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秀作文 > 寒假作文 正文
音乐教师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

2024-01-25 09:02:58 21好文网 寒假作文

音乐教师的读书笔记

  一、如何做笔记

  做笔记的方法如下:

  1、合理划分区域。将不同类型、功能、重要程度的内容放到不同的区域里。

  2、抓住重点。无需将听到的每句话都记下来,把精力集中到核心概念。

  3、层次分明。以格式和排版区分大标题和小标题。

  4、及时回忆补全。没记全的笔记,要趁记忆清晰及时补记上。

  5、整理分类。用统一的序号排列笔记,标明先后顺序等,并以文字或符号、代号等划分比内容类别。

  6、用彩色线条标记重点。标记关键字,划出关键地方。

  二、音乐教师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教师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乐教师的读书笔记1

  《体验音乐》由美国音乐教育家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编著的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的教育专著。读过之后充分感受到这是一本对音乐教师非常实用的书。书中的音乐知识理论、音乐教学案例及所介绍的的音乐教学技能技巧,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体验音乐》一书中提到“应该让学生像成年人一样直接进入音乐体验,进行音乐思考,由此将他们引入音乐的主题。”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其主要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音乐教学中,只有学生积极感受和鉴赏音乐,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与感悟,进而陶冶情操,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引导学生正确地感受音乐是进行音乐联想与想象的基础。

  在《体验音乐》书中,作者对小学各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均给予了明确的指导,律动、歌唱、乐器演奏,尤其指出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听音乐。本学年,自己任教一年级,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以“娱乐性”为主的幼儿教育向“知识性”为主的小学教育的衔接阶段。他们具有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模仿能力较强,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每当让学生跟着音乐课前律动时,学生普遍出现脱离音乐而无规律的“乱动”。对于一年级孩子体验音乐的方式而言,确实重点就是要强化良好习惯的培养,即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想着听”,“动着听”等多元化的“听”的形式,使学生变“强迫地听”为“喜欢地听”,由“听而不闻”为“听而有感”;此外用肢体语言感受,通过舞蹈动作帮助理解音乐,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情境等,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感谢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感谢《体验音乐》,让我受益匪浅!

  音乐教师的读书笔记2

  俗话说:“若给学生一碗水,自个必有一桶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暑假期间,更应该充实自己,待开学时更加优秀的面对学生。充实自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读书,趁着假期,我读了由王艳芳老师写的《给音乐教师的建议》。里面剪短但具有代表性的课堂真实小故事,使我看到了原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正是成千上万小学老师同样面对的问题,王老师的解决方法也让我受益良多。

  红色的封皮,薄厚正好的书让人一拿到手就有赶紧读下去的欲望。《给音乐教师的建议》记录了一位从教二十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的探索和感悟。她的音乐课上得非常鲜活灵动、贴近孩子、富有特色。书中一个个突发奇想的小妙招,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非常实用,从中我们也看到这位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对孩子的爱心。

  李镇西老师为本书作序,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的书,你也可以写。我这里所说的“也可以写”,有个前提,那就是首先踏踏实实地做——做好每一天的教育。然后,用笔忠实地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包括自己的教育行为、故事、感悟,等等。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而精彩地写,又能促使我们更加精彩地去做。

  书中编辑了王老师的日常教学教育教学案例,分为五辑。第一辑穿越心灵的歌唱——畅享音乐;第二辑一切行动听音乐——课堂管理;第三辑润物无声育桃李——德育渗透;第四辑带上小耳朵出发——名曲赏析;第五辑徜徉在音乐的天堂——音乐活动。这些案例,涵盖了德育渗透的、课程资源拓展的、音乐课堂管理等方面。每个案例也配了简短的教学反思,这些反思也只是心灵鸡汤式的思考导引。上海的陈璞老师点评此书赞道:从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一种研究是一种叙事研究方法,属于“质”的研究,这也是一线音乐教师比较容易入手的研究途径。这样的研究,要是从单个的案例来看,其本身的价值与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力是有限的,但如果能像王老师一样,在坚持中跋涉,在快乐中探索,“量变”最终能引起“质变”。这本书,印证了一名普通的小学音乐教师,同样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成为一名优秀音乐教师,乃至于成为一名音乐名师。

