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教学心得

2024-01-30 09:39:30 21好文网 高中二年级(高二)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师教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1

通过这五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真正的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领域中获得了不少的知识,在这个以学习为主题的时代发展中,基于如何构建教师自身教育意识结构为目的,探讨怎样才能让受教育的新一代,在面对未来时,拥有更多的自信与和谐。通过反思,结合教育实践,明确了教育的方向,目的,找到了实现目的的方法技巧。

通过对这几日多媒体教学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几个课件的.使用,使我感受到原来可以这样啊!比如说以前的课件总要一个人在那里操作,现在我就可以利用数码讲述来向学生展示啦,还有还可以将自己的照片利用数码讲述进行编辑,把去游玩的故事利用图片展示给大家,这样既漂亮还一目了然,真是棒极啦!还有就是想到了自己的婚纱照,不就是这样的吗!

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如此种种,我在做“好学生”的基础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师。做“好学生”是磨练我的重要历程;而做一名好教师是我的终极目标。同时也祝愿每位教师都在此次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获取到对自己价值高的有力智慧,使我们能成为能够历经风雨的参天大树,在教育教学这片肥沃的大地上茁壮成长。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始终在做着一个“好学生”。多年来,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吹来之后,我更感觉到如鱼得水,反复翻阅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积极参加。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2

20xx年1月13日,正值学生放寒假之初,在结束了本学期的繁重教学任务工作之后,我校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能使青年教师尽快的适应讲台工作,学习更好的,新颖的、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使我们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上,学校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好的成绩,使我们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更实用有效专业技能。我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策划下,专门举办了一场关于如何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班,本次培训班的主题如何提高教学能力,主角是我们的青年教师,那顾名思义,作为一名刚进入大学入职的青年教师,我在给学生的授课过程中,在自己的备课,讲课,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和缺陷,有很多的不足,因此通过本次培训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自己的教学水平,弥补自己在教学环节中的不足,都有很多的收获,可谓受益匪浅,心里有很多的感慨和想法,具体可以总结如下:

首先,在正式培训之前,我了解到,本次我校举办的青年教学教学能力培训班的开班,可谓规格之高,形式之新、容之富、方法之趣来形容。由来自西北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石主任亲自主持设计,word资料

委派来自我们各高校的优秀的大学专家,学者来为我们青年教师进行良心定做的培训,可谓是私人定制,这一下子就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大家热情满满,纷纷报名参加,生怕错过了与大师交流的机会,这充分说明了,我们青年教师对从事教育事业30多年的老教师的尊重与敬仰,不仅是尊重他们为我们教育事业所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更为他们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学术底蕴,先进的教学方法,有趣的教学容以及严谨的教学态度所崇拜。这是我在开班仪式上通过石主任的关于本次培训班的仪式及培训安排的介绍而具有的澎湃心情。

本次本训班共为期三天,共有6位从事教育事业多年的,来自我们各高校的名师为我们进行讲座。师大学的袁新瑞教授,是我们的开讲老师,他为我们进行的关于《智慧校园环境下的教学改革》的讲授,从新信息时代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可能成为一个电子化的环境,教师从传统的授课方法,到信息化、电子化、科学化、数据化的转变,教师以后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匠,而是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时刻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这一堂课,我们听的出神入化,之前我们只经历的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改革,也就是说我们教师使用的视频,音频、电子课件逐渐代替了传统的黑板粉笔书本的教学模式;可我们不知道的是随着word资料

信息时代的来临,我们数据电子化也将逐渐替代我们的ppt教学模式,这给我们了很大的震撼,不会想到,若干年后,我们的课堂教学会变成这样,而很多的学校已将开展了这样的教学方式,这一下子,把我们拉回了“原始社会”,才知道我们的观念、思想和技术居然落后了这么多,也给我们青年教师拉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随时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必要的,也才明白本次培训的目的及意义,也就是说让我们青年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在新信息的.变革下,了解掌握更多的教学形式,总之一句话,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紧跟社会教育发展前沿,升华自己,也是对我们的教育事业,对我们的学生负责,这就是我的收获。

紧接着严文法教授为我们做的《思维型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课堂设计》和赖绍聪教授给我们进行的《如何做好课程教学设计》,让我知道了,要上课一门不容易,可要上出个性,课堂教学必须要有设计性,他们从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给我们上了一堂实用而生动的示课。接下来,西北大学梁忠民教授,学前师学院牛文明教授,西北大学付粉鸽教授又分别,给我们讲授了高校教师师德素养培养,高校教学基本方法与改革及一趟生动的示课,培训期间,气氛一浪高过一浪,全面深入的给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进行各方面的提高都有所帮助,有所收益。

word资料

最后我们还与各位专家,教授进行了详细的交流,把我们这次培训的的学习体会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向这些“大师们”请教,这些富有经验的老教师,毫无吝啬,耐心细致的回答我们的问题,使我们非常的高兴,满意,最后本次培训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下结束,我们与老教师们进行了合影留念,为本次培训的难忘经历留下美好的回忆。

通过学习,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他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恰当把握教学生成”,是与他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他们的最好写照。作为一名参加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教师,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总之,本次青年教师教学教学能力培训,真的是收获良多,不是简单的言语就能概括我自己的收获与复杂的心情。通过与众多老教授们的学习,与他们交流,深知我们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的不足,这不是体现在一方面,在教学备课,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语言表达,学生反馈,个人魅力等等各方面都存在差距,甚至都觉得自己还不是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这给了我很大的word资料

