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孝经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孝经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孝经心得体会1
《孝经》一书集成了儒家的“孝道”思想,指出“孝”为所有德行的根本,《孝经》一书所提出的观点乃我们祖先历代传承与奉行的,它能传承两千多年而不衰,是因为它所提倡的思想是天经地义的,是万物沿着正确美好途径发张所必须具备与准守的道理。
“百善孝为先”、“孝是人道第一步”、“诸事不顺因不孝”当今社会所出现的道德败坏现象以及各种关系日趋紧张的局面,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由于人们违背了“孝”。可见学习《孝经》是多么重要,而在实践中传承“孝”更是改变社会现状所必须提倡的。
所以,学习《孝经》不应该只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更不应该只是为增长见知见解为目的,学习贵在践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也是儒家经典论语所提到的。真正的儒家科学知识,不只是光有理论,是有真实实践手段的。学习经典,晓义明理,努力践行,迎难而上,以身作则。
《孝经》所讲的都是天经地义,是我们人类所不能违背的,它指导着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待我们的父母、上级以及国家,是我们的行为准绳。倘若我们违背了它,轻则我们将会使我们的家庭破碎,重则将会导致国家动乱,可见《孝经》的地位之高。何为经典,经典就是每句话都是真理,每句话、每一个字都不能被改变的。经过我们的祖先代代相传以及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检验《孝经》依旧为人所认可,被人视为经典,所以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更有责任与义务去学习《孝经》。现如今的社会里会出现过不少子女虐打年老父母,职作松懈等案例,这些事情发生的缘由是人们都将《孝经》所推崇的教义都抛在脑后。
《孝经》所讲的“孝”不止只包括子女对其父母的孝顺,还指下级对上级的尊重以及人民对国家的爱戴,《孝经》对不同身份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要求,其目的在于人们相互之间能和谐相处,在于国家社会能平稳安定。我们国家领导提出要创建和谐社会,而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孝经》的思想。《孝经》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的经典著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孝经》不但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治理天下的至德要道,同时也是普通百姓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中国传统精神的蕴涵是极为丰富的,这就是弥漫在整个文化中的薪火相传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道德观念、生活情理;是中国人民的`信念、良心和善。
学是为了做,为了成就人生。不是为学识,应该是努力践行,真正落实去做才能得真实利益,这本书教会我们认识自己、放下自我,谦和进取、包容别人,接纳世界,最终做到立身处事的究竟圆满,从而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真正用孝心、博爱心对待一切的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家看到了这么做,也会纷纷效法,也就不会嫌弃、不会亏待自己的父母。“陈之于德义”是教学,自己做好之余,还要去讲、去教学,推广、宣传德义忠孝的道理,传播善知识,大家学到了,自然就能够行孝。每个人都应该、也都能够行天子之孝、行诸侯之孝,都能做到五孝,这才叫活学活用。只有用到生活中,圣贤之教对我们才有真实的益处,否则学到最后,只是增长一些皮毛常识,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灵性的提升,不会有太大的用处,“学儒”和“儒学”的区别就在此。我们学这些儒学典籍,学儒,学得跟圣人一样,学得跟孔子一样,落实了德行,这是学儒。我们不是单纯搞儒学研究。单纯做学问,搞研究,写报告,写论文,“长浮华”,对人民百姓,对真正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没有什么真实利益。我们学习儒学典籍,学儒,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重在落实。
光学不做就只是空想,根本无法从源头上改变自己,改变社会,无法实现大同社会。只有在学习了《孝经》的经典教义后加以思考,并付诸实践才能让《孝经》起到作用,服务于我们自身、服务于社会。
其次,我们践行《孝经》所提倡的内容更是为了弘扬《孝经》的思想,为了发扬光大。经过我们的践行,我们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缓和,国家社会更加和谐。《孝经》之所以能历经两千年而不衰,一方面是因为《孝经》的内容实为经典,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两千年来我们的祖祖辈辈通过他们的践行,对《孝经》的内容进行不断地验证,正是他们的践行以及经验,我们后辈才能知道《孝经》的重要性。
