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秀作文 > 抒情作文 正文
开题报告实施方案

2024-01-25 09:23:01 21好文网 抒情作文

开题报告实施方案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开题报告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开题报告实施方案1

  一、课题的提出

  背景:

  1、现实依据:

  走进初中英语课堂,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们并不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是老师一个人在上面讲,需要学生回答问题时,必须老师点名叫他们回答,课堂气氛很是沉闷、学生回答问题极其被动。有些学生心猿意马,并不知道你在讲什么。学生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另外,中学生的表达能力需要不断地锻炼,才能得以提高,很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欠缺,加上心理素质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不敢表达,不会表达。所以,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说话能力非常关键和必要。

  2、理论依据:

  21世纪是知识的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英语作为重要的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与国外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英语课程标准》和《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和大纲的二级目标与要求指出“学生能复述课文大意;讲述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小故事并参与简单的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交流。”但目前的现状却是: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和老师们比较重视学生的读写能力,而大大地削弱了听说能力的培养,日常生活中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很少,交际质量不高,交际水平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模仿背诵上,“哑巴式”英语依然存在,这与现实的要求相差太远,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初中英语口语的教学,这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我们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因此,听说能力在中学英语课堂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如何培养和提升中学生的听说能力就成了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

  3、国内研究现状:

  《中学生英语杂志》20xx年08期中《探究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中提出倾听、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必须将其纳入学习习惯、学习常规予以培养,必须从学生的倾听态度、倾听意识抓起。我在学生的课堂常规教育里就强调上课要专心听讲,大胆说,会说,其实这里就蕴藏着做好、做足、做透“听” 、“说”的契机。结合初中英语学科的特点,打好基础,从模仿抓起,榜样示范,从严抓起,循循善诱,从激励抓起,注重效果。

  4、本课题创新:

  以往的研究只是分别阐述了如何解决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本课题属于实践性的研究课题。研究的立脚点在听说兴趣的培养,着眼点在听说能力的提高,突破点就是听说兴趣的培养和听说能力的提高的有效衔接,寻找使学生学生愿听乐说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正确听说的策略,形成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5、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调查发现初中学生英语课堂听说能力的现状,查找他们听说能力欠缺的原因,对症下药,探究提高他们听说能力的途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改变学生以往不会听、不愿听、听不懂、不会表达、不想表达等不良倾听习惯,使学生学习起来能够得心应手,倍感快乐。另一方面,通过采取这种途径,让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收获学生更大的进步。

  二、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课题的界定:

  “初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是针对初中学生提出的,因为他们注意力不够集中,不敢或者不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很是沉闷、学生回答问题极其被动,不能实现英语课堂上,倾听和说话之间的有力转化。

  “听说能力”指的是倾听的习惯的养成、听的能力的提升以及表达也就是说话能力的提高。本课题以七八年级学生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他们的'听说习惯进行了解,为提高学生听说能力进行有益探索。

  理论依据: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倾听”和“说话”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素质教育得到的必经之路。只有会听、听懂、能听出问题,会说、能说、说到点上,才能更好地互动应对,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倾听”也是一个人文明交际的综合素养的体现。一个不能等对方把话说完就急于表达的人,经常打断别人讲话听不得反面意见的人,是缺乏修养,很难与人成功沟通的。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成功地获取与表达信息,对个人及团体的生存发展,非常重要。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针对初中学生英语课堂听说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提升他们听说能力,改变以往不良的听说习惯,探究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的方式方法。

  研究内容:

  1.针对七、八年级目前的听说能力及习惯的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完成报告。

  2.对原因进行仔细剖析,探究和研讨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对他们倾听及说话能力的限制。

  3.开展具体的课堂实践,研究培养中学生英语课堂倾听能力的策略。

  4.两个年级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最适合孩子养成良好倾听和说话习惯的方法。完成论文。

  5.探究倾听和说话间的关系及对课堂质量的影响,完成报告。

  6.全面分析总结,完成研究论文《初中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四、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本学校七、八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随机抽取3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研究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展开对其听说能力现状的研究,以此概括出初中学生在听说方面存在的普遍的问题,根据他们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提升他们听说能力的策略。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3.文献研究法。

