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案1
教材分析:
《习作7》本次的习作训练与阅读紧密结合,是对阅读的补充,是对阅读的检测,同时也是一次自由表达的训练,内容是自由选择的,习作的形式也是自由的。所以本课的教学,教师应着重做好两点:一是帮助学生进行多层面的反复阅读,做好阅读指导。阅读是本次习作的基础,也是习作成功的保障。第二,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鼓励自由表达。
根据本次习作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可按照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谈话导入,激情激趣,创设游戏,寻找故事,阅读链接,充实内容,学生练笔,故事沙龙,展示习作。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7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7》这个练习共安排了五道题目,包括以下几项内容: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2.能够根据课文的内在联系,合理想象,写出完整的、有意义的故事。
3.能够做到叙述清楚,语句通顺。
4.鼓励大胆新奇的想象,有创意的表达,并融进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实践中领悟到如何写出情节完整的,有意义,有创意的故事。
2.指导学生把故事写得有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翻开语文书,除了看到一篇篇有趣的课文,一幅幅精彩的图画,你有没有发现藏在语文书里的故事呢?它们有的藏在成语中,如“立雪求道”、“叶公好龙”的故事,有的藏在课文里,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
2、让我们打开语文书,从中你有没有发现藏在书中的故事呢?
二、交流感悟
1、交流从课文中的发现的隐藏的故事。老师将学生交流的话题随机写在黑板上。
2、怎样才能把这隐藏着的故事写好呢?
(选择合适的故事,进行筛选和整合,借助合理的想象 ,将其中的一两个写下来。或者写写读完故事后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
3、小组内进行讨论,理清写作思路。
三、完成初稿,交流完善。
1、在练说的基础上,自拟文题写作。
2、指导学生修改写作。
(1)、将自己的习作朗读给同学听,同学在聆听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2)、认真修改习作 ,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及时修改。
3、誊抄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7 语文书中的故事
藏在成语中、课文中的故事
读守故事的所思所想所悟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习作7,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7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案2
一、课题: 读报和剪报
二、教学目标:
1、丰富学生的阅读阵地,了解报纸的种类,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报纸。
2、了解报纸的版面设计,对阅读内容进行筛选,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和剪贴本的使用,积累素材,实践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1、报纸的 (鼓励学生家庭订阅、班级订阅)
2、剪贴本的使用(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有反馈和有评比)
3、有意义阅读内容的筛选,学会有选择性的精读与略读。
四、教学准备:
1、多种类型的报纸;
2、剪贴本;
五、教学方法:
激趣、启发式、情景式、展示法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报纸中形形色色的消息,大大小小的事情,五花八门的知识,同样会像磁铁一样吸引人们。确实,读报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启迪我们的智慧,这正是我们今天上课的主题——出示课题“读报和剪报”
2、谈话:明朝顾宪成曾经在东林书院大门两侧题有一副对联,你们知道是一副什麽对联吗?出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提问:读了这则对联,你有什麽启发呢?
4、古人尚且如此关心国家大事,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怎么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呢?报纸是传播时事和知识的重要载体,经常读报剪报,就能及时了解天下大事,提高文化素养,锻炼浏览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二)了解报纸的种类
1、你们都知道哪些报纸的名称? (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看样子大家知道报纸的种类还不少,其实除了刚才大家介绍的这些,还有许多我们还不知道名称的报纸。
据不完全统计,现今在我们国内发行的报纸大约有2100多种。正如大家介绍的,在我们身边也有着很多的报纸。这么多报纸,我们都能把它们拿来读一读吗?一方面,可能经济上不允许;另一方面,书报本是我们利用闲暇的时间来读的,所以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这么多的报纸。因此我们必须从众多的报纸种选择适合我们的报纸来进行阅读。
3、平时你最喜欢读什么报纸?通常有几个版面?各版面是怎样分工的?你平常喜欢读哪几个栏目的?(取出报纸在小组内交流,并推荐一名同学准备班级中交流,教师准备好4版、8版、12版、24版等版面的报纸)
(设计意图:在这个活动板块中,还安排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最喜欢读什么报纸?通常有几个版面?各版面是怎样分工的?你平常喜欢读哪几个栏目的?这样,围绕读报这个主题,将读和说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了语文能力训练综合化的特点。)
(三)、指导剪报
1、过渡谈话:不知道同学们在读报的过程中,是否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在平时阅读报纸仲发现有许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例如一些有趣的知识、优美的语言、奇妙的图片等,但是,我们需要它时,却很难再找到,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2、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出现,有人将报纸上的有用资料分门别类剪贴成册,就能化废为宝了。
3、老师觉得这一方面我们班的几个同学做得非常好,他们以前就有这样的习惯,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些同学的剪报吧。(学生欣赏,过程中随机引导学生关注要点)
4、通过刚才的欣赏,你们能不能再结合平常出手抄报的经验,来谈谈如何制作剪报?
