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工作汇报
在各领域中,越来越多的人或听或写汇报,汇报的主要内容有工作摘要、内容、花费时间、对应任务、完成情况、总结等,是不是有很多人都曾经或正在为写汇报而发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化工作汇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1
近年来,在自治区工商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按照"统一领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讲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开展了以建立经济户口数据库为依托的一系列信息化体系建设,形成了面向工商业务、面向行政管理和面向社会服务的综合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技术工作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全面应用,促进了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重大转变,全面提高了监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了监管职能到位。现将我局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我局已构建了三级联网的网络体系,启用了三套运转协调的业务系统,形成了覆盖市区的12315维权网络,行政管理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搭建了整合全部工作的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开通了信息网站,现在我局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信息化体系。
(一)建立了三级联网的网络体系
为了实现上下联动,信息互通这一目的,我局于20xx年7月开通了市局到分局、工商所的八条DDN专用线路,建立了市局、分局、工商所三级联网的网络体系,实现了上下之间、部门之间的联网互通。20xx年年初,为了解决DDN专线存在的网络传输速度慢,费用高的问题,又采用V技术对原有的组网方式进行了改造,大大提高了网络传输速度,节省了网络使用费,三级联网体系初具规模。在市局的带动下,青铜峡市工商局和盐池县工商局也于20xx年下半年先后实现了局所联网,实现了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单独摸索到整体推进的重要转变。
(二)启用了三套运转协调的业务系统
一是启用了企业登记监督管理系统。在注册登记过程中,我们从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受理、核准到发照全过程都在网上进行审核,实现了登记业务的流程化和规范化。二是实现了经济户口的网上认领建档。在经济户口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各工商所实施了巡查监管,将巡查信息等经济户口动态信息录入计算机,通过网络汇集到经济户口数据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经济户口数据库,管理部门可以随时调用经济户口的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实现了企业信用的计算机自动分类。在区局信用分类监管软件未开发之前,我局提出了实现企业信用计算机自动分类的基本构想,设计了信用分类监管软件的各项功能和指标体系,确定了实现企业信用计算机自动分类的等级标准,在经济户口监管软件的基础上,于20xx年6月开发出了企业信用分类的功能,将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录入、分类、查询等功能都通过计算机及内部网络完成,并据此实施了相应的监管工作。在区局新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软件安装后,我们很快投入了使用。目前,已对各类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进行了信用分类,共分出A级8858户,B级319户,C级39户,D级1085户。通过上述措施,从市场准入、日常监管、信用监管、经营约束四个层面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市场、信用监管体系。
(三)形成了覆盖市区的12315维权网络
我们以全国统一的12315专用电话为依托,以全区统一的12315信息系统为手段,借助三级联网体系,集申诉、查处、监管为一体,形成了覆盖市区的信息化维权网络。12315指挥中心将申诉举报内容及时从指挥中心传输到各分局和基层工商所,解决了基层单位不能及时、远程受理消费者投诉的问题。实现了市区消费者申诉举报的快速受理、快速分流、快速处理和快速反馈。
(四)行政管理工作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我局于20xx年8月投入使用了办公自动化软件。利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在市局、分局、工商所之间全面实现了各类公文的网上传递、网上审批和网上浏览及查询,提高了我局行政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从而有效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五)搭建了全部工作的综合信息平台
为了整合企业(个体)登记监管系统、经济户口综合监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红盾信息网的相关功能,我们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定制开发了xx市工商局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了四项功能:一是业务提示功能。由计算机每天将数据库中涉及到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许可证、营业执照到期的信息,从经济户口数据库中自动提取出来,在综合信息平台上列示,只要打开信息平台页面,就能看到这些提示信息;二是锁定功能。由计算机自动将吊销企业(个体户)的名称、注册号、负责人和所属工商所生成到信息平台上,供工作人员随时查看;三是信息发布功能。在网上随时发布内部工作动态、政务信息、最新通告等内部信息;四是信息检索功能。为工商所设计了经济户口检索功能和经济户口监管卡片及基本信息的网络打印功能。
(六)建设开通了对外发布信息的网站
为了方便群众和扩大宣传,我们于20xx年3月开通了xx市红盾信息网,在网站中设立了办事指南、工作动态、法律法规、消费警示、信用公示、登记状态查询等主要模块,向社会公众提供了业务咨询、信息查询、法律援助的平台,为增进社会各界对工商部门各项业务和法律法规的了解,更好地宣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局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工作平台,全体工商干部的信息化意识普遍增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以信息化带动业务发展、带动监管方式转变、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一)办公自动化的实现,使办公效率明显提高
加强网络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办公自动化,使我们的企业及个体登记、经济户口监管、企业信用分类、消费者申诉受理、公文办理等各项工作都通过计算机进行,充分发挥了现代网络技术的作用。一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大量的信息检索和资料传递工作通过网络用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二是规范了工作流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登记注册程序、条件及登记内容的统一规范,减少了工作中的随意性,也为信息查询、数据统计提供了方便。三是促进了职能到位。通过企业基础数据库,实现了与经济户口综合监管系统的资源同步共享,实现了监管衔接,发挥了登记机关与基层工商所信息共享、上下联动的整体优势。
(二)以经济户口为基础的信息化工作平台基本搭就,上下联动,动态监管的目标基本实现
一是通过网上认领建档,实现了动态监管。工商所建立了自己的经济户口电子档案,并将采集到的市场主体各类动态信息及时输入计算机,通过网络汇集到经济户口数据库。二是使注册登记部门及相关业务科室及时了解掌握经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借助经济户口综合监管系统,查询到工商所录入的各类巡查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遵守法律法规情况,从而做到了对企业日常经营情况的了解和掌握。三是形成了上下联动的监管体系。我们针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每周监管建议"在部门和上下之间进行监管情况的互通和建议,准确掌握了经济户口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形成部门上下之间互相督促、互相提醒的良好工作机制。通过上述措施,使得信息数据录入、监管信息生成、内部信息共享等工作在统一的软件平台上顺利运作,初步形成了以经济户口为基础的动态监管网络体系。改变了以往上下之间、部门之间依靠人工传递信息的落后方式,真正实现了系统内的联网互动、信息共享、动态监管的目标。
(三)初步形成了计算机自动预警机制,对经济户口的监管实现了由事后处罚到事前提示的转变
综合信息平台的业务提示功能能够每天把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文化经营许可证等证照过期的企业(个体户)名单从经济户口数据库中自动提取出来,方便了各工商所及时掌握辖区各市场主体的证照到期情况,使工作人员能够对证照到期的企业(个体户)及时做出提示,通知其及时补办相关手续。锁定功能会将数据库中已做了吊销处理的经济户口信息始终在信息平台上列示,时时提醒监管人员加强对已吊销企业的后延监管,确保监管到位。同时,局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掌握经济户口证照到期和执照吊销情况,及时督促检查工商所做好预警提示和后延监管,基本实现了由事后处罚向事前提示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监管效能和监管水平。
(四)有重点分层次的综合监管态势基本形成
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了企业信用级别的计算机自动分类。按照分类结果,根据经济户口信用级别的不同,实施频次不同、力度不同的市场巡查,有效地抓住了工作重点,减轻了工作强度,防止了各类违法违章行为的发生。经济户口管理软件等工商业务软件的使用,使相关业务科室和工商所的重点监管目标和监管措施更加明确,警示企业、失信企业和严重失信企业的经营行为处处受到限制,时时受到监管,各部门之间的'业务联系更加紧密,真正形成了经济户口综合监管的态势。
三、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还需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来具体实施。因此,只有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才能够增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开通相应的网络传输通道,配备保障网络安全和排除系统故障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使预定的规划和目标得到全面实现。
(二)技术支持是保障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从硬件建设和网络的维护到软件的使用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因此,一方面要重视专业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以保证全局网络的畅通和各类软件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力争使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能按照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各类应用软件的操作应用,将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尽可能地通过计算机来进行,从而全面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提升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水平,实现工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效能化。
(三)充分调动工商所的积极性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
工商所处于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最前沿,各项监管措施都要通过工商所来实现,只有工商所的同志自觉接受信息化,积极使用现有的各类应用软件,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此,20xx年以来,我局结合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强和改进工商所的基础设施,增强其实施信息化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划分监管区域,落实责任制,调动其实施信息化的积极性,为实现部门上下之间的监管联动,强化对经济户口的综合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以上是我局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提升监管执法水平方面的一些做法,所做的工作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距自治区工商局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兄弟单位相比也还有很多不足,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改进和完善不足之处,争取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予以批评指正。
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2
1997年,张家界实实崇验小学在已经倒闭的商业子弟小学的旧址上诞生了。八年建设与发展,如今,学校已经成长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内外知名的窗口学校。其发展得益于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更得益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强大的推动力。
一、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理解
我们认为,所谓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指在学校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将带来学校教育思想、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将对传统教育的思想观念、方法策略产生强大的冲击;这一过程是破旧立新的过程,是学校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同进步的过程。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由于历史的原因,建校初学校声誉差,加上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周边环境差、学生来源差,学校发展困难重重。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办学途径,我们的思路是: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学校发展的推动力,端正办学思想,改善办学条件,更新办学手段,提升办学质量。