  4.对比研究法。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 7-20xx.8)选题、陈述假设、制定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xx.9-20xx.12)实施研究、撰写开题报告、课题论证、收集材料。

  3、 总结阶段:(20xx.1-20xx.8)揭示成果,形成研究报告及论文。

  七、研究人员及分工

  主持人xxx成员:xxx分工:

  1.准备阶段(20xx.7--20xx.8)由xx玲完成《中学生听说能力现状》的报告。

  2.实施阶段(20xx.9—20xx.12)由xx完成《培养中学生听说能力的策略》的论文。

  (20xx.1—20xx.2)由xx完成《中学生听说能力间的关系》的报告。

  3.总结阶段(20xx.3—20xx.8)由xxx完成《初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论文。xxx “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初中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x x x负责人所在单位xxx

  八、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课题负责人:郑贵宾组成人员:张秋玲、牛爱娜、赵坤专长: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课题组成员教学经验丰富,都具有中学初职以上职称,从教多年,均参加过省市县各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及教研水平。

  九、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

  本次课题研究有能力从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方面进行保证。

  十、经费估算

  课题组负责一切实验研究费用,保证课题顺利实施。

开题报告实施方案2

  立项号课题名称新入园幼儿的适应性研究负责人陕师大锦园幼儿园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适应性"是新入园幼儿整个学前教育的"序曲",在这个陌生的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幼儿园是幼儿进入社会的初级阶段,是从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生活转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对于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适应性"问题逐渐成为学前教育重要课题,幼儿入园适应的问题,涉及家庭、学校、社区的诸多因素。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是步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人的一生中重要的能力之一,是否能尽快的适应,将形成集体性其社会化发展的转折时期。

  幼儿从自己的小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集体的大家庭,这是幼儿独立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次重大转折,这次转折会给孩子在生活习惯、行为规则、生活环境方面带来诸多的不适,在行为态度上表现为:哭闹、如厕困难、不理会老师与其他小朋友,如果幼儿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会影响幼儿的性格发展和交往能力。

  幼儿入园前与其他幼儿交往甚少,比较缺乏适应集体交往的技能和经验。再加之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生活中缺少玩伴,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形成单独活动的习惯,入园后难以与班里的其他的幼儿交往,不适应过集体生活,不能够成为集体的一员,产生了"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这种焦虑直接影响到了家长,爸爸妈妈工作不专心,爷爷奶奶对教师的工作持怀疑态度,因此,如何帮幼儿克服焦虑、尽快的适应是家园共育的首要任务。

  我园每年都会有些新入园的幼儿,以托小班最多,适应困难也是在托小班较为突出,他们大都在2-3岁之间,他们的脑中枢神经发育并不完善,对周围事物的认知,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那么,如何让幼儿主动去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减轻和降低新生入园时的焦虑程度,帮助孩子轻松、愉快、顺利地渡过"入园关"。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将是我们努力的主要方向。

  这一适应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幼教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对0--6岁孩子的早期教育、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一课题的提出,能帮助成人更清楚地认识新入园幼儿适应幼儿园的过程、更理性地看待在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适应障碍、更有效地进行入园适应性教育。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虽是人群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它的起因是在环境变化、职务变迁、生活学习出现挫折和不愉快的事件,加上个体的不良个性,而引发的一些情绪反应、及生理功能障碍,并导致学习、工作、生活及交际能力的减退。

  幼儿入园不适应障碍的主要表现在园表现在:早晨入园哭闹、食欲不振进餐困难、很难入睡午休、精神紧张造成排泄失禁、拒绝参加各种活动、情绪不稳较容易被感染或波动、过度黏人、不与其他孩子交流、攻击同伴、精神沮丧很少说话。在家表现为:不愿上幼儿园、生活反常不规律、情绪波动、容易发脾气,不愿提及幼儿园及与幼儿园有关的事物。这些观察记录新入园幼儿适应期在园和在家的情况。

  二、研究范围

  2-3岁新入园幼儿,在进入新环境中的不适应,产生的焦虑情绪。

  三、研究的方向和角度

  我们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活动环境,采纳幼儿可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教育手段,变幼儿强制被动接受为愉快主动的适应,缓解幼儿入园的心理焦虑,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从而增强适应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顺利完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