刺激,也深知高校教学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自己还要在甚多方面需要提高,通过本次的培训,我也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与不足,以及在那些方面需要提高进行了一下梳理,以警醒自己需要努力改进和加强: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避免出现形式上的整合――教师跟着课件走,学生跟着鼠标走,教学跟着电脑走的现象,引导我们如何去挖掘校本课程,如何发挥现有设备器材的作用;让我们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要因生而异。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五彩缤纷的花园里,不可眼花缭乱,要学蜜蜂,采撷百花精华,自酿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活的。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用教材,还要活用教材、补充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容。还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

word资料

通过学习,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他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恰当把握教学生成”,是与他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他们的最好写照。作为一名参加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教师,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培训活动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专家及名师结合自身的成长给我们做的一场场精彩讲座,为我们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又一次指明了方向,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3

结合学科特点演绎生命真谛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我们每天都要跟成长中的孩子打交道,面对着一个个鲜活单纯的生命,如何帮助他们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的可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实现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的渗透。

一、立足课堂求领悟。

1、理解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价值。

当看到一颗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幼苗时,我们应该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顽强,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五彩斑斓的彩蝶。增进孩子们对于生命价值的理解和感悟,使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真正内化为孩子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教育他们热爱生命,欣赏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因为,生命本身就是奇迹。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才能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当那个叫“安静”的盲童小女孩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又把它放飞的时候,让他们知道无论是否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体魄,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生命的.价值是因为存在,但珍爱生命并不是吝异生命,在是非善恶面前我们要有明确的态度。就如同“有的人”那样,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向于谦那样“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感受生命的美好,热爱珍惜生命。

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还要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借助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感受人类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小草凭借那稚嫩的身体,也要顽强的钻破土层的束缚来迎接春风,阳光和雨露的洗礼。学生们从自然界中的生命的力量,从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中获得感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欣赏自己,欣赏他人,欣赏世间的万物。读《永生的眼睛》,看到“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认识到热爱生命不仅是自己的生命,也要热爱他人的生命。让孩子们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验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认识到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能够帮助他人。

3、领悟生命的内涵,尊重敬畏生命。

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还应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培养他们去欣赏生命。当战象嘎梭围着寨子走三圈的时候,它站在打洛江边仰天长啸,领悟它对帮助过它的人的感激,对战友的怀念,对辉煌岁月的渴望和执着的追求,它在百象冢边为自己掘坟墓,它不像一头等待死亡的垂暮老象,而像一个坦然向死神走去的英雄。

二、课外阅读求拓展。

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我们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去感悟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让学生在诵读“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感受保尔那坚定的信念;让学生在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话语中理解他那坚强的意志。

三、综合学习求渗透。

选择有关生命问题的内容进行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如紧密结合教材,要求学生选择教材中有所接触的作家、作品中的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设计活动方案。还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学习这些文章的体会和感悟对生命的实质进行探究,使得学生能对生命有更清楚、更全面、更准确、更理性地认识。

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的确,教育就是要用生命来影响生命。我们只有关注孩子生命发展的根本理念,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才能让课堂体现出生命价值。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4

高中语文因该把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和旨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上。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课的教学设计应努力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因素,教学目标从单纯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转向情感、能力、审美情趣的同步发展。语文课堂既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着眼于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学生的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均衡发展,因此我们要敢于“跳出”语文看语文。

第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教师和学生在自由愉悦的心态下积极参与教学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 师要设法创设愉快的学习情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人”的现代师生关系观,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准确,在自己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同时,尽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允许学生用自己特有的方法学习课文,通过 学生的自主探究,不断把教学引向深入。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力求有所创新。使用同桌伙伴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提高课堂上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效率。

第三: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与写相结合。

我 们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用“以读为主、自悟自得、读法渗透”为特色的现代阅读新模式代替以“内容分析、烦琐提问、写法分析”为特征的阅读教学旧模式,使阅读教学返璞归真,成为真正的阅读能力训练课,语言文化修养课。教师在阅读指导上,要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出发,注重诵 读、感悟和积累,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

第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阅读小课堂”引向“阅读大课堂”。

开放语文课堂,实施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搞好课堂阅读教学改革,“向40分 钟要质量”。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把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希望全部寄托于课堂教学,把学生的阅读视线限制在课本上。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课堂上所获得的内容远远达不到广泛阅读的标准,所以阅读课堂教学必须是开放性的,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教学资源,跳出教材,放大阅读范围,把“阅读小课堂”引向“阅读 大课堂”。引导学生读书报杂志、“电子书”(电脑、网络、光盘)和“无字书”(自然万物、人情世故等),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阅读、积累感悟、提高能力。

第五: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音像材料和文字材料互相补充,实现超文本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但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要慎用。曾看过这样一事例:一堂优质课《蘑菇该奖给谁》,一开课教师就让媒体展示了故事的动画,师复述内容,生提问,就是不让学生读书,用多媒体取代了对文本的解读。阅读,就是把文字符 号转换成图象,多媒体运用得不当,剥夺了学生转换语言符号的训练。

总之,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学生其他素养的发展必须通过理解和运用语言来实现,我们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坚守属于自己的那块领地。让我们一起共勉。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5

一、略读课文教学不等于略读

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略读课文从内容到形式都较为浅显,这样正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阶梯,为他们创设了更好的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那样:“略读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略读是国文课程标准里面规定的正项工作,哪有不需要教师指导之理?”“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不讲。学生了解不透、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师给以指点和引导。”也就是说,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的求知状态时,教师要做到“要言不烦,启发几句”,使学生茅塞顿开;对于那些攻不破的“堡垒”的内容,教师还必须进行“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特别是在难点的地方,教师若能善于点拨,那化解的过程将会是略读课堂最亮丽的环节。