5、概括制作剪报的步骤
阅读报纸---剪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分类----粘贴----装饰
6、具体指导
(1)、“剪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对于“有价值的内容”,你们是如何理解的?(能增长知识的、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帮助的内容)
(2)、如何分类?(同一主题的分为一类,如英语知识、体育知识集锦等)
(3)、粘贴时又要注意些什么?(要平整、布局要合理等)
(4)、如何装饰?(可用彩笔画上自己喜欢的图画,也可以加上一些花边,但一定要清楚、简洁,不可太复杂)
7、动手剪报
(设计意图:“学做剪报”活动板块,先向学生简要说明剪报的意义,这是明理之举,有助于学生形成剪报的自觉性、主动性。再让学生将报上有用的资料分门别类剪贴成册,这是导行之措,学生通过身体力行的“剪贴”,能够获得直接经验。)
8、教师展示剪贴纸。到学期末我们来一次成果展示,评出各奖项。
(设计意图:“成果展示”活动板块,是对学生一段时间以来所做的剪报工作的交流评比。该活动项目是促进学生养成读报、剪报习惯的动力加油站,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尊重和保护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多样化地剪贴报纸。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教师总结
到这里,这次活动即将结束,虽然今天我们谈论的是读报剪报的话题,但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生活处处是语文,只要我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多读、巧思、勤动手,一定会收获学习语文的更大乐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有心人,在读书中获得快乐,在读书中获得成长。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 正确的、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 整体感知全文,并理解各部分意义,可以自己说出维生素C的发现经过。
3、 懂得生活中碰到奇怪的事情要善于思考,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
4、 体会文中人物在不同阶段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各部分,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经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文中情感,学习遇事细心发现勇于思考。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引导读题并质疑
二、 初读课文
1、 学生自学课文,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划出文中生字,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
(3)读通顺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带着问题,按照要求读课文。
2、 检查自读效果
(1) 出示生字词
(2) 指名读,读准字音并正音
(3) 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字词的意思
(4) 指读分自然段读文,读准字音,通读课文。师正音,评读
(5) 指名说说课文的大意,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指导书写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提示:注意一些易错字的正确写法。
2、 学生练习描红仿影。
第2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生字新词,个别上黑板写。
哥伦布 大西洋 海上凶神 维生素
2、 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词语说一说本课的`大概内容。
3、 师述:16世纪的航海生活不仅艰苦,还很危险。因为“海上凶神”随时都可能降临到任何一支船队。那一年,哥伦布的船队刚出发不久,就面临了“海上凶神”的灾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板书:维生素C的故事。)
二、 阅读理解
1、 自读课文2—5自然段,读后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 讨论交流
一份感动 一份悲伤 一份伟大 一份无私
(1)你是从段中什么地方感受到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画一画,再想一想为什么有这么一份情感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指名反馈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份感动、悲伤、伟大……
3、小结:无私的船员,为了不拖累船队舍弃了生命,主动要求弃于荒岛。这份伟大、无私深深打动了哥伦布,也令哥伦布倍感愧疚,所以船临近荒岛,他的心情更沉重了。可是奇迹出现了,这是个什么奇迹呢?
4、这是怎么回事呢?请自由读第6自然段。
5、指名反馈
6、船员们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使哥伦布知道他们的病愈和他们天天吃野果子联系在了一起。
小黑板出示:难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
(1)指导朗读。(读出疑问语气)。
(2)改为陈述句。
7、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读课文7、8自然段。
8、读完后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野果子和船员病愈存活的秘密
9、小结:是啊,这就是船员们奇迹般存活的秘密。和船员们的生命密切联系着的原来就是维生素C
三、总结全文
1、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可以针对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结合实际,劝导大家要均衡饮食。)
2、总结:是啊,《维生素C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不仅有饮食习惯方面的,还有做人工方面的。老师祝福你们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3、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食物含有维生素C。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板书设计:
维生素C的故事
沉重 噙泪
更沉重 惊喜
探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敬佩”、“再三”、“热泪盈眶”造句。
2、会借助课题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按“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质疑→读议(解疑)→说练”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用以启发式为中心的“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法,在读议、理解过程中穿插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关注课文的深厚的人文内涵的同时,避免把课文上成空洞的说教课,政治思想课。应把时间限度地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没有斧凿的痕迹,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读懂课文,掌握方法,达到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深悟两位首长乃是共产党领导人高尚人格精神的典型代表,他们严守军纪、关爱群众、以身作则、模范表率,才使“军爱民,民爱军”,“军民一条心”,才使自己的政党有了极强的凝聚力,使自己的战斗部队坚不可摧,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拥护,才使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二十八年,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了腐朽黑暗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人民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重点】
1、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条心”的军民鱼水般的深情。
2、借助课题,结合相关的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按照“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
一、实物展示,激趣导入
1、出示两块银元,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银元,是中华民国时期的钱币。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块银元有关,围绕这两块银元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记记生字的字形,想想新词的词义。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反馈
(1)做作业本第二题,做完后自由轻声朗读,全体完成后齐读。
(2)出示习题:
埋怨(mán mái )缝补(fèng féng )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暂时不要求学生十分完整的概括,
只要求学生说个大概)(孙老汉给刘司令员和邓政委沏茶时不小心打碎了茶壶,邓政委塞给他两块银元叫他再买一把。孙老汉的老伴把银元缝进了刘司令员的衣领里。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又派人把银元送还给孙老汉)
二、分段理清文章线索
1、围绕着银元,你能给课文理出一条线索来吗?