  看完王老师的书我还有一些启发,音乐课就是音乐课,要让孩子和语文数学课有明显的区别体验,我们不必拘泥于音乐课本,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课堂实际情况上好每一节课,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和表现。比如在书中王老师上来一节别开生面的音乐课,因为一场“不期而遇的暴雨”,由于安全起见,多媒体不能用了,王老师就以这场“暴雨”为主题,发散学生思维,上了一节编创课。在课堂上编创不经使孩子们发散思维,锻炼合作能力,而且想展示自己,有特长的同学还弹奏了有关暴风雨的钢琴曲,孩子们发动大脑,用自己喜欢、熟悉的曲调来替换歌词表达现在的心情,一堂音乐课好不热闹!孩子们不但锻炼提升了音乐创编的能力,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特别开心。

  刚工作的时候,学校单位要求每位老师每周都要写教学反思或者教育小故事,记录本周的工作,我当时很烦恼,觉得平时的课时那么多,课后作业比学生的还多简直是煎熬,但是看了王老师的这本书我改变了这种肤浅的想法,在王老师的每一个课堂小片段后面,都有一小段自己的课后反思。名师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呢?实践出真知,但是也要善于反思和总结,只是一味的埋头去做还不行,还要回过头去想、去思考,去总结。

  上课有《问好歌》,下课有《再见歌》,还有《安静歌》,“起立”“坐下”也都用音乐来表达,学生们除了学唱歌,还能听故事、做游戏……这样的音乐课哪个孩子不喜欢呢?我要深刻反思自己,在认真上好课本上指定的课程以外,多帮助孩子们开拓视野,让音乐课堂充满了创意和快乐!

  音乐教师的读书笔记3

  教师,不能不读书,因为唯有书香能致远;教师,不能不读书,因为学生时刻在进步。—————题记

  《走在行知路上》是乡村教育家杨瑞清先生所著。书中平白的话语,平实的文字,平常的生活,平凡的岗位,就像杨先生质朴的话语一样平易近人,然而书中许多教育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遗忘,像《八颗柿子树的故事》、《夏令营中是较量》、《校园、花园、果园》、《守住宁静》等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

  从杨瑞清先生那些朴实的话语中我着实感到这位乡村教育家的不平凡:毕业时,原本有机会留在城里的他,却主动和同学一起要求到最苦最偏僻的乡村小学当教师;“升迁”为的团县委副书记,却硬是“辞官”回到五里小学:“适合做青年团工作的人不少,不缺我一个,扎根乡村教育的人不多,不能再少我一个。”从这句话中,我深深体会到杨瑞清先生对农村教育的执着与热爱。

  探寻杨瑞清先生的成长历程,我深刻地感觉到,行知小学的成功之路,使我看到了坚忍不拔的信念力量,正是陶行知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正是他对陶行知思想的执着,才会让他选择到偏僻农村,三十年如一日地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我们每个老师在刚迈出校门时,都曾怀抱着美好的教育理想,但随着时间推移、岁月流转,这份理想已是慢慢变淡,渐去渐远,甚至不复存在,于是我们每天所从事的教学便成了工作,不再是一份事业,而以这样的心态对教育,只能出现职业的倦怠。杨瑞清的成功,在于他对教育的美好追求,在于他但他始终如一地坚持,面对行知小学办不下去的挫折也不曾放弃,在困难前面,他选择了迎难而上,一种对教育的忠诚不渝地坚持。

  在书中,杨瑞清始终把赏识教育和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作为教育一个重要原则。在他的言谈中时时会出现两个词:舒展和自信。他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一生的生命状态,要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对幸福的感受能力。让他们感觉到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让自己这一辈子幸福起来。他还在书中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仅爱孩子,还要爱孩子的家长,爱社区的老百姓,爱国家,爱人类。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爱同学、爱父母、爱老师、爱社会,让每个生命都成为“爱的源泉”。

  杨瑞清先生在演讲中发出了这样的名言:农村教师可以不进城,可以不提拔,也可以不发财,但是不可以不自信,不可以不快乐,不可以不成长。他还把教师的成长归结为20字成长准则:躬于实践,勤于读书,善于交友,精于思考,乐于动笔。

  当杨先生把一所在中国有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五里小学办成蜚声国内、誉满国外的知名学校后,明确地提出京浦口区行知小学的学校目标:“上千农家子弟健康成长的现代校园;上万社区农民终身学习的精神家园;众多城市学生尽情体验的乡村田园;无数有识之士热情共建的文化乐园”。

  杨瑞清,这位走在行知路上最前沿的领路人,除了留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和敬佩外,还留给了我们对行知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行知思想的具体实践,也同时留给了我们对教育、对工作、对事业、对自己的思考,如何做一名新时期的教师,他已经用自己的真实行动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尽管我们还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自信、执着和坚持,相信信念的力量,就一定会寻找到教育的“乌托邦”,收获理想的教育,办出学生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人民教育,让我们所有的岛城孩子都能享受最优质的教育,成为品学兼优的社会有用之才!