  1、探究幼儿焦虑的原因,针对不同幼儿的行为表现,寻找解决幼儿情绪困扰的方法,尽量摆脱对于父母的依赖情绪,从而建立起对老师、其他小朋友的安全感、信任感,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和教育活动,逐步实现家到幼儿园的平稳过渡。

  2、通(xtong)过家长会、讲座、问卷等形式,使家长理解幼儿在园生活,减轻家长的顾忌和忧虑,帮助家长学习正确育儿的方法,更好的与家长沟通,实现有效的家园共育。

  3、通过理论学习、交流经验研讨等活动,使教师开拓思路,克服个人的局限、及主观思想,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埝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的对象:

  2-3岁新入园幼儿。

  二、研究的方法:

  采纳行动探究发为主,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家访专题讲座为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实践研究。

  三、研究的步骤与举措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3月-4月)

  调查研究新入幼儿园的幼儿情况,通过家访、问卷调查摸底。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5月-11月)

  (1)、前期体验

  首先组织家长带孩子参观幼儿园,帮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进一步熟悉老师,结识新伙伴,了解自己所在的班级、活动室、卫生间、户外活动场地。还可以带孩子选好睡觉的小床,在孩子放茶杯、毛巾的地方贴上自己的照片,初步感受幼儿园有趣的生活

  (2)、问卷调查

  主要采取问卷、谈话的形式了解幼儿的喜好、性格、呢称、家中的亲人,掌握幼儿的资料,有针对性的设计方备。

  (3)、熟悉环境

  幼儿面对一个新的环境,难免会有陌生感和焦虑的情绪,新学期的开始班级的布置为迎接新幼儿的到来尢为重要,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年龄特点,把班级布置的温馨、漂亮,尽量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

  (4)、召开家长会

  召集新生家长开好家长会,对我园新生适应能力培养和训练的目的、意义、教学内容、园内各项活动及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说明。组织家长参观幼儿园的环境、设施,宣传我园的办园宗旨、办园方针及办园水平,展示教育成果,教育质量,师资水平,并帮助家长分析孩邹屉园不适的种种原因,希望家长能真确对待,积极支持和配合各项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

  (5)、教师的作用

  幼儿入园后开始接触认识的第一个人应该是老师,老师的态度直接决定于孩子的情绪,所以,早晨接孩邹屉园,老师一定要热情,具有亲和力,让孩子感觉老师像"妈妈"。老师的表扬是孩子的精神食粮,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地去战胜困难,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的内在动力。因为老师的夸奖和赞扬能使幼儿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帮助孩子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享受战胜困难后的成功和喜悦。激励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树立自信,充满信心,勇往直前,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敢于挑战新的事物,主动适应新的环境。

  (6)、家访工作

  走访、调查新生家庭,通过谈话交流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科学地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入园前的培养和教育,如:请家长有意识地给孩子讲讲有关幼儿园的故事,利用故事和儿歌使孩子向往幼儿园的生活,并帮助孩子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感。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是他们学习本领的地方,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7)、家园共育

  开展亲子活动,给孩子、家长和教师进一步提供互相熟悉了解的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家长的参与性,增进家长之间、幼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消除幼儿初入园时的陌生及恐惧心理,促进孩子依恋对象的过渡和转移,同时也为今后的家长工作打好良好的基础。

  3、第三阶段:总结提升(20xx年12月上旬)

  进行相关资料的汇总,并进行针对性分析,总结有效地指导方法,完成初稿。

  4、第四阶段:结题阶段

  依据初步的研究结果,进一步修改,使其科学化、专业化,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预期的效果

  新幼儿入园的初级阶段就在适应性方面出现不同情况、区别在于适应期的长与短,而入园后的一两周则是幼儿入园适应中一个关键时间界限。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我们通过调查、观察记录、实践总结、反思及其最终结果来发现和解决新入园幼儿的适应性问题,缓解了新幼儿入园焦虑以及缩短了适应时间,得以帮助新入园幼儿顺利度过适应期。