(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塞银元——(孙老汉的老伴)缝银元——(刘司令员和邓政委)送还银元。
2、根据以上线索,给课文分段。
(1)学生根据提示分段。
(2)交流。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注意“不”字的声调变化。
3、写几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4、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5、熟记成语,读读背背,作为积累。
6、说话:即兴演讲。
7、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一些语言故事的成语,熟记成语,读读背背。
拟订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练习1——5题。
教学过程:
一、用钢笔描红。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生齐读内容,要求读正确、通顺。
3、练写描红,师巡视指导。
二、读一读,注意“不”字的声调变化。
1、自由读内容,观察比较,两行读音有何不同?(小组之间可讨论讨论)
2、指名回答。
3、师小结:“不”字在前面的所有的词语中,如果后面是第四声的字,那“不”字就读第二声;若后面的字是其他三声,“不”字仍读本调第四声。
4、齐读词语,进一步体会。
5、交流“不”字声调变化的词语。
三、写几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成语是汉语宝库里光彩夺目的明珠。它有多种来源。其中有一些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思考:找出这样的成语。
3、竞赛分组讨论。板书成语。
4、集体评议。
5、自由读成语。
6、摘抄成语。
四、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自由朗读句子,回答两个句子间有什么关系?
3、练习用关联词造句。
⑴指名口头造句,是评讲。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学会用书信体。
2、能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自己的家乡。
3、通过生动、细致描写,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
教学重点:
用书信体的格式,从不同角度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学难点:
通过生动、细致描写,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信封和纸)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信封和信纸)
2.今天的课我们不用簿,就用信纸和信封,怎么样?
二、读懂例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例文,看看跟平常的例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1)指名说说。
(2)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书信的书写格式和第二人称的形式。
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朗读或默读王磊同学写给李阳同学的这封信,想一想,王磊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家乡?
3.如果你是李阳,读了好朋友的这封来信,你会有什么想法?为什么?文中的哪些描写深深吸引了你?
(1)交流。
(2)列出介绍的提纲。
(3)学生分组汇报自己的想法。
三、说说家乡
1.同学们,你了解自己的家乡吗?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独特的魅力,能说说吗?
(1)分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家乡的资料。
(2)把各小组的资料进行整合,列出介绍提纲。
(3)分组具体介绍。
2.师生评议、补充。
3.学生在各小组内修改、完善提纲。
四、学生练写
1.学生练写草稿。
2.交流、评议、补充。
(1)小组互读互评互助。
(2)分组交流,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誊写,装进信封,写好地址。
板书设计:
请到我的家乡来
---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教学反思:
学习读书名言。
(1)自由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指名朗读,正音。
(3)讨论:这两句话都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4)再读句子,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练习背诵名言。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案7
教学目的:
1.学习a o e三个单韵母,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四个声调符号,能正确地读出a o e的四声。
3.认识和学习使用汉语拼音四线格。
教学重点:aoe的发音、书写以及四声读法。
教学难点:aoe的书写,上声、去声两个声调读法。
教学方法:图形认读法、儿歌记忆法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韵母卡、声调符号及读法示意图、黑板上画有四线格。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准备谈话
1、教师简介汉语拼音的作用,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结合教给学生一首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看书识字需要它,帮助学习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2、指导学生看课本第4页,认识课题。(告诉学生从今天开始学习汉语拼音,先学第一课。)
二、学习单韵母a
1、指导观察“小女孩唱歌”图,谈话中引出a,(出示a的韵母卡)读a,告诉学生a是要学习的第一个单韵母。
2、学习a的发音
(1)示范发a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a音的发音方法(口张大,舌面中间稍隆起,口形始终不变,声音响亮,声带颤动)。
