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正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范例

2023-09-27 17:24:52 21好文网 语文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1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创设和谐氛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展开思考与交流。

  课堂需要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理解题意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互相学习,积累经验。对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应加以鼓励。

  2.结合排除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活动强调“步骤完整,理由充足”。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排除推理的方法,可引导学生采取表述、书写、图示、画流程图等多种方式加以描述,只要能表达清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论即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在特定的时间里做一些特定的事情,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这样一组钟面(课件出示四个钟面,四个钟面上的时间分别是7:30

  8:35 10:05 12:30)。请大家读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

  师: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生: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师:在这4个连续的时间里大家平时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学生自由交流并汇报)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做事情都很有时间观念,都很会安排时间。你还能举例说一说你是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吗?

  生:早上我先起床后上学;下午我先做作业后看电视……

  师:还会做些什么呢?(让学生补充第3件事情或更多事情,建议不超过4个)

  生:早上,我先起床,再吃饭,然后上学。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用“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表述,体现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由巩固旧知入手,再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通过选取时间说一说和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两个层次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为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路和生活经验作铺垫,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呈现主题图,尝试解决问题

  师:明明和他的好朋友芳芳在星期天也有他们的时间安排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课件出示例3的情境图)观察图片,你们获取了什么信息?

  预设

  生1:星期天的早上明明和芳芳一起锻炼身体,明明今天要做3件事:做作业、踢球、看木偶剧。

  生2:要从7:45、9:15、10:50这3个时间中圈出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注意:对钟面上显示时间的正确认读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

  师:这里的“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能够去踢球的时间。

  师:你们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明明7:15在锻炼身体,9:00完成作业,10:30要和芳芳一起去看木偶剧。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呀!下面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生:明明7:15在锻炼身体,9:00做完作业后要去踢球,10:30还要去看木偶剧,要求圈出钟面上可能去踢球的时间。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怎样确定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试着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解决问题)

  师:说一说你的答案和理由。

  预设

  生1:先排出3件事的时间先后顺序。踢球在做作业之后,看木偶剧之前,也就是踢球的时间应在9:00之后,10:30之前,答案中只有9:15符合要求,所以第二个时间9:15可能是明明去踢球的时间。

  生2:明明9:00做完作业,10:30要去看木偶剧,做完作业才能去踢球,7:45在做作业之前,不可能去踢球,10:50在看木偶剧之后,也不可能去踢球。所以可以确定9:15是明明去踢球的时间。

  师:请大家验证一下你的答案是否正确。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验证的?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吗?

  预设

  生:我是将时间和他所做的事对应起来,再回到情境图中看看是否合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分苹果

  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 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

  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及验算方法的过程。

  2、使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并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4、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数学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和探索发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及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迪探究。

  1、小朋友们,上个星期三我们学校开展了一项活动,谁来说说是什么活动啊?(爱心大义卖的活动)

  2、你买了哪些物品呢?

  3、小朋友们通过这次活动,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真棒。

  4、齐老师在星期天也逛了一次商场,摘录了一些商品的信息。(示信息)

  5、谁来说说,你知道了哪些物品的信息?(学生汇报商品价格信息情况)

  6、那么你最想买那两样物品呢?求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学生汇报购买情况)

  二、自学互动,进行探究。

  (一)探究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摘录信息:老师想买两样最贵的,买一个遥控汽车和一个积木要花多少钱呢?

  怎么列式?126+132 =

  1、(1)你想怎么算,跟同桌说一说。

  (2)生汇报多种计算方法(计数器算法、竖式算法)。

  (3)生演示计数器算法。

  (4)讲解竖式算法。

  这道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2、探索验算:

  (1)同学们算的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来验算。

  (2)怎么验算呢?将这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算一遍。

  (3)验算结果和原题结果相同,说明我们算对了。

  三、作业练习,反馈探究。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3题填表

  3、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啊?(揭示课题)

  做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四、应用探究,培养个性

  1、判断对错

  2、探究图书馆借书问题(示P31例题)

  3、示评选“文明班级”表格,算一算哪个班能获得“文明班级”称号。

  4、算路程:从学校到公园走那一条路比较近呢?生算

  5、许多小动物在玩套圈游戏,选择2个来算一算一共多少分?