  二、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1、研究成果在典型教学案例集

  通过对幼儿园的环境布置,转移幼儿的焦虑情绪,通过观察法,了解集体及个别幼儿的情绪及行为,及时做随笔记录。

  2、研究报告

  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广泛地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我们选择利用网络博客的形式来将我们的研究课题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共享,同时也用这一方式呈现给课题评审员们。

  3、完成课题实验总结报告,撰写相关论文,形成研究成果

  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家访、谈话相结合,更具体的显示了新幼儿入园适应的不同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策略,家长与教师应利用自身条件从不同角度做好教育工作,使教师更好的总结经验,完成论文。

开题报告实施方案3

  一、课题概述:

  《英语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要学会文明地进行沟通和社会交往,首先要学会倾听。

  中学英语课堂上,学生们并不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是老师一个人在上面讲,需要学生回答问题时,必须老师点名叫他们回答,课堂气氛很是沉闷、学生回答问题极其被动。教师讲的课成为学生的“耳边风”,请学生朗读或答题,学生张口结舌不知所指。回答问题时,学生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思想。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提出“初中学生英语课堂听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这一课题。通过探索,得出提高中学生听说能力的策略,把听和说结合起来,促进中学生听说能力、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1、课题来源

  《初中学生英语课堂听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是北戴河新区“十二·五”期间教育科研普通课题之一,20xx年4月取得了上级科研部门的具体指导,批准立项。预计经过一年,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并总结出培养中学生英语课堂听说能力的具体策略

  2、研究现状

  《中学生英语杂志》20xx年08期中《探究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中提出倾听、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必须将其纳入学习习惯、学习常规予以培养,必须从学生的倾听态度、倾听意识抓起。我在学生的课堂常规教育里就强调上课要专心听讲,大胆说,会说,其实这里就蕴藏着做好、做足、做透“听” 、“说”的契机。结合初中英语学科的特点,打好基础,从模仿抓起,榜样示范,从严抓起,循循善诱,从激励抓起,注重效果。

  3、本课题创新:

  本课题不仅调查研究了初中学生倾听和说话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更着重研究听说能力转化的辩证关系,强调抓好培养两种能力并促进两者的有力转化。

  4、研究背景、意义:

  走进初中英语课堂,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们并不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是老师一个人在上面讲,需要学生回答问题时,必须老师点名叫他们回答,课堂气氛很是沉闷、学生回答问题极其被动。有些学生心猿意马,并不知道你在讲什么。学生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另外,中学生的表达能力需要不断地锻炼,才能得以提高,很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欠缺,加上心理素质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不敢表达,不会表达。所以,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说话能力非常关键和必要。

  “倾听”和“说话”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会听、听懂、能听出问题,会说、能说、说到点上,才能更好地互动应对,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倾听”也是一个人文明交际的综合素养的体现。一个不能等对方把话说完就急于表达的人,经常打断别人讲话听不得反面意见的人,是缺乏修养,很难与人成功沟通的。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成功地获取与表达信息,对个人及团体的生存发展,非常重要。

  5、研究的目标

  针对初中学生英语课堂听说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提升他们听说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的方式方法。

  6、研究内容

  ①.针对七、八年级目前的听说能力及习惯的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完成报告。

  ②.对原因进行仔细剖析,探究和研讨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对他们倾听及说话能力的限制。

  ③.开展具体的课堂实践,研究培养中学生英语课堂倾听能力的策略。

  ④.两个年级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最适合孩子养成良好倾听和说话习惯的方法。完成论文。

  ⑤.探究倾听和说话间的关系及对课堂质量的影响,完成报告。

  ⑥.全面分析总结,完成研究论文《初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7、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开展听课,评课,观察学生平时的听课状态和倾听习惯。

  调查研究法,对七、八年级展开问卷调查。

  讨论法,由课题组教师进行讨论,探究提高中学生听说能力的方法。

  对比研究法,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比研究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倾听状态,得出最适合提升小中学生的倾听和表达的策略8 8 、支持的经费此课题的研究,由课题组负责,保障课题研究顺利进

  二、课题研究

  工作开展情况:

  我们于20xx年10月对本校七年级、八年级共六十余名学生展开问卷调查,针对中学生倾听的习惯和参与课堂情况进行调查。我们组织教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我们发现造成学生倾听能力差,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倾听意识不足,倾听环境不良,教师注重培养读和写的能力,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长此以往,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难以拥有倾听礼貌和倾听意识,倾听能力更无从谈起。为此,我们把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作为突破口,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构建“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营造空间、探索新知;实践应用、走近生活;评价反思、共享成功”的教学模式,并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而积极地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你听我说”和“我说你评”的课堂教学结构形式。

  20xx年10月《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课堂听说能力的`策略》初稿完成,随后,我们组织部分科学教师进行了学习、讨论,进一步查阅了文献资料,并与20xx年11月一个月内在七、八两个年级分别选取一个班级进行了小范围的实施,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反复学习、开展讨论,写出教学反思、经验论文。

  20xx年11月至20xx年12月,在课题组统一协调下,各项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参与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以新课标要求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尝试研讨,在不断修改中形成了第一份研究实录,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20xx年12月底修正稿《培养中学生英语课堂听说能力的策略》正式形成。

  三、加强培训,把握课题研究方向。

  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有效实施需要先进科研理念和纲领性文件做指导,我们紧抓学习不放松,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构建生活化的课堂》等。其中以个人自学写出体会为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学习辅导、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做到主研教师先学一点、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在自学基础上,再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学习使每位教师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丰富了课题内涵,充实了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能力,有力地保证了研究有序进行。

  四、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深化课题研究内涵。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同时又以课题研究为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把课题研究与实施新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了专题性课例评价活动,使课题研究内涵更丰富了。课题确定以来,我们坚持每两周一次集中研讨和各课题组成员结合平时课堂教学研究相结合制度。我们主要采取的形式有:

  (1)专题研讨。让教师按自身的心理需求,面对课题研究中的困惑作专题发言,大家共同讨论,现已召开专题研讨5次。

  (2)课例研讨。有研究课、展示课、赛课也有为让课题研究立足平时,促进教师形成科研自觉意识的随堂课,一年多来共有各种研讨课例7节。

  (3)学习研讨。在课题研究热潮中我们注重向各级领导、专家请教,向兄弟学校学习,回来后进行分析、传递、吸收,我们先后到全县几所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或听课、评课,或上研讨课,集大家的智慧来反思我们的研究、改进我们的研究方式。这些研讨活动的开展坚定了我们开展研究工作的信心、决心,促进了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取得的成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研究,我校已形成培养学生倾听意识,提高学生倾听和表达能力的浓厚氛围,教师紧紧围绕实验模式设计教案、上课,及时进行反思。把听说实验研究推向深入。我校每一实验人员每学期都能上一节汇报课、观摩课、示范课,撰写出一份听说教育教学论文。准确把握课堂,努力探索实施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策略。

  六、课题研究总体计划

  本课题分为三个阶段

  1、实验准备阶段(204 14年年7 7月— 204 14年年8 8月)课题论证、调查、理论,学习形成研究方案;成立组织机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整理我校以前研究成果;立项、搞好课题宣传。此阶段工作现已基本结束。

  2、实施研究阶段(20 14. .9 9 — 20 14. . 11)全面实施研究方案,进行课题可行性研究,形成阶段性成果,撰写报告、论文,进行案例分析。

  3、深化、推广、结题阶段(20 14. . 12 — 20xx 5. .8 8)整理研究成果,召开研讨会并形成宣传运用成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结题。

  七、总结反思,不断升华。

  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必然会给我们的研究者碰到各种新问题、新现象,这要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研究过程中的行为,我们在课题实施中倡导多讲问题、多谈困惑、参与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我们研究过程会更扎实,研究方法会更科学,研究内涵会更丰富。如今,课改正全面深入实施,也在不断地回归到更理性的层面,课题研究也正处于热潮之中。课题研究深化了我们对教学认识,建立了一支爱思考、能思考的科学教师队伍,形成了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培养了一群拥有良好倾听习惯、倾听意识和表达能力的学生,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但是我们的研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现在还刚刚起步,既取得点点成绩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今后我们将不断扩大研究的视野努力工作、不负众望。使我校课题《初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顺利开展,取得成果!

