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正文
小学数学教案集合6篇模板大全

2023-10-02 16:49:48 21好文网 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计算同级运算、两级运算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3.使学生养成规范解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小括号的作用,能准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式题。

  教学难点

  学生能规范地脱式计算。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软件及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们刚刚结束了+-黄金周,老师想知道你们是怎样度过的,你们想知道小动物去了什么地方吗?

  [多媒体软件伴随录音:清晨数学王国的闩口站满了游客,不一会儿却传来吵闹声。鸭姐姐得意地说:我的票上有+、-号我该排在队伍最前面。猫头鹰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票上有、号,我该排在第一个。两人吵闹得面红耳赤,大黄狗跑过来大声嚷到:别吵了,我的票上有( ),你们都该排在我的后面去。师:同学们,你们当小裁判,判断下谁该排第一?跟随学生回答揭示课题。

  二、探究尝试,总结规律。

  1.以旧带新

  3+4x8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试给它加上我们的新朋友小括号,使它变成

  另外一道题。学生试做例题(3+4)x8

  2.合作探究

  3+4x8 (3+4)X8=3+32 =7x8=35 =56

  师:请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观察、比较去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你觉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3.反馈练习

  42(17-11) 100-(60-10)

  (35+14)7 12(2x3)

  (让学生先读题,自选两道独立完成。)

  4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呢?

  一看(看清题里是否有小括号,有哪些运算);

  二想(想一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运算);

  四查(要有步步检查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1.小动物们在我们公平的裁判下来到了数学电影院,观看了电影《符号妈妈》。

  同学们谈一谈看完电影的收获。(通过一场电影,把学习的几种运算顺序融为体,既实现了知识的整合,又便于学生掌握和区分。)

  2.小动物参观了数学迷宫,闯关练习。

  第一关:先读题,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

  顺序。

  20+7x6 (82)X9

  4x68 72-99

  36(43-39)100-15+5

  第二关:判断下面各题,结果相等的画,不相等的画,请同学们自己读题,认真思考一下。

  10+155=(10+15)5

  5X(3-2)=5x8-2

  2x4x3=3x2x4

  60-(30-20)=60-30+20

  3.小动物来到了数学游艺厅。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数字2、5、6和运算符号组成两步式题,结果要比14大。

  四、小结

  师:小动物们快快乐乐地玩了一天,同学们猜猜它们会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认识毫升

  1、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

  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5、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板书:mL,ml)

  6、师拿出装有1毫升水的量杯。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

  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

  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二、升与毫升的进率

  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全班集体订正。

  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

  想想做做3 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

  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

  想想做做4 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名:为什么20xx毫升是2升?

  想想做做5课前完成,课上汇报结果。

  四、你知道吗?

  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五、学生活动

  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

  同学们总结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案(二)》。

  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基础课

  教法:多级分析综合法

  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数学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

  难点: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二课时

  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转化课

  教法:尝试自学法

  目标:1、在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及算理。

  2、能正确地计算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式题。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及概括能力。

  重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和分子是0的分数。

  难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和分子是0的分数。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三课时

  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转化课

  教法:尝试自学法

  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

  难点: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四课时

  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

  课型:训练课

  教法:设疑激思法

  目标: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五课时

  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课型:迁移课

  教法:引导模仿法

  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灵活确定算法、正确进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计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正确率。

  难点:计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六课时

  课题: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课型:迁移课

  教法:引导模仿法

  目标:1、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2、使学生认识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简算方法。

  难点:简算方法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七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

  课型:训练课

  教法:设疑激思法

  目标:1、进一步更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八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

  课型:训练课

  教法:设疑激思法

  目标:1、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的正确率,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一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内容:

  这一教材分为三小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目标:

  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 理解整数加法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4、 使学生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关键: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课时安排: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

  4、 整理与复习--------------------------2课时

  五年级数学第九册全册备课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包括的内容有:分数加、尊、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设想:

  在前册已有的基础上重点教学分数四则运算,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培养学生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进一步认识最简单的立体图形,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 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6、 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数学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积累铺垫

  1.引入:刚才的游戏有意思吗?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课前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

  2.要求:刚刚我们根据比划来猜测是什么事物,现在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题目的意思。

  3.出示第一关:中山路小学原有一个花圃是长方形,长4米,宽3米。校园扩建时,长增加了2米。(1)学生画图(2)对比交流

  4.从图中你能求出什么?