  五、系统回顾,延伸探究

  1、小朋友们今天学得开心吗?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我们平时要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4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笔算的方法与前面的相同,所以本节课我采取的是正向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的。

  首先我复习了几题加法口算和一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题,请学生说说它的计算过程,旨在帮助学生回忆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接着我又利用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发现并找出问题,引出今天所教学的内容。

  出示教学内容后,我并没有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独立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算出结果,再指名演板,结果多数学生的计算是正确的。为了巩固计算方法,我还重点请学生讲解计算过程,交流在计算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这是一节计算课,所以整节课感觉很简单,课堂气氛还可以。但是作业做下来,却不尽人意,错误率很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多数学生没有加到进位1。

  计算教学看似简单,教师在平时还是多多要加强训练,以切实达到提高全体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5

  【教学内容】

  统计(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根据图表中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学会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教学重难点

  体验怎么收集信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这学期打算搞一次秋游,喜欢吗?昨天收到了气象台的一张11月份的天气预测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展开

  1、出示第97页第2个练习题的统计表。

  师:从这张预测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统计的方法:“正”字法;每种天气的天数,强化“正”字法的数法。)

  2、出示第97页第2题的条形统计图。

  ⑴师:我们还可以把统计表中的.信息,画进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你看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自觉地复习相关统计图的知识点。横的代表天气,竖的代表天数,每一格代表2个单位等)新课标 第一网

  ⑵师:想一想,填写统计图要注意什么?再自己完成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你能提什么问题?会回答书上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⑶学生反馈,全班交流。

  3、出示98页第5题的统计表。

  师:我们和旅游公司取得了联系,旅游公司向我们免费提供早餐,现在他们向我们调查,早饭吃什么。你会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比较各种方法,选出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法进行统计。)

  ⑴全班选用举手法进行统计。

  ⑵你能画出统计图吗?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决?(统计中会出现人数是单数的情况,引导学生如何在以一当二的格子中画。)

  4、出示98页第4题。

  ⑴师:为表扬同学的出色表现,老师要买玩具送给大家。(出示第4题)这题在小组中完成。每个人只能选一样,组内先讨论怎么统计,再开始统计小组内的情况。

  ⑵小组活动后并交流。

  三、习题

  ⑴独立完成97页第1题,思考:完成图表之前,需要知道什么,你从哪里了解这些信息?

  ⑵请一学生当小老师,讲解题目,师辅助。

  四、总结提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6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以及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课的开始,我让学生进行两道计算练习:561+325= 37+25=通过学生的计算与交流,巩固了竖式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方法,同时也复习了以前所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这样的复习既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在新课教学中,我还是利用前面的图书馆借书的情况统计表这个题材,根据各个年级的借书情况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列出进位加的算式后,我让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因为在笔算两位数加法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个位上数相加满10要想十位进1的方法,因才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做题,在交流算法时,提出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十位上的8+4=12,该怎么办?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在教学试一试时,虽然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对学生来说比较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运算方法,我还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再同桌交流。交流时,我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十位上哪几个数相加,得多少,你是怎样处理的?每道题目加的顺序时怎样的?为什么从个位加起?通过这些提问,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对加法技能的掌握,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提出“计算的对不对呢”这个问题引出学生验算的需要,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进一步提高计算正确率。然后及时引导学生比较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巩固了用竖式计算的.注意点,同时强调“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在习题的练习时,我安排了竖式计算、改错,还有解决问题。竖式计算中学生计算速度比较慢,改错题中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很快发现错误原因,再进行改正。在练习的最后安排了填方框里的数,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来得及完成。

  本节课通过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总结规律,解决问题,使学生较轻松的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本节课虽然是计算课,但是练习设计应更儿童化一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