(2)练习发音,结合订正。(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3、指导认a的形
(1)引导看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哪个部位与a的字形相似,结合示范书写,用“小女孩,圆圆脸,一条辨子扎右边”帮助记忆。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左下方a的笔顺分析图,教读笔画名称(左半圈,竖右弯),让学生说说a几笔写成,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同时练习书空。
三、学习a的四声读法
1、认识声调作用,结合引出声调符号(板书),教读儿歌“起音高高一路平;由低到高往上升;先降然后再扬起;从高降到最底层。”
2、教师示范读出a的四声,边读边作手势。
3、学生跟读,边读边作手势。
四、认识四线格,指导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a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四线三格”,数一数有几条线,几个格子,告诉学生它叫四线三格,分别指出线格名称。
2、观察课文左下方,说说a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指导按笔顺书写。
3、学生练习书写,指导在a上标调号,边标调号,边读四声。
五、巩固练习
在拼音本上继续练写a的四声。(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方法,运笔方法。)
六、板书设计
a āáǎào ōóǒ e ēéěè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出示a,齐读a,开火车认读a的四声。
二、学习单韵母o
1、指导观察“公鸡打鸣”图,从谈话中引出o(出示o),告诉学生o也是一个单韵母。
2、示范发o,让学生模仿练读,体会o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嘴唇圆圆的,舌头向后缩,口形始终不变,声音响亮。)
3、采用多种形式练读,结合正音。
4、引导观察插图,识记字形,结合示范书写,用“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一叫ooo”帮助记忆
5、练读o的四声(以手势辅助,先按序,再变序,抽读)
三、学习单韵母e
1、指导看图引出鹅(e),从音引出e,(出示e)
2、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e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口半开半闭,嘴角向两边咧开,露齿,舌头后缩,舌根稍抬。让小朋友咧嘴笑一笑发e音)
3、组织多种形式练读,正音。
4、引导观察插图,识记e形(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象个e),示范书写,书空。
5、练读e的四声(用手势辅之,先按序,再变序)
四、巩固练习。
1、抽读aoe及它们的带调卡片。
2、做听韵母(包括带调的)发音取卡片游戏。
五、指导书写。
1、引导观察oe在书中四线格上的位置,说说它们几笔写成,写在哪一格上。
2、师范写,让学生观察起笔、止笔,运笔方向。3、全班试写,练习书写。
六、作业设计
1、练读aoe的四声。
2、练习在拼音格里书写aoe。
2、i u ü
教学目的:
1.学习i u ü三个单韵母,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四个声调符号,能正确地读出i u ü的四声。
教学重点
1.读准三个韵母的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2.准确读出单韵母的四个声调。
教学难点:读准单韵母的四个声调,其中二声和三声较难掌握。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出示“aoe”字母卡片请同学读。
2.读“aoe”的四声。
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是怎样学习单韵母“aoe”的音和形的?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出示“iuü”三幅图和三个字母,让学生看图,自己说说怎样记住“iuü”的音形?
二、学习“iu”的音形
(一)学习单韵母i
1.观察“i”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怎么读?借助衣服的“衣”读“i”的音,
(3)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i”的音时,口开得很小,上下牙齿对齐,舌面前部抬高,嘴角稍往两侧咧。
(4)学生自己练习读,体会发音要领。
(5)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6)开火车读。
2.学习“i”的形
(1)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i”的形呀!
(2)学习记忆小儿歌:牙齿对齐“iii”
3.学习“i”的四声
(1)出示单韵母“i”,问:你们知道“i”怎么标声调吗,可以看看书。谁愿意说一说?
(2)师强调:给韵母“i”标声调时,要去掉“i”头上的小点。教师板书:“īíǐì”。
(3)自己试着读一读i的四声。
(4)教师范读,学生随读(顺读)
(5)同桌同学互相读(顺读)
(6)指名读。教师纠正二声三声的读音。
(7)问: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借助哪些字的读音读“i”的四声呀!
(ī医院;í怀疑;ǐ可以;ì艺术)
(8)同桌同学打乱四声顺序读。直呼带调韵母“īíǐì”
(9)指名读四声。
(二)学习单韵母u
1.观察“u”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怎么读?自己试试借助乌鸦的“乌”学习“u”音。
(3)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u”音时,双唇尽力拢成圆形,嘴巴突出,使中间只留一个小孔,舌头后缩。
(4)学生练习读,体会发音要领,读准字母的音。
(5)指名读。
(6)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2.学习u的形
(1)观察插图:你觉得哪部分与“u”相似?
(2)学习记忆“u”的小儿歌:嘴巴突出“uuu”。
3.学习“u”的四声
(1)出示“u”的四声“ūúǔù”,自己试着读一读。
(2)指名按顺序读,注意纠正学生读不准的音。
(3)问:谁能用“u”的四声练习组词?
