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正文
小学数学教案8篇精品模板免费下载

2023-10-02 16:49:21 21好文网 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8篇【精品】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针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段目标,结合教材求经过时间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1.明确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分清时刻与时间段。

  学生已经对时、分、秒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几秒,因此在教学例1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牢牢记住已经掌握的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同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生活情境理解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2.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借助钟面模型,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钟面,帮助学生理解经过的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交流探究找到解题方法,即“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教师准备 PPT课件、钟表

  学生准备 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出示PPT课件)

  1.出示复习题。

  (1)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有( )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1圈是( )分钟。

  (3)1时=( )分

  (4)1分=( )秒

  2.出示古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交流:这是一首描述什么的古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结:这是写珍惜时间的诗句,光阴就是时间。

  3.揭示课题:时间的计算。

  ⊙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2时=( )分

  想:1时是60分,2时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

  做一做。

  (1)5时=( )分,怎么想?[用5个60连加的方法;也可以这样想:在120分的基础上再加3个60分,即120+180=300(分)]

  (2)( )时=240分

  (3)3分=( )秒

  (4)4分=( )秒

  设计意图:例1比较简单,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时间的计算。

  (1)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你早上几时离家,几时到校呢?

  (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请同学们讨论并提出数学问题。(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讨论算法。

  师:大家这么快就知道是15分钟,你是怎样计算的?请把你的计算方法讲给组里的同学听。(小组讨论)

  预设 生1:数钟面上的大格,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生2:数小格,15个小格是15分钟。

  生3:45-30=15(分)

  师:计算时,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就可以了。这么多的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汇报)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计算的这道题中,几时离家,几时到校,这里的几时我们叫做“时刻”。而刚刚大家计算的经过时间,我们叫做“时间段”。时刻,只要看钟表就可以知道,而时间段是要经过计算得出的。以后计算时间段,也就是计算经过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情境练习。

  出示教材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解决,同桌交流算法。设计意图:时间的计算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本部分教学采用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化难为易,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计算的过程中不必要求学生统一使用一种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1.注重认数与生活相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教学中进行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尝试,从农家小院中抽象出1~5各数,通过培养学生建立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就在自己的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

  2.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和合作交流。

  通过“找一找”“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等活动,使学生把数物体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初步建立数感,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1~5的数字卡片 点子图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学具盒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双休日,小明来到了乡下的奶奶家,看,奶奶家的小院多热闹啊!(课件出示教材14~15页的主题图)

  观察图画,你能把图画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吗?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新颖的图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数一数。

  1.观察教材14~15页的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每种事物分别有几个。

  2.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将卡片1~5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人和物与同伴说一说,既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看到的东西,也能使学生从交流中获得新的信息,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

  (二)认真观察,自主学习。

  1.认识1。

  (1)你看到图中哪些事物是用1表示的?(学生自由回答)

  凡是像这样,1个人、1只小狗等都可以用数1表示。

  (2)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1表示?

  (3)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1)图中哪些事物是用数2表示的?(学生自由回答)

  像这样,2盆米、2只鹅都可以用数2表示。

  (2)图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2表示?

  (3)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2根小棒。

  3.认识3。

  (1)你从图中看到了3个什么?

  (2)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3表示?

  (3)请你拿出3根小棒,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试着摆一摆。

  4.认识4、5。

  (1)你会用上面的方法来认识4和5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2)举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3)动手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把事物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同时明确事物的个数相同,可以用同一个数来表示,使学生初步感知抽象出数的过程。然后,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5、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辅助分析“求另一个加数”数量关系,从而确定解题方法,突出检测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个?

  3、△△△△△△△△ △△△还剩多少个△?]

  二、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讨论: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我是这样检查的: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

  [3、讨论:针对图文应用题,我们应怎样解答?]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

  [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学生收集信息后,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分析,运用画图、摆一摆等方法,发现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和解决的方法,能找到题目中多余的信息排除掉,从而在图文应用题解答中明确求其中一个加数要用减法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本课时是百分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很少关注农业中的成数,贸然地与数学知识、课本中的百分数内容联系起来,欠缺知识间的沟通,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际来展开教学。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特作如下设计:

  1.复习旧知,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

  温故而知新。在教学中复习旧知,达到与新知间的贯通。本节课在学习新课之前,设计了三道复习题,其目的.是通过复习让学生回忆把分数和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巩固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解法。通过复习为新课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

  2.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由于有百分数的应用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没有过多的进行讲解,而是采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的有关成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2 1.36

  2.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百分之几?