二、自主阅读不等于自学

略读课文教学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探究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学生有自主实践的空间,教师需要恰到好处的引导。

三、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不等于学生的学习目标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先让学生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链接,然后把问题明确化,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这篇课文也就学完了。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才真正的认识到:这是把学生的学习目标等同于教师的教学目标了!那样必然是肤浅的!这是我通过这次学习对略读课文比较粗线的理解,当然对于其它课型的收获也很多,只是需要时间慢慢进行消化理解。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向课题组学习、交流,让这些课型越来越深入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之中。

20xx年3月25日至28日,我与另三位语文教师来到贺州聆听了全区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比赛课。这次展示的全区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观摩课一共有15节,选手们是来自广西各市县的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内容均选自一、二年级下册的课文,基本都是以指导识字写字和整体感知课文为教学重点,但教学设计却各显特点,可谓精彩纷呈。其中我最欣赏的有三节课,分别是桂林麦茜执导的《欢乐的泼水节》,柳州林娟娟执导的《鸟岛》,梧州龚岫云执导的《数星星的孩子》。

下面我重点谈谈柳州林娟娟执导的《鸟岛》这节课。

首先,林老师优美动听的声音和标准的普通话,让我耳目一新、陶醉其中,相信全场听课的教师和同学也与我有同感。同时,我深为林老师所任教班级的孩子感到骄傲和荣幸,因为听林老师讲课一定是一种美的享受,所以听课率应该是很高的。此时我看到林老师的简介,原来她曾荣获全国美文诵读比赛一等奖呢!

第二个亮点,是林老师进行书写指导时,巧妙地把生字的书写重难点编成了儿歌,听起来朗朗上口,而且突出了每个生字的书写技巧和具体要求,非常具有实效。比如“离”字这样教:一点一横长,点压竖中线,撇点交叉在中间。下面的“竖、横折钩”要扁宽,“撇折、点”藏里面。瞧,经过林老师一笔一划的边写边说,孩子们都牢牢的掌握了“离”字的写法,这样的教法多有趣也多有效啊!

第三个亮点,是随文理解词语意思,进而指导感情朗读。低年级孩子对词语的理解是有限的,怎样突破这些难解字词呢?林老师采取的是“课件演示,朗读感悟”的方法。比如“陆续、筑巢安家、养育后代”这三个词语,本是比较空洞难解的,但经过直观的课件演示,让孩子们看到鸟岛上鸟儿成群生活、繁衍的情景,使得孩子们自主领会到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而且通过造句、朗读进一步加深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效果非常理想。

还有其他老师一些课堂的精彩,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此次前往,真是不虚此行啊!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6

记得十年前,我到上海参加了一个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研讨会,会上我见到了许多语文界的前辈,其中有我最喜爱的于漪老师。她谦逊的风度,朴实的演讲深深打动我。演讲中,她提到一件小事。三十年前,她在讲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时,慷慨激昂,潸然泪下。三十年后,师生重聚,聊起当年,那个镜头还清晰的留在学生们的记忆里。我想,学生们深刻的记忆中有语文的魅力,也有于漪老师的感染力。“教育工作中,一切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师也。”从那时我就坚信语文就是流淌在师生之间一泓智慧与情感的清泉,她承传文明,交流感情,她清澈明净,源远流长。

十年过去了,十年间语文教育的`改革在不断发展。我一边进行着教学实践,一边关注着语文教学的改革。许多新理念不断丰富着我的教学实践。然而在网络化、全球化的今天,语文教学遭遇到了许多从前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甚至面对着越来越尴尬的处境。物欲膨胀,精神贬损,急功近利,理想低迷,在庸俗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粗糙,粗糙的生活会让我们丧失对生活的感受,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语文失去了耐心。我始终认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性功能,让她像一泓清泉流入学生们的心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平抑浮躁,增进修养,让他们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致在追逐名利中迷失自我。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做平等中的首席。做平等中的首席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外努力学习,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平等中的首席要求老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现在的学生太复杂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老师和学生处在同一个信息平台上,有时掌握的信息并不占优势。况且青春期的学生处在心理学中所说的第二次断奶期,强烈的自我意识,要求人格独立,要求被别人理解重视,看待问题有自己的角度,同时又很不成熟,需要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失去了平等真诚的鼓励,如果没有无比的宽容与耐心,语文势必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变得面目可憎,拒人千里。针对这些情况,我选择了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以教材为媒介,质疑、设疑、答疑、解疑,让学生在主动活泼的合作交流中,逐渐提高。

语文学习还要让学生有机会独立审美,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因此为学生服务、设计课内外的语文活动就成了我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前五分钟演讲是他们的自由论坛;美文共赏是他们交流阅读体验的文学沙龙;经典作品阅读小组是他们对作品对人性乃至对人生更深层把握的自由天地;天天随笔是他们用笔描绘生活的个性空间;编演课本剧更是他们贴近生活,塑造形象,尽情表演,激情创造的舞台。自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让浮躁的心灵安静下来,在安宁中学习思考充实发展。给学生们营造一个独立的审美空间,我们会惊异于他们的学习和创造能力,就像有汩汩清泉滋润着他们的创造激情,这股清泉就是语文。语文是一泓流向大海的清泉,她自由奔放,终将汇入生命的海洋。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是幸福的,我力图将这幸福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让语文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体。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我希望自己能够像于漪老师那样对事业认真执着,让语文这泓清泉流入更多学生的心田。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7