1、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指导,端正办学思想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她是以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建立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教育革命。我们的办学思想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来确定。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思想指导下,我们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艰苦建校、”的办学策略,树立了“会学习、会做事、会创造、会共处、会生存、会发展”的育人目标,确保学校办学沿着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2、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改善办学条件
实现教育信息化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障。实现教育信息化是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极好契机,也是学校硬件建设上台阶的难得机会。其一,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学校提出了建设目标,这一目标时刻激励全体师生不懈努力;其二,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学校提出了建设标准,使学校硬件(教学用房和教学配套设施)建设科学、规范,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其三,教育信息化建设给学校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保障,政府集资、民间助学、家庭投入等筹资渠道能解决学校部分建设资金,缓解学校经费紧张的矛盾。因此,我们确立了“抓住机遇、艰苦奋斗、科学高效、争创品牌” 的硬件建设思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快速、广泛地获取办学的社会效益,使学校极早地步入良性循环的轨迹。
3、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目标,更新教学手段
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教育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而以手段更新为基本特征的信息化建设必将促进教育思想、教育内容的根本变化。要应对这种变化必须打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能娴熟掌握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有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这支队伍不仅能发现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活动教育整合中出现的问题,而且能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先进的思想理论;这支队伍不仅能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手段,还能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更新学习手段,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和会学习、会创造的能力。
三、如何创新学校信息化建设
学校的优势在于学校的特色和品牌。在几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着力从教育信息化建设入手打造学校品牌。
1、艰苦建设,打造精神品牌
建校初,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三大困难:一是建设资金困难。政府没有资金投入,学校缺少“造血”功能;二是学校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教学用房不足,没有实验、仪器室,连电化教学使用的幻灯机也没有;三是周边环境恶劣。由于原学校的倒闭,影响极坏,周围居民无视学校存在,侵蚀学校财产现象十分严重。在这样的环境下建设教育信息化需要一种精神做支撑。这种精神首先应产生于全体师生与学校兴衰共荣辱的忧患意识。只有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学校的生存发展关系到个人生存发展时,他们就会自觉地把自己的利益与学校命运紧密相连,从而产生改造学校,发展学校,使学校崛起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这种紧迫感和责任感是打造学校精神品牌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还必须使全体教职员工经历艰苦建设的砺练,在磨砺中创建精神文化。为了节约资金,我校广大师生有了修操场、拆旧房、挑砖瓦的经历;为了减少办公费用,老师们学会使用短小的粉笔头;为了增加建设资金,学校办起了养殖场,师生们在农场学会了饲养牲猪。正是这种点点滴滴的经历与积淀,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奉献”的文化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文化的创建与传承,打造了学校精神品牌。如今,只要提起实实崇验小学,人们便和“南泥湾精神” 联系起来,“实崇”已成为“ 艰苦奋斗、科学高效、开拓创新、永不言败”的精神品牌。
2、科学建设,打造质量品牌
“没有规范化、标准化,就没有信息化”,这是我们信息化建设的一种理念。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我们严格按照国家信息化建设标准,按省、市要求投入信息化设备设施建设,确保建设的前瞻性、科学性、实用性、合理性。
硬件建设需要有长远目光,要着眼于未来发展。在修建教学用房时,我们曾面临资金不足、用地不够、教室奇缺等困难。有关部门建议:楼房修高一点,教室修小一点,走廊留窄一点,这样可以教师用房缓解矛盾。如果当时我们被眼前困难左右,就会导致资源投入不科学,不合理。在房屋设计时,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建设标准,建设实验室、仪器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等,避免了建设的落后甚至重复,确保信息化硬件建设合理、科学。
硬件建设不仅要有眼光还要追求实用、高效。我们的建设原则是“以需促建,以建促用”。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多媒体已经成为人们便捷、高速工作与学习的手段。教育信息化的'加速为培养适应未来人才,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学校发展、师生发展的必需。因此,即使我们面临困难,也必须根据师生发展需求投入硬件建设,建设项目要围绕需求来确定。同时,建设要以使用为目的,用得好才能有效发挥硬件品牌的质量效益。
3、研训结合, 打造师资品牌
硬件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是教育信息化的物质保障。如何科学、高效地使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发展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教师使用信息手段的水准是衡量学校信息化水平的根本标准。因此,教师建设是学校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从基本功培训入手,抓问题研究,研训结合,打造师资品牌。
(1)抓培训,促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
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包括 :掌握操作系统;进行文字处理;制作演示文稿和教学课件;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实现资源共享。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基本功培训分三个阶段进行:初级培训——中级培训——高级培训。对不同阶段的培训,学校提出相应的培训目标;对不同年龄阶段教师的培训,学校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做到分层培训,共同达标。学校在教师培训中确保优质师源。通过引进挖掘、整合利用校内外资源,保证了培训的师资质量;确保培训时间、培训经费充足;确保培训环境良好。一是制度环境优良,学校制定了训后上岗、不训待岗制,奖优罚劣等培训制度;二是人文环境优良,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营造了一种学习竞赛,争优创先的氛围,提高广大教师使用信息化手段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明确的培训目标,优越的培训环境,得力的培训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
(2)抓研究,促教师转变思想,提高能力
教师具备了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如何在信息化的环境中科学合理地设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就成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我们引导教师发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研究,在研究中转变观念,更新手段,提高质量。
一是树立正确的研究观念。学校提出教学研究要做到两个服务: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困难服务,为促进教师发展服务。引导教师牢固树立“问题即课题”教研意识,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教师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时就发现:如何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改造不合理资源,整合优质资源为我所用,如何利用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于是便产生了《信息技术与口语交际教学整合的研究》、《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识字效率的研究》等课题。教师们的研究是自发的,研究观念是正确的,这为取得较好的研究效果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是狠抓研究质量的提升。研究质量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个层面是通过研究,老师的思想水平、学科水平、专业技能得到提高;第二个层面是通过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在研究中,我们确立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研究策略,制定了相应的研究制度,搭建了“实践、研究、创造、展示”的成功平台。老师们在实施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思想观念、方法策略得到了根本转变,在实现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成长进步。
三是狠抓研训结合。“研究”与“培训”相结合能有效促进教师发展。教师们在研究中发现问题,通过专家指导,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认识,然后再实践,再认识,达到质的飞跃。这一过程既是“研”的过程又是“训”的过程,研训结合,循环不断,师资品牌就会煅造出炉。
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体会
1、要充分认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学校信息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硬件建设上,要在如何使用硬件上下功夫。手段的革新往往会带来思想革命,会直接影响学校办学思想,办学方略的确立,影响校园文化精神的形成,会带来师生质量上的飞跃。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教育信息化也是一种生产力。
2、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中的校长作用
校长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始终是组织策划者,操作执行者,评价总结者。校长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学科水平,专业水平,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因此,提高校长质量就是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质量。
3、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艰苦奋斗精神。
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需要艰苦奋斗精神,特别是贫困地区学校,“等、靠、要”是不能建成教育信息化的。软件建设更需要这种精神。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的提升,教育教学内容与手段的创新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很难实现教育信息化的。
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3
一、 实施“三项建设”,健全信息化支撑平台
1、 班班通教学设施建设。学校现有45个教学班,均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每位教师配备有备课必需的终端设备,师机比达到1:1。有效实现了教学手段的信息化。
2、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出资80余 万元,完善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装备和资源。已经建成校园网无线全覆盖,达到百兆进校园。
3、 网站信息平台建设。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内容及时更新,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信息发布和教学资源共享等,实现网络化管理。
二、 以任务驱动为主要策略,加强信息化应用
1、 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目标,强化校本教研,以研促教。如每个学期的每个老师都要进行公开课教学,主题就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任课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比例基本达到要求。
2、 以“优教通平台”为载体,实现网络资源备课。无论是个人备课还是集体备课,我们充分发挥优教通平台提供的.资源和空间。实现了教师人人通,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比如我们的教师网络集体备课,打破了传统集体备课在时间、地域等方面的局限,促成了教师之间跨时空的合作与共享。老师们随时都可以进入优教通平台当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大大提高了备课效率,化繁为简。
3、 以提高信息素养为主旨,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我们先后进行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班班通使用培训及微课制作培训等校本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我们每个学期还开展例如白板课件制作,微课制作等专题的教学研究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保障工作措施方面
