18÷3×8

  6×8=48(元)=6×8

  =48(元)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解决问题》教案02-24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02-11

《解决问题》数学教案02-21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案01-14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03-10

《解决问题》数学教案15篇02-21

小学数学《运用连除解决问题》教案04-20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案15篇01-14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案(15篇)01-14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