所以践行《孝经》的内容,不光我们自身收益,也能对《孝经》的传承作出贡献,这是一个相互作用过程。
《孝经》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去学习《孝经》,读懂《孝经》并践行《孝经》。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能够找到心灵的一方净土实属不易。生活中的名利。财富等因素总在引诱着我们朝着罪恶的方向发展,我们需要精神上的支撑,我们需要对我们行为进行规范,不然一不留神我们将在利益的驱动之下走向歧途。所以我们需要《孝经》,虽然它已经走过了两千多年,但它所讲的内容永远都不会过时,它就是经典,它就是天经地义。
只有践行《孝经》,在生活中做到《孝经》所要求的内容我们才能真正获利,我们的社会才能发展为和谐社会,否则一切都为空想空谈。只有践行《孝经》,它才能更好的被传承下去。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孝经》并践行《孝经》。
读孝经心得体会2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这是当孔子把孝经,讲解给曾子时,曾子发出的感叹,同时,也是我学习孝经的最大感受。孝经包含的内容太多了,太伟大了。在如何处理与家人关系、处理与同事关系、方面,都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它让我们懂得了孝敬父母,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谨身节用,立身行道”。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就是孝敬父母,不让父母担心受怕,不让父母因自己不良行为受侮,要努力学习工作,让父母因自己的成功而骄傲、自豪。
让我们懂得了为人处世,要“忠顺不失,以事其上”。对待长辈、上级要敬,对待上级要顺,也就是要服从工作安排,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只有做好本职工作,在哪里都能扎实有效地完成相关任务,才会被上级认可,被大家所认可。
更让我们懂得了教育引导学生要“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教育学生要因势利导,顺应天道,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圣人“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道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和禁”如果要教育好自己的学生,管理好一个班级,一个团队,要顺势而为,让学生学会爱父母,就要先去爱学生,给学生做出爱的榜样。要想让学生讲道德,讲道义,就要先让学生明白德的意义和内涵。要让学生不争,就要先教导学生学地礼让。要让学生有礼貌,就要先教会学生礼节,以及各种场合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要想让学生不违法犯罪,就要先教导学生哪些是不法行为,会给大家带来伤害。总之,“教之可以化民”,更可以“化学生”。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学生,就一定会彬彬有礼,有修养、有气质。这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几千年积淀的精华,我们丢掉了他则多么的`可惜。
这本孝经,应该自己学,家人学,学生学,以至于全社会都来学。家人学有利于家庭和睦,学生学可以谛造学生的幸福人生,全社会都来学,建设和谐社会就一定会变为现实。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就是精僻、经典。
当我把孝经通读了一遍后。感慨万千,哎呀!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学好它,人生会少走多少弯路啊!太应该让儿子学了。于是,我以让儿子帮我背诵为名,和儿子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每天一章,半个月全部背完。“四十不惑”,可是,我却觉得仍有许多迷惑纠结着自己,学习了孝经,确实让人对人生看得更清楚了,多了几分淡定,少了几分焦躁不安;多了几分睿智,少了几分鲁莽。
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和孩子们一起再学习,相信一定会有更多新的收获!并努力把传统文化的精神植入学生的心中,让学生从小具有君子风范:“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为培养出有修养、思维活跃的学生而努力!
读孝经心得体会3
本周聆听了王宝寨开解的《孝经》的《天子章》,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天子是高高在上的,所以他很容易有傲慢心、好恶心,孔子就用一个“孝”字来帮助天子格除这种不好的习气。因为一个好皇帝必须是和百姓心连心的,如果有了傲慢心、好恶心,怎么心连心?那天子是九五之尊,谁有本事让他格除这样的习气?就只有用他与父母的这种关系来唤醒他的爱、敬之心,去掉他的傲慢心、好恶心。是天,是地,天子跟母亲的关系没有距离,是“亲”,很亲切,跟与大地的关系一样;但是跟父亲是有距离的,那是“敬”,跟与天的关系一样。如果一个天子的孝心一开,百善皆开,那跟百姓就相亲相爱了。第二个,天子这样做,为全国人民做出榜样。上行下效,全国人民就效仿。那样人民的良心都打开了,不就是万众一心了吗?