1、建立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信息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定期召开会议,商讨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
2、学校制定关于信息化校园建设的三年规划。学校信息中心每学期都有工作计划并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出具体安排。
3、注重信息化骨干队伍建设,从专、兼职信息技术教师中挑选优秀教师任骨干,成立了“e秀坊”教师社团,定期组织培训,研究活动方案,发挥先行研讨和示范引领的作用。
4、学校安排专项经费,用以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安排年度预算时,包括新购置设备和设备维护经费。
5、学校各项信息化设施建设、使用、管理、维护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建立信息化应用激励评估机制,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积极性。
6、建立信息设备的维修、维护保障机制,仅此一项一年来投入20余万用于设备维修,保证了信息化教学的正常进行。
四、下一步的打算:
1、准备建一个录播教室。
2、准备从秋季新一年入学开始尝试利用电子书包,改革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追求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方面准备成立“创客”学生社团。想建一间创客教室。
4、通过信息化建设带动教育教学管理实现信息化,争创信息化建设示范校,全力打造现代化的优质学校。
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4
一、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6月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3家,比年初的155家净增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93亿元,同比增长35.5%,实现工业销售产值89.55亿元,同比增长36.5%。产销率96.3%。实现销售收入90.53亿元,同比增长40.8%;实现利税总额5.91亿元,同比增长91.9%;利润总额4.96亿元,同比增长193.3%;已交税金2.01亿元,同比增长60.30%;
四大支柱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建材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62亿元,同比增长42.6%;能源化工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55亿元,同比增长24.7%;食品加工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78亿元,同比增长30.7%;纺织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2亿元,同比增长71%;
二、项目建设增强后劲
6月止,全市有89个工业项目,计划总投资63.8亿元,元至六月已完成投资30.73亿元,同比增长85.9%,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9个。上半年一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增加了工业发展后劲。
帝豪陶瓷五线、六线、七线已相继投产,帝缘陶瓷4条瓷砖生产线项目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厂房建设。
xx宝加利陶瓷一期工程投资4.08亿元年产2376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去年九月份2条生产线已建成投产,今年3月份第3条线建成投产,4月份第4条线经建成投产,另外第5、6条生产线于近期投入生产。
三峡新材浮法四线于去年6月份开始动工建设,目前熔窑基础已做好,锡槽、成型设备、成品库房正在建设,计划于20xx年11底建成投产。
华强化工集团投资1.5亿元年产6万吨工“两钠”项目已于6月中旬投料试产;投资1.2亿元年产10万吨双氧水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计划在8月份建成投产。
鑫来利陶瓷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已建成,第二条生产线正在进行安装。凯旋陶瓷项目一期第1条生产线已建成,第2条线目前已建成,即将投产,二期工程2条生产线已启动。20xx年底签约的蝴蝶泉陶瓷项目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厂房已动工;20xx年初签约的`九洲陶瓷项目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和前期准备工作。
三、产业集群稳步发展
今年上半年,我市建筑陶瓷产业群通过了20xx年度滚动考核,第三次被认定为xx省60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之一,排位第九。自去年以来,分别有帝缘陶瓷、鑫来利陶瓷、凯旋陶瓷、齐家陶瓷、蝴蝶泉陶瓷、九洲陶瓷、锦汇陶瓷、豪山陶瓷、丹豪陶瓷相继落户当阳,项目建设进展较为顺利,不断有新的客商来当阳考察。
xx市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含在建)达35家,其中,建筑陶瓷生产企业达16家,投产、在建和拟建陶瓷生产线总计103条,已建成投产的生产线21条,年产瓷砖近1亿平米。主要产品有抛光砖、仿古地板砖、釉面地板砖、内墙砖、外墙砖、腰线砖等。采矿、陶瓷原料、机械模具、物流运输、印刷包装等配套企业达19家。
四、招商引资再创佳绩。
今年上半年,我局继续实行2个专班驻点招商,专班人员先后6次到xx泉州、晋江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相继拜访了豪山陶瓷、丹豪陶瓷、腾达陶瓷、九洲陶瓷、万利陶瓷、佳辉陶瓷、昆鹏陶瓷、铭盛陶瓷、科荣机械模具等20多家陶瓷企业以及晋江食品协会、雅客、福马、亲亲、盼盼、蜡笔小新等10多家食品企业,此外还对利郞、361度等服装和制鞋企业进行了拜访。通过拜访和邀请,其中共有豪山陶瓷、丹豪陶瓷、九洲陶瓷、佳辉陶瓷、铭盛陶瓷、高星陶瓷、华昌陶瓷、科荣机械模具等企业分12批80多人次对我市进行了考察。同时,我们通过掌握的信息进行联系,邀请到广州汇联汽车有限公司、宜昌交运集团、枣阳鸿机机器制造有限公司等客商来我市进行了考察。
上半年,我局共促进6个项目与市政府签约,协议投资21.8亿元,即:投资5亿元的蝴蝶泉陶瓷项目、投资8000万元的万华市场项目、投资4亿元的九峰陶瓷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科荣机械模具项目、投资5亿元的豪山陶瓷项目、投资6.5万元项目丹豪陶瓷。
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5
校本学年共有教职工58人,设23个教学班(含1个学前班),在校学生共87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71人,占学生总数的65.6%。近年来,我校结合教育发展的形势,大力改善了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在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推动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一定的成绩。达到了信息化花园式学校的标准和水平,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就。
(一)信息化花园式学校建设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
学校为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多次召开会议,部署调整信息化花园式学校建设工作。学校把信息化建设纳入长远发展规划,通过广泛宣传,使全校教师提高了思想认识,达成了共识,明确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新世纪、新时期对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我校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校园文化是学校一切工作最明快、最直接的“说明书”,是学校校风和师生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信息化花园式的校园是学校发展的新模式,良好的人文氛围和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环境。因此,加快信息化花园式学校建设,有利于实现我校的跨越式发展。
(二)信息技术教育步伐进一步加快。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制定了《湾红小学信息技术发展五年规划》。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信息技术必修课,在全校所有年级均开设微机课,保证了学校各年级微机课课时。配备了专业微机教师3名,并安排16名教师外出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通过专项培训学习,促进他们主动进行知识更新和积累。给他们压担子,定任务,推动他们积极开展自学,提高能力和知识水平。经过重点培养,形成了一批有知识、懂操作、业务精、素质高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满足了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从20xx年开始,我校又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二十多万元新建了学校第二微机室,并对原微机室进行了改造升级,使生机比达到9:1,保证了学生的上机时间。另一方面,注意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鼓励教师在其它学科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发挥最佳资源效益。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加大了经费投入力度。共投资60多万元,建成了2个多媒体教室;投资3万元,建成学校语音室;投资8万元建成学校教师电子备课室;投资10万元,建成学校两个多功能厅;筹资2万元,建成学校校园网,开通了宽带接入,在所有教室中接入校园网端口,至此,学校全面实现了天网、地网、校园网“三网并通,联网运行”的新机制,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和环境。
(三)各项教育设施得到完善。
一年来,学校领导多方奔走,积极筹措资金,狠抓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180万元的教学综合楼建设工程,于20xx年12月完成并投入使用。学校投资近12万元,改建了校门、围墙,改建栅栏围墙98米,对学校地坪进行修整,对教学楼、各教室、办公室进行了重新粉刷,对校园内各种建筑设施进行了维修,在校门两侧整铺彩砖。维修花坛4个,硬化操场面积60平方米,新建花池2个,新建读报橱窗6个,对全校所有班级的教室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布置,并保证定期更换。学校各种建筑物设计合理、布局紧凑、井然有序,错落有致。教室布置美观大方、有特色,内容积极向上。在今年开春之际,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购花籽、拉树苗、种草坪,教职工牺牲休息时间,义务在校园内种植、补植各种常青树、名优花卉、草坪等,使生均绿地达1.2M2,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校园内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实、冬有青,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最大限度的优化了育人环境。
(四)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
学校狠抓了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水平,确保从质量上达到教学要求。学校多功能厅建成以后,我们安排了专门的时间,对所有教师进行了数次多功能厅使用技能培训、课件制作技术培训和上网技能培训。在培训形式上,我们坚持自力更生原则,坚持校本培训为主,举办了多媒体技术应用、课件制作、多功能厅操作技能、上网资料查询等多种培训。要求教师特别是专职教师会应用网上教学资源和其它多媒体教学资源,能制作课件。同时,为了确保多功能厅的使用率,我们区别具体情况,要求语、数教师每学期在多功能厅使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授课不少于8节次,并为每个年级组选派课件制作水平较高的同志担任业余辅导老师,以“传、帮、带”的形式,指导和帮助老师们学习、制作、使用课件,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全体老师制作和使用信息技术设备、软件的能力。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具体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人人参与,并且出台了奖励措施。根据这一要求,我们的教师积极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较为浓厚的科研气氛。教师不仅从思想上深刻的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需求,而且在行动上也有了积极的'探索,现在我们的青年教师人人学会了使用电脑,人人学会了制作课件和使用多媒体教学,个别教师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五)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显着。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校校园文化、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发展。现已基本实现了“十有”、“五室”。学校注重非物质文化产品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谱写了符合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肃南湾红小学校歌”;制定了“诚实,团结,勤学,奋进”的八字校训;有内容丰富、板面新颖,对师生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读报橱窗,专人负责,定期更换;有齐全的升旗设施;有好人好事专栏;有每周一期的黑板报;有形式多样、色泽班澜、集知识性、趣味性与一体的小学生手抄报;教学楼醒目位置张贴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国内外《名人画像》、警句等。学校还筹集资金,在各楼层通道内、洗手间处张贴了多幅以素质教育、养成教育为内容的永久性标语牌。建成了内容充实的德育室;规范了“校园之声”广播站的管理和播出。每星期定时向学生开放图书阅览室,尽量提高音体美活动室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智慧的启迪和美的熏陶,创设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了环境对学生的陶冶和教育功能。学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开辟了周末兴趣小组活动,从几年的实践来看,辅导教师兢兢业业,学生学习认认真真,教学效果好,对培养学生特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家长满意率高,成为学校一道极具特色的亮丽风景线。学校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每学期都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1-3次大型的特色活动,通过文艺汇演、系列运动会、歌咏比赛、作文竞赛、自办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尽量为每一个学生打造表现自己特长的广泛平台,使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获得成长的动力。
(六)学校育人环境面貌一新。
