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工作计划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灾后重建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灾后重建工作计划 篇1
高寨子镇位于宁强县中部,县城以东10公里处,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5362户,20077人。镇党委、政府一直把“茶、畜、药”确定为三大主导产业,现已形成以玉皇观为主的千亩茶园示范基地两个,总面积达10000亩,被汉中市政府确定的“宁强雀舌”茶叶生产基地。畜牧养殖上建成生猪养殖专业村2个,全镇有1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2户,100头以上头大户50户,年出栏生猪2.8万头,建成规模家禽养殖场5户,年出栏家禽5万只。中药材上形成以高寨子、大安沟为主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处,发展中药材2200余亩。
今年上半年全镇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5812万元,占年任务的50%。财政收入完成141万元,占全年任务170万元的82.6%。
一、受灾情况
“5.12”地震造成全镇受灾5329户,19114人,22528间村民住房受损,垮塌民房180户455间,重度危房1797户6408间,镇政府办公住房受损40间,罗村坝小学80间教室全部受损;薛家坝教学点4间校舍全部倒塌,两处手机塔倒塌,桥涵损毁5处,村组道路损坏2.4公里,4座小(二)型水库受损,堰渠损毁230米,电杆折断5根,倾斜25根。直接经济损失达1.08亿元。
二、灾后重建的主要做法:
1、成立工作组深入农户进一步核实灾情,确定“三无”“三孤”和需建房灾民户数,全镇“三无”户1515户2125人,“三孤”户108户108人,灾民需建房1830户。确保了救灾物资发放的公开、公正、公平,使受灾群众真正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目前,灾民情绪稳定,重建家园的积极性高涨。
2、加快实施因灾受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对全镇6座小(二)型水库全部是病险水库,现已加固除险1处。同时,加大水利设施修复力度,尽快修复因灾受损的堤防、引水堤坝、灌溉渠道、农村人饮工程等水利设施,保障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正常。
3、加大了学校排危工作力度,安全地拆除了罗村坝学校全部危房,搭建起了临时帐篷学校,同时,对全镇学校进行了安全排查,确保了全镇所有学校按时复课。
4、在抓好抗震救工作的同时,坚持抓好经济建设。一是积极培育养殖大户,新建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大户1户,2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10户;二是加强茶园管护和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改造低产、老化茶园4000亩,完成茶园除草、剪枝和追肥4500亩;上半年加工茶叶达到108吨,其中名优茶64.8吨,实现产值1620万元。三是新发展中药材规划化种基地1个,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500亩;四是积极促进镇内企业尽早恢复生产。
5、把灾民建房放在突出位置。一是坚持以灾民“自建为主,政府扶助、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严格按照上级政策规定,对倒损房屋数量进行核实,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按程序对拟救助恢复重建家庭及救助标准进行公示,并分别建立因灾倒塌民房恢复重建和损坏房屋修缮补助台账。二是坚持长远减灾与当前需要相结合。倒房重建要科学选址,合理规划,确保质量。规划选址要同村镇规划建设、乡村道路、农村改水改厕结合起来。坚持做到无整体规划不得建设,无房屋设计不准施工,不得在低洼地带、地质灾害和其他复杂地带选址建房。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要适当超前规划,分期建设实施;经济状况一般的地方,在坚持设计、安全标准的同时注重经济实用。坚持分散建房为主,集中建房安置为辅。教育和引导灾民建房要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不贪大求洋,避免因建房新增债务返贫。三是在灾民建房工作中,坚持以镇、村联动,领导包片、部门包村,干部联系户的办法。主要领导每人联系一个集中安置点,班子成员每人包建15户建房户,镇干部每人包建10户建房户。全镇需新建房屋1830户,维修加固3352户,目前已拆除危房的户数达60%。全镇规划集中安置点3个,安置灾民111户450余人。目前,全镇已有700余户灾民开工建房,已有15户房屋主体基本竣工。
6、切实做好灾后重建和奥运会期间的社会稳定工作。六、切实做好灾民建房和奥运会期间的社会稳定工作。镇上坚持矛盾纠纷按月全面排查调处制度,具体工作中做到“三不放过”,即稳控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工作措施不到位不放过,非正常上访的隐患不排除不放过。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认真进行梳理归类,专题研究,逐件弄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明确责任,落实专人逐一解决。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针对奥运期间社会稳定工作,镇上落实了领导责任和值班制度,进一步夯实了工作职责。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重建工作打算
存在问题:
1、灾民建房户数多,涉及面大,建筑材料上涨过快,供应紧张,影响了灾民建房的进度;
2、灾民贷款因受名额限制,大部分已经拆房灾民因贷款无法解决,只能处于停工状态;
3、建房技工、劳力紧缺;
4、重建工作中矛盾凸现点增多。
以上因素大大影响了灾后重建步伐,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围绕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快灾后重建步伐。
1、创造良好建设环境,确保镇内四砖厂开足马力生产,最大限度的确保灾民建房的需要;
2、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积极争取灾民贷款,同时,引导灾民多渠道筹措建房资金;
3、加大困难灾民建房结对帮扶力度,协调解决建房中存在的困难,加快建设步伐;
4、做好受损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规划,争取尽早开工建设;
5、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力度,确保社会稳定。
灾后重建工作计划 篇2
四川汶川8.0级地震,不仅摧毁了美丽的家园,灾难带来的悲痛、焦虑、恐惧、绝望等各种情感的阴霾,也损害了灾区群众原本明朗的心灵空间。为灾区群众重塑心理结构,使他们顺利度过危机,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成为不可忽视的工作。
即使已经撤到安全地带,灾区很多群众现在仍感觉两腿发软、心理焦躁,经常会有地震的错觉。有的患者到医院两三天时间连一句话都没有说。经历罕见的自然灾害、瞬间的生离死别,灾区群众的.内心世界留下了深深的创伤。给予他们精神安抚和心理干预,十分重要。