  音乐教师的读书笔记4

  人们通常把童真的孩子比喻成幼苗、花朵、小树等,而培育这些幼苗、花朵、小树的老师就像园丁一样,用智慧、爱心和汗水浇灌、培育、呵护着园子里的每一株幼苗,使他们枝繁叶茂,姹紫嫣红,茁壮成长。

  在这两位最美乡村教师——丑小雅和刘老师身上,我读出了她们作为一名教师给予她们学生那份深深的爱与无私的奉献,同时我也无比敬佩教授虽处山顶但还是牵挂着那开满漫山遍野花朵的情怀。

  小雅自小口吃被同学们嘲笑,遇上刘老师之后不仅将自己的口吃改掉了,还唱得一嗓子悦耳动听的'歌。我想她应该从来都没有想过小时候的她能拥有如此丰富多彩和充实的未来;刘老师用自己的爱与对音乐的喜爱成功让一个口吃的孩子拥有令人羡慕的现在,也意外的发现自己唱歌不再跑调并且抹掉了令她难以释怀的过去。她们拥有彼此,皆是如此的幸运和幸福。

  的确,遇上一个好老师是多么的有福气,但不是每一个人都那么有运气。就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吧:我表弟现在读初一,初一的他就有一种戾气,这对一个刚上初中的小孩来说是异常可怕的。也可能是家庭环境原因,但他小学的班主

  任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弟弟的确是个很调皮的男孩子,但再调皮也不至于为人师长打学生耳光打到进医院并且还在全班同学面前羞辱他,这是一闻者心寒的真事。我很心痛我弟弟被教成了跟他说一句话他也满怀戒备的样子,所以我立志要当一名虽然自己对自己做的事会不耐心但对自己的学生一定会全心全意极尽耐心去教导的老师。当然,我想成为一名未来负责的老师这还要归功于栽培我的老师们。我比我弟弟幸运,教我古筝的三个老师都对我很好,她们都试着把所学的全教给我。从开始对古筝只是有一点兴趣到后来成为自己的特长再到现在成为自己的专业,正是音乐有这么多负责任的老师的陪伴。

  我很佩服小雅能想出举办“班级好声音”这个活动来鼓励和推动孩子与音乐做朋友,且能想象到当表演结束后所有手捧鲜花的孩子都向她涌来时她内心无法言语的感动和自豪。想必每位老师最欣慰的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在不断地进步,文中的刘老师也是。小雅找了那么多的方法拜访了不少专家为刘老师专门制定了一个治疗肿瘤的方案最后获得成功,也算是完美的实现了自己回来的价值,上天不会让这么好的老师白白离去。

  读完《最美音乐教师》后,更加坚定了我选择的这条道路,相信我会在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中不断完善自己,用自己的爱与感恩的心使我未来的学生们走向成功。

  音乐教师的读书笔记5

  在音乐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新教学观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是一种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主体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其实质体现了现代教育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心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学生积极的参与。新的课程中也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

  第一,角色转换

  即以学生为本位,改变以往被动的角色,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组织学生生机勃勃的参与。带给学生以快乐。使课堂内充满笑声。学生设计,教师的补充。师生共同讨论。教学容量大,学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浅。

  第二,设疑

  这是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设疑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这是为了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找到正确的答案。“疑”可以是针对教学重点而设,也可以是为解决教学难点而设,还可以为启发诱导加深印象而设。

  第三,教学目的

  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内多听几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发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火花。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有了这种动力就可以利用多余课内教学时间的多少倍,去寻找比音乐课堂内多若干倍的音乐作品。传统的音乐教学把内容与注意力重点放在过去是被中西文化的阐释或演绎,而这些东西虽具历史性,然而历史感太沉重,与现代生活的艺术相隔的时间太过久远,无法跟上时代的脉搏。无法跟上学生前进的脚步与需要。如将视听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强调他们的创新性,使学生不仅听到声音,同时能欣赏到形象,从而陶冶性情,加深对学习音乐的爱好。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兴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所以,我们作为基本教学中的一员,要不断创设出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新思路。

【音乐教师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音乐教师的个人简历11-04

音乐教师格言座右铭08-24

最新小学音乐教师的述职报告12-20

音乐教师个人的工作计划03-14

音乐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方案08-08

关于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计划03-17

音乐教师师德师风自我评价12-26

音乐教师面试自我介绍07-31

音乐教师学期教学计划12-16

音乐教师业务学习总结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