学校坚持把校园“三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来抓,取得了显着效果。学校狠抓了学校卫生工作。重新划分了各班级卫生“三包责任区”,明确了各自的区域。学校坚持“一日三扫一洒”和卫生检查制度。平时督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建立了卫生红旗流动制、周末卫生大检查等制度,将卫生检查结果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进行公布,并与年终的年级组和班主任考核挂钩。如今,走进校园,教室窗明干净、地面干净整洁,学生卫生习惯良好,校园内松柏四季长青,每到夏天,花坛花池内百花争艳,到处弥漫着芳香的气息,办公室、教室内盆花争奇斗艳,芳香四溢,使校园内的环境幽静、美观;校内建筑设施错落有致,色调和谐,搭配适当,布局紧凑。环境优美、雅致,激发了师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情感,更激发了他们努力工作,发奋读书的热情。
(七)信息化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微机的配备、宽带网的建成等都将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和校园文化品位进一步提高提供有力的条件。学校在信息化花园式学校的建设过程中,加强了信息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紧密结合,利用信息技术设施提高校刊校报、室内美化的档次,使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再上一个台阶;另一方面通过在电子档案、电脑小报等途径,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和丰富校园“十有”、“五室”内容。
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
(一)虽然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花园式学校建设工作,大部分师生也有通过学习、常握、提高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意识和自觉性,但仍然存在个别师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缺乏主动性的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自觉性,促进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加强教师计算机全员培训,提高教师制作课件和运用计算机教学的能力。加大信息技术和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力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和资源效益,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为推动学校快速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校园文化建设仍需加强。我们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名校相比,我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校园内高品位、文化内涵较深的建筑如:现代雕塑、文化长廊、高标准体育设施等还较匮乏。今后,我们要以素质教育要求为标准,以信息化教学为龙头, 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对校园内的各种装饰建筑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添置一批新的教育教学设施,真正把学校建成一座幽静、雅致的花园式学校,向示范学校看齐,力争成为牧区学校的办学典范和龙头。
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6
近年来,区供销社信息化工作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助农增收为己任,以构建系统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为重点,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加快全社网络化进程,推行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我社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加强领导,切实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在推动公共行政现代化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推进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我社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密切供销社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任兼任,副组长由副主任兼任,办公室人员为小组成员,指定两名信息员负责此项工作。二是按规定及时开通了区供销社政务信息网上查询系统,并确定了系统管理员和信息发布员。及时录入常见问题20条,适时监控政务信息查询情况,确保在规定时限内按程序发布查询问题的回复。三是加强培训教育。以普及信息技术知识为目标,积极开展信息化培训,鼓励全社工作人员自学计算机、网络等相关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应用技能。
(二)完善设施,搭建信息服务平台
近年来,我社通过各种方式积极筹集资金,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9万元添置了信息化办公设备,主要有:传真机1部、数码照相机2部、扫描复印机2台、打印机12台,计算机12台,其中涉密机1台,建立了区供销社信息化办公平台,基本上做到领导和科室都配齐电脑,办公打字、起草文件、修改材料、上网查阅下载文件资料和信息、发布通知,办公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
(三)强化制度,规范信息化建设
区社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供销工作实际,及时制定了机算机设备管理制度、计算机上网制度、涉密计算机使用维护制度、网站信息报送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信息化建设的行为,为我社的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严格规范上网有关规定。出台了《区供销社信息化管理工作考核细则》,并把信息化工作纳入了区供销社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中,对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要求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了信息数量、信息质量顺利完成。
(四)发挥功能,开展多元化为农服务
为了全方位宣传区供销社工作,充分展示供销工作特色,提高工作效率,我社加快了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利用电子邮件、电子文档等科技手段处理日常信息,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规范化网点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现代网络建设步伐,更好的服务“三农”。
二、我社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社信息化建设近年来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全区信息化发展战略要求和本系统超常规发展的现实需要,都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是农民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认识还不足、重视不够,信息资源利用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尚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区供销社现有在职人员15人,办公已实现自动化,但尚未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已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三是下属分支机构硬件设施缺乏,存在“一公里”障碍,无法发挥网络优势。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区供销社系统对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认识,促使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同时充分调动开展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加快推进我社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是继续完善服务功能。积极争取建立区供销社信息网站,加快全系统内部局域网站建设,建立起全系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平台,方便各部门、单位为农民服务交流经验,实现资源共享,努力把供销社建设成为网络健全、覆盖城乡、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开放型、服务型行业。
三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经营网络。将系统内所有经营网点纳入网上供销社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的.经营网络,把孤立、分散的网点连结起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手段整合行业资源,使系统内实现信息共享,产销对接,从而使供销社的行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传统的经营服务网络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四是充分利用网上供销社的技术优势来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供销社这一平台,大力推进系统信息化建设,开拓市场,搞好产销对接,提高工作效率。
五是继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紧紧抓住企业信息化这个关键,开展企业上网活动,引导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农业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六是强化信息化培训力度。加大对信息员队伍的培训力度,每年对所有信息员进行定期培训,进一步提高信息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逐步建立一支服务规范、技术良好的信息员队伍。通过培训努力增强全行业信息化意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
七是强化项目支撑作用。拟建的信息化发展项目主要有:①继续做好规范化网点建设,着力发挥网络服务功能。②“供销通”短信平台,即由供销社和移动公司合作,为本系统及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等提
供信息服务,并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供销社系统为农服务工作情况。③农村“信息网桥”工程项目,该工程以供销社“新网工程”为依托,以信息化手段改造供销社的产品配送网络,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农村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等环节,为村民提供农产品供求等信息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7
21世纪进入了信息时代,实施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的信息化教育,是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我校开展信息化教育工作有一段时间,在计算机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多年来,在不断加大对信息化教育投入的同时,我们深深感到:只有积极创造条件,开拓进取,勇于探索,努力构建学校的信息化教育体系,健全和理顺信息化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开展信息化教育的领导,才能推动学校的信息化,从而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下面就我们的工作做以简单的汇报。
一、构建规范的管理机制,实施科学化管理
我们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信息化工作方向以及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职责。在校长的领导下制定了适合我们学校校情的信息化系列工作制度。信息化工作制度上墙,并严格按制度开展信息化工作。学校把信息化工作当成学校工作的有效组成部分,学校的的计划、总结都充分考虑到信息化工作。学校定期召开信息化工作专题会议,就信息化近期的工作做以部署,并即使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工作的开展。在专题会议的正确引导下,教师的电子备课实验、利用网络开展的各种活动以及学科整合研究进行得有声有色。
二、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信息化工作条件
学校现有学生机82台,学生715人,生机比达到了9:1。教师机有24台,学校有教师43人,师机比达到了1.5:1。为了保障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学校2名专职教师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维护,并制定了计算机使用管理规定,确保计算机服务教学同时减少人为的对计算机的损坏。根据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方向,我们投资70000多元,在各班铺设了网线,完成了班班通工程的第一期工作目标。目前我们正在与教育局联系,争取尽快实现班班“三机一幕”,完成班班通工作的二期工作目标。目前我们有网络教室2个,开课班级18个,我们达到了网络教室与班级数的比率为11%。学校添置了专业的摄、录、编设备,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完全具备独立摄制、编辑音像教材的能力。我们教师摄制、编辑优秀课光盘参加省市评比均获得好成绩。
三、应用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
网络丰富的资源,为我们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学校紧紧依托网络资源开展各种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教师备课。我们教师的网络备课分2步走,第一步,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科,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然后教师有选择的设计自己喜欢的题目,这一阶段主要是尝试利用网络备课。我们的工作得到教研室的认可,我们学校做为全区首家电子备课实验单位,我们的'四年组成为实验点。我们学校也在电子备课管理上做了深入研究,并设立了一线教师科研课题。电子备课促进了教师的提高。
2、网上教学。我们大胆进行网上教学尝试,李晶晶,齐佳伟是这种尝试的受益者,他们的利用网络进行的学科整合课在省里都获得2等奖。齐佳伟还进行了学科整合课的研究,申报了市一线教师科研课题。
3、网络活动。网络资源为我们教师打开了一扇大门,教师可以自由在网络上冲浪,写博客、写空间提高了教师的写作水平。做贺卡,发邮件,让教师沟通的渠道更加宽广。学生也通过网络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学到许多知识。绿色网络在学生活动中得以体现。
4、校本教研。网络上丰富的资源为校本教研提供了可以学习借鉴材料,我们教师经常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上网收集资料,然后进行研究,更好地促进以后的教学工作。我们档案中展示的是信息技术教师校本教研的记实材料。
