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大全 > 政治教案 正文
第六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完整版下载

2023-09-27 17:36:50 21好文网 政治教案

第六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第六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教学目标】1、识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识记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3、理解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教学重点】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教学难点】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 1 教时【教学内容】一、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2、识记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3、识记理解公在制主体地位及表现;4、识记理解运用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必要性;5、识记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教学重点】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2、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3、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必要性;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教学难点】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2、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3、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必要性;【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法指导】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了解预习思考题;【教学准备】1、教学投影片;2、目标检测题;【教学设计】一、导入目标1、课堂提问: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2、导入新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本节课开始,我们着重介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3、板书课题4、出示教学目标二、引导自学㈠、布置学生自学课本87至90页,通过自学,能回答以下思考题,大致理清课本脉络结构;自学思考题1、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什么?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是什么?3、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4、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5、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6、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想一想: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为什么? 7、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什么?(我们应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讨论: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㈡、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三、教师导教㈠、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思考题,分析、梳理教材第六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一、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是什么?①、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②、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3、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4、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这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5、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6、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而且发展不平衡。因此 必须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其他所有制经济。促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发展生产力。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想一想: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为什么?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并受国家宏观政策的调节。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会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我国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什么?(我们应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经济体制要求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对商品生产和流通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和流通主要由市场调节,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入市场,通过市场进行配置。这样使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增强活力,提高素质。讨论: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并受国家宏观经济的调节。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需要、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国家税收、扩大建设资金来源、增 加社会财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现阶段大力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㈡、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形成板书;四、目标检测(另附页)五、布置作业:1、预习下一框节内容;2、完成《伴你学》相关练习;3、课堂作业: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 2 教时【教学内容】二、经济建设的目标【教学目标】1、识记《纲要》制定的基本原则;2、识记‘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3、识记理解未来50年的具体发展目标;4、识记理解运用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重大意义;5、识记理解运用确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具体要求;6、识记理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教学重点】1、‘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2、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重大意义;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教学难点】1、‘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2、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重大意义;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学法指导】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了解预习思考题;【教学准备】1、抄有教学目标及思考题的投影片;2、目标检测题;【教学设计】一、导入目标1、课堂提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什么?2、导入新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光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还要有政治、文化方面的发展;3、板书课题4、出示教学目标二、引导自学㈠、布置学生自学课本 90至94 页,通过自学,能回答以下思考题,大致理清课本脉络结构;自学思考题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什么?3、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前十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5、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意义是什么?6、如何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7、为什么要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想一想: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有何重要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㈡、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三、教师导教㈠、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思考题,分析、梳理教材二、经济建设的目标1、世纪之交,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2、从21世纪开始,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3、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②、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③、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④、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奋斗目标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什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二次出现,第一次在P80)5、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前十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前十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后十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二)、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7、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意义是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必须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的最终体现。8、如何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①、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必须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认识和处理部分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鼓励一部分人、一 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收入分配,保障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防止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②、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必须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 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③、为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这几年重点是加强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国家一方面增加投入,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 另一方面动员经济发达地区和社会力量在资金、技术、人才上大力帮助贫困地区 脱贫致富。)④、在当前,国家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9、为什么要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密度较小,但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想一想: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有何重要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在政治上有着深刻的意义:加大对落后地区,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缩小和消除地区发展差距,这是增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祖国边防和重大战略,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振兴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思想政治基础。加强扶贫开发,经济意义也极为重大:它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各地区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经济竞争力。讨论:为什么我国在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共同富裕原则,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突出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的最终体现。共同富裕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所有剥削制度的重要标志。㈡、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形成板书;四、目标检测(另附页)五、布置作业:1、预习下一框节内容;2、完成《伴你学》相关练习;3、课堂作业:为什么要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如何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第 3教时【教学内容】三、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目标】1、识记世界性的生态危机;2、识记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3、识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4、识记理解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性和必要性;5、识记理解运用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具体要求;【教学重点】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2、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3、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性和必要性;4、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具体要求;【教学难点】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2、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3、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具体要求;【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学法指导】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了解预习思考题;【教学准备】1、抄有教学目标和思考题的投影片;2、目标检测题;【教学设计】一、导入目标1、课堂提问:我国在人口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我国在资源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我国在环境方面存在哪些问题?2、导入新课:面对我国在人口、资源和环境方面的问题,我国要积极实施可持续战略;3、板书课题4、出示教学目标二、引导自学㈠、布置学生自学课本94至99页,通过自学,能回答以下思考题,大致理清课本脉络结构;自学思考题1、当前全球在环境资源等方面面临的重大问题是什么?2、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什么背景下什么时间提出的?