末学觉得王老师的智慧开解妙就妙在无论你是一个什么层次的人,你都能从中获得智慧。你看,这里的表面上是在说天子,好像与一般的老百姓无关。其实,老师一推展开来,就什么人都可以用得上这把钥匙了。怎么说呢?因为王老师在讲解《开宗明义章第一》的时候就说了,“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这里的“天下”就可以推展到任何一个团队、一个集体、如一、一个家庭、一个、一个市、一个省。那这里的“天子”当然就可以推展到任何一个团队、一个集体的一把手了。是不是当一把手的人都容易有跟天子一样的习性?有傲慢心、好恶心?这么一来,我们就很容易对照自己了。
比如一个,回到家还像班主任一样教训丈夫,这是傲慢心。看孩子呢?这个不顺眼,那个很可爱,这就是好恶心。那如何去掉这两种心呢?还是得回到根本,要培养自己的“孝心”。“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没有以亲爱、恭敬的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在和学生、打交道的时候,就不可能有“爱、敬”之心,所以处理问题往往就不顺利。因为“悌道”是从“孝道”延伸出来的,找到了“孝道与悌道”,才有可能“泛爱众”。才有可能爱护、恭敬一切。
我以前做事情,常常生烦恼,只能处顺境,不能处逆境。这其实呀都是孝心还没有完全打开的原因。怎么这么说呢?如果真正懂得“孝”了,应该是“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那么对应过来,做为班主任,应该是“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家长、学生,刑于班级”。那为什么我现在对自己的父母懂得爱敬了,还是无法完全刑于班级呢?那我觉得就是因为“亲爱我,孝何难?”我父母都那么爱我,我孝敬他有什么难的呢?所以影响力就不那么强了呀。你看舜帝,他的后母想方设法地想害死他,他不但不怨恨母亲,还总是反省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而让母亲如此恨自己。他的这种孝才是“亲憎我,孝方贤”,所以舜帝能感化天下人民啊。而我如果是真正把孝领悟透彻了,就应该是从孝敬自己的父母,到孝敬别人的父母,这才是真正的拓宽心量。那教学生与别人的父母有什么关系?把学生教好了,学生的父母不是就安心放心了嘛?学生的父母的父母不是也安心放心了嘛?那学生不好教,怎么办?我就抱怨他们的父母吗?那如果学生都好端端的,他父母把孩子都培养得品德,那还要我们老师干嘛呢?老师不就可以下岗了么?你会说,我们在学校教给孩子很多知识啊。在这个全球信息化的时代,如果我们只是教孩子知识技能,那不用我们,电脑就行了。而我们教师最关键的使命是什么?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如果不传道,不解惑,光是授业,那就有辱教师这门神圣的职业了。那即便这此道理都懂了,我也愿意好好去传道了,学生还是难教,怎么办?那还是我们的德行不够,感动不了别人,这时候就想想“亲憎我,孝方贤”。给孩子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孩子还是不听话,家长也不理解,那这个时候,就是提升自己最好的境缘了。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还能一如既往地爱孩子,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助他,而不是厌恶他,也没有丝毫地怨恨家长,那我们的.心就真的是“慈悲心”了,也就是真正地放下了自我,放下了名利,就有一颗清净心了,这样烦恼也就随之消失了。
所以,我总结,要想断除自己的烦恼,第一是要从孝道入手,完全打开自己的良知,同时也打生的良知、家良知;第二就是要明白自己做为教师的本分,就是要敦伦尽分。不然总觉得自己做的努力好像是额外多做的事情,于是就想着回报,得不到回报就生怨恨。第三是要明因果。我所存的一切善念与所做的一切好事都不会白废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嘛。关键是不能是假善,不能是为了名利去行善。不能是为了别人说你的好你才行善,这样的果报会完全不一样的。同时,明因果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你所有遭遇的逆境都不是偶然的,你应该心平气和地去接受,一旦抱怨命运不公,抱怨老天爷,老天爷就可能还要给你点颜色看看,因为如果不这样,你还是意识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嘛。
很长一段,我带着孩子们学习《孝经》的同时,一边在听着《太上感应篇》的讲解,如今大德老师建议我多读读《了凡四训》,我觉得这些学习对自己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感觉心真的就慢慢平静下来了,看到不听话的孩子,没有以前那么急躁了,目光柔和了很多,我的心也渐渐更加柔软起来。我想真正清净心现前,智慧也就会现前了。这些先贤的教诲真的是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我生命的旅程,让我少了很多迷茫、很多纠结、很多挣扎,我发愿我会一直当个好学生,老老实实地一直学下去,做下去。
以上是末学本周学习《孝经》第二章的心得体会,领悟不当之处,敬请大德们批评指正,惭愧末学鞠躬!