5、我们与中国移动通讯集团辽宁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签定了家校通合同,他们为我们提供设备以及技术保障,让网络服务于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提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6、病毒防治、管理与校园网安全。学校购买了几种版本的防病毒软件,并制定了可行的病毒防治制度,每台电脑都安装了防火墙,常用的教师备课电脑安装了c盘自动恢复功能。重点部门的电脑不在设共享功能,防止他人的进入,以及病毒的携带。
四、扩大资源筹备,服务教育教学
我们学校有共享硬盘资源483g,光盘资源325g,光盘2张823bm,学生按要求订购了各种音像资料。学校资源库地址每名教师都知道可以随时上网查找使用,光盘在章富宏老师处登记,教师可以随时使用。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带领学生恰当使用音像资料,让音像资料在学生处发挥作用。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我们学校有2名专职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严格执行课时计划,使用规定的教材按课表上课。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方便,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并给他们购买学习光盘和书籍,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这2位教师认真钻研业务,在完成教学的情况下,还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大胆尝试,硕果累累。
我们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工作。信息技术教师参加国家课题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模式的研究。齐佳伟、章福宏、李艳红参加市级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在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有2个课件制作获省级奖励,10篇论文分别获国家和省级等次奖励。我们有李晶和齐佳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例获省级二等奖。
七、加强教师培训,形成学习氛围。
学校形成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技术培训领导小组。我们的培训注重实效性,变集中培训为分散指导,每个人是的教师,把自己的长项告诉他人,每个人又都是学习者,在实践中请教、进步。在浓郁的氛围中,教师不断进步,我们的教师都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并有许多教师根据工作需要制作的了课件,服务于教学。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教育活动,我们将继续学习,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我们将与时俱进,让信息技术促进我们学校的全面发展。
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8
XX中学20xx年被确定为XX省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在XX省教育厅、XX市教育局及省、市电教馆的领导和指导下,我校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采取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狠抓信息化设施的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加强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全面提高了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一、构建教育信息化保障体系
1、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教研处、总务处主任、副主任为成员的XX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规划、协调和督导学校教育信息工作,为我校教育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确保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有序、高效推进。
2、我校先后制定了《XX省XX中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实施方案》,《XX省XX中学教育信息化五年规划》,《学习“十年规划”、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强化教育信息化意识、提升新课程实施水平》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制度,坚持每年进行自查和总结,稳步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全体教职工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近四年来,学校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XX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xx—20xx年)》、《XX省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试行)》等相关文件,提高全体教职工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使全校教职工明确: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培养信息时代具有竞争力的中学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目标。
四年来我校派出六十多名教师参加全国及省、市各种信息技术培训和专题会议,先后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多媒体教学终端使用培训、课件制作培训、智能组卷系统使用培训、电子白板使用培训、微课制作培训等教育技术的培训,这些培训提高了教师信息化素养,对教师专业成长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校95%以上的教师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三、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加大教育信息技术设施投入
我校新校区经过近几年建设,已于20xx年年6月整体搬迁,新校区信息技术设施投入达2400多万元,全新的教室终端、教师用计算机终端全部接入互联网、校园网、XX省和XX市教育专网。全新的电子白板、计算机终端、实物投影仪、网上阅卷系统、广播系统、学校门户网站、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教师继续教育系统、考试监控系统已投入使用。我校现有72套多媒体电子白板网络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2间,每间120台电脑,达到上课每生一机要求;多媒体电子阅览室一个,有电脑120台;有校园之声广播站一个;每个年级均有多媒体会议室一个,这些配置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的要求。新建的档案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校园数字电视台、两个多功能教室和能容纳千人的学术报告厅等也正在建设中,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已初步建成,预计在20xx年完成所有项目。
学校核心网络安装了防火墙,能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有专人负责学校网络安全、网络的维护和不良信息的处理。
四、丰富的教育资源能满足教育教学及管理的要求
我校初步实现了教学、办公现代化,教学资源丰富。目前主要有XX中学校园网、教育专网、中国教育科研和计算机网(k12)、英才苑、金太阳、中学学科网、名校远程教育网和大量的教学软件和教学视频等,还有我校教师近年来录制的200多节优质课教学视频,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有效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极大改进了教育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益,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也得到了很大改进。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得到广泛普及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成了教师能否实现这个转变的关键。我校把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作为新课程实施的突破口。在每周的教研组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要轮流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承担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的资源搜集、整理和共享(包括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教学设想、知识背景资料、知识拓展资料、知识应用资料、教辅资源、课件、课例、教学方案设计、各种训练题、教学素材等),全体教师进行深入探讨,达成共识,每位教师再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状况进一步制定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
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这个活动载体,扩展了教师信息资源的来源、交流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能力。目前教育技术、网络资源是我校教师备课和教研的.主要手段,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率高,效果显著,大力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加强管理和评估制度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第一,我校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教师备课、上课的常规要求,把教育信息技术水平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指标。
第二,把教育信息化应用,纳入教学检查内容的必查项目。每学期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把资源整合,网络课件制作作为教案的重要指标;把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手段运用情况、效果,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纳入教学过程考核。对做得好的及时肯定;做得不足的及时查问情况,并予以引导;重视不够的及时谈话教育;考核结果和评优晋级挂钩。
第三,定期开展“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的活动。学校每年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展示、网络课件评比、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要求青年教师全员参与,将教师提供的参展参评的课件展示在校园网上,由学校组织评委进行评议,评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将评议结果与学期考核、教师评优佳钩。这不仅是一种导向,更是一种展示与交流,起到较好地示范引导作用。
第四、通过上公开课,促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我校坚持每学年每个教师在年级上好一节公开课,每个备课组上好一节“同课异构”课,开展一次中青年教师赛教活动、一次名师“示范课”和一次新教师“汇报课”活动,要求所有的公开课都要用好网络资源,将信息化应用的情况及效果纳入评价指标,占有一定的分值。课后评议中把资源整合、网络课件的制作、使用等情况作为评议、反思的一个重要议题。这一举措不仅起到引导教师重视运用教育技术手段,重视资源应用的作用,还促进了教师对资源有效整合,网络课件优化组合的能力。在20xx年、20xx年举行的XX省第五届、第六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我校韩富万、王建华等30多位老师获得一、二等奖。
第五、以网络平台促使教学交流常态化。我校积极倡导广大教师以网络平台开展教学交流、网络培训和教育论坛活动,目前我校教师创建的韩富万工作室网站、王建华工作坊网站、赵克东工作坊网站、冯永强工作坊网、朱红地理博客等个人网站已在同行中产生较大的影响,我校教师qq群“汉苑凌霄”、“XX中学教师群”、微信群“高三教师群” 、“高二教师群” “高一教师群”教学交流也异常活跃。
第六、借助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应用,弥补技术与艺术课程、校本选修课程与地方课程教材与师资的不足,有效地推动了我校薄弱学科的教学与建设。
七、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我校大力提倡教师参加课题研究,近四年结题或正在研究的有《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应用研究》等18项省、市级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课题研究组老师的教育信息化素养,通过参加培训会,向专家学习,增强了现代教育理念,熟悉了学习专题网站的使用和管理,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支教育科研教师骨干队伍,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极大推进了我校教育科研水平。
八、加强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校在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人事与工资管理、档案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学籍管理、高考、学业水平考试报名、网上填报志愿、考试监控等领域全面使用信息技术,使学校信息化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今后我校将继续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加强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作好我校新校区校园网和教育信息化规划。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
九、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校近几年处于迁校阶段,老校区投入处于停止状态,迁校后经费非常困难,很多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无法落实,很多方面不如人意,甚至相对滞后。今后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争取短期内完成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达标。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意识的提升,在教学中应用,在应用中提高;加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9
