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肥料的发展现状和方向
一、化肥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肥料在稳定我国农业的持续增长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肥料与农作物生产紧密相关,是自然生态良性循环中的基础环节,它对农作物、绿色食品生产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化肥工业稳步发展,产量逐年增加,化肥自给率迅速提高。在化肥工业中,氮肥占主导地位,磷肥次之,钾肥所占的比例最低。我国氮肥基本自给自足,磷肥1/3靠进口,钾肥则大部分需要进口。
2017年1-12月,全国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累计产量为5696.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2%。9月份的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产量最高,为5,314万吨,同比增长了26.30%;其次是4月份,单月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产量为5,228万吨,同比增长了15.26%。
图表 我国2001~2017年化肥产量趋势图(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7年12月11日,中国化肥市场对外资批发和零售全面放开,中国政府对于WTO承诺的如期兑现受到国际称赞和关注。化肥市场全面开放,将使中国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压力。国内方面,首先是环境压力。目前中国化肥产业存在着十分突出的环保问题:化肥利用率低,不仅浪费了资源,增加了农民投入,而且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磷石膏、高磷废水和高含氟气体的排放,也对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其次是资源压力。生产化肥的资源如磷矿、钾盐、煤炭和天然气等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实现既节约资源又满足日益增长的化肥需求,对中国化肥产业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再次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压力。化肥作为资源型产品,所消耗资源的稀缺和有限性,与农民作为化肥消费者的少支出多收入,永远是一对矛盾。此外,农业生产多样化趋势也给化肥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2017年,农资及粮食产品涨价,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都不同程度的波及到了化肥产业的产销情况。
2017年,出口关税上调。对化肥氮、磷、钾以及有机及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影响各异。长远来看,中国化肥行业面临需求和成本的双重压力。“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将是化肥行业的整合期和产品结构调整期,富含磷、钾的高浓度复合肥肥将成为今后的重点产品。
二、有机肥及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一种制品,是农业生产中使用肥料的一种。国外对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比我国早。其主要品种是根瘤菌拌种剂。10多年来我国微生物肥料发展较迅速,但根瘤菌应用较少,其它品种的肥料如固氮、解炮、解钾、芽孢类制剂应用较多,大多已工厂化生产。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是高新技术,总的看,微生物肥料的生产不仅仅是发酵过程,从菌种选育、复壮、更新甚至基因重组以及不同菌种的有效组合,都需要高技术。还包括发酵设备配套、工艺合理,生产性能稳定以及微生物进入土壤后的定殖竞争等生态学研究。总之要搞明白微生物与作物品种、土壤肥力、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达到合理施用肥料的目的,这均有待深入研究。微生物肥料的剂型有液体和固体2种,不论哪一种剂型都要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使之尽量长时间地生存,顺利地进入土壤繁殖。为保护农业生态、强化食品安全,近年来西方国家在农业生产中开始更多地使用从土壤中分离有益微生物、经选育扩大培养
后制成的微生物肥料。农业专家们普遍认为,和传统肥料相比,微生物肥料在生态保护、提高作物产量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要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有必要大力发展和推广微生物肥料。为保证粮食达到高产的目标,眼下我国各大粮食产区普遍依赖“化肥”与“农药”两大“法宝”,这样的生产模式被称作是“石化农业”。从建国一直到现在,“石化农业”在提高粮食产量,解决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化肥和农药施放量逐年增加,近年来,我们在享受“石化农业”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开始感受到它带给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如果我国继续通过加大化肥和农药投入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那么农业生态环境将会越来越差,陷入国际上所说的“石化农业的怪圈”,最终不利于粮食生产的稳定。在探求如何跳出“石化农业怪圈”这一问题上,欧美发达国家在农业生产中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微生物肥料,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又改善了农产品品质,修复了农业生态环境。作为间接性的无公害肥料,使用微生物肥料既可以发挥石化农业的优点、又可以克服石化农业的弊端。与传统化肥相比,微生物肥料在生态保护、提高作物品质和提高肥料利用率上都具有优势。
《我国肥料的发展现状和方向》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微生物肥料比化学肥料更具生态优势。微生物肥料使用量少,本身无毒无害,没有污染环境的问题,而化学肥料的使用则造成了严重的土壤环境污染。例如,由于大量使用氮素肥料,地下水硝酸盐含量上升。另外,化学肥料中的氨态氮和磷酸类物质,由于雨水的淋洗和微生物作用,许多流失进了河流湖泊中,造成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此外,微生物肥料还能改善作物根际小生态环境,在作物根际形成有益菌环境,抵抗病菌,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微生物肥料比化学肥料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上更有优势。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益菌群,帮助作物利用土壤中难以利用的养料,从而实现增产增收。根据农业部肥料检测中心在山东、河南等地的蔬菜地实验发现,微生物肥料可使农产品增产12%-20%。此外,近年来,以癌症和亚健康现象为代表的“食源性疾病”的增加,与环境污染和食品药物残留超标有直接关系,微生物肥料可起到降低农药残留的作用。微生物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传统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仅有20%-30%,磷肥的利用率为10%-20%,钾肥的利用率为40%,而微生物肥料的利用率要高于这些数字。例如,根瘤菌中固定的氮素几乎能全部被豆料植物吸收利用。普及微生物化肥可