冬阳煦暖,20xx年12月2至5日,在花城广州市隆重举办了“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新民小学、开发区第二、第四以及第八小学的5名老师在开发区教研室的林爱珠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观摩活动历时两天半,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几千名老师同仁在此共享这教学的盛宴。本次活动分两个会场同时进行。我们在暨南大学邵逸夫体育馆(第一会场)观摩了来自全国各省(市)选拔的16节精彩课例。大会安排十分紧凑,先是全国教育学会陈先云会长以及广东教育学会的李学明会长做开幕致辞。随后,来自各省份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为观摩者展示了不同年级的阅读课教学和表达课教学的优秀课堂。这些课堂教学形式灵活,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手段丰富,不仅给参加本次观摩活动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是让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满载而归。

一、享受优课魅力

这次的比赛课中,上课老师的课堂语言丰富生动、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多媒体灵动美观、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教学设计巧妙有效,无不给听课老师叹为观止;无论是阅读课,还是表达课(习作课、口语交际课等),老师们带给我们的都是一种视觉听觉感觉上的享受。

广东东莞的欧义赐老师的口语交际课《敲门声响起》,老师独具匠心,精心设计了真实交际情景——“有人来敲门”。三次的情境设计让学生边体验边练习口语交际,真实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学习面对不同环境和不同对象的交际技巧。由于这节课情境真实,学生的表演投入,发言充满童真童趣且有条有理,听课的老师们也跟着进行一次口语训练,享受着口语交际乐趣,整堂课笑声、掌声不断。四川省杨坤老师的阅读课《临死前的严监生》运用“猜读”的阅读技巧,制造强烈的阅读期待,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者,都产生了极高的阅读兴趣。广西的谭伟老师的习作课《记录生活》,通过创设“美食推介会”的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说美食的方法,先让学生自己介绍美食,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发现和肯定学生的识得。再适时地通过观看视频《麻婆豆腐》和解说词,指导学生自主发现,通过有条理抓特点的叙述,可以表达出对美食的喜爱,也令听课者也都品尝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目睹了十六位别具一格的老师,观摩了十六节精彩纷呈的课例,仿佛是品尝了一桌桌精神大餐,享受了一节节语文课堂盛宴!

二、领悟先进理念

这次大赛,无论是阅读课,还是表达课,其教学教育理念都让听课者耳目一新,对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引领意义。

1.适合现代阅读的多样阅读方式。过去,信息交流缓慢、不够准确、有限;如今,交流变得快捷、相对准确、无限,但同时也将我们淹没在信息之中。浩如烟海的信息要求每一位成熟的读者每天进行理性选择、分析和理解。因此,那些帮助我们获取信息、更适于思考的阅读方式,如浏览、略读、跳读等,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并且让学生学习和实践。上海的邵苓苓老师上的阅读课《动物的休眠》在培养学生的这些阅读能力比较突出。如,请用“跳读”的方法找找课文写了哪些动物的休眠;默读时,要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2.适合现代阅读的阅读信息处理能力:捕捉、选择、判断、分类、归纳、总结等。在《动物的休眠》一课中,先提出问题:哪些内容与冬眠有关,请圈出相关关键词句。接着学生把关键词写在卡片上,再对关键词进行判断归类(时间、地点、怎么冬眠),最后用关键词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浙江的王梁贤老师上《鲁滨孙漂流记》一课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梳理,利用多媒体现场形成思维导图。广西谭伟老师上的习作课《记录生活》也利用结构图的方法,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获得选材的思路。

3.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各类研究表明,一个人语文素养最直接得益于广泛阅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强调阅读教学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辽宁的李松老师上的《奇异的琥珀》推荐课外阅读《黄河象》;湖北的王晶晶老师上《黄山奇松》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加入了《索溪峪的“野”》《名人书痴》;浙江的王梁贤老师上《鲁滨孙漂流记》和四川省杨坤老师的阅读课《临死前的严监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引向读一本书等等。

4.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从写作角度看,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中的`对象意识,是指写作时心中存有倾诉或交流的对象。北京的程润老师上习作课《公益广告语设计》把“读者意识的确立”定位为这节课的侧重点,在目标的设置里,有两点提到了“读者意识”: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评价自己的作品;能站在读者的角度积极地欣赏、评价同学的作品。

三、反思提升

观摩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三天的观摩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在感叹名师们的高超教学艺术之时,也在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升自己:

1.扎实提高语文基本功。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语文教师应该自己先练就一身过硬的语文基本功。综观十六位名师的课堂表现,老师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也潜意识受到熏陶学习。

2.努力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年段教学目标,知道每一节课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在此基础上来创新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专家们的说法是要“关照儿童的经验世界”,十六位老师在课前与学生互动中,都努力创设情境,或唱歌、或聊天、或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打通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4.认真上好表达课。一直来,我们都比较重视阅读课的研究和探索,忽视了表达课(如口语交际课、习作课)的教学,有时甚至走马观花读一读相关提示就行了,所观摩的6节表达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原来表达课也需要精心设计,认真引导,学生收获才更大……

本次教学观摩活动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更是一次次灵动的思维碰撞和珍贵的学习感悟。相信通过本次观摩活动,老师们在教育路上,定能更好地总结、学习教育教学新经验,实现心中的教育梦。此次教学观摩活动,让我深切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今后,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进取,博采众长,提升自己,完善自我,让自己在语文教育教学的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8

新课程要求一线的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这个要求对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可以使语文教学更科学更合理,为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舞台。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普遍行为,有必要进行反思,以便对新课程新理念认识得更为深刻。

首先,对德育渗透的贯彻不到位。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但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辞方式的运用等等,而忽视了语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传达的思想,精神、人生观、心理状态等,以及对于学生应该从中借鉴什么,学习什么、批判什么。

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成长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其次,弱化写作环节。虽然在此之前我们经常倡导创新作文,也强调作文在教学中的份量,但在实际行为中,我们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造成了学生为学作而写作,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日常化系统化教学,使大部分同学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动,有的只是优美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随时写,及时写,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发自内心的、主动而积极地渴望去抒写。日积月累的写作,何愁作文课写不出好作文?