我区自20xx年7月成为宁波市信息化建设(区域)试点单位以来,在贵办的支持和帮助下,引入fidic进行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努力开展推进信息化的工作,现将工作情况向贵办汇报如下:
一、采用多元化投资方式大力发展园区信息化建设
自科技园区成立以来,管委会致力于改善园区的招商引资软环境,加速建设第二代基础设施,据统计已完成投资约1.1亿。其中信息化基础设施管道铺设约1600孔公里,光缆铺设约1500芯公里。
20xx 年,园区启动“数字园区”建设项目,积极大胆地探索创新“数字园区”多元化投资运营模式,营造多家电信运营商公平竞争态势,吸引运营商投资建设“数字园区”硬件运行平台,目前联通宁波分公司已与园区签定了出资600-800万元建“数字园区”一期工程硬件运行平台的合作协议,设备即将安装、运行和调试。
二、运用菲迪克模式(fidic)进行信息化建设
为促进宁波市科技园区数字园区一期工程建设规范化运作,项目建设的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引进国际工程管理通行模式—菲迪克模式(fidic),构筑起“三位一体”模式。实行此管理模式弥补了园区在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中专业技术、知识、经验上的不足;对承建方的监督、管理、建设时间和质量控制更加有效;降低了园区的风险,也有效降低了开发商的投资成本。园区成立项目管理小组— 数字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咨询商(宁波市信息技术推进服务中心)、开发商和监理机构的选择和监督管理;咨询商、开发商和监理机构相互制约,共同对建设项目负责。
目前,“数字园区”一期工程经过招投标、选择了有经验的开发商合作开发应用软件。通过需求调研工作明确了整个系统的需求,撰写完成《“数字园区”一期工程需求规格说明书》正在进行应用软件的总体设计。
三、开展了企业信息化调研工作,为园区信息化工作挖掘潜力
20xx年11月份,我们开展了园区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抽样调研工作。从企业拥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企业拥有计算机设备、企业建立信息工程情况三个方面全面了解园区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通过这次调研,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建议,为20xx年园区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落实和推广准备了第一手的资料。
四、数字园区建设的体会
我区数字园区建设的前期曾得到了贵办的大力支持和技术指导,前期工作开展较为顺利。在建设中特别在需求调研和确认中,还是碰到了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常遇到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开发商对政府业务和事物不熟悉,根据他们对园区业务的理解书写完成的需求规格说明书难以被具体操作业务的工作人员所接受。这主要是开发商和业务人员的沟通问题。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有大量的术语,而具体操作业务,能够认可需求规格说明书中业务正确性和完整性的工作人员阅读有困难。最后我们要求开发商多运用图表和简略文字描述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模版与用户见面,同时帮助开发商多角度理解园区业务,经过几轮的交流和沟通使得需求说明基本能够反映业务的要求。因此,探索采用快速、便捷的途经使得用户与开发人员顺利沟通将有利于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此外,我们也寻求能够得到贵办在项目进行的关键阶段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数字园区(20xx-2007)规划纲要提出“数字园区”的战略定位是:创全国一流,与世界同步。通过2-3年的“数字园区”建设,显著提高园区政府、企业、社区和个人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达到全国一流的水平,保持与国际先进科技园区的同步发展。因此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数字园区”建设,主要将做好如下工作:
1、深化“数字园区”一期工程建设
“数字园区”建设,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一期工程覆盖面广、工作量大,并且涉及到部门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和重组,因此系统建设不能一次到位,需不断深化和完善,在时机成熟继续扩充其他政务服务内容。
2、推广电子政务应用
一期建成后,关键是应用。科技园区准备重点做好园区机关工作人员电子政务知识和应用操作培训,出台相应管理制度,使电子政务系统成为工作人员良好的助手,工作人员想用、喜欢用。同时,引导园区企业将有关报表、审批事项在网上办理,便捷高效,节省办公成本。
3、开展园区企业信息化工作
20xx年中国软件博览会上举办了专场论坛“企业信息化看宁波”,宁波企业的信息化,在国内已有相当知名度。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组织园区企业听取经验报告、参观信息化示范企业、牵线搭桥、政策鼓励等等,推动企业上网、内部办公和业务流程自动化及电子商务,进一步加快园区企业信息化步伐。
4、着手数字园区二期建设,搭建园区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根据园区实际,因地制宜,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园区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推行有关激励机制,吸引企业积极参与使用该平台。
5、打造数字电视园区,普及信息化基础知识,为推进居民上网和社区信息化奠定基础。
科技园区“数字园区”建设项目,经过园区上下齐心努力,通过重组政务流程、重组社会资源、重构社区生活网络,一定会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园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打造出高起点、高标准的“数字化”科技园区,为宁波的区域信息化做出良好的示范。
根据省厅《20xx年国土资源系统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以及省厅信息化工作总体部署,结合我州实际,20xx年,我州信息化工作重点即:开展“三网一张图一网站”建设。“三网”,即推进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交易; “一张图”,即整合国土资源基础类数据库,形成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一网站”,即完成州局门户网站的改版,推进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工作。围绕这一指导思想,中心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和开展各项工作,现将前段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前段工作情况
(一)制定方案
中心结合省厅要求和我州实际,先后制定并印发了《湘西自治州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及电子政务工作实施方案》和《湘西自治州国土资源数据库整合建库工作方案》。还根据我局信息工作实际情况,起草了湘西自治州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各项规章制度,经领导审定后汇编成册。同时还加强对县市信息化的工作的指导督查,对县局提出的全年的工作目标和制定下发年度考核表。
(二)具体工作进展
1、电子政务及政务大厅建设工作。一是结合州政府电子政务流程梳理的要求,在总工程师李生岩、副局长彭英彪、副调研员杨仁颜三位领导的'主抓下,由法规科牵头,信息中心做好技术支撑,全面完成了州局地政、矿政、测政等31项电子政务流程的梳理工作。二是积极与省信息中心和技术单位衍接,做好新电子政务流程开发工作。三是制作了政务大厅的规章制度和办事指南,安装完成整个大厅的办公网络和设备的调试工作。四是做好网上审批工作,已使用远程报件系统进行电子报件30余件,由中心制作上报的电子报件10件。五是积极督促检查县市电子政务使用情况,原未使用电子政务流程花垣、凤凰、泸溪三县已开始使用电子政务流程办公。
2、网上交易工作。为规范全州国土资源交易市场,实现土地和矿权市场招、拍、挂的网上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增强交易的公平性,优化投资环境,州局现采用省厅网上交易系统,实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统一网上招拍挂。针对此项工作,中心全力做好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工作,专门派了一名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开展网上交易工作。先后参与我州网上交易系统的技术方案以及采用平台的选择,完成对湘西州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系统的整个后台设置、与交易中心配合先后完成对系统的十数次测试。同时,在6月25日土地日活动上,中心人员全力配合完成对湘西州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系统的演示工作。目前,全州网上交易系统已正式使用,现有8宗地进行网挂中。中心负责做好网挂资料的后台录入,以及竞买人数字证书的购买和系统使用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等相关工作。下一步,随着县市的网上交易系统的陆续启用,中心将要协助县市局的交易中心完成系统后台的配置、系统的正式运行前的测试等相关技术和指导工作。
3、数据整合建库工作。中心完成《湘西自治州国土资源数据库整合建库工作方案》并报省信息中心评审通过,依据工作方案开展建库,目前已完成二调数据库整合建设所需要软硬件设备的招投标工作,完成平台的搭建、调试工作,完成数据中心k9管理平台的搭建工作。9月底县市提交了20xx年二调矢量数据,由我中心多次向省信息中心汇报,现已从省信息中心拷贝20xx年八县市更新的影像数据和5县市的矢量数据,现已完成了已有数据入库工作,并开始整合建库。中心计划建成20xx城调农调、20xx年农调两套数据库,现因缺少20xx年全州八县市影像数据和20xx年凤凰、花垣、泸溪三县的矢量数据,影响数据拼接,造成建库工作进度缓慢。在完成二调库的基础上,逐步完成规划和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的建库工作。
4、州局门户网站改版工作。州局门户网站改版是开展“三网一张图一网站”建设工作中其中一项重要工作,针对州局现有门户网站版面已旧,功能和栏目已不适应要求的情况,提出对网站进行升级改版。目前,改版方案已完成,新版网站的版面设计和后台开发工作正在进行中,新网站中增设了互动功能,并与政务大厅和电子政务相结合,开通便民通道,这将是网站建设一大亮点。预计11月底,新网站全面启用。
5、数据中心大机房建设工作。省信息中心贺主任一行在总工程师李生岩的陪同下,对我局信息化工作进行了一次检查,并查看我局中心机房,因我局机房达不到地市数据机房建设标准(一是面积100平方,州局机房仅30平方,二是防雷达不到要求),提出大机房建设方案,结合我局实际,建议将内外网机房分开。目前,中心已多次修改完成数据中心大机房建设的方案、图纸和装修预算的工作,经省信息中心审查通过后,报州局党组审定后开始建设工作。
6、“数字湘西”工作。中心积极配合测绘科做好“数字湘西”建设的技术支撑工作。并针对“数字湘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程项目方案多次提出修改意见,并配合省测绘二院做好项目工程建设书的设计和修改工作。并在总工程师李生岩的带领导下与测绘科和省测绘二院赴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继续以“三网一张图一网站”建设为主线,争取其它日常工作及相关工作在年底全面完成。具体安排如下:
1、完成八个县市局网上交易系统后台配置、测试工作。(交易模版确定与配置、保证金帐号支付银行设置、系统测试等)。
2、完成二调数据库整合建库和验收工作。
3、筹备、组织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北片)经验交流会的召开。交流会按惯例于每年11月底12月初前后召开。
4、完成州局门户网站改版和发布工作。
5、经省厅同意后,及时做好电子政务流程开发工作并为新的电子政务流程启用做好技术支撑工作。
6、数据中心大机房建设方案经省信息中心审查通过和局党组批准后,开始大机房的装修工作。
7、做好州局三级网络技术支撑工作和视频会议系统的维护和应用工作,打造高效低碳型机关。
三、建议
1、鉴于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北片区会议在我州召开,为了展示我州近几年来的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效,宣传我州国土资源工作,建议制作我州信息化宣传专题片一个。
2、鉴于中心逐步完成数据整合建库工作,由信息中心做好数据加密工作,建议由州局出台数据保密、管理和使用办法,并与县市局局长签订数据保密协议,以防数据外流,全方位做好数据保密和安全使用工作。
3、八县市如需要启用交易平台,建议提前一个月要求县局以书面报告形式报告州局,并由州局地产科通知州局信息中心为其配置后台和进行测试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自治州国土资源局有关开展20xx年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执行情况相关文件精神,切实推进我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提高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的普及率,拓宽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服务质量,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安排部署我局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情况,抓好自查工作,建设完善制度。现将20xx年信息化应用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分工
我局始终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突出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此项工作。20xx年,按照自治州国土资源局以及和静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要求,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总体要求,加大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力度,落实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扎实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业务办理效率,取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并专门安排1人负责网站建设和信息更新工作,建立起了信息发布联络机制,完善了申请受理机制、保密审查机制;形成了局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股室负责人分工明确的工作局面;各股室具体工作事项由各股室负责人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认真按程序审查需要公布的政务信息,及时在网站上向社会公开;为政务信息全面及时安全公开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工作重点突出、整体推进迅速
1.完善门户网站、加强平台建设
20xx年8月,我局派专人参加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举办的网站建设培训班,以“政务公开、服务社会、提高效率、加强监督”为目标,建立了内容全面、安全可靠、技术先进、页面美观大方、能实现统一信息发布、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的门户网站,为了使网站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和新颖有特色,网站在内容方面开辟了多个栏目,内容有:单位概述、政务动态、法律法规、土地资源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测绘管理、工作动态、通知公告、规划计划等多个栏目。开辟了政务公开专栏,建立了举报专栏、意见薄,还专门设立了信访箱、局长信箱,促进依法行政和行政为民,听取群众意见,搞好网上窗口服务,树立网上和静国土新形象。今年8 月,我局又派专人前往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参加三级网络培训,目前我局三级网络机房建设和线路布置已全部完工并初步接通使用。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政务信息公开