读孝经心得体会4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这是当孔子把孝经,讲解给曾子时,曾子发出的感叹,同时,也是我学习孝经的最大感受。孝经包含的内容太多了,太伟大了。在如何处理与家人关系、处理与同事关系、教学方面,都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它让我们懂得了孝敬父母,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谨身节用,立身行道”。好自己的身体,就是孝敬父母,不让父母担心受怕,不让父母因自己不良行为受侮,要努力学习工作,让父母因自己的成功而骄傲、自豪。
让我们懂得了为人处世,要“忠顺不失,以事其上”。对待长辈、上级要敬,对待上级要顺,也就是要服从工作安排,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只有做好本职工作,在哪里都能扎实有效地完成相关任务,才会被上级认可,被大家所认可。
更让我们懂得了教育引导要“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教育学生要因势利导,顺应天道,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圣人“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道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和禁”如果要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好一个,一个,要顺势而为,让学生学会爱父母,就要先去爱学生,给学生做出爱的榜样。要想让学生讲道德,讲道义,就要先让学生明白德的意义和内涵。要让学生不争,就要先教导学生学地礼让。要让学生有礼貌,就要先教会学生礼节,以及各种场合应该用什么样的。要想让学生不违法犯罪,就要先教导学生哪些是不法行为,会给大家带来伤害。总之,“教之可以化民”,更可以“化学生”。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学生,就一定会彬彬有礼,有修养、有气质。这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几千年积淀的精华,我们丢掉了他则多么的可惜。
这本孝经,应该自己学,家人学,学生学,以至于全社会都来学。家人学有利于家庭和睦,学生学可以谛造学生的幸福人生,全社会都来学,和谐社会就一定会变为现实。老祖宗留下的,就是精僻、经典。
当我把孝经通读了一遍后。感慨万千,哎呀!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学好它,人生会少走多少弯啊!太应该让学了。于是,我以让儿子帮我背诵为名,和儿子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每天一章,半个月全部背完。“四十不惑”,可是,我却觉得仍有许多迷惑纠结着自己,学习了孝经,确实让人对人生看得更清楚了,多了几分淡定,少了几分焦躁不安;多了几分睿智,少了几分鲁莽。
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新,和们一起再学习,相信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并努力把传统文化的精神植入学生的心中,让学生从小具有君子风范:“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为培养出有修养、思维活跃的学生而努力!
读孝经心得体会5
“百善孝为先”、“孝是人道步”、“诸事不顺因不孝”当今所出现的道德败坏现象以及各种关系日趋紧张的局面,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由于人们违背了“孝”。可见《孝经》是多么重要,而在中传承“孝”更是改变社会现状所必须提倡的。
所以,学习《孝经》不应该只是以获取为目的,更不应该只是为增长见知见解为目的,学习贵在践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也是儒家论语所提到的。真正的儒家知识,不只是光有理论,是有真实实践手段的。学习经典,晓义明理,努力践行,迎难而上,以身作则。
《孝经》所讲的都是天经地义,是我们人类所不能违背的,它指导着我们正确地对待我们的、上级以及国家,是我们的行为准绳。倘若我们违背了它,轻则我们将会使我们的破碎,重则将会导致国家动乱,可见《孝经》的地位之高。何为经典,经典就是每句话都是真理,每句话、每一个字都不能被改变的。经过我们的祖先代代相传以及经过两千多年的检验《孝经》依旧为人所认可,被人视为经典,所以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更有责任与义务去学习《孝经》。现如今的社会里会出现过不少子女虐打年老父母,职员松懈等,这些发缘由是人们都将《孝经》所推崇的教义都抛在脑后。