(4)打乱顺序读四声,直呼带调韵母“ǔùūú”
三、指导书写“i ”
1.出示四线三格中写好的“i ”。
请同学们观察“iu”的占格位置。
2.指导书写出“i”
(1)认识拼音字母的基本笔画:“丨”竖、“·”点。
(2)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小竖,然后在上格中间写点。写后请同学们说“i”的笔顺。
(3)说书写韵母“i”的小儿歌:中格写小竖,一点在上边。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3.指导书写u
(1)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小弯。注意无论是竖右弯,还是竖小弯,竖一定要直。
(2)请同学试着编一个小儿歌: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小弯,先大后小紧相连。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在巡视的过程中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放在实物投影上大家评议。请同学们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你觉得不太满意?应该怎样写?
(5)学生修改自己书写不满意的字母。
(6)再次展示学生书写好的、有进步的进行表扬鼓励,调动学生书写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i、u”的音形和它们的四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
附: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iu”及带调的“iu”。
二、学习单韵母“ü”。
1.观察字母“ü”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念什么?
(3)师讲:我们借助小鱼的“鱼”平读第一声就是“ü”。
(4)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ü”的音时,双唇成扁圆形,舌头向前接触下齿背,口形象吹笛子。
(5)学生自己练习体会发音要领。
(6)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7)指名读、开火车读。
2.学习“ü”的形
(1)问:“ü”的音同学们读得挺准的,怎么记“ü”的形呀?
(2)看图,它与“ü”哪一部分相似?
(3)读记忆小儿歌:像吹笛子“üüü”。
3.学习“ü”的四声
(1)出示“i”的四声与“ü”的四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师强调:单韵母“ü”标四声调时小点不能去掉,要带点写成“ǖǘǚǜ”。
(3)自己试着读读“ü”的四声。
(4)指名读。
(5)请发音准的学生领读。
(6)教师强调二声和三声的读法。
(7)请大家选择一个声调的音组词语。
(8)打乱顺序读“ü”的四声。
3.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看书上“ü”的笔顺,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观察两个“点儿”的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点儿”稍靠近一点,点写在靠下一点,在上格的下面。
(3)书写韵母“ü”的儿歌:竖右弯,竖小弯,再写两点在上边。
(4)学生练习书写“ü”,教师巡视,表扬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好的,同时纠正学生写姿和执笔方法。对书写不规范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欣赏书写好的学生作业。
三、读儿歌
1.出示书中的儿歌内容,读读红色的单韵母。
2.教师范读或请学生读。
3.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学生随读。
4.同桌同学互读。
5.指名读。
四、小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3个单韵母“aoe”,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3个拼音朋友,就是单韵母“i、u、ü”。现在我们一共学习了6个单韵母,分别是“aoei、u、ü”。你们能试着背一背吗?同学们学得不错,写得也很认真,要想把拼音字母学扎实,回家要多读读书呀!
认一认1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汉字,能够读准字音。
2.通过观察图画和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了解字义。
教学重难点:认识本课16个生字的字并能读准16个生字的字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本课“人、口、手、足、舌、牙、耳、目”这8个生字,读准字音。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案8
教学要求:
1.通过对采访录音和提示的学习,了解什么是采访,怎样进行采访。
2.根据采访录音,要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并且对这些材料展开想象,写具体。
3.用学到的方法,按采访要求采访本班老师和同学中出现的好人好事,然后写下来。
教学重点:
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将习作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讨论导人,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讨论昨晚大家看“新闻联播”节目中,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指名模仿其中你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一位记者的采访活动,将其表演出来。
2.教师:采访是广大新闻工作者每天必做的工作,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坏人坏事也正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大量采访而公布于众的。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作为明天社会的主人,我们了解并学会采访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初读例文,认识采访活动
1.指名朗读采访例文,思考:
(1)采访录音中被采访的人是谁?采访什么事?
(2)采访材料中说的是戚老师哪个方面的事?其中有几件?哪一件最主要?“风雨无阻”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表现出戚老师的什么优秀品质?
2.:蔡强同学的采访录音介绍的是戚老师为学生补课的事,其中最感人的一件事是星期三晚上的补课。戚老师为朱志成同学补课不是一次。因此,我们习作要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写。显然,“雪夜补课”应作为重点,具体地写下来。
3.指读“一个星期三的晚上”段,思考:
(1)这段话哪些地方可以具体地写?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进行补充。(同桌互说)
(2)将“雪夜补课”段完整地写下来。
①先写什么?②再写什么?③最后写什么?
(3)请同学完整地说一说。
4.再读全文,思考:
(1)写戚老师补课的事,除“雪夜补课”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感人的事例?