我局先后制定了《和静县国土资源局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制度》、《保密审查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明确了信息公开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机制,并以股室为单位,分解细化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职责,做到责任、任务、措施三落实,确保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依法、有序的开展。
我们加强了信息保密审查。建立了政务信息公开审查程序,对公开的政务信息,都由股室负责人、分管领导严格把关,审查无误后方可上网发布,从而保证符合国家法律政策规定,保证信息公开安全、内容真实有效。
3.加大办事服务力度、加强互动栏目建设
一是及时丰富政务信息公开内容。我局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和热点,进一步丰富政务信息公开内容。我们在网站上主动公布了机构职能、政策法规、土地交易信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动态;公布了公众举报电话、信访地址等。
二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政务信息公开条例》。为确保《政务信息公开条例》落实,我局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公开、注重实效、有利监督的原则,严格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强化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配备兼职人员承办此项工作。
三是重视利用其他媒体发布信息。我们在办公楼大厅安装室内外两块电子屏幕重复发布重要信息,如:土地招拍挂公告、土地出让结果公示等。在土地市场网上我们及时发布规定信息,在办公楼大厅设置公示栏向外张贴公告公示信息。
四是创建了局长信箱、信访投诉、在线咨询等互动栏目,实现了对社会民情的上达反映、对执法巡查情况监督举报、对业务办理流程及时咨询的功能。我局通过门户网站,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质量,提高办事效率。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虽然我局在建设政务信息网上做了一些工作,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执行情况有了较大改善,但我们认为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公开宣传力度不够;二是网管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导致部分栏目建设仍不够完善,发布信息量少;三是由于信息公开是一项全面的,系统的工作,时间短,任务重,工作机制方面还不够完善。
下一步我们决心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和自治州国土资源局的指导帮助下,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网站栏目建设,丰富政务公开信息内容;进一步细化各项任务分工,加大政务公开宣传力度,将国家的各项国土资源惠民政策和我们国土资源系统落实双保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所做的工作向社会宣传推介;增加信息管理人员,强化人员技能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通过学习、交流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把我们的网站建成有自己特色的一流网站,让更多的群众来监督我们的工作,了解我们的工作,支持我们的工作,依靠信息网站推进依法行政,推进网上阳光政务,使信息化建设和政务信息网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国土工作。
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10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意见》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省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建设标准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县申报了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项目,并积极组织实施,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有序推进
为了使项目建设科学合理,干净有序的实施,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主管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妥善安排项目建设具体事项。
二、科学规划,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合理
为了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避免资金浪费,我们结合现有的服务场所,服务设施,服务功能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论证,制定了《项目建设实施计划》,从三个方面提升和完善服务平台信息化。一是县就业服务软件开发,搭建供求职平台,扩大就业,促进民生。目前测试已结束,已申请在线运行;二是改造提升机房及网络布局,使网络运行更安全、更顺畅,目前已在进行中;三是完善和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从而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目前已在组织招投标。
三、规范运作,确保项目建设手续合法合规
按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要求,结合《项目建设实施计划》,我们多次与县政府采购办、社保股进行联系,咨询政府采购有关手续,资金使用规定等,与多家软件开发公司就如何开发有特点的就业服务软件进行商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最终确定。保障了项目建设实施的有关手续规范、合法、合规。
在这里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工作上的种种原因,致使我县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实施较晚,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会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做好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确保八月底全面建设到位。
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11
一、中心所规范化建设
我局开展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规范化建设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国土资源所建设的意见》(皖国土资党组〔〕86号)和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加强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亳国土资党组〔〕1号)精神,紧紧围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这个主题,全面部署,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基层国土资源中心所规范化建设,为促进全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明确责任,加强领导。
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是国土资源系统的“前哨”,是国土资源系统的窗口和形象。切实加强基层国土资源中心所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对于推进全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来,我局对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的规范化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把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的规范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党组会议,研究方案、制定措施、部署相关工作,明确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包片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有关情况,主动与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支持。5月,我县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人员工资、经费全部上收到县国土资源局统一管理,使中心所工作人员一心扑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上,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和服务质量、服务意识。
(二)加大投入,扎实推进。
按照全省基层国土资源所硬件设施达到“七个一”的基本要求,在西潘楼镇政府的支持下,我局投入40万元,西潘楼中心所新建了建筑面积为638平方米的办公楼,现已投入使用;目前阚疃中心所、胡集中心所办公楼正在与两乡镇政府签订购买协议,两中心所占地面积4.8亩,建筑面积810平方米;马店孜中心所办公楼县政府已同意使用原马店孜轧花厂办公楼,建筑面积约410平方米;王市中心所用地已获批准,上半年拟开工建设;其他5个中心所以租赁方式,也解决了临时办公场所,中心所新址上半年解决用地问题,下半年拟开工建设。截止目前,全县10个中心所办公电话、微机(台式、笔记本各一台)、摄像机、照相机、电视机、执法车辆、办公桌椅等均配齐。XX年,我局对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的硬件设施建设定出了时间表,年底前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三)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
我局在抓好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用制度管人的工作新机制,制定完善了中心所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考核奖惩制度、考勤制度、值班制度、学习制度、划片包干包村目标责任制度、分工负责制度、执法巡查及办案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信访工作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廉洁自律制度等。为进一步促进我县国土中心所规范化管理,3月12日,由于强局长带队,组织全县国土中心所所长到涡阳县国土中心所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通过学习,并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及时修订了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工作台帐及有关业务工作流程,使中心所各项工作更加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针对国土中心所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难以胜任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重任问题,我局狠抓了国土中心所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知识培训和队伍建设。一是制定了年度国土资源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建立集中培训和每月一课制度,开展了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工作针对性培训,以来,先后举办全员参加的业务培训班5期,二次土地调查、规划修编、每月一课等专题培训班11期,把业务培训和开展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政策法律水平和工作技能。二是坚持周调度制度,局所上下联动,明确工作重点。即:一周一次工作安排,一周一次落实检查,一周一次集中学习,对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实行挂牌督办、限时办结。局成立了督查办公室,对局领导批示或交办的限时办结事项进行督查,每周一进行通报。三是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各种竞赛和各类学历教育,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来,我局有2人获得市局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征文奖、8人参加自学和函授毕业、26人通过技术职称考试。四是选准配强中心所负责人,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和在工作一线锻炼干部、选拔干部的原则,大胆使用德才兼备,在本职岗位上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同志,加强培养和锻炼,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和业务水平。以来,免去1名中心所所长,任命2名中心所副所长(主持工作)。
XX年,我局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不断学习借鉴其他兄弟县区局的先进经验,按照市局的要求,继续加大工作协调力度,狠抓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的规范化建设,使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规范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信息化建设
我局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除在省国土资源厅业 务专网上正常运行的建设用地备案系统、土地市场动态检测与监管系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报备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非审批类系统的应用外,局各股室及班子成员配备了计算机,目前都是单机作业,主要用来打字和简单的图表处理,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XX年,我局成立了局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我局重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力争完成信息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建立健全机构。