《孝经》所讲的“孝”不止只包括子女对其父母的孝顺,还指下级对上级的尊重以及人民对国家的爱戴,《孝经》对不同身份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要求,其目的在于人们相互之间能和谐相处,在于国家社会能平稳安定。我们国家提出要创建和谐社会,而实现这个伟大的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孝经》的。《孝经》作为儒家经之一的经典著作,在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孝经》不但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治理天下的至德要道,同时也是普通百姓做基本道德准则。中国传统的蕴涵是极为丰富的,这就是弥漫在整个文化中的薪火相传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道德观念、情理;是中国人民的信念、良心和善。
学是为了做,为了成就。不是为学识,应该是努力践行,真正落实去做才能得真实利益,这本书教会我们自己、放下,谦和进取、包容别人,接纳,最终做到立身处事的究竟圆满,从而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真正用孝心、博爱心对待一切的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家看到了这么做,也会纷纷效法,也就不会嫌弃、不会亏待自己的父母。“陈之于德义”是,自己做好之余,还要去讲、去教学,推广、德义忠孝的道理,传播善知识,大家学到了,自然就能够行孝。每都应该、也都能够行天子之孝、行诸侯之孝,都能做到五孝,这才叫活学活用。只有用到生活中,圣贤之教对我们才有真实的益处,否则学到最后,只是增长一些皮毛常识,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灵性的提升,不会有太大的用处,“学儒”和“儒学”的区别就在此。我们学这些儒学典籍,学儒,学得跟圣人一样,学得跟孔子一样,落实了德行,这是学儒。我们不是单纯搞儒学研究。单纯做学问,搞研究,写,写论文,“长浮华”,对人民百姓,对真正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没有什么真实利益。我们学习儒学典籍,学儒,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重在落实。
光学不做就只是空想,根本无法从源头上改变自己,改变社会,无法实现大同社会。只有在学习了《孝经》的经典教义后加以思考,并付诸实践才能让《孝经》起到作用,于我们自身、服务于社会。
其次,我们践行《孝经》所提倡的更是为了弘扬《孝经》的思想,为了发扬光大。经过我们的践行,我们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缓和,国家社会更加和谐。《孝经》之所以能历经两千年而不衰,一方面是因为《孝经》的内容实为经典,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两千年来我们的`祖祖辈辈通过他们的践行,对《孝经》的内容进行不断地验证,正是他们的践行以及经验,我们后辈才能知道《孝经》的重要性。
所以践行《孝经》的内容,不光我们自身收益,也能对《孝经》的传承作出贡献,这是一个相互作用过程。
《孝经》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去学习《孝经》,读懂《孝经》并践行《孝经》。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能够找到心灵的一方净土实属不易。生活中的名利。财富等因素总在引诱着我们朝着罪恶的方向发展,我们需要精神上的支撑,我们需要对我们行为进行规范,不然一不留神我们将在利益的驱动之下走向歧途。所以我们需要《孝经》,虽然它已经走过了两千多年,但它所讲的内容永远都不会过时,它就是经典,它就是天经地义。
只有践行《孝经》,在生活中做到《孝经》所要求的内容我们才能真正获利,我们的社会才能发展为和谐社会,否则一切都为空想空谈。只有践行《孝经》,它才能更好的被传承下去。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孝经》并践行《孝经》。
读孝经心得体会6
本周聆听了王宝寨老师开解的《孝经》的《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天子是高高在上的,所以他很容易有傲慢心、好恶心,孔子就用一个“孝”字来帮助天子格除这种不好的习气。因为一个好皇帝必须是和百姓心连心的,如果有了傲慢心、好恶心,怎么心连心?那天子是九五之尊,谁有本事让他格除这样的习气?就只有用他与父母的这种关系来唤醒他的爱、敬之心,去掉他的傲慢心、好恶心。父亲是天,母亲是地,天子跟母亲的关系没有距离,是“亲”,很亲切,跟与大地的关系一样;但是跟父亲是有距离的,那是“敬”,跟与天的关系一样。如果一个天子的孝心一开,百善皆开,那跟百姓就相亲相爱了。第二个,天子这样做,为全国人民做出榜样。上行下效,全国人民就都会效仿。那样人民的良心都打开了,不就是万众一心了吗?