  3.小华家承包了一块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吨,去年比前年多收了25%。去年收白菜多少吨?

  师:农业收成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有时也可以用另一种表示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成数。

  (板书课题:成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探索新知

  1.成数的意义。

  师: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增产两成”“减少一成”等描述,这里的“两成、一成”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成数。

  (1)质疑:什么是成数呢?

  (2)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3)教师明确: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4)举例说明:“一成”就是十分之一,“二成五”就是十分之二点五……

  2.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1)课件出示:把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三成 三成五 七成 九成四

  (2)小组探讨,找出改写方法。

  (3)指名汇报:先把成数改写成十分之几,再改写成百分数。

  3.教学例2。(理解成数的含义,解决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例2。

  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3)节电二成五是什么意思?

  (4)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路,板书解题过程:

  350×(1-25%)

  =350×0.75

  =262.5(万千瓦时)

  答:今年用电262.5万千瓦时。

  师: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掌握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再出示实际问题,很自然地就能把成数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百分数问题。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方法

  难点:

  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正确计算。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操作法、小组合作、演示法。

  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从易到难,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故此在教学中采用了上述几种方法。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放映CAI课件,春天的场景,伴随着音乐)春天到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盛装,处处鸟语花香,人们都喜欢到郊外去游玩。同学们,你们喜欢吗?好,现在老师带你们去郊游。接下来出示图:大公共车,有42个座位,小公共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

  提问:今天我们班有多少人?你认为我们应该坐什么车?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我们班有43人,一辆车坐不下,必须要两辆车才行。)

  提问:同学们,请你们选择一下,我们该坐哪两辆车?

  (1)出示图:大公共车和小公共车提问:大公共车和小公共车一共有多少座?学生回答。在此,板书:42 + 30 = 提问:42加30得多少呢?请同学们算一算。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用小棒,也可以用计数器,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接下来学生汇报,并且交流他们所用的几种计算方法:1从42开始,10个10个往上数。如:42、52、62、722摆小棒:先摆4捆小棒和2根小棒,再添上3捆。(得出7个十和2个一是72。)3用计数器:拨算珠4分一分,再合起来:先把42分成40和2。40 + 30 = 70 70 + 2 =72板书:42 + 30 = 7240 270教师接着提问:我们班只有43位同学,而大公共车和小公共车一共有72个座位,如果我们座这两辆车就显得太浪费了。哪么我们该选择哪两辆车比较合适呢?

  (2)经过学生的思考和选择,出示图:大公共车和小轿车提问:大公共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我们又该怎样计算?学生回答,并板书:42 + 3 = 提问:42加3得多少?该怎样计算?让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学生汇报、交流计算的方法。板书:42 + 3 = 45 40 2 5

  (3)通过刚才的计算,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肯动脑筋思考,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42 + 30和42 + 3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教师小结:42 + 30 先把十位上的40和30加起来,再加个位上的2。42 + 3 先把个位上的2和3加起来,再加十位上的40。接下来是课间娱乐:同学们,解决了前面的问题。现在,让我们来听这首《春天在哪里》,感受一下春天来临的美好气息吧!

  2、应用巩固新知:

  (1)课本第25页第一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学生先用计数器拨一拨,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学生在展示台上用计数器进行演示)26 + 20 = 50 + 34 = 26 + 2 = 5 + 34 =

  (2)第2题:计算:(学生自由计算,方法不限)41 + 50 = 53 + 40 = 20 + 67 =41 + 5 = 53 + 4 = 2 + 67 =

  (3)小竞赛:学生以组为单位,看哪个组算得又快又对。评出优胜组,给予奖励。59 + 20 = 40 + 47 = 6 + 33 =43 + 6 = 34 + 50 = 41 + 5 =6 + 31 = 28 + 30 = 27 + 40 =70 + 18 = 3 + 62 = 4 + 73 =

  (4)思维拓展:(应用题)一筐苹果有40个,一筐梨有34个,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列式并计算)