  二、初步感知

  1.出示第二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40米。在扩建校园时,长增加了20米,这样操场面积就增加了600平方米。原来操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审题激需:你能想个办法让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题意顺利闯关呢?(画图)

  3.看谁能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都在图中表示出来?(1)学生画图, (2)对比交流:

  4.现在图有了,你能根据图来求出原来操场的面积吗?

  (1)学生尝试,教师巡视。(2)讨论交流:

  5.小结:从开始审题我们觉得有点困难,至现在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出来,你有什么感受?(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画图能帮助我们思考……)

  三、再次体验

  1.出示第三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宽30米的前操场。因为要造“牡丹公寓”,宽减少了10米,这样前操场面积就减少了400平方米。现在前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审题后问:长方形操场是怎样变化的?(宽减少)你能把宽减少在图上表示出来吗?

  3.学生画图,尝试解答后交流:把题意表示清楚了吗?能指着图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吗?(可能会有几种方法,重点指出宽减少了,长不变,减少的长方形的长就是现在长方形的长。)

  4.小结揭题:我们顺利闯过了第三关,你能谈谈画图对我们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清楚地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画图(板书)。

  四、深入体验

  (一)第四关:

  1.引入:应用画图的策略,我们来闯第四关。

  2.分层出示:

  (1)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长增加了20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口答,再出图列式)

  (2)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宽增加了15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口答,再出图列式)

  (3)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长增加了20米,宽增加了15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学生猜测。先独立画图,再讨论验证。(得出不是增加1200平方米,应该大于1200平方米)

  到底增加了多少?学生解答后交流。(交流“整体”和“分块”两种思路)

  3.反思小结:从用经验猜测,到画图验证,最后到解决问题,你有什么启发吗?

  (二)第五关:

  1.引入:第四关我们都闯过了,下面我们要挑战——第五关!

  2.出示第五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如果这个操场的长增加20米,或者宽增加15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600平方米。你知道原来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1)审题后问:与第四关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同时”,一个是“或者”)

  (2)学生画图解答后交流:(让学生指了图来说思路。重点交流长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宽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长方形的长)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上下(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CAI)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CAI)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面积计算和练一练,练习十九第6~15题,练习十九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进一步了解这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面积的汁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出示练习十九第6题,让学生口算。

  2.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学习过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弄清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应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二、整理公式

  1.提问:什么叫面积?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

  面积的计量单位有哪些,你能说一说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大小吗?

  2.整理公式。

  出示第101页的图形。说明:这里的一组图形,表示了相应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请同学们看着第101页上这样的图想一想

  每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得到的,再把面积公式填在课本上,然后告诉大家这些公式和它们的来源。如果有不熟悉的,可以相互讨论。让学生填写公式并思考推导过程。

  3.归纳公式。

  指名学生说明相应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老师板书公式。追问: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时都要注意什么?(除以2)提问

  从图上看,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出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由其中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又推出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想一想,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以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来推导的?指出,我们在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时,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

  后面学习的.一些新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通过割、补,拼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已经能计算面积的图形来推导出来的。

  三、组织练习

  1.做练习十九第7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算式与结果,老师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指出:根据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做练一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在小黑板上,结合让学生说说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是怎样算的。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提问学生要怎样换算成公顷。

  4.做练习十九第9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追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呢?你发现哪个面积大一些?有什么想法?(长方形和圆如果周长相等,那么圆的面积大)

  5.做练习十九第13题。

  让学生测量、计算。指名说一说每个图形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6.让学生口答第14题,说说用什么方法可以求面积。

  7.做练习十九第15题。

  让学生操作、计算,然后口答长、宽和面积,老师依次板书。

  四、讲解思考题

  请同学们观察刚才不同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讨论一下:当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长和宽的差的变化与面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指名学生交流每组的讨论结果。追问:这些不同的长方形里,哪一个图形面积最大?指出:长方形周长一定,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越大;当它成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九第8、11、12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九第lO题。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