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关于网络调查与传统纸质调查差异论文
互联网时代,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互联网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传导至统计调查上,网络调查法,越来越被广泛应用。网络调查,亦即互联网在线调查,它是指以网络技术为工具,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法、电子邮件等网络通信工具,收集统计数据的一种新兴调查方法。由于网络调查较传统调查更经济更灵活更快捷,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调查应用越来越广。但如果将网络调查数据直接应用于科学学术研究,学者们还存有诸多质疑。本文以大学生校园生活调查为例,分别用传统纸质问卷调查与网络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再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以此来探讨针对同一调查主题,传统纸质问卷调查与网络问卷调查两种方法调查结果是否会有差异?在哪些方面有差异等问题,从而提出应用问卷调查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与建议。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调查的目的和调查要求,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数据信息资料的工作过程。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有: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统计报表。常用的初级资料搜集方法主要有直接观察法、报告法、访问法、问卷法。本文对比论述的两种调查方法,主要是指非全面的问卷调查。
(一)传统纸质问卷调查的主要过程和特点
传统问卷调查,通常首先要设计问卷、印制大量调查问卷;其次由专门的调查人员进行走访和调查,对一些调查内容特殊的调查主题,还要进行邮寄、访谈等,这使传统的问卷调查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不足。此外,传统的纸质问卷调查在调查完毕后,对纸质的问卷进行整理、筛选、录入和汇总的工作量很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由于工作人员长时间进行输入,难免会产生人工误差。总之,传统的纸质问卷调查,调查人工成本高,调查广度不足,人、财、物、时耗费多。
(二)网络问卷调查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网络问卷调查是指通过网络邀请会员参与回答问卷以获取数据信息的一种调查方式,属于在线调查的一种。其主要方式有:网络电子会议、电子信息邮件调查和网页问卷调查等。网络会议是类似于网络在线的会议座谈,进行一对一的访谈或者多人进行座谈的一种网络调查方式;电子邮件调查,是把统计调查问卷设计成电子邮件形式,再通过邮寄电子邮件方式实现收集调查资料的方式;此外,现在也流行在朋友圈中发放电子问卷,收集所需资料的调查方式。
网络问卷调查的主要特点是:成本低、时效性强、随机性强等。总之,首先网络调查耗费的人力物力都小于传统纸质问卷调查;其次网络调查效率高;但网络调查面向的主要是上网冲浪人群,而不是所有人群,因此,样本代表性不足。
|两类调查方式同类问题数据梳理
以笔者及小组共同进行的一次大学生校园生活主观感受为例,用传统纸质问卷调查与网络问卷调查同时收集资料,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比对,以此比较探讨在两种不同调查方式下,针对同一调查主题,调查结果是否会出现差异。
调查问题分三类:一类是身份特征类,一类是生活满意度类,一类是敏感话题类。其中,身份特征类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类别等基本问题;生活满意度类主要包括:生活费满意度、学校满意度、专业满意度、住宿餐饮满意度等日常生活问题;敏感话题类主要包括:性取向、性格、恋爱状况、人际关系等相对私隐问题。
(一)研究思路
调查问卷分三部分内容:首先,通过反映身份特征类问题,收集了社会人口统计学的数据,通过此类问题,比较回答人对这类问题两种不同调查方式是否存有差异;其次,针对日常生活满意度类问题进行调查,比如学校满意度、同学相处和谐度、生活费满足度、住宿与用餐满意度、所学专业喜爱度等问题,通过此类问题,比较回答人对这类问题两种不同调查方式是否存有差异;最后,通过敏感话题类,比如性取向、性格、同学关系和谐度等问题,通过此类问题,比较推断回答人口对这类问题两种不同调查方式是否有差异。
(二)调查情况
1。 传统纸质问卷调查。首先针对在校大学生校园生活主观感受问题设计了问卷,并进行试调查,经修改完善后,再实施正式调查。本次调查共涉及5 所大学部分在校学生,采取随机发放纸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共发放200 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5份,另有25 份问卷因回答不完整而作废,回收有效率为87。5%。
2。 网络问卷调查。利用电子邮件调查、微信好友朋友圈两种网络调查方法,针对在校大学生校园生活主观感受问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共收集到139 份有效样本。
(三)数据整理
传统纸质调查与网络调查两种调查在生活满意度类话题、敏感类话题中,均存有显著差异。
(一)生活费满意度类问题再解析