带来巨大经济优势,为粮食生产节约成本。目前,我国每年化肥的使用量平均为12亿吨,如果微生物肥料产量达到化肥用量的3%,使用面积达到1亿亩,每年可减少12万-50万吨化肥用量,增产粮食50亿-100亿公斤。此外,微生物肥料有较大的产投比,每亩使用的资金仅为化学肥料的60%-70%,能够为农民大幅节省成本开支。
三、新型肥料
长期以来,普通化肥的低利用率(30%左右)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型肥料绝对是未来肥料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大量施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氮肥利用率过低等问题都很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新型肥料。新型肥料按形态可以分成缓释肥料、固体新型肥料、控释肥料、专用复混肥料、液体肥料(如清液型、悬浮型和泥浆型复合肥料)、气体肥料等。
目前国际缓控释肥料可以分成四大类:
一是有机合成微溶型缓释氮肥。这是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研究、生产的一类缓释或长效型肥料,包括醛缩脲素、草酰胺、异丁叉二脲(IBDU)和丁烯叉二脲(CDU)等有机态氮肥。由于其商品售价很高,市场发展速度慢,近十年来世界范围内此类肥料的需求量有下降的趋势。
二是包膜(包裹)类缓/控释肥料。硫衣尿素(SCU)是最早诞生的无机包裹类缓释肥,具有以肥包肥的特点。该类肥料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目前已进入缓慢发展阶段。另外一种是高分子聚合物包膜缓/控释肥料,缓释性能良好,入土后肥料的养分释放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能够实现作物生育期内一次性施肥(接触施肥),农业劳动量明显减少。近年来,高分子聚合物包膜缓/控释肥料发展较快,是国际缓/控释肥发展的主流方向。
三是胶结型有机——无机缓释肥料。用各种具有减缓养分释放速率的有机、无机胶结剂,通过不同的化学键力与速效化肥结合,所产生的释放速率不同于缓效化的肥料。该肥尚未推广应用。
四是生物生化抑制型肥料。
目前提出的许多新型肥料都没有真正大规模生产,中国的新型肥料还只能说是刚刚起步。因此,把先进的肥料技术物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十分必要。
肥料不能合理施用的确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在近年推出的众多“新型”肥料中,掺混肥料、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三类肥料发展较快,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最能适应农业发展“低成本、高产量、高品质、利环保、可持续”的要求,在中国农业发展中,必将成为肥料的主力军。
四、国家政策
化肥方面,国家近年来主要因产能过剩,采用关税调节政策,控制进出口,平抑物价。
有机肥方面,从2017年开始采取减免税政策。目前有机肥方面的发展定位产品是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料。
1999年4月21日,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在“计司高函[1999]025号”文件中,将微生物肥料列入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文中指出:农业用肥料包括化学肥料和生物肥料,是我国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重要生产资料。
2002年6月12日,农业部颁布32号部长令,,对微生物肥料的定义重新进行界定。对微生物肥料的登记制度重新进行规定。
我国发展改革委《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关于“生物肥料”的内容。2017年4月28日,我国发展改革委发布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其中“生物肥料”的发展放在显著位置。2017年6月国务院45号文件发布了国家支持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政策。
《我国肥料的发展现状和方向》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新型肥料方面,国务院2017、2017、2017年连续三个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发展新型肥料。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017-05-16 12:24 | #2楼
微生物肥料又称接种剂,生物肥料、菌肥等,是指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它具有制造和协助作物吸收营养、增进土壤肥力、增强植物抗病和抗干旱能力、降低和减轻植物病虫害、产生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刺激和调控作物生长、减少化肥使用、促进农作物废弃物、城市垃圾的腐熟和开发利用、土壤环境的净化和修复作用、保护环境,以及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等多方面的功效,在可持续农业战略发展及在农牧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一、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
1、根瘤菌剂是最早研发的产品,已在全世界范围推广应用。
据统计,至少有70多个国家生产和应用豆科根瘤菌剂,生产应用规模较大的国家有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意大利、奥地利、加拿大、法国、荷兰、芬兰、泰国、韩国、印度、卢旺达等。在美国、巴西等大豆种植的主要国家,根瘤菌接种率达到了95%以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对豆科牧草的接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的其他豆科作物也逐步扩大适宜的根瘤菌接种应用范围。世界各国一直在研究与豆科作物及其品种相匹配的优良根瘤菌生产用菌株,根瘤菌剂产品在稳步提高。为保证根瘤菌剂的产品质量,各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强化产品的监督管理。
