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合同范本 正文
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与趋势范文模板

2023-09-28 14:10:59 21好文网 合同范本

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当前,我国城市群正处于快速成长过程中,总体上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1.城市群体系初具雏形

经过几十年的孕育和发展,我国城市群目前已有近30个。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群,根据其规模和发展水平,大致可以划分为国家、省区和地方三个级别(表3)。

国家级城市群主要由国际大都市(北京、上海、广州及香港)为主导,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所在。省区城市群均由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及其他重要城市)为主导,是省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所在。

地方城市群均由某一大城市为主导,为地方性的经济中心。国家城市群是我国城市体系的中坚,省区城市群是主体(为数众多),地方城市群为辅助力量。三级城市群构成我国城市体系的主骨架,主导着城市的发展。

表3 城市群级别划分

2.城市群功能结构初步成形

自新中国成立后,经过60余年的大规模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后30多年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群科学合理的功能结构基本形成。在城市群之间,区域性的生产分工格局初步展现。

东部沿海三大国家级城市群,是对外开放的前沿,为我国城市群体系的龙头,在发达的制造业基础上,目前正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金融和外贸为主),成为沟通国内外两大市场的主枢纽,为国内其他城市群的发展积极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中西部省区城市群,是我国新兴的制造业基地,尤其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方面,正在成为国家的创新基地。在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分工更为明确,中心城市通常是综合性的大城市,商贸发达,尤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其他众多城市基本上都以制造业为支柱,或是港口和资源供应基地,功能相对单一。

例如,北京、天津、唐山等城市之间的功能结构就是如此。

3.省会城市多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

我国城市群大多是在省会城市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群事实上就是城市圈的扩大化,即省会城市加上外围几个邻近的城市。所以,我国城市群,尤其是省区城市群,多呈单中心结构。

4.地级城市成为城市群的骨干

在我国现行行政体制下,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地级城市(包括省会城市)具有比县级城市和小城镇更大的政治优势,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大部分地级城市都已进入大城市行列,并成为我国城市群的骨干。

5.城市群成为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中坚力量

目前我国15个城市群的土地面积只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4.2%,但却集中了全国总人口的47%,工业总产值和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70%以上,利用外资额更是在80%以上(表4)。

其中4个大型城市群(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及川渝城市群)的人口规模均超过5000万人,成渝城市群人口已上亿。可以说,这15个城市群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余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集中体现。

表4 城市群各项指标在全国中的比重(2017年)%

注:① 本表为15个城市群的综合数据,按各城市行政区大口径统计;

② 计算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所占比重使用的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是《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7)中“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一项的全国“城市合计”数值。

资料来源:基本数据来自表2,全国数据查阅《中国统计年鉴》(2017)。

6.城市群增长重心开始西移

由于受区域发展条件的制约,我国城市群的地域差异很大,无论规模还是发育程度,东部地区均显著高于中西部。三大国家级城市群均分布在东部沿海,中部地区主要是省区级城市群,而西部地区城市群非常稀少。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我国城市群的规模和水平呈梯级递减的趋势。不过,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在“十一五”之间,在国家区域政策的引导下,投资重点开始由沿海转向中西部内陆,由此导致我国城市群增长重心也跟着西移。

“十一五”期间,东部沿海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山东半岛及京津冀城市群,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山东半岛城市群实际利用外资水平还出现了大幅度回落),而中西部城市群绝大部分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中原和皖江城市群,利用外资规模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表5)。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的中部崛起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东北振兴战略在“十一五”期间已开始发挥作用,从而使得我国城市群地域分布不平衡的趋势开始有所缓和。

表5 “十一五”期间城市群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2017年比2017年增长比例) %

注:① 本表数据按各城市行政区大口径统计;

《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与趋势》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