开题报告实施方案4

  一、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纵观20世纪国际数学课程改革,呈现如下趋势:数学向大众化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意数学的应用性;提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趋势下展开的。20xx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为《新课标》)正式出版发行。20xx年9月,作为《新课标》的实验教材开始在全国第一批38个国家实验区进行实验,接下来的几年范围逐步扩大,到20xx年9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推广阶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基于以上对课程标准与教材关系得规定,此项调查从教材的使用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角度,揭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同在其指导下的数学教材的合理性与不足。从而通过自己的研究,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贡献一点儿微薄之力。

  (二)、研究价值:

  此项调查研究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学术价值:

  通过对本课题的实施,一方面,通过对使用新课标教材的学生的数学成绩与使用传统教材的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比较研究,从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两个角度,找出其间的共同之处与差异所在。同时,通过对使用新课标教材的教师进行调查问卷,获得教师对新课标及新课标教材的满意情况,获得他们赞同什么、反对什么以及遇到的困惑和建议等第一手材料。总结出新课改的利与弊,丰富课程编写理论,填补目前在文献中少见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2、应用价值:

  本研究属于发展研究,希望能通过本研究,为课程标准修订、教材编写提供可以借鉴的数据资料,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供实证,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理解和科学使用新课标教材的方法,为教师培训部门提供教师培训的依据。

  目前,国内外关于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研究很多,但教材对学生成绩影响只作为其中一个方面提出,较少有专门的研究,尚没有见到关于两种教材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比较研究。这也是选择此课题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二、研究实施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①寻找教材对学生数学成绩影响的具体体现;

  ②总结出新课标及教材存在的不足,为课标及教材的编写提供实验数据;

  ③为教师科学使用新课标教材提供方法和建议;

  ④为教师培训提供参考素材。

  研究内容:

  ①使用两种教材的学生成绩的比较研究,总结出具有普遍性和规律的结论。

  ②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及新教材的使用情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使用新课标教材对学生成绩都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新课标及其教材规定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同传统的教学大纲及其教材相比,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此项调查研究,采取测验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按照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利用教育统计学的方法,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使用新课标教材的学生和使用传统教材的学生测验成绩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结论。同时对使用新课标教材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此项调查研究确定的调查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

  确定学生的条件:

  ①使用数学新课标教材三年的初三学生和一直使用传统教材的初三学生;

  ②这些学生分别属于经济水平不同的三个地区,并且每个地区选择的两组学校分别均位于该地区的市区(或县区)内和农村(或乡镇);

  ③选择的学生均为三年制的初中学生。

  被调查的教师主要选择使用新课标教材已有6年时间的老师。

  被调查的学校包括被研究的学生所在的学校和被问卷的教师所在的学校。

  此项调查研究采取如下的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

  ①文献搜集、整理、阅读、研究;

  ②设计调查问卷,编制学校情况调查表;

  ③实施调查研究;

  ④进行数据处理,进行分析总结;

  ⑤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可行性分析:

  ①此项调查研究确定在吉林省内进行,吉林省内各地区均有符合此项调查要求的对象。

  ②此课题的研究者在课题实施之前阅读了大量文献,并针对新课标教材的使用情况对本地区的多所学校进行了调研。

  ③此项调查研究的研究者曾参与和主持过多项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和严谨治学的精神。

  基于以上各方面的条件,相信实验一定会取得成功。

  3、本题目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目前,国内外关于课程改革、教材、教学、学习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基本上都属于理论研究,能进行实证研究的并不多,此项研究从两种教材对学生成绩影响的独特视角,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深入揭示学习、教学、教材、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这正是本题目的创新之处。

  本项研究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①通过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②通过对教师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③撰写学位论文。

  可能遇到的困难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由于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因素很多,因此调查获得的数据未必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这就需要操作时尽量要剔除干扰因素,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开题报告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08-23

怎样写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格式05-19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06-17

论文开题报告07-18

医学开题报告07-14

开题答辩报告11-09

项目开题报告11-07

语文开题报告07-11

调研开题报告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