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4、为什么说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是确保经济和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5、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性表现在哪里?6、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是什么?9、在我国如何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㈡、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三、教师导教㈠、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思考题,分析、梳理教材三、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1、当前全球在环境资源等方面面临的重大问题是什么?在当代,人口过快增长,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当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构成严重威胁。2、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什么背景下什么时间提出的?针对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在1987年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人口、资源、环 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促使经济持续发展。4、为什么说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是确保经济和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①、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②、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类能够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但人类的生产劳动和日 常生活都要消费一定的资源,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③、如果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就必然导致资源过量消耗,环境不断恶化。而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又必 然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然威胁人类今后的生存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是确保经济和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二)、可持续发展一一我国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5、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性表现在哪里?①、我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开发利用率低,多年来的盲目开采使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③、当前, 人口过多、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6、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是什么?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公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②、我国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和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才能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扎扎实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7、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是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8、当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问题,还要做许多十分艰巨的工作。9、在我国如何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①、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全民族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当广大公民都能自觉贯彻执行人口政策、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时,就一定能创造出山川秀美的新中华。②、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控制人口两手: 抓继续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努力实现到2010年全国人口总2 数控制在14亿以内的人口增长目标。同时要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使沉重的人口负担变成丰富的人力资源。 ③、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低消耗、高效益的环保产业,坚决限制和淘汰那些浪费多、污染重、效益差的企业和产品。④、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结合起来, 使人口控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真正走上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要进一步完 善有关法律法规和加强法制宣传,更要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坚决依法惩治破坏资源和环境的违法犯罪活动。⑤、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和利用自 然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关键要靠科技创新。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 不断提高保护、治理环境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思考与探索一、辨别分析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此观点是错误的。A、我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我国的改革,就是要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行对外开放,就是顺应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外国先进的文明成果,加快现代化建设,促进生产力发展。2.使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此观点错误。A、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而是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帮助和带动未富起来的人和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步。B、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促进物质资料的生产,满足人民对物质财富的需要,实现生活富裕。二、阅读理解1.2001年3月,江泽民在海南省考察工作时强调:"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001 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1)江泽民的这些讲话主要强调了什么? 江泽民同志这些讲话主要强调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促进经济持续发展。(2)为什么说保护、改善资源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必然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然威胁人类今后 的生存发展。因此,保护和改善资源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面向未来的重大举措,是确保经济和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所以,保护、改善资源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最终确保经济和社会长期持续地发展。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制定‘十五'计划,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1)为什么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注意关心和解决好人民生活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要求的最终体现,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实现共同富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上述材料中的"主题"与"根本出发点"之间是怎样的关系?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为了使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因此,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本质,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b、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产品还不丰富,这就形成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就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切实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上去的根本途径,只能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只有牢牢把把发展这个主题,才能把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主题”是“根本出发点”的前提和保证,“根本出发点”是“主题”的目的和归宿。三、思考探究1.到1999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已有3160万户。 1999年8 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个人独资企业法。近年来,国家进一步采取措施,在税收、土地征用、企业开办进出口业务等方面,逐步取消一切不利于个人资本投资和私营经济发展的限制性、歧视性规定。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什么政策?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 这一材料反映了我国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而且发展不平衡。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国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2)在实行这一政策的同时怎样才能保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a 、在积极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要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和非国有资本的能力等,明确国有经济的职能和战略重点,在坚持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企业由国家控股的前提下,积极进行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c、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在保证其积极、健康的同时,要保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必须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纳入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之下,并受国家宏观政策的有效调节。2.目前,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泛滥,已成为一大环境公害。据统计,我国城市人均垃圾年产量为0.44吨,全国每年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已达1.46亿吨,并且还在以每年9%的速度递增。但垃圾中会有许多可再生的资源,如果处理得当,有85%以上的垃圾能够在经济循环中重新发挥作用。据科学测算,处理利 用50万吨废纸,可避免砍伐300平方公里的森林。处理100吨垃圾,可回收3~ 5吨有色金属,相当于开采、冶炼30吨矿石。(1)将垃圾"变废为宝"有何重要意义?关键要靠什么? a、将垃圾“变废为宝”,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既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与破坏,又有效地保护了环境。可以说,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着。它对于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共同发展,意义重大。b、将垃圾“变废为宝”,关键要靠科技创新。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垃圾分拣、处理能力,提高环保和治理环境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2)从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a、搞好经济建设,必须将其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将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兴国战略结合起来,如此才能不断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c、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垃圾虽是环境公害,但只要我们树立“变废为宝”的观念,也是能够实现任何事物“物有所用”的价值的。㈡、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形成板书;四、目标检测(另附页)五、布置作业:1、预习下一框节内容;2、完成《伴你学》相关练习;3、课堂作业:为什么在我国要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六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相关文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08-0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08-0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08-03

第六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8-03

第七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10-14

市场经济下的师德建设10-13

第四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8-03

第五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08-03

地方文献的开发与经济建设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