对有差异标志进行百分比同质性检验。经百分比同质性检验得出结果倾向于:网络调查的满意度明显比传统调查的满意度低。每个特征选项中的“非常满意”这一选项都小于0。5 存在明显差异。在“满意”“一般”这一选项中,只有学校满意度的P 值是0。0752 小于0。5 有明显差异。其他两个特征选项都没有存在明显差异。至于“不满意”这一选项,生活费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和住宿餐饮满意度都存在明显差异。
(二)敏感类问题再解析
对敏感话题特征数据进行百分比同质性检验,结果如表3 所示。由表3 可以看出:传统纸质问卷调查与网络调查在真实性格、最烦恼的人际关系和性格乐观与否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性取向、恋爱状况、同学相处和睦度三个选项上,网络调查与传统纸质问卷调查有显著性差异。经百分比同质性检验得出,总体看在相对偏隐私的人际交往类问题同学相处和睦度的特征选项中,“非常和睦”和“一般”两个选项的'P 值小于0。5 存在明显差异。而更倾向隐私的恋爱状况和性取向两个特征问题中,每个选项都小于0。5 存在差异。此外,从恋爱状况问题选项的差异还可以解读为:处于甜蜜恋爱中的在校大学生可能忙于快乐约会,没有太多时间在网上回答网络问卷。而恋爱受挫中和单身的在校大学生消耗在网上的业余时间所占比重多一些。由此可见,在设计网络调查问卷时,也要参考被调查者的个人状态。如果在恋爱、怀孕、照顾孩子等人生状态下,可能无暇将业余时间消磨在网络上,回答问卷的概率低,也可能影响信息的收集代表性。相比之下,性取向在所有敏感性问题中P 值很小,但差异性最大。由此可见,随着敏感性增强,网络调查与传统纸质问卷调查的差异性也在逐步增大。
总之,传统纸质问卷调查,对一些日常生活类满意度评价较高。但在网络调查中,同样问题,消极面评价则较多,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传统纸质问卷调查,因为面对面,可能会在某些方面给被调查者有一定的有顾虑和心里压力。而在网络调查中,对于一些较负面的选项,被调查者因轻松,更利于更勇敢选择表达本人真实意愿,更容易表达内心的不满。在敏感性类问题方面,两种调查中,随着敏感性的增加差异性也在增加。在传统问卷调查中甚至还出现了敏感问题不答现象。而在网络调查中,由于被调查者不需要与调查者接触,使被调查者没有被别人窥探隐私的顾虑,因此,能做出更真实的回答。
|应用网络调查的三点建议
进行网络调查应注意的问题很多,如果是企业产品营销调研,应该区分开是哪类产品,比如是器具类、食品类、服装类等。但无论哪类调查,首先都必须制定网上调研提纲,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研题目、时间、问题、标志、要求等。如果是要了解市场需求,则要从顾客的角度来了解客户需求。如果调研对象是产品的直接购买者、提议者、使用者,则要对他们的具体角色进行分析,比如,代理某种时尚品牌休闲女装,其目标销售对象应当是年轻女性及成功中年女性,但实际客户市场不仅仅是这部分人群,还包括他们的父母、男友等角色。因此,实施网络调研时,只有将调研市场对象进行角色细分,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准确性地充分了解市场需求。针对具体的校园生活感受类的调查,实施网络调查时主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选择针对网络人群的内容进行网络调查。从本次在基本身份特征类调查中可以发现:男性、理工科专业和大二、大三同学为经常上网人群,更适合进行网络调查。因此,将研究对象主要限制于网络使用者或是经常上网人群进行网络调查比传统调查更具有优势。由此推理,适合采用网络调查的调查项目有:网络游戏的满意度调查、新产品试用效果测试、网络广告投放效果测试等。
二是根据敏感性程度选择不同的调查方式。从对满意度和敏感性问题方面的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传统纸质问卷调查,由于白纸黑字,有可能会带给被调查者带来压力,而网络调查则相对会更容易表达真正的情绪和意愿,真实性更强。因此,可以针对敏感性程度不同,采取传统纸质调查和网络调查方法结合的方法进行,从而弥补两种调查方式各自的不足。三是以赠小奖品等形式激发被调查者参与的兴趣。网络是虚拟世界,如果在网上调查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奖品激励,调查会获得更多的参与者。如摩托罗拉慧笔和惠普在网上做调查时,都有奖品激励参与者。某医学杂志在做调查时,提供样刊赠阅,也获得了积极的反馈。从这次网络调查中也发现,网络调查因为无约束性,被调查者参与热情不高,回复率低。如果以赠小奖品或支付少量薪酬等形式及方法,可能会大大调动被调查者参与调查的热情,从而大大提高信息的回复量和回复速度。
总之,本文通过大学生校园生活主观感受度的调查研究,探讨了网络调查与传统调查两种不同调查方式的差异。需要指出,本次调查中传统调查与网络调查的被调查者不是百分之百重合,这不可避免使数据统计结果会存在一定误差。但是,两类调查在敏感类等问题上确实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只有根据不同的调查内容和不同的被调查人群,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才能确保对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分析关于网络调查与传统纸质调查差异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生亚健康调查与对策分析论文12-17
广州市传统项目小学排球运动队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01-24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01-01
语言经典与传统分析论文01-15
微信与医学生学习的调查分析论文08-19
临床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08-16
医学专升本教育教学调查分析论文08-12
论文行政管理作用调查分析12-07
手机市场调查与研究论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