2、固氮细菌、解磷细菌和解钾细菌等的研究不断深入,产品应用逐步扩大。
除根瘤菌以外,许多国家在其它一些有益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前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固氮菌肥料和磷细菌肥料的研究和应用,代表性的菌种为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他们和前捷克斯洛伐克、英格兰及印度的研究固氮菌的工作者证实,这类细菌能分泌生长物质和一种抗真菌的抗生素,能促进种子发芽和根的生长。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一些国家对固氮细菌和解磷细菌进行了田间试验,所得结果之间迥异,引起科学家对其作用的争议。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固氮螺菌与禾本科作物联合共生的效果显著,已在许多国家推广应用。总结20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田间试验结果证明,固氮螺菌接种在土壤和气候不同的地区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在60%~70%的试验中可增产5%~30%;此类菌剂促进生长的主要机制是产生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具体表现在促进根毛的密度和长度、侧根出现的频率及根的表面积。
(二)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和国际上一样,也是从豆科植物上应用根瘤菌接种剂开始的,并且在上世纪50—60年代期间,根瘤菌剂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微生物肥料产品,其中大豆、花生、紫云英及豆科牧草接种面积较大,增产效果明显。紫云英根瘤菌在未种植过紫云英的地区应用,紫云英产草量可成倍增长。大豆接种根瘤菌每公顷可增产大豆 225~300kg,花生根瘤菌可使花生增产 10%~50%。豆科作物从根瘤菌中获得的氮素约占其一生所需氮素的 30%~80%,而且豆科根瘤固定的氮素大部分可为植物吸收利用。在保证作物产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产品品质亦相应提高,环境效益更是不可估量。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根瘤菌菌剂质量与应用效果、生产成本等问题未能很好的解决,目前我国花生、大豆等作物的根瘤菌接种面积尚不足其播种面积的 1.0%。
其他的微生物肥料产品的研发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自生固氮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剂(当时俗称为细菌肥料),60年代又推广使用制成的“5406” 放线菌抗生菌肥料和固氮蓝绿藻肥;70~80年代中期,又开始研究VA 菌根(现也称为am菌根),在改善植物磷素营养条件和提高水分利用率方面,效果显著;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农业生产中又相继应用联合固氮菌和复合菌剂作为拌种剂;近几年来又推广应用由不同的菌剂与有机、无机复合的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做基肥施用。
二、我国微生物肥料的行业现状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已有6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3次大的起伏,目前正处在第4次发展阶段。前几次起伏原因主要是没有行业标准,导致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另外一点是微生物肥料产品没有纳入肥料管理系统,以致每次发展的时间不长。目前,微生物肥料发展势头很好,该行业的总体情况可概括为:
1、基本形成了微生物肥料产业,约有500个企业,年产量达到400万吨,己逐渐成为肥料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获得农业部临时登记证的产品近500个,其中已有200多个产品转为正式登记。
2、产品种类繁多。在农业部登记的产品种类有12个,包括固氮菌剂、硅酸盐菌剂、溶磷菌剂、光合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复合菌剂、微生物产气剂、农药残留降解菌剂、水体净化菌剂和土壤生物改良剂(或称生物修复剂)、复合生物肥和生物有机肥类产品。
3、微生物肥料使用菌种种类不断扩大,所使用的菌种早已不限于根瘤菌,即使是根瘤菌种类也达10多种。其他的诸如各种自生、联合固氮微生物,纤维素分解菌,pgpr菌株等,据统计,月前使用菌种已达到 100多种。
4、使用效果逐渐被农民等使用者认可。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效果不仅表现在产量增加上,而且表现在产品品质的改善、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应用面积不断扩大,累计达2,000多万hm2。
5、质量意识开始深入人心,质检体系初步形成。农业部于1996年将微生物肥料纳入国家登记管理范畴,对微生物肥料的生产、销售、应用、宣传等方面进行监管。至今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检中心已举办了14期标准和技术培训班,发表了有关标准、产品质量、应用误区等文章,使社会各界的产品质量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6、少数产品开始进人国际市场,主要是硅酸盐菌剂产品、复合菌剂和生物有机肥产品出口到澳大利亚、泰国、印度等国家。
7、国家产业政策对行业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和支持,在科研资金支持力度和产业化示范项目的建设上的立项都是空前的。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微生物肥料具有品种种类多、应用范围广的特点,龙其是在研制开发微生物与有机营养物质、微生物与无机营养物质的复合而成的新产品方面,处于领先的地位。这些产品目前在我国已形成较大生产规模,在降低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减少化肥过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国肥料的发展现状和方向】相关文章: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05-10
我国民办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05-19
我国薪酬制度的现状05-18
民办教育机构的生存现状及其发展方向05-19
2016年我国民办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05-19
我国的薪酬制度发展05-19
我国网络直播市场现状分析05-19
薪酬制度的发展现状05-18
位置和方向的教案03-10
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与现状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