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023执业西药师药学二考点:临床药物治疗学

2023-09-19 08:51:12 21好文网 职业资格考题

2017执业西药师药学二考点:临床药物治疗学

  导读:关于临床药物治疗学,大家在备考的时候,掌握了躲少的知识呢?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2017执业西药师药学二考点:临床药物治疗学,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考试网!

  凝胶剂的概念或者特点或者分类:

  凝胶剂: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均一、混悬或乳状型的乳胶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外用凝胶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均一或混悬的半固体制剂。

  凝胶剂有单分散与双分散系统之分,及水性与油性凝胶之分,外用凝胶为单分散系统。

  灭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灭菌温度测量的不是被灭菌物体内部的温度

  2)现行的菌检方法难以检出极微量微生物

  因此对现行的灭菌方法进行可靠性验证,F与F0可作为法可靠性参数。

  1.微生物致死时间曲线与D值

  D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杀死被灭菌体系中90%的微生物所需的时间:D=t=2.303/k

  D=f(x)(T、介质、菌的类别等)

  2.Z值

  Z值为灭菌温度系数,系指某一微生物的D值,下降一个对数单位,所需升高温度的度数。也就是灭菌时间减到原来的1/10,所需升高温度的度数,通常为10℃。

  Z值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100℃~138℃)lgD与T之间呈线性关系,即

  Z=(T2–T1)/(lgD1–lgD2)或D1/D2=10(T2–T1)/Z

  设:Z=10℃,T1=110℃,T2=121℃,则:D1/D2=1011/10

  即D1/D2=12.59 所以D2=0.079D1

  上式物理意义为:110℃灭菌10分钟与121℃灭菌0.79分钟的效果相同。

  也即,当Z=10℃时,温度每升高1℃,灭菌效率提高21%

  液体制剂的特点或者质量要求: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

  1.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

  2.给药途径广泛,可内服,服用方便,易于分剂量,适用于婴幼儿与老年患者。

  3.可外用,用于皮肤黏膜和腔道,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

  4.固体药物制成液体制剂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但也存在稳定性差易霉变及产生配伍变化等问题。

  (二)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1.均匀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

  2.非均匀相液体制剂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液体制剂浓度应准确;

  3.口服的液体制剂应外观好,口感适宜;

  4.外用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

  5.液体制剂应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保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霉变。

  液体药剂较固体制剂最突出的特点是药物的分散度大,而分散度大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与程度。

  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之极性溶剂:

  1.水: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不具有任何药理与毒理作用, 所以水是最常用的和最为人体所耐受的极性溶剂。水能与乙醇、甘油、丙二醇等以任意比例混合。水能溶解无机盐、糖、蛋白质等多种极性有机物。液体制剂用水应以蒸馏水为宜。

  水能使某些药物水解,也容易增殖微生物,使药物霉变与酸败。在使用水作溶剂时,要考虑药物的稳定性以及是否产生配伍禁忌。

  2.甘油:为常用溶剂,特别是外用制剂应用较多。本品为黏稠状液体、味甜、毒性小,与乙醇、丙二醇、水以任意比例混合,可内服、外用。能溶解许多不易溶于水的药物。在外用制剂中,甘油常做黏膜给药的溶剂,甘油对皮肤有保湿、滋润、延长药物局部药效等作用,且对药物的刺激性有缓解作用。含水10%的甘油无刺激性,在内服溶液制剂中,甘油含量在12%(g/ml)以上,能防止鞣质的析出并兼有矫味作用。30%以上具有防腐作用。

  3.二甲基亚砜(DMSO):能与水、乙醇等溶剂任意混合,本品溶解范围广,具有皮肤给药的促渗作用。对皮肤有刺激性。

  栓剂的作用或者特点与概述:

  1.局部作用:

  2.全身作用:栓剂的全身作用主要是通过直肠给药。栓剂引入直肠的深度愈小(距肛门处约2cm )药物在吸收时不经过肝脏的量愈多,一般为总给药量的50%~75%.此外直肠淋巴系统对药物有很好的吸收。

  3.全身作用栓剂的作用特点:

  (1)药物不受胃肠pH或酶的破坏;

  (2)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可用直肠给药;

  (3)药物从直肠吸收可避免口服时受肝脏对药物首过作用破坏,还可以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性和副作用;

  (4)直肠吸收比口服干扰因素少;

  (5)栓剂的作用时间比一般口服片剂长;

  (6)对不能或不愿吞服药物的患者或儿童,直肠给药比较方便;

  (7)对伴有呕吐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用药途径。

  以速释为目的的栓剂有:中空栓剂、泡腾栓剂。

  以缓释为目的的栓剂有:渗透泵栓剂、微囊栓剂、凝胶栓剂。

  即有速释又有缓释部分的双层栓剂。

  栓剂处方设计应考虑问题:

  1.用药目的(全身与局部作用)

  2.药物(可行性):通常栓剂的剂量是口服剂量的1/2~2倍。

  3.基质的选用

  局部作用栓剂,应选用熔化、液化慢,释药慢、药物不被吸收的基质,如甘油明胶。

  全身作用栓剂,水溶性药选用油溶性基质,脂类或脂溶性选择水性基质,释药快,则吸收快。

  4.置换价:是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为该药物的置换价。计算公式为:

  f=W/﹝G-(M-W)﹞

  式中:M:含药栓的平均重量;W:每个含药栓的平均含药重量;(M-W):含药栓中基质的重量;G:纯基质栓的平均栓重量;f:置换价。

  置换价的测定方法:取基质作空白栓剂,称得平均重量G,另取基质与药物制成栓剂称得含药栓的平均重量M,每个含药栓的平均含药重量W,代入上式,可得置换价f.

  用置换价可方便的计算出这种含药栓所需要的基质的重量x

  x=(G-W/f)n

  n表示欲制备栓剂的数量。

  例:制备0.2g的鞣酸肛门栓10枚,肛门栓的模型一般为2g,鞣酸的置换价1.6,所以此处方中可可豆脂的重量(x)为:

  x=(G-W/f) n=(2–0.2/1.6)×10=18.75g

  影响口服缓释或者控释制剂设计或者因素:

  1.药物的理化因素

  (1)剂量大小:口服单剂量在0.5~1.0g对缓释制剂仍适用,治疗指数窄的药物设计成缓释制剂应注意剂量与毒副作用。

  (2)pKa、解离度和水溶性:非解离型、脂溶性大的药物易通过脂质生物膜,应注意消化道pH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溶解度<0.01mg/ml,本身具有缓释作用。设计缓释制剂时药物溶解度<0.1mg/ml不适宜。

  (3)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大的,在机体内滞留时间长。油、水分配系数小时,不易透过脂质膜,故油、水分配系数应适中。

  (4)稳定性:不稳定药物制成固体制剂较好

  2.生物因素

  (1)生物半衰期:24h24h的药物本身就具有缓释作用。

  (2)吸收:吸收的半衰期应控制3~4h的药物,否则不利于吸收。

  (3)代谢:吸收前有代谢的药物,不适宜制成缓释制剂,如要制成缓释制剂,需加入代谢的抑制剂。

  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

  1.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适用原料药和制剂处方筛选时稳定性的考察,用一批原料药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适用于原料药与药物制剂,要求用三批供试品进行;

  2.供试品应是一定规模生产的,原料药合成工艺路线、方法、步骤应与大生产一致。药物制剂的供试品应是一定规模生产的,其处方与生产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

  3.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各项基础研究及临床验证所使用的供试品质量标准一致;

  4.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所用供试品的容器和包装材料及包装应与上市产品一致;

  5.研究药物稳定性,要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敏的药物分析方法与分解产物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药物稳定性结果的可靠性。在稳定性试验中,应重视降解产物的检查。

  片剂的常用辅料之粘合剂:

  某些药物粉末本身具有黏性,加入适当的液体(多为乙醇水溶液)能诱发待制粒物料的粘性以利于制粒的液体,被称为润湿剂;某些药物粉末本身无粘性或粘性较小,需加入淀粉浆等黏性物质,才能使其黏合起来,加入的黏性物质称为黏合剂。它们的作用都是使粉末黏合起来,故总称为黏合剂。

  固体分散物的速释或者缓释原理:

  1.速释原理

  (1)药物的分散状态:载体中药物以分子态、胶体状态、亚稳定态、微晶态与无定形存在于载体材料中,载体材料还可以防止已分散的药物再聚集而粗化。药物溶解溶出速度快,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不同状态存在的药物溶出速度比较为:分子态>无定形>微晶态

  (2)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

  1)水溶性载体材料提高了药物的可润湿性

  2)载体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PEG)

  3)载体材料对药物有抑晶性(PVP)

  2.缓释原理

  采用难溶性材料、脂质类制成的固体分散物具有缓释作用。

  重视抗菌药物配伍禁忌:

  ①青霉素与庆大霉素联用时,如在体外混合,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可使庆大霉素部分失活而降低疗效。因此凡是氨基糖苷类与β内酰胺类联用时,都应分别溶解分瓶输注。

  ②青霉素类遇湿后会加速分解,应在用前溶解配制。

  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相同,在溶液中稳定性较差且易受pH值的影响,其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会加速分解。应严禁与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氨基酸等)或碱性药物(如氨茶碱、碳酸氢钠等)配伍。

  ③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最好采用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若溶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往往使主药分解增快而导致疗效降低。

  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反应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