最后,考试分析过于简单。教学中,我们往往考试过后只是简单的评讲试卷,关注正确答案是怎么样的,忽视了系统的考试分析环节,考试分析应当涉及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试题特点,学生答题情况,反思与对策。这就需要教师肯下工夫去研究,去发现,才能有所提高。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9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是一次通透的洗礼。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进新课改,是对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新教材的使用年级,我校初一语文组在校领导和其他年级语文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认真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些许成绩。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我校教研采取短期培训与长期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等形式,注重校本培训,每周定时定点学习,让理论学习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并在专门的研讨会上将教学中出现的预设外、生成性的问题共同解决;学校创设条件,选派青年教师参加新课改研讨学习班和新课标培训,同时请市、区教研员到校讲学、讲课,努力将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思想呈现于一线教师面前,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系列手段使新课程理念渗透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中,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观念上变“以教师为本”为“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中我们准确把握师生角色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舒张学生个性。在第一册的“口语交际――这就是我”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学生设立了语文学习的成长记录本,让学生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自我介绍”,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

在这一年的课改实验中,我们充分反思过去备课的弊端,在此基础上,对备课进行了改革,制定了"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的新的备课方式。其中,集体备课是进行资源共享的前提,个人加减是体现教师个人创造和适合不同班级学生特点的保证。在备课形式上,我们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读书、积累、提高”的主题活动,运用各种措施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新课标下的教学每一步前进都需要探索总结。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明确。如新课程中“双基”的落实情况,教学评价的把握,我们的课程内容对于形成学生素质过程中的作用等等。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语文无处不在,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爱上语文,因为它是一门神奇而美妙的学科,快乐地学习语文,学习快乐的语文。让生活走进语文,用语文来描述生活!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10

星期日下午,初中语文老师看了两节语文观摩课,就教学模式而言让我感触颇深。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可以说截然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1、第一位老师以讲为主,学生听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思路清晰,却枯燥乏味引不起兴趣,课堂效果不好。

2、第二位老师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师生互动模式,让学生以主人翁意识设计学习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只要求老师把把握主线就行。

就我个人而主我比较倾向于第二种模式,不仅效果好,而且气氛也很活跃,但我们的学生并不完全适合这种讲课方式,原因有三:

(1)学生基础差(2)资料有限,时间有限(3)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差,兴趣不高,害怕动脑,已经养成任何问题都依赖老师的习惯。 鉴于这些情况,结合先进教学模式,对授课流程作如下调整:

(1)新课前让学生提前完成生字词的学习,初步使其自觉融入课堂。

(2)课堂上根据内容的难易度,发挥空间、时间等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的平台,使其提高认识的浓度及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求知的目的。 高申义

听《岳阳楼让》之后

曾记得有人略带夸张的说过这样一句话:“文言文等于一门英语”。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文言文的难教难字,传统的教学方式僵死老化,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望而生畏。但昨天看到的这位语文老师的讲课方法却走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我认为确实有好多地方只得借签,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读的训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尤其是文言文更需要反复地读。盲目的机械的读,效果并不佳,而这位老师就注重了教学中读的方式的安排和读的方法的指导如:译读、精读、品读,研读等方式,并做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读中逐步深入,逐步理解。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老师还采取了单个读,分组读,男女生轮流读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在轻松舒缓的氛围中学习,真可谓是快乐学习,轻松学习。

二、注重“译”的训练

这位教师指导学生翻译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翻译是教学中的难点和关健所在,因为只有翻译了,方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我认为她确实注重了文言文翻译的“增”、“删”、“换”、“调”、“转”五字法,注意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灵活运用,其次她还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的.翻译,而且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也在教学中给予适时点拔。

三、注重“赏”的意境

过去的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文章的翻译,不注重赏析,知识面窄,而这位语文教师则不然,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打破了常规,让学生多角度,深层次的赏析文章,让学生从文章包含的深刻道理上去品味,去领悟,从而揭示文章的主旨。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11

根据初中语文新大纲“让学生多读,通读诵读,培养学生对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敏锐的感受”的要求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①字典随身带,边看边查;

②开动脑筋,边看边想;

③笔不离手,边看边画;

④防止遗忘,边看边批;

⑤为讲故事,作好准备。

这种导读方式,训练了学生多种阅读能力:

①阅读的思维能力;

②阅读的理解能力;

③阅读的知行合一能力;

④阅读的记忆能力;

⑤阅读的表述能力。

所以我们要重视经典文章的背诵。

许多老师都重视让学生背诵一些课本中重要的内容:语文老师根据新课标要求,要求学生背诵优美的篇章和段落;总之,背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繁多的背诵任务是学生学习的沉重负担。对于背诵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完成背诵任务是不成问题的。

对于缺乏背诵能力的学生来说,背诵是非常头疼的事情。背诵能力强弱,一方面要与每个人的智力有关,另一个方面也与是否有好的背诵方法有关。背诵方法得体,完成背诵任务就快速,没有背诵方法或背诵方法不当或背诵方法单一,完成背诵任务的难度就会大些,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多些。有点老师急于求成,过多批评学生,容易给学生心灵造成创伤,是不可取的。象这样要求学生背诵,好比只教给学生“过河”的任务,没有帮助他们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在要求学生完成背诵任务的同时,教给学生背诵方法。

那么,怎样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呢?