我们欣慰地看到,全国各地陆续组织心理干预工作组赶赴灾区,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心理援助。武汉、上海、北京、香港等地的心理学专家和心理干预顾问赶赴灾区进行心理辅导;成都市四医院启动重大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对伤员及家属开展心理干预;由中国儿基会携手“健康863网”组成的灾后心理援助专家团赶赴四川地震灾区;卫生部组织大批医务人员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北京关爱家庭中心的“我们就是你的亲人――灾后家人关怀免费的热线”开通在即,心理干预工作者以深沉的爱心帮助经历苦难的人们抚慰心灵的创伤。
由于受灾群众较多,幸存者、目击者、救援人员、现场记者都亟须心理救助。由于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具有长期性,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将在不同人群中以不同形式持续存在多年,我们也期望这场“心理救援”能长期坚持下去。
逝者安息,让我们帮助生者走向坚强!
灾后重建工作计划 篇3
(一)城乡居民住房。统一规划,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等建设方式。农牧区居民住房的恢复重建,要按照保基本住房需求的原则,按每户80平方米的标准满足农牧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住房面积,并为今后农牧民自我改善住房条件留有余地。按照当地的抗震设防要求,科学确定建筑结构形式,确保建设质量,满足安全适用的要求。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根据不同的经济条件和生活习俗,为农牧民提供多样化、有特色、不同规格的住房设计式样,供农牧民选择。城镇居民住房的恢复重建,要按照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优化空间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按照房屋受损程度鉴定结果,凡是能够维修加固、符合安全条件的住房,要抓紧开展维修加固工作。对倒塌和严重损坏的住房进行重建。同时要加大廉租住房的保障力度。居民小区和居住组团要相应配套建设服务设施。
(二)公共服务设施。教育,以义务教育为重点,高质量地恢复重建中小学校,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和幼儿园建设。提高农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能力。加快发展农牧区学前双语教育。办好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根据国家教师编制规定,配置合格教师和职工,建设教师周转住房。卫生,全面恢复州、县、乡、村四级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恢复重建州县两级医疗和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食品药品检验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以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加强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统筹民营医疗机构恢复重建。加强中医和藏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扶持藏医药发展。同时,加强重建期临时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体育,恢复重建州、县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及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社区文化中心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恢复重建灾区广播电视功能及新华书店、藏文图书出版印刷等广电文化工程。同时,恢复重建民族传统体育场、高原训练和群众健身设施等体育设施。就业和社会保障,恢复重建州、县、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及信息系统,提供涵盖就业、技能培训、人才、社会保障、争议调解仲裁服务等功能的“一站式”服务。同时,实施就业援助工程,解决灾区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社会管理,在做好民生工程恢复重建的前提下,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建设标准和人员编制实施,整合资源,集中建设,共建共享,厉行节约,恢复重建各级党政机关、政法机构、监督监管机构的办公业务用房,以及党校教学、干部周转用房。恢复重建公检法司、消防、人防设施。同时,统筹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为村级组织办公、党员教育、社会事业、警务等提供统一共用场所。
(三)基础设施。交通,加快干线公路恢复重建,构建“一纵一横两联”生命线公路通道,建设通县二级公路,提高至公路建设等级和保通能力。全面修复农村公路灾损路段,恢复建设便民桥梁,并修复重建客货运站场等设施。尽快修复巴塘机场受损设施设备,提高机场吞吐能力和航空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实施青藏铁路相关站场货运设施配套完善工程,加强恢复重建物资运输保障。恢复重建邮政业务用房及相关设施,保障和提高邮政服务能力。水利,恢复重建、称多、囊谦三县农牧区水利灌溉设施及配套设施,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结古镇及加强其他县镇防洪工程和重点河流河道整治。加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恢复重建水文、水保设施,提高水文、水保监测能力。能源,恢复完善灾区供电网络,建设地区六县电网互联工程,并尽快开展与电网主网互联工程的前期工作。修复重建受损小水电站及农牧区小水电设施,新建查隆通、查日扣等水电站,增加有效电力供给。推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修复受损光伏电站设施设备,新建并网光伏电站,提高新能源供应水平。抓紧建设过渡期应急燃油机组。组织做好灾区煤炭、天然气、成品油等能源调配及相关设施配套工作,及时保障灾区恢复重建阶段生产生活用能需求。通信,按照资源共享、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的要求,加快公众通信网的恢复重建,加快交通运输线路214国道、308省道沿线通信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推进网络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通信服务水平和灾备应急能力。市政设施,建设结古镇道路及公共交通系统,加强供水、排水、通信管网、通信基站等设施建设,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供热。配套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必要的民用液化石油气储配设施,实现市政公用设施全面覆盖。按照标准设置紧急避灾场所和避灾通道。加强其他城镇道路改造,加大水源设施及供排水系统建设力度,配套建设污水、垃圾处理及储配气站等设施。支持村镇垃圾处理和环卫设施建设。农牧区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农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同时,恢复重建村庄和定居点通水、通电、通路、通信及必要的防护等配套设施,并实施乡村清洁工程。