(2)对这部分内容我们在习作里怎样处理呢?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学生轻轻地、快速地通读采访例文,讨论:根据这个采访录音,怎样以“风雨无阻”为题,写一记叙文?
(1)的开头你认为可以怎样写?
(2)对戚老师“雪夜补课”和“电话补课”两个事例,怎样接着开头部分写出来?
(3)怎样结尾最能表达朱志成和你对戚老师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4)结合讨论,以“风雨无阻”为题,写一完整的记叙文。
2.学生读文,教师指导修改。
3.教师:
填空:根据采访录音写文章,在了解录音内容之后,先从确立________,再选择________,然后将重点材料写________,最后按记叙文的要求将________。
四、揭示要求,循序练习
1.同桌交流学校老师和同学中出现的好人好事,按采访要求进行采访,然后文。
2.指名口述,教师指导集体评议。
3.练习写稿。
板书设计:
习作2
确立中心
选择材料
展开想象,写具体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体会石榴的美及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2、体会用拟人的写法能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
3、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体会用拟人的写法能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指导用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指导用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6《石榴》(生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石榴在春天长叶,夏天开花,秋天结果。)
3、作者在写这文章时,是按照石榴的生长顺序来写的,我们在写有关植物的文章时,也应该按照植物的生长顺序来写。
二、研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小石榴。那么,小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石榴一天天长大的句子。
1、师相机出示句子:“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1)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石榴是慢慢长大,慢慢成熟的。)
(2)全班齐读。
2、那么,哪一句写了石榴果的变化。师出示句子:“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1)再请一个同学把这一句话读一次,其它同学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是逐渐最后)我们把这些词读一次。把这整句话读一读。
(2)出示课件体会石榴颜色的变化:同学们看,这就是石榴果颜色变化的图,它的外皮先是,逐渐变得、,最后变成。
(3)你们看老师能不能把“黄中带红”和“青绿色”换个位置呢?(不能)为什么?(因为植物的生长是有顺序的,说明作者写文章之前是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的,所以作者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这也说明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
(4)你们看,石榴果的颜色在变化的过程中,美不美?我们能不能美的把这一句话读一读。齐读。
3、学习两个拟人句。
过渡:熟透的石榴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一看,师拿出准备好的石榴,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老师这里有两句话都是写熟透了的石榴的,你们读一读,并说说哪一句话好,为什么?出示句子:
1、熟透了的石榴裂了,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从黄绿色的叶子中露出来。
2、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黄绿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2)为什么说第二句好呢?(第二句把石榴当成人来写)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这种写法叫拟人。
(3)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把石榴当成人来写?(笑得咧开了嘴急切地扒开张望报告喜讯)
(4)齐读这些词语。
(5)请四个学生上台做下列词语的动作,其它学生跟着做。
笑得咧开了嘴急切地扒开张望报告喜讯
(6)刚才同学们做这些动作时,老师觉得你们非常的活泼可爱,可想而知,作者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加到石榴身上,我们自然而然就觉
得石榴是那么的……(活泼可爱)所以把石榴当成人来写,就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有趣活泼,我们不由得对石榴产生了喜爱之情。)
(7)现在,谁来说说为什么第二句好?
(8):所以,我们平时文时,多用些拟人的句子,就能把意思表达得更生动形象。
(9)喜欢石榴吗?谁来读读这两句,读出石榴的活泼可爱。
(10)让我们美美的把这段读一读,好吗?
三、研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看,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个石榴,我把它的外皮剥开,你们看看里面是什么呢?(板书:看)
1、你看到了什么?(石榴子儿)那么书上是怎样写石榴子儿的呢?请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石榴子儿的句子。
2、师相机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生齐读。
(1)找出描写石榴子儿的词语,把它画出来。(玛瑙般的子儿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2)出示石榴子儿的课件,理解这些词,你觉得石榴子儿怎样?(很美)
(3)从这些词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抓住了石榴子儿的什么来写呢?(师板书:形状和颜色)
(4)你们看,,石榴子儿美不美?谁能把这个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3、这么美的石榴子儿,想吃吗?请两个同学上来尝一尝。(板书:尝)并说一说是什么味道的。(板书:味道)
(1)作者是怎样写石榴子儿的味道的?请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出示句子::“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谁来说说石榴子儿是什么味道的?(酸溜溜、甜津津的)
(3)作者的感觉怎样?(板书:感觉)(清爽无比)清爽无比又是什么感觉?(凉快、口感好)
(4)你们喜欢吃吗?谁能美美的读读这句话?