1、学生教学生。

背诵任务完成得快的学生,除了能力好,记忆力强,就是他采用的背诵方法巧妙,如果让这样的学生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背诵的,使背诵有困难的同学受启发,用同样的方法练习背诵将会良好的效果。比如建立学习小组,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学生,在生生互动下,容易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比较主动地去背诵,并且没压力,效果最好。

2、根据背诵材料作介绍。

由于背诵材料的内容不同,体现内容的形式多种多样,背诵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刻板地用一种方法是不行的。老师应该根据背诵内容和体现内容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背诵方法。

常用的背诵方法有哪些呢?

(1)试背法。

试背法就是先阅读一两遍以后就试背,背不出时就打开课本看看,然后再背,直到完全背熟为止。这种方法大多数学生都会,但是必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和蚕食法并用。

(2)听背法。

这种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就是别人背诵是自己在旁边听,用的是耳朵这个听觉器官。这种方法对于背诵能力差的学生有好处,生生互动,优势互补,比自己独自背诵效果好。

(3)理清层次背诵法。

所谓理清层次背诵法,就是帮助学生在弄清要背的材料层次,逐层进行背诵。

例如《口技》的背诵,教师先理清层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及议论部分,这样理清层次之后,背诵起来就容易了,而且对课文的理解也很有帮助,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4)抓住关联词语背诵法。

关联词语有联系句意、连接段的作用。比如《纪念白求恩》“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抓住关联词语背诵,不仅可以提高背诵效率,而且能深刻理解关联词语的用法,同时能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

(5)理解背诵法。

我们常听人说:理解了就记得了。这种说法很有道理。这种方法是在强化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需背材料意思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运用这种方法背诵,对要背的材料容易记得牢,可以经久不忘,成年人多运用这种方法,学生也可以运用。

(6)顺文路背诵法。

顺文路背诵法又叫顺思路背诵法。作者写文章有一个思路,摸准文章的思路进行背诵就容易的多了。

(7)跟踪背诵法。

游记一类的文章,作者这一刻在这里,一会儿又到那里,游踪在移动,引导学生进入游境随作者游览顺序进行背诵,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容易背诵。

(8)抓句头背诵法。

这种方法是抓住每一句话开头一个字,安顺序排列,然后进行背诵。用这种方法背诵,不容易漏句子,也不会产生大的停顿。背诵方法很多,如选择清晨或睡前进行背诵、学生互助提示遗忘背诵、重点突破背诵、复习巩固背诵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背诵方法虽多,但要灵活运用可以根据背诵材料的量的大小和材料的内容形式采用某种方法,也可以几种方法并用,不能拘泥于某一种方法,学生自主,只要背得轻松,背得快,背得好就行了。

充分利用早读课,让学生学会朗读。熟读成诵,这需要在朗读上多下功夫。反复朗读,不厌其烦,读得顺畅、流利、朗朗上口,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如果把背诵比作“砍柴”,那么“朗读”就是“磨刀”。刀磨得锋利了,砍柴还难吗?事实证明:反复朗读后,就会发现课文差不多背下来了。读得越熟练、越流利,背诵就越快、越好。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12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老师在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尝到了不少甜头,而今天我想说的是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一些心得体会。

多媒体的优点很多,表现在教学上就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来辅助教学。比如,课堂的激趣导入、情境朗读、突破难点的动画模拟演示、风俗民情的再现、趣味练习设计、单元复习以及专题学习的知识梳理等等,好处不胜枚举。现就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激趣导入,效果事半功倍。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一篇文章如何导入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而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内容在空间上跨度很大,例如《离骚》这首诗歌是战国时期的作品,不管是内容还是写法都离我们相去甚远。如果按照常规教学,一支粉笔,一本书很难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老师上课辛苦,学生也一脸茫然。相反如果能借助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让学生时空倒转置身体验于楚国忠臣报国无门的氛围当中,那么对理解这篇文章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通过视频画面再现当时的生活情景结合声情并茂的经典片段朗读来导入课文,就能立刻把屈原那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激情与苦闷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这忧国的哀伤氛围中,不用过多讲解,就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基调。从而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新《语文课标》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培养想象力是语文教师一项头疼的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在很多时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成了一句空喊的口号。如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轻而易举的实现了这一教学目标。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老师在即将结束课文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了音频——“厨房交响曲”,鼓励学生细心倾听厨房发出的这些声音,在倾听中想象母亲为自己忙碌早餐的情景。我们知道情感是想象力的动力,这样的`设计恰好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因子,激发学生急于表达的欲望,进而创造性地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使学生想象的翅膀高飞远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写作修改。

