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按客观规律办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识记规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等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明确物质和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初步培养学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逐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判断正误、是非的能力、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等;通过小组调查、问卷调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研究性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明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世界是发展的,以及因果联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等观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清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应该按客观规律办事。
3、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1)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坚持联系的发展的态度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作风,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孤立的、静止的地看问题, 违背客观规律。
(2)情感目标: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国家两个文明建设的方针、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增强爱国情感。
(3)价值观目标: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建议
关于第三节重点、难点分析
第一、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当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三,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是不是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历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
(3)人和规律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也不能违抗规律,否则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但人在规律面前有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第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1)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统一就统一在使思想符合客观实际上。客观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实事求是;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使思想符合变化发展了的实际而不被旧观念所束缚,就要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关于第三节教法建议
(1)、总体思路:哲学原理或观点的形成和理解,都是典型分析和综合概括的结果。每一个普遍性的哲学命题,都是对世界万事万物的某一方面普遍性分析基础上的`总结和抽象。所以,每个重点难点的突破都是由具体到抽象,而且要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三个方面列举事例,只有这样得出结论才带有普遍意义。
(2)、具体建议:
a。对规律的客观性的教学可采用调查法。把全班分成4个小组,围绕我们学过哪些规律?具体的规律和哲学上讲的规律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点?社会上有哪些规则?规律和规则的区别是什么?规律客观性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表现?人和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调查结束后,各小组将调查结果在全班作汇报,教师可就其中的疑点再带领学生进一步探讨。
b。对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这个知识点的分析,教师可由一个辨题引入,如解放思想,就不能实事求是;要实事求是,就会限制解放思想。在辩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关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掌握规律的含义;懂得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明确规律和规律的表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理解规律与规则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能力目标: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比较能力。
3、 觉悟目标: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从而坚定学生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教学重点: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规律的概念
教学方法:启发式、问题教学法等综合运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
设计思想: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具体的事例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归纳,上升为抽象的哲学道理,注重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运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怎样?
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了解了物质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错综复杂的。那么,物质运动的多多样性和复杂性,是不是意味着物质运动是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探讨第三节内容。
第三节 按客观规律办事(板书)
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板书)
动画:地球运动图;血液循环图;水分子运动图;青蛙发展过程图。
提问:以上动画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无论是无机自然界事物的运动还是生物界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即自然界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板书)
(1)自然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板书)
课件展示:人类社会更替图
提问:这些图片说明什么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归纳:这些图片说明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支配下,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板书)
(2)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板书)
课件展示:认识领域发展图片
提问: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这些图片说明,人类的认识也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发展。即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板书)
(3)人类的认识发展也是有规律的(板书)
设疑: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又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类思维,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1、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板书)
设疑:那么,什么是规律?
2、 规律的含义(板书)
设疑:运动变化的形式是多样的,各类事物发展规律的具体内容也不尽相同,它们之间有共同特性吗?怎样从哲学上来理解规律的内涵呢?怎样去判断规律呢?
阅读:课本70页、2-72页、5
判断:根据刚才看书的内容来判断一下,下列几组说法,哪些属于规律的联系,哪些不是?为什么?
投影显示:
(1)A。红灯停,绿灯行 B。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C。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D。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
(2)A。万有引力 B。月亮绕地球转
C。商品价格与价值的联系 D。苹果落地
(3)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分析:第一组中“红灯停,绿灯行”是交通规则,是人制定的,是主观的,可以废除和修改,不属于规律;“新陈代谢”的过程包括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同化作用,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的异化作用,是生物体固有的自我更新过程的联系,不是外力强加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对立阶级之间的联系,它是阶级社会本身固有的联系;喜鹊和喜事,乌鸦和丧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是外力强加的,是主观想象的,不是规律,因此,B、D属于规律间的联系。
提问:结合教材70页、4的例子 和上述的分析过程,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事物在发展过程当中自身固有的,只有这样的联系,才能构成事物发展的规律。
(1)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当中本身固有的联系,而不是外力强加的联系(板书)
提示:是否承认之一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规律上的根本分歧。
电脑图片:苹果落地
“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到引力呢?”
提问:画中的人为什么没有看到引力?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因为“苹果落地”是合乎规律的现象间联系,通过感官可以感知到;而万有引力是深藏在事物内部的,是稳定的深刻的东西,是人无法直接感知的,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用图表示:
电脑展示:价格波动曲线图
分析: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会上下波动,但不论如何变化,都是在围绕价值上下变化。所以,价格的波动是现象,而价格和价值之间的联系是规律。
所以,第二组中,“万有引力”和“商品的价格和价值之间的联系”是规律;“月亮绕地球转”和“苹果落地”是规律的表现形式。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设疑:通过以上分析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作为规律的联系,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现象的联系是指浮现于事物表面的、非本质的、外部的联系;本质的联系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联系。规律是指本质的联系。
(2)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当中的本质联系(板书)
阅读:课本71页、3
提问:规律和规律现象之间的关系?
阅读:课本72页、2-5
设疑:材料(3)中谁是规律?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辉的基础上)教师归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反映了事物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是规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具有偶然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一种错误的人生观。因此,规律事物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只有事物发展过程当中确定不移的地、必然如此的联系,才能成为规律。
(3)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当中的必然联系(板书)
综上所述:
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不是外力强加地、现象的、偶然的联系。
提示:而且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三者缺一不可,共同存在于规律同一体中,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成为规律。
阅读:课本72、6-73、1
提问:规律和规则有什么区别?
3、 规律与规则的关系(板书)
设疑:规律和具体规律有什么关系?
归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哲学上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
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规律的含义,知道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不是外力强加地、现象的、偶然的联系。同时要注意区分规律和规律现象、规律与规则之间的关系。
课后练习:(练习册)
单项选择题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知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揭示的哲理诗( )
A。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事物的发展变化不由人的意志决定,而由天的意志来决定
C。 规律的存在和其作用是无条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规律是客观的,就是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答案:A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按客观规律办事
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2、规律的含义
(1)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当中本身固有的联系
(2)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当中本质的联系
(3)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当中必然的联系
3、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探究活动
如何让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和谐、健康?
1、我们经常抱怨我们生存的外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同时我们也实行了许多政策和措施,来净化我们的外部环境。但你是否注意到,在我们生存的人文环境中,也存在着许多污染,如狗污染,是一种新出现的城市病。还有噪音污染、污言秽语污染等。
2、探究活动的程序:以自己生活的社区或学校为调查对象,全班按自愿原则分成小组,围绕几个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准备2-3个星期的时间。调查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进行成果交流,教师给与相应的指导和评价。
3、探究的内容:
(1)你现在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哪些污染?它对人的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
(2)你认为造成这些污染的因素有哪些?
(3)这些污染和自然环境中的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对人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4)这对一种污染提出你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5)如何建设我们的社区文化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
【政治按客观规律办事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按客观规律办事教案设计10-02
高二政治《按客观规律办事》优秀教案09-06
按客观规律办事高二政治优质教案09-07
按教育规律办事,创个人教学特色01-20
按规律排序教案设计10-01
考研政治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07-18
考研政治冲刺: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01-04
2016考研政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04-09
西部开发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兼论经济主体的二重性及其互动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