(四)生态环境。生态修复,进一步加强三江源、隆宝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建设力度,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继续推进退牧还草工程,逐步恢复林草植被,修复生态系统功能。环境整治,加强水源地保护,开展城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整治,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力度,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加快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建设,消除环境安全隐患。恢复重建环境监测设施,建立完善的环境监管体系。土地整治,加强对因灾受损土地和重建过程中的临时用地的整治,恢复畜牧业和种植业综合生产能力。灾害防治,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地质灾害调查,及时开展城镇及重要公路沿线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治理。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和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预防和紧急救援能力。加强基础测绘工作,恢复建设测绘基准基础设施,开展基础地理数据生产,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测绘应急保障能力。
(五)特色产业和服务业。农牧业,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养殖基地和养殖小区建设,恢复重建畜用暖棚、贮草棚。推广优良新品种和新技术,加强青稞、马铃薯、温棚蔬菜、中藏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在适宜地区建设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逐步提高蔬菜自给水平。修复农牧业生产设施,因地制宜发展高原优势特色农畜产品,积极发展生态农牧业,稳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统筹安排农技、畜牧兽医、动物疾病预防控制、动物卫生监督和草原、农经、农机、农产品质检、农业有害生物预警等农牧业服务设施,以及农牧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旅游业,围绕“一区四带”旅游布局,恢复重建重点旅游景区景点。改善重要旅游通道交通条件。建设旅游安全应急救援系统,修复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高原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业的`恢复与发展,将建成中外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市场服务体系,优先恢复重建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的商贸流通服务网点的基础上,建设区域商业中心、批发(农贸)市场、屠宰场及各类专业店、专卖店,完善市场功能。优化城乡服务设施网点布局,恢复重建餐饮、住宿和加油站等设施。加强现代物流配送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商贸、物流服务水平。恢复重建省州县粮食储备库、质检中心和粮食加工厂,建设肉类、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储备仓库。恢复重建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及保险业分支机构,支持农村信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联社恢复重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灾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特色加工业,积极发展肉、乳、青稞等产品加工,在保护生态和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冬虫夏草等药用生物资源加工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民族佩饰、服装、特色家具、家饰等民族特需品生产恢复,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做好唐卡、佛像、石刻、剪纸、羊皮画、编织、藏绣、藏毯等宗教用品和特色旅游纪念品的生产加工,繁荣民族工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根据当地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发展,优先恢复建材生产企业。加强废旧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生产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规划建设绿色产业聚集区,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
(六)和谐家园。人文关怀,设立社区服务站、社会工作站,实施心理康复工程,医治灾区群众心理创伤,促进身心康复。实施弱势人群特殊关怀工程,增强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服务能力。扶贫开发,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综合性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多渠道增加受灾农牧民收入。有计划地实施易地搬迁,集中安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产业发展。对青壮年劳动力进行“雨露计划”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文化遗产保护,对国家级、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实施保护性清理、维修加固和修复重建。维修加固和重建受损的博物馆、文物库房、文管所。培养民族民间文化传人,加强卓舞、依舞、民歌、安冲藏刀锻制技艺等的传承。保留必要的地震遗址,建设纪念设施。宗教设施,恢复重建87座损毁宗教活动场所、寺院配套设施及宗教教职人员生活用房、州佛教学校。
【灾后重建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灾后重建总结及下年工作计划范文03-20
灾后重建自查报告03-30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04-29
市水资源灾后重建策划方案04-14
灾后重建消杀简报(精选5篇)12-14
灾后重建消杀简报范文(通用28篇)12-16
有关财政局灾后重建贷款清收情况报告03-31
灾后感谢信12-27
重建申请书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