积极主动向县政府和编制部门汇报,争取尽快成立国土资源信息中心,落实人员编制,做到事有人干、工作不间断。同时加快队伍建设,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吸纳和稳定高素质的人才,为整个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二是强化干部职工培训。
XX年将结合我局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全局干部职工,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进行信息化知识专项培训,不定期参加计算机培训班,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三是完善各项制度。
建立一整套信息资源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机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管理,杜绝涉密信息的泄漏;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建立完备的维护管理规范措施,形成符合我局实际的一套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信息化意识。
四是着手编制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
根据《安徽省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和《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方案》以及相关技术方案要求,编制好我局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和相应的机房、网络、数据中心及应用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并报请省国土资源厅信息办组织的专家审查和把关。同时,加大资金的投入,对我局现有电脑和其他信息化设备进行换代更新。做好信息报送工作,继续通过县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发布国土资源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及工作动态,全力打造一个更加透明和公开的政务环境,从而更好地服务我县信息化经济建设。
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12
近两年来,我大队信息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工作目标和衡阳市信息化工作考核要求,大队全体攻坚克难,全力推进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发展,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行政府信息公开、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提高信息化队伍素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就相关
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硬件投入与网络建设,夯实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基础
信息化建设如果离开了硬件与网络支持,无疑建设空中楼阁,大队党委高度重视硬件投入与网络建设,在这项工作上坚持高点定位的原则。近两年来,大队加大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截止到目前为止,大队已增加电脑5台,并办理了光纤业务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夯实了我大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矗
二、狠抓学习培训,努力提高消防队伍的素质
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人是关键,它要求我们的消防队伍是即熟悉本职业务,又要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熟悉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我大队领导高度重视对全体人员的计算机知识的培训,积极安排大队干部、文职轮流参加市政府组织的各种微机业务培训,重点针对网络基础应用、文字处理等应用类培训,有的放矢,使各级领导干部掌握基本的`电子政务应用技能,并安排专人负责信息录入工作。目前我大队全体干部与文职都取得了计算机初级证书,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大队继续推进部队作风纪律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强化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工作的日常调度,促进工作落实,树立良好的新时期公安消防形象;继续创建学习型队伍,加强政治思想和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做到每月至少集中学习一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开展业务技能培训、跟班培训和全员业务技能比武,评选业务标兵活动等形式,提升全体官兵的业务水平。
三、扎实推行政府信息公开
大队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促使非涉密政务信息100%公开;维护和更新公开大队信息;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强化应用,强力推进网上作战实效,行政许可与处罚案件全部实行网上办理,全面推行“阳光执法”活动,促进依法行政。
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13
当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愈加显著。伴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视频技术的发展,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生产监控系统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实现安全高效的生产,实行远程数字化管理,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实现大规模生产所要求的统一、协调是目前众多大型企业所企盼的。早期的安防技术已经广
泛应用于油田油库的生产管理与安全防范,克服了地理环境偏僻闭塞、交通不便、工作范围分布地域广大、现场人力不足等不利因素,而今针对提高产品性能和使用方便、降低系统成本和维护费用、加强工作环境安全性等又有了更新的发展。
当前大型油田油库通常已建立一套网络化系统来进行工作管理,据常州市盛和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玮介绍说:“目前油田油库的监控系统与这一领域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可以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来形容。我们既可以说监控系统等同于网络化的管理系统,也可以说监控系统是网络化管理系统的一部分。”狭义的监控系统是传统的'视频监控限于安防角度;广义的监控系统是结合网络化技术建立起来的以实现信息共享、远程监控和安全防范的管理系统,实现油田油库管理的数据信息化和网络化。将结合广义的监控管理系统介绍安防产品的应用情况。
油田油库的环境和技术要求
大型油田油库通常分布于远离城市、地广人稀的沼泽、沙漠、盆地和浅海等区域,由于其工作环境和性质的特点,对于这一领域的控制管理和安全防护工作存在如下问题:
1、油田油库通常处于远郊,人烟稀少且地域宽广,而相对的油田现场值守和维护人员少,通常采用的传统工作方式是工作人员依照排班进行巡逻检查的方式,每个小组通常只有一、两个人,至多三人。而且由于各个要巡查的地点相距较远,加之油田油库的环境特殊不允许车辆随便进入,需要工作人员划片区徒步行走,因此每两个站点之间需十分、二十分钟的路,所以个人工作量很大。
这样一方面存在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人力的问题;另一方面容易出现人员违规操作、笔误、作假等隐患,导致上层无法正确了解到现场的真实情况,并且不能根据生产所消耗的实际劳动力等数据,制订较有效、灵活的处理方案。
2、油田油库的工作环境具有高危险性。一般油库分为两类,一种是油田生产所需的自备油库,作为大型企业,各油田日常消耗大量油料,必须有足够的储备;另一种是油田下属炼化企业的成品油库,用来储存炼解生产出的成品油料。而油料属于挥发性和易燃性气体。另外油田作业开采所涉及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无论是哪一种类型,被点燃后产生的爆炸和燃烧所造成的后果都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要防止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安全:一是工作设备本身的生产运行状况,如库区油罐、阀门是否泄漏,天然气、煤油、石化传输等管线是否爆裂或遭到有意无意破坏;二是监管输油、发油过程中的合规操作,如监管进出的车辆、记录进出车辆的车牌号码,监督工作人员是否违规如抽烟、使用打火机等;三是周界防范报警系统,以防止非相关人员的侵入进行偷盗和破坏活动。
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14
我市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方针,贯彻落实“一省两地”和“信息智能岛”的战略,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建设,我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设现状
(一)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
我市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建成以光缆通信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能为政府、市民、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传输网和相应的有线、和无线通信服务,一批国家级的信息网络在我市均建有节点。目前,全长共计32356.74芯公里,20xx.23皮长公里的光纤通信线路已遍布三亚市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了光缆到大楼(fttb)、光缆到户(ftth),覆盖全市100%的乡镇和农场,四通八达的光缆网络为三亚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接入打造了坚实的基矗
(二)建立了结构化程度较高的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体系
我市在底完成公务电子邮箱系统与舆情监控系统的建设,目前运行良好;市政府投资的五块大型户外led全彩电子显示屏系统在4月份建成,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成了具备了宽带交换和高速接入能力的三亚市电子政务核心机房,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等一批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已投入建设。
明年我市将建设城市公共信息触摸屏查询系统等信息服务项目,为市民游客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查询平台。为了积极发挥在公共基础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无线数字三亚纳入到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中进行管理。同时,我市分别和中国电信海南分公司、中国移动海南分公司、中国联通海南分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推进三亚信息惠民、信息强政、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金桥”、“金卡”、“金税”等一批重大信息工程在我市的全面实施初步形成了政务、商用、公众三大信息资源体系。金融、财税、保险、公安、教育、卫生、农业等行业性内部网络功能日趋完善。电信网、广电网在三亚已建成了国内先进的.网络平台,可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通信和信息服务的需求。
企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基本确定,40%的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化机构。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初步建立,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约有60%左右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或广域网,重点企业中,cad/cam应用较广泛,erp正在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
1、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
我市电子政务项目工程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分期安排实施项目,并于底启动了“信息三亚”项目。目前全市统一的政务门户网站集群、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核心机房和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处理平台的建设已形成基本的框架。
加强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体系建设。新版“中国三亚”门户网站于4月改版完成投入使用,在全省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中,获省政务门户网站评比中二等奖。于12月开通市政府英文网,俄文网也已今年8月份开通运行,韩文网将XX年初开通。
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体系初显成效,70%的部门网站都已建立,市财政局、发改委、民政局、物价局等一批重要部门网站相继建成,初步实现以政府网为核心,以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以政府网数据库为依托、以市直各机关各专业网站为子网站的网站群体系。
构建我市统一电子党政内网。三亚市党政内网以实现市委、市政府办公自动化、公文流转、公共信息资源化、数据传输证书化和决策科学化为前提,按照“一个城市,一个党政内网,一个政务数据中心”的建设框架,构建一个安全的覆盖全市各部门各级政府至基层单位的数据共享、流程同步、综合性信息化办公基础网络平台。三亚党政内网工程于今年9月份启动,工程分三阶段进行,目前进入基础设计阶段,预计XX年初投入使用。
构建多功能政务中心。市政务中心工程是根据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未来可持续发展,以“系统资源大整合、数据大集中、信息高共享”为原则,依托党政内网、党政中心机房,集中管理政务中心电子政务系统和综合信息数据交换平台业务设备,整合政府部门的窗口服务流程与部门业务系统的政务信息处理平台。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市已启动政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作,预计在XX年3月投入使用。
【信息化工作汇报】相关文章:
区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汇报03-23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精选11篇)11-25
实崇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04-10
教育信息化创建工作汇报材料多篇03-30
IT工作汇报02-14
信息化教学随笔06-20
信息化培训心得02-27
信息化建设方案03-06
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及其应用信息化管理的论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