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秀作文 > 读后感 正文
中医养生观

2024-01-25 09:08:48 21好文网 读后感

中医养生观

  中医养生观

  关键词:中医;养生观;养生学

  养生是指合理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保健方法。

  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简而言之,所有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活动都是养生活动。

  中医养生学,则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历代心理、生理保健以及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长寿命的实用科学。

  而寿命的长短由人体的健康状况所决定,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是衰老和疾病,维护健康、恢复健康是长寿的必要条件。

  中医养生对于防止早衰,预防老年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医养生学是从几千年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而不断有所发展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包括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医学、保健医学、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学科知识,中医养生康复学是以健康长寿为目的'的综合学术体系,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色彩和民族风格。

  笔者简介于下。

  1 顺应四时

  中医认为人的健康状况,容貌的保养,与四时气侯变化密切相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阳气充沛,万物生机蓬勃,人体新陈代谢相对旺盛,所以可保养体内的阳气,防止阳气发泄过多,影响人体生发之气;秋冬阳气藏伏,阴气转盛,人体的新陈代谢也相对减缓,所以要注意保养体内阴气,防止阴精耗损,中医说“从之则苛疾不起”,即顺应四时季节变化而变换生活方式,可以防病健美;又说“逆之则灾害生”,即不按四时季节变化去改变自己生活方式,则可导致疾病,对健康有害。

  2 防寒避暑

  寒与暑是中医所言之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阴阳属性,故寒与暑是阴阳盛衰的明显征象。

  中医认为春有乖乱之邪气风;夏有骤变之寒气;长夏有淫辱之雾湿;秋有湿、凉之燥气;冬有非时之温暖等,这些非时之气,乘人体之虚,都可以邪气而致病,损害人体健康。

  因此,中医从美容医学出发,要求人们必须在生活上采取顺四时、适寒暑的各项措施,做好季节性的自我防病保健工作,冬天要防止严寒侵袭,夏天要避光防暑,若防寒不力,则发生耳、手部冻疮;避暑无方,则生痱子、日光皮炎,及面部色素斑等。

  3 动静有衡

  要按照四时季节变化和晨、昏、昼、夜有规律地起居作息。

  如春三月应晚卧晚起,散步或做体操,情志要豁达开朗,使机体处于生机盎然的状态;夏三月应晚卧早起,迎着曙光,活动锻炼,精神焕发,使机体的阳气调和宣达;秋三月应早卧早起,从事强度不是很大的劳动和锻炼,保持身心宁静,使机体处于动静相持的状态;冬三月应早卧晚起,回避严寒侵袭,风和气爽时应进行户外锻炼;风雨冰雪不良天气,可在室内锻炼,以防风寒袭扰。

  中医把无规律的起居休息方式称之为“妄作劳”,该工作时不劳作、不运动,不去充分发挥“动”的作用;该睡眠休息时又不休息,不去发挥“静”的作用,这样动静失衡,必生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常导致疾病,损害健康。

  4 劳逸适度

  对每个人来说,劳逸都不能“太过”或“不及”,劳逸要保持均衡、适度。

  正常的脑力劳动,可促使智力发达、思维健全;正常的体力劳动可使肌肤筋骨强健。

  故体力和脑力劳动有机结合,是强身、益智、健康的重要措施。

  必要的睡眠和安逸,又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的重要因素。

  而贪图安逸、不爱劳动、筋骨不坚、骨肉不实、关节活动不灵,将导致抗病功能低下,百病丛生。

  神劳、体劳、房劳太过者,都将导致伤血、伤气、伤肉、伤骨、伤筋,或精气耗竭、真气亏损、精神疲惫等症,损害健康。

  因而,中医倡导劳逸适度、动静相宜,创造防病养生、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

  5 活动肢体

  生命在于运动,是古今中外之共识。

  《吕氏春秋・尽数篇》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形气亦然;形气不动则精(精气)不流,精不流则气郁。”中国古代名医华佗也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得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故中医倡导采取灵活多样的锻炼方法。

  如老年人、女性,宜采取气功、太极拳、散步等运动量较小的锻炼方法;儿童的锻炼,又应采取跳绳、体操、舞蹈等轻松活泼的方式。

  此外,病情不同、体质不同而采取相应的不同的锻炼方式。

  总之,适当方式、适量强度的体育活动,可使经脉畅利、精气流通、气机和畅、饮食易化、二便通利,而促进机体生化功能旺盛,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健美。

  6 平和情志

  中医学认为,情志的稳定乐观,对于皮肤是否健美有直接的影响。

  情志活动正常,则气血调达,精力充沛,面色明润含蓄,红黄隐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若情志过激就会损伤脏腑阴阳气血,致使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发生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皱纹等与脏腑相关的面部疾病,影响皮肤健美。

  中医主张情志和畅,即保持情志相对稳定,不致于郁久而伤体。

  若情志不畅,导致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则出现黄褐斑、痤疮、面色青紫等病变。

  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即是保持脏腑阴阳气血调和,维护人体皮肤健美的基本方法。

  7 饮食合宜

  饮食合宜,体内所需的营养物质充足,脏腑功能正常,则肌肤光泽,红润无瘕。

  反之,饮食不足,气血化源不足,可见面色淡白无华;饮食过饱、损伤脾胃,致面色萎黄,黄褐斑等;饮食不洁则见面黄肌瘦;偏嗜辛辣肥腻,则可引发痤疮、皱纹。

  另外,适当进食有助于保健皮肤的营养物质,如含蛋白高的物质可祛除皮肤皱纹;含胶原蛋白的物质可使皮肤白嫩丰满;维生素E可抑制衰老。

  总之,中医学认为,人生活在宇宙之间,生命活动必然会受到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影响,因此,人体的所有活动必然与自然息息相关。

  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必须是和谐有序的,反之,会对健康不利。

  这就是“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思想。

  因此中医养生学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协调。

  中医养生方法很多,但强调综合调理,不可以偏执偏信于一方一法。

  同时还要持之以恒,从自然环境到衣食住行,从生活爱好到精神卫生,从药饵强身到运动保健等,进行较为全面的、综合的防病保健和功能康复。

【中医养生观】相关文章:

中医养生与学校体育02-07

中医养生创业计划书04-13

中医学“治未病”观12-20

从中医学角度谈养生抗衰06-01

中医学“治未病”观论文12-26

简谈中医对养生抗衰起到的作用07-05

关于从中医学角度谈养生抗衰03-24

中医学整体观的教学辩证论文03-15

试论中医学中的时间观内涵论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