把整段话读一读。
师:同学们,每当石榴成熟的季节,枣庄就会举办一个国际石榴节,前年枣庄人民就和外商签定了166亿元的合同呢!小小的石榴还是枣庄人民发家致富的大功臣呢。小石榴可是我们人的骄傲呀!
15、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石榴,好吗?(齐读句子)
通读全文:课文把石榴写的真美,让我们再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
四、写法,读写结合。
1、师写法:作者写石榴子儿时,先观察它的形状和颜色,再品尝它的味道,最后写自己的感觉,我们品尝一种水果时,可以按照作者的这种方法来写。
2、课后练习的第五题要求我们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老师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了一段品尝香蕉的话,请读一读。
我拿出一个弯弯的黄色的香蕉,掰开薄薄的外皮,就露出米白色的果肉,我闻了闻,好香啊!我轻轻咬了一口,软绵绵,甜滋滋的,真是越吃越想吃。
3、老师除了按照作者的写法外,还多加了一项——闻气味,你们写的时候也可以加上这一项。
4、现在正是橘子上市的季节,街上的水果摊上的橘子堆成了小山的,现在请同学们把你带来的橘子拿出来先观察再品尝,然后按照第自然段的写法,把你品尝的经过说一说。
5、交流:请一两个学生上台说,师生按照写法评议。
6、学生动手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7、讲评。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准备搜集各种形状的叶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每一节诗歌所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师引导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2)注意正音。
(3)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节
1、谁来读?
2、你知道了什么?
3、大树怎样美?
3、指导感情朗读。
(二)学习第三~~八节
1、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你看的叶子是怎样的?
理解:形态各异:样子各不同。
4、叶子做着怎样的工作?
理解:奉献:贡献。
5、每个季节的叶子是怎样的?
6、齐读。
(三)学习第九~~~十一节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茁壮:强壮、健壮
葱翠:(草木)青翠
输送:运送;从一处运到另一处。
3、齐读。
1、出示词语。
2、出示生字。
3、写这些生字要注意些什么?
4、师范写“异、奉”。
5、指导学生描红。
学生读课题。
交流想知道的内容。
交流,指名回答。
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指名学生读第一、二节。
那棵大树很美。
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学生练习朗读。
学生分小节读课文。(指名读、小组读等)
学生交流。
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春天:叶子嫩绿,夏天: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天:飘零。
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学生回答。
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学生齐读。
学生读词语。
学生认读词语。
学生齐读。
学生仔细看。
学生描红练习。
计:
课后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为习作命题。
2、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3、适当地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习作的感染力。
4、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3 我喜欢的一种美味
教学难点:
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二、创设情景,介绍美味
模拟在饭店吃饭前的场景,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
三、介绍:指名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四、讨论:听了他的介绍,我看见有人咽口水呢?谁来评一平,他介绍得怎么样?
模拟在饭店吃饭的场景。这道菜不错!我也想做一做可以吗?
五、口头练习说
小组讨论:(1)代表发言 (2)集体评议
六、现场采访,表达感受
你品尝之后有什么感受?
七、关注细节,充溢情趣
你是怎么品尝这道美味的 ?有没有听过关于他的传说?只有写出他的一些细节,习作才会生动充满情趣。/article/
你一定非常喜欢自己介绍的这道美味把!把你于这道菜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
集体习作,表达经验
第二课时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二、佳作欣赏。
教后小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3,我喜欢的一种美味,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要求认的字及要求写的字,能够正确准确的书写。
2、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学生是怎样升旗,并从中爱到爱祖国的教育。
3、 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且能够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认识7个会写的字,会写8个会写的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挂图。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录音导入: 2分
播放录音,说一说你都在什么时候听到过这首歌?(在升旗时)那升旗时你们会怎么做?
看一看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二、 初读课文 6分
1、 借助拼音来正确的读课文。
2、 边读边画出要求认和要求写的字,在读这些字时要注意读音。
预设:有些学生在读时字与音对照不准确。
解决办法:要求学生来指读。
3、 指着这些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
4、 只看汉字不看拼音读一读,不认识的字看一看拼音。
预设:学生们会依旧照着拼音读。
解决办法:教师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们看着读,不会的再看书。
三、 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5分
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学生会说出好多种答案,只要是与课文有关就可以。也有可能说的与课文内容不符。
解决办法:教师引导,你能试着说一说与国旗有关的内容吗?
四、 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10分
1、 读课文说一说这首儿歌中一共有几句话?
2、 在小组内熟读这几句话。
预设:每个同学都读完整这首儿歌时间不够。
解决办法:由小组长布置一个同学读一句。
3、 把你读的那一句读给你们的同学听。
预设:在小组有些同学读的不够准确。
解决办法:要求小组成员要指出同学们读的不足的地方并给予改正。
4、感悟课文内容。
(1) 在文中找一找在升旗中我们是怎么做的?