作文几乎可以说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要提高语文写作水平,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自主修改。叶圣陶向来反对写作教学中“学生只管写,老师只管改”的做法。他说:“教师给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而多媒体为学生共同修改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方法是每次写作由学生推选一篇最好的文章出来共同修改。把要修改的文章输入电脑文档,中间设置一条竖线把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文章隔开,修改前的文章显示在左边,修改后的文章显示在右边。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需要修改的语句语段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而电脑将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痕迹及时地以动态演示的方式显现出来,并且这些思维的痕迹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逐渐趋于完美,直至得出让学生一致满意的文章。这样利用多媒体辅助,动态演示作文修改,学生在共同修改中取长补短,互相提高,享受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给予的。

四、利用多媒体,单元复习、专题学习轻松有效。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学好语文,离不开基础知识。而语文基础知识零星分散在每一篇文章中。在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时,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大多停留在只要能疏通文章内容就停止的阶段。要想深入理解,透彻掌握,还得在单元复习,专题学习中归纳运用。而在单元复习,专题学习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多媒体应成为首选的教学辅助工具。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本、数据、图象、动画、声音等素材提供给学生,既能大容量,高速度的存储和传递相关教学信息,又能比较系统地、完整地呈现语文基础知识。这样的学习学生学起来容易理解,轻松又有效。

五、利用多媒体,将时政新闻和语文教育紧密结合。

在课改的新形式下新课标极力倡导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与生活联系密切,抛开生活去谈语文教育不太可能。特别是关乎国家大事,人民生活的时政新闻与语文教育之间更应该找到两者的链接点。例如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里我们认识了言行一致的闻一多先生。可是那段时间学生在学习方面很消极,有畏难情绪。为了教育学生做个言行一致的乐观者,我特地播放了汶川地震中被困废墟75小时的22岁少女被解救的视频。当解救人员来救她时她笑着说:“我很高兴我还活着,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的。”生死关头的乐观深深感染了学生,接着我让学生就今后如何做个言行一致的乐观者谈了自己的看法。这样巧妙的利用时政新闻视频辅佐教学,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六、利用国家教育资源网,把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

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逐渐退出教学舞台,新课程理念的“自主,合作,探究”正逐渐地成为教学的主流。而国家教育资源网以其“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教学资源成为众多教师必备的教学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有教学需要的素材、资料、课件、还有专家上的公开课、有寓意深刻的漫画、有奇形怪状的文字、还有精妙绝伦的片断。在这样的教育资源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寻找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资源,从而最大化地实现我们的教学设想。例如在国家教育资源网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课件--《阿长与山海经》。该课件包含课文原文、作者简介、相关资料、相关作品、相关网址以及课文学习、课文练习、还配有声情并茂的原声朗读、疑难解答等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有选择地利用这课件来优化教学过程,把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让自己尝到了甜头,不过语文教学应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它只有在语文教学之中找到契合点才会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在教学运用中应把握好度,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巧妙的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13

为了教好语文,我系统地认真研究了初中的语文教材和相关的练习,并买来一些语文工具书籍。同时加强与其他语文老师的交流,认真研读他们的教案、教学心得。经常抽空去听其他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并认真、详细地做好听课记录。对于学校的优秀语文教师,本人更是悉心向其请教,以尽快熟悉语文的教学。平时,我还大量查阅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将一些优秀的与本地区情况相近的论文摘录下来做为教学备用资料。对于语文科组的各项活动,本人都认真积极地参与,并做好记录、整理。在上每节课之前,本人尽可能从网上、报纸、书籍上搜集相关的资料,结合本校学生情况,认真备好课,设计好教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常邀请一些语文教师来听课,课后虚心地接受他们的点评,同时也将这些意见记录下来,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同时,针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反应在课后写好,每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方便今后的教学。总之,都是为了通过积累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教学体会,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经人很快熟悉了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这为我的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第一,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兴趣有所提高。

我在吸收他人经验及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尽力改变以往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填充式教学方法,按照新课程标准,在课堂上通过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相贴近的问题,以启发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做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状态,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接受知识。并适当地及时地鼓励、表扬学生的表现,肯定他们的回答,让他们从回答问题中树立信心。还通过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与现实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探讨。这不但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探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而且还让他们从中体会到一种团队合作精神,集体的凝聚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了他们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

第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平时阅读书籍、报刊、杂志等较少,这就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现有书籍,有选择的向他们推荐一些书籍,经常开放图书馆,延长他们的借书时间,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以提高他们阅读理解的能力。而在课堂上,注意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后回答问题,并适当地引导,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后,学生的知识面不但扩大了,而且阅读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第三,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本校的学生由于一些原因,口头表达能力较差。为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本人在课堂上,多注意让一些羞于开口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先用一些简单的容易回答的问题,通过耐心引导其回答,并加以肯定、表扬,从中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他们的信心。平时,还注意指定一些简短的文章给他们朗读,并且在班里举行一些朗读比赛,奖励小礼品,以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们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这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在学校开展的朗诵比赛中,本班学且都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这反过来又刺激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第四,学生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在平时常布置一些简短的小作文,并在课堂上当场完成。小作文的内容多是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生写起来也容易。在批改时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在班上公开表扬,让学生尝试到一点成就感,最终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对于一些写作能力比较好的同学或是对写作感兴趣的同学,我鼓励其参加校小记者兴趣小组,积极向校报、校外发表文章。这些都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步探索,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14

我今年接手的新生中,有个学生在日记里问:“老师,你为什么不带领我们一句一句地分析课文?我认为你应该说得更仔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它。”这说明学生正在从过去被动接受、被动储存知识的“记忆仓库”向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反驳老师的新型学生转变。

今天的小学语文教育无疑加强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在他们的口头表达中更为突出。无论是开学时的自我介绍还是课堂上的演讲