末学觉得王老师的智慧开解妙就妙在无论你是一个什么层次的人,你都能从中获得智慧。你看,这里的表面上是在说天子,好像与一般的老百姓无关。其实,老师一推展开来,就什么人都可以用得上这把钥匙了。怎么说呢?因为王老师在讲解《开宗明义章第一》的时候就说了,“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这里的“天下”就可以推展到任何一个团队、一个集体、如一社区、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一个市、一个省。那这里的“天子”当然就可以推展到任何一个团队、一个集体的一把手了。是不是当一把手的人都容易有跟天子一样的习性?有傲慢心、好恶心?这么一来,我们就很容易对照自己了。
比如一个班主任,回到家还像班主任一样教训丈夫,这是傲慢心。看孩子呢?这个不顺眼,那个很可爱,这就是好恶心。那如何去掉这两种心呢?还是得回到根本,要培养自己的“孝心”。“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没有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在和学生、家长打交道的时候,就不可能有“爱、敬”之心,所以处理问题往往就不顺利。因为“悌道”是从“孝道”延伸出来的,找到了“孝道与悌道”,才有可能“泛爱众”。才有可能爱护、恭敬一切生命。
我以前做事情,常常生烦恼,只能处顺境,不能处逆境。这其实呀都是孝心还没有完全打开的原因。怎么这么说呢?如果真正懂得“孝”了,应该是“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那么对应过来,做为班主任,应该是“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家长、学生,刑于班级”。那为什么我现在对自己的父母懂得爱敬了,还是无法完全刑于班级呢?那我觉得就是因为“亲爱我,孝何难?”我父母都那么爱我,我孝敬他有什么难的呢?所以影响力就不那么强了呀。你看舜帝,他的后母想方设法地想害死他,他不但不怨恨母亲,还总是反省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而让母亲如此恨自己。他的这种孝才是“亲憎我,孝方贤”,所以舜帝能感化天下人民啊。而我如果是真正把孝领悟透彻了,就应该是从孝敬自己的父母,到孝敬别人的父母,这才是真正的拓宽心量。那教学生与别人的父母有什么关系?把学生教好了,学生的父母不是就安心放心了嘛?学生的父母的父母不是也安心放心了嘛?那学生不好教,怎么办?我就抱怨他们的父母吗?那如果学生都好端端的,他父母把孩子都培养得品德优秀,那还要我们老师干嘛呢?老师不就可以下岗了么?你会说,我们在学校教给孩子很多知识啊。在这个全球信息化的时代,如果我们只是教孩子知识技能,那不用我们教师,电脑就行了。而我们教师最关键的使命是什么?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如果不传道,不解惑,光是授业,那就有辱教师这门神圣的职业了。那即便这此道理都懂了,我也愿意好好去传道了,学生还是难教,怎么办?那还是我们的德行不够,感动不了别人,这时候就想想“亲憎我,孝方贤”。给孩子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孩子还是不听话,家长也不理解,那这个时候,就是提升自己最好的`境缘了。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还能一如既往地爱孩子,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助他,而不是厌恶他,也没有丝毫地怨恨家长,那我们的心就真的是“慈悲心”了,也就是真正地放下了自我,放下了名利,就有一颗清净心了,这样烦恼也就随之消失了。
所以,我总结,要想断除自己的烦恼,第一是要从孝道入手,完全打开自己的良知,同时也打开学生的良知、家长的良知;第二就是要明白自己做为教师的本分,就是要敦伦尽分。不然总觉得自己做的努力好像是额外多做的事情,于是就想着回报,得不到回报就生怨恨。第三是要明因果。我所存的一切善念与所做的一切好事都不会白废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嘛。关键是不能是假善,不能是为了名利去行善。不能是为了别人说你的好你才行善,这样的果报会完全不一样的。同时,明因果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你所有遭遇的逆境都不是偶然的,你应该心平气和地去接受,一旦抱怨命运不公,抱怨老天爷,老天爷就可能还要给你点颜色看看,因为如果不这样,你还是意识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嘛。
很长一段时间,我带着孩子们学习《孝经》的同时,一边在听着《太上感应篇》的讲解,如今大德老师建议我多读读《了凡四训》,我觉得这些学习对自己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感觉我的心真的就慢慢平静下来了,看到不听话的孩子,没有以前那么急躁了,目光柔和了很多,我的心也渐渐更加柔软起来。我想真正清净心现前,智慧也就会现前了。这些先贤的教诲真的是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我生命的旅程,让我少了很多迷茫、很多纠结、很多挣扎,我发愿我会一直当个好学生,老老实实地一直学下去,做下去。
以上是末学本周学习《孝经》第二章的心得体会,领悟不当之处,敬请大德们批评指正,惭愧末学鞠躬感恩!
【读孝经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孝经读书心得体会10-08
孝经读书心得01-04
《孝经》读后感03-12
孝经读后感02-18
孝经读后感通用05-27
《孝经》读后感作文(精选25篇)08-16
《孝经》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03-27
读《大学》心得体会11-11
读《目送》心得体会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