  3、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分别是怎样计算的?通过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

  4、板书设计:经过本节的课堂教学活动,形成如下的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 42 + 30 = 72 42 + 3 = 45 40 2 40 2 70 5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 情感目标: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主题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在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棒棒”假日小队的同学们来到郊外开展了一次野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他们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同学们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后回答。(同学们有的在搭帐篷,有的在烧烤食物,有的在钓鱼,有的在洗菜,还有的给小鸟做窝。) 板书:搭帐篷 烧烤食物 钓鱼 洗菜 做鸟窝

  二、引导观察,体会方法

  1.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1)教师提问:参加活动的队员们已经把毛巾晾晒起来,如果每人用一条毛巾,你知道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吗?你是怎样知道的??课件演示:晾晒毛巾的六个架子突出,其余场景虚化。 (有的学生可能是数出每个帐篷里住12人,教师引导学生: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吗?)板书:2×6=12。

  (2)教师提问:根据搭帐篷小组队员们的活动,你还能提出什问题?怎样解决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学生可能提出:3个帐篷一共住多少人? 教师指导学生从图中提取相关信息并追问:你怎么算出来的?学生可能说出以下解法。

  解法一:每个架子上有6条毛巾,有6个架子,一共住了6×6=36人。

  解法二:每个帐篷住12人,有3个帐篷,一共住了12+12+12=36人。

  2.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根据参加活动的同学晾晒的毛巾,就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并用各种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参观其他小组的活动情况,看看你们会有什么新发现?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1.教师提问:选择你喜欢的活动项目,仔细观察,和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再想一想,别人提出的问题你能帮助解答吗?比一比,哪组同学合作提出的问题最多,解决的办法最好。

  2.各小组选择有关活动,在组长带领下,互相提问,开展讨论,解答说理。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与学生共同交流,了解各组活动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四、汇报交流,应用拓展

  1.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补充。汇报的内容有时是无序的,教师通过以下有机的`设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正确表达。 我提出的问题是( ),发现( )条件后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说列式解答的过程及理由,教师板书相关解法。

  (1)烧烤活动。

  ①学生可能提出:参加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17人) 根据图意,学生可能列出4×4+1、3×4+5等不同算式,只要能说出道理,教师都予以鼓励。

  ②学生可能提出:烧烤中拿着棒子的有多少人?(4×3+3=15)教师提出:你是怎样想的?

  (2)洗菜活动。

  ①学生可能得出:在河边洗菜的一共有多少人?(在河边洗菜有3组,每组有2人,2×3=6)

  ②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个菜篮子?(每组有4个菜篮子,一共有3组,3×4=12) 3)给小鸟做窝。

  ①学生可能提出:一共做了多少个鸟窝?(每棵树放2个鸟窝,有5棵树,2×5=10)

  ②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棵大树?

  (3)钓鱼。

  ①学生可能提出:扛鱼竿的小朋友钓了多少条鱼?(左边的小朋友说:“我钓了4条鱼。”扛鱼竿的小朋友说:“我钓的鱼和你同样多。”可见扛鱼竿的小朋友也钓了4条鱼)

  ②学生可能提出:两人一共钓了多少条鱼?(4+4=8或4×2=8) 教师对于能够根据对话提出问题的学生予以表扬,并及时小结:我们可以从画面中找到条件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对话知道解决问题的条件。

  3.总结延伸。 今天,同学们参与了“棒棒”假日小队开展的一次有意义的队日活动,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真棒!回忆一下,我们中队开展过哪些队日活动,在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本领,能不能也提出几个问题,我们一块儿来解答。(学生自由说)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目标解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定位在学生已了解物体排列的简单规律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的。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让学生在发现规律,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感受多种方法内在的联系,理解并掌握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体会数学的统一美,也使学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感受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类按规律排列的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同学们算题老师猜。老师猜得都对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回顾规律,提出问题。

  1.动手操作,摆小旗。

  2.发现规律,说小旗。

  这些小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说一说,接下来再摆第10面是什么颜色?第11面呢?第12面呢?

  3.提出问题,猜小旗。

  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把自己的方法表达清楚,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2.汇报交流,组织研讨。

  (1)预设一:画图法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2)预设二:符号法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

  3 6 9 12 15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2-1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