应该说,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过去的“应试教育”教学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培养,但我们仍然觉得有几个缺点:

第一,拼音的教学需要改进,这个问题在最近的学生中已经明显表现出来了。比如总决赛iou,uei,uen先来

面加上声母进行拼写的时候,应写成iu、ui、un,而很多学生却仍把中间的字母拼写上去。再如以“i”开头的韵母,如拼写时前面没有声母,应把“i”大写,如“夜”应拼成“Ye”而不是“Yie”等等。

第二,常用字词掌握不准确。如“以”、“已”的用法不分,经常错写成“以经”、“已后”。总之,错别字现象较为普遍,因为先入为主,这些错误在初中阶段纠正起来很困难。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观察力及领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体验生活。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家庭生活还是写学校生活,选材仍然狭窄,内容也不新鲜。

希望小学的语文教学在注重对学生能力、创新精神培养的同时,能进一步加强基础教学,因为只有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15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根本属性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听说读写,又以读为先。《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朗读的总要求,是每个学段阅读教学中要求达成的一项重要指标。可见,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一篇课文,通过朗读,可以把握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要让学生充分的读,我个人认为,首先是要保证读的时间。可是小学生注意力持久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如果让他们反复的读同一块内容,学生肯定会因为没有新鲜感,而失去朗读的热情,甚至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这样理解起文本来就会打很多折扣了。所以要保证读的时间,教师就得花些心思,动些脑筋。就拿屠瑾老师的这堂《盘古开天地》来说吧!课文中“盘古创造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是一个重点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这块内容的印象,屠老师将原文两次改成填空的形式,在填空中,一步步增加难度,既让学生巩固了相关的知识,又让他们在朗读和语言表达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更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样的处理,真是妙,值得我们好好学习。除了改变本文内容的形式让学生朗读外,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也能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有时在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或者请学生配配画外音等等,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放宽朗读的面是让学生充分的读的又一体现。这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应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朗读的机会。还说屠瑾老师的这堂课吧!整堂课既有个别读,齐读,也有男、女生的合作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练习,学生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朗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充分的读学生已经有了,可有的时候因为年龄小,生活体验不够,对文本的感悟不是很到位,读起来总是缺点什么。这时,教师的指导就必不可少了。

这首先就离不开范读。教师范读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课文中的音韵之妙,节奏之妙,意境之美,情感之美都表达出来了,学生受到真的感染,美的熏陶,增强对语言的敏感性,有助于理解课文。例如当屠瑾老师教到“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这一句时,采用了范读的方式,学生从老师的朗读中抓住了关键的“轻、清、上升、天”这些词语,稍加琢磨后,知道了这些词语为什么要这样读。对于之后老师出示的“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这一句,就抓得很到位了。可见,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其目的不仅在于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者调动丰富的语言艺术,将作者记录在字里行间的深邃内涵以及丰富的感情,再现在学生面前,让绘声绘色的范读,给纸上的文字注入生命力,让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喜怒哀乐的感情,为作品添姿增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接受艺术的熏陶,达到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其次,朗读指导应结合具体的句子,抓住关键的字词。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动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有着启智育人的巨大作用。因此,教师应十分注意课文中关键词语、句子、句式的点拨、引导,使抽象概括的词语变成具体鲜活的语言形象,再通过朗读吟诵,让课文深深地感染学生,做到叶圣陶先生指出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屠老师的课堂上,我能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而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我也是这样在做的。如《我要的是葫芦》这则寓言故事,讲述了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不想治叶子上的虫,结果什么也没得到的故事。短小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学时,我抓住了“盯”这个关键词,让学生把“ 盯”换成“看”“望”等其他词读一读,在读中比较、体会,从而领会课文用“盯”一词生动刻画出种葫芦的人只关心葫芦,一心想要葫芦的形象特征。最后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进一步悟出种葫芦的人之所以一无所获是他只“盯” 葫芦的结果。

又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青蛙作为有益于人类的动物,作者用精彩的语言把它写得很美:“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洁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朗读前,让学生找到几个最关键的词:“蹲、披、露、鼓、碧绿的、雪白的”,理解后再反复朗读句子,从而更深刻地感受青蛙生动活泼的形象。

抓住关键词语、句子来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比较推敲,不但能更好地读出文章的味道,而且让学生在对文章“滋味” 的体味中领会文章语言的内在意蕴,使思维活动更加活跃,使学生对语言的美感认识更为深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在朗读指导时,教师的评价也显得至关重要。卡耐基曾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孩子们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在《盘古开天地》这一课中,屠老师那鼓励的话语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除此之外,屠老师还不时用体态语言来给予评价:鼓鼓掌,发自内心的微笑,连连点头……但当学生读得不够好时,我认为教师还应从其他方面鼓励:“你比以前读得有感情了。”“你能大胆举手了!”“你把字音都读准了,一定是认真预习课文了,你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真了不起!”“你的翘舌音全读准了,真棒!”我想,只要我们对学生充满爱心,就一定能从学生身上找到值得称赞的地方。

虽然称赞与鼓励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但教育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如果一味地说:“你读得真好!”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为什么好。因此,评价时要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避免廉价的表扬。在充分肯定读得好的地方时,还应让学生看到自己在朗读中存在的不足,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力求改进,形成“评价—指导—练习—提高”、“再评价—再指导—再练习—再提高”的良性循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是本次活动中,三位老师都做的比较欠缺的地方。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抓好朗读,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01-22

12-12

12-23

11-06

02-14

02-12

03-26

06-28

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