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计划书常见问题
商业计划书常见问题有那些?商业计划书常见问题就在下面,一起看看吧!
1、在行业分析部分,用大的行业市场容量代替细分行业市场容量
商业计划书中最常见的是用大的行业来代替细分行业,或者用其他地区代替本地区等假借概念的错误。
比如,用整个游戏软件行业的分析代替手机游戏行业,用服装制衣行业的分析代替制服行业,用一线城市房地产数据代替本地房地产发展分析等。
之所以这样做,有细分行业数据不容易收集的原因外,显而易见,整体行业或者发达地区的规模数据要比子行业或其他地区大很多,也好看得多。
但这种处理手法相当拙劣,给投资人的印象很不好,而且这部分内容一般是放在计划书比较靠前的位置,投资人在无法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可信行业分析数据时,很可能因为手中项目太多而放弃继续读下去。
2、未对竞争对手和竞争态势给予细致的调查分析
企业在任何领域经营必然遇到竞争者,哪怕是全新的商业模式,也将会遭遇对手的挑战。
投资人的收益不仅与被投资方是否做得好有关,也与其竞争对手的强弱变化具有紧密联系。
同行中的前三、五位的竞争对手的情况分析,以及对于投资前景的判断和项目收益预测必不可少。
很多融资方在制作商业计划书时,存在回避或不愿意正视竞争对手的倾向,轻描淡写地处理市场竞争分析,不仅误导了投资方,也麻痹了自己。
经常看到融资方在计划书中写着“没有竞争对手”或随便提到几个同行企业,并没有针对性地就所涉及业务领域进行对比分析。
对于经验丰富的投资人而言,不会轻易相信这样的分析。
即便是利基市场,也只有暂时的平静。
如何有的放矢地对待已有的竞争者,提出有效防范未来竞争者进入的对策,是确保投资方利益、降低投资风险的必要环节。
3、对项目的赢利估计过于乐观或者依据不足
商业计划书的收益预测部分往往是“水分”最大的地方。
融资方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掺水”,投资方总希望能把多余的水分挤掉。
这种局面有点像市场里的讨价还价。
商业计划书中的收益预测通常超过实际可达目标值的一倍以上,有些更高达两三倍。
融资方自己做的收益预测往往离实际情况很远,创业者的预测高估程度超过己有该行业经历的企业。
高估收益往往也和行业分析不足有关。
很多商业计划书在预测收益时,只是简单地将行业总量数据乘以一个比例,比如理想中的市场占有率。
但总量数据本身就超过细分行业数据时,再加上对市场的过分乐观,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得出的数据高得离谱了。
在常见的商业计划书里,收益预测部分往往是最简略的部分,很多只是一张简单的两三行的报表,未提供预测的假设条件或依据,年度间的增长似乎也是按照简单的.增长率计算的。
这样的收益预测既无法令投资方信服,也无法依此计算投入和回报。
4、文字内容要与财务模型紧密连接,不要貌合神离
投资者对商业计划书的反应,最终将聚焦在财务模型上。
商业计划书上所有的文字描述,必须支撑财务模型;财务模型其中的数据,要很好地在文字描述中找到依据。
与财务模型无关的内容,尽量少写,使内容更精简。
5、没有投资退出方式的考虑
对于投资者来说,无论是股权投资还是债权融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某个时间段内要保本并达到期望的赢利水平。
投资人并不会永远与企业捆绑在一起的,甚至从本质上讲,投资就是为了成功地退出,而且退出越快越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产生更大的增值。
没有提出明确的投资退出方式和期限的项目计划书,被认为是不完整的,就像一篇文章少了结尾,是不合格的。
一般来说,为了使公司值得信赖,争取到投资方的资金支持,要在可靠的市场增长预测数的基础上,估算出企业在若干年后的价值,并选择对投资人最有利而各利益相关方都能够接受的方式,如上市、回购、再出售等让投资人获利后退出本金。
甚至在最保守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公司清盘时给投资人带来的可能损失和补救办法。
【商业计划书常见问题】相关文章:
怎样在商业环境中推销自己简历01-15
制作求职信的常见问题05-19
制作求职信的5个常见问题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