(2) 找出来在你们组内读一读。
(3) 谁能有感情的把这句读一读。
预设:由于学生的这种经历少,读的不够有感情。
解决办法:老师范读。
教师总结:是啊,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它是老一辈们用鲜血换来的,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在国旗下茁壮成长,我们为此而自豪。
五、 有感情朗读全文。5分
1、 找出你喜欢的一句有感情的读一读(在小组内练读)
2、 指名读一读。
六、 背诵课文。 7分
1、 把你喜欢的那句话试着背一背。
2、 试着背一背全文。
七、作业:把这首儿歌有感情的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1分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案13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弘扬和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索、研究,自己解决问题。最后安排自我评价、调节补救环节。这样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苯沂究翁狻K谆八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就是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后让学生思考:从题目看,本文会写什么内容?(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简单说一说。
2弊远量挝摹L崾疽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学生试读课文,指名学生愿意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整体感知,让学生说出文中写了西湖哪几处景物。
3比隙辽字、生词。
二、再读生疑,研读感悟
1毖生读书,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西湖周围的远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丽?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对小的问题当时予以解决,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如上进问题)让学生研究解决。
2本读思考,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可以互相讨论。检查学习效果时,可让学生不按自然段顺序汇报。
各自然段精读设计:
第二自然段:你认为写远山和湖面景色的句子中,哪些词很重要?(绿、青、浓、淡、银镜、飞、一闪一闪等词语)能说说理由吗?你能把这些词读好吗?让学生反复品读。
找出两个比喻句并口头造句。
第三自然段:什么叫“心旷神怡”?文中哪些景物让你心旷神怡,感到特别舒畅?学生自由说。
你能把“心旷神怡”的舒畅心情读出来吗?
第五自然段:先让学生看图,读出图中意境,再配上舒缓优雅的音乐范读课文,反复体会月光下西湖的美丽景色。
通过二、三、四自然段学习,谁能说一句赞美西湖的话(“西湖真美啊!”等),自然引出:“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三、学做导游,背诵积累
同学们对西湖的美景都感受到了吗?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来西湖参观,你们可以给他们当导游吗?
学生对照课前准备好的西湖图片(全景、远山和湖面美丽景色、小洲等主要景点、月光下的西湖风光)当导游讲解,部分学生戴上头饰、面具扮游人。
试背课文。
做“词语汇展”游戏,积累词语。老师说意思,学生猜词语;老师说近义词,学生猜词;老师指(或述)图中景物,学生用一个准确的词描绘。
四、自我评价,调节补救
评价题:
1笨雌匆簦写词语;
2北纫槐龋再组词;
3毙唇义词;
4毖生打比方(如:中秋节晚上,一轮明月宛如一个洁白的挂天空);
5备据课文内容填空。(具体内容略)
学生评价后,根据自己薄弱环节作补偿性学习。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案14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的:
1. 学习如何写线路,了解当地地名的由来。
2. 读背成语和名言。
3. 写好带有木字旁的字,注意它的变化。
4. 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画出家庭住址示意图,说说附近地名的由来。
成语的熟记、理解。
能用流畅的语言向爸爸妈妈介绍朋友。
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写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和走法,能画出示意图。
介绍附近地名的由来。
教学过程:
一、处处留心
读小芳写的住址和走法。
思考:小芳使用了哪些关键词儿来讲清楚走法?
小结:地名、方位词、数量词。
二、学生试写自己家的住址和走法并介绍。
评议:看是否写清楚明白。
三、你家附近有哪些地名?选一个谈谈它得名的由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成语和名言,理解成语的意思。
2、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 自读成语。
2. 抽读,正音。
3. 说说成语的含义。
4. 背诵。
5. 读名言。
6. 介绍其时代背景和含义。
7. 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 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
2. 读小提示。
3. 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能用流畅的语言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朋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把朋友带到自己家中,怎样向爸爸妈妈介绍朋友的情况呢?
思考:介绍些什么?
1. 朋友的名字、年龄,就读学校,家住哪儿?
2. 朋友的优点。
第一次做客该怎样做?
二、分组练习。
三、集体交流,评议。
四、布置作业
1、写四个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2、设计一张家庭地址的名片,上面要有家庭地址,走法及示意图。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案15
教学要点:
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并相机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
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
2、引入:(课件出示图片)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节
1、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配乐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课件出示)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五、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上册翠鸟教案04-15
语文教案小学上册教案10-13
小学语文上册《中彩那天》的教案04-24
小学语文上册《吹泡泡》教案05-24
小学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优秀范文09-26
小学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教案10-10
语文上册《识字三》教案06-30
语文上册《雨后的森林》教案06-30
上册语文模范课堂教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