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精华)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1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传授知识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
2.能力目标——发展智能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3.德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突出重点,必须分清主次。
2.不能孤立重点,要以重点带动一般,以一般烘托出重点。
3.认真思考,分析得出。必须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把握关键。
四.教学方法(过程):
1.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课堂小结,习题作业等。
2.设计顺序: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
3.顺序启发式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边讲边讨论,边复习边讲授。
4.使用以下提示语: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演示)——(讨论)——(讲述)、(设疑)——(启发)——(小结)、(举例)——(分析)——(解答)、(概括)——(归纳)——(推论)、(练习)、(提示)、(着重指出)、(板书)、(边写边讨论)、(回忆)、(强化)、(注意)、(资料)、(思考)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发展他们的智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启迪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病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去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
在明确的计划指导下,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果;通过复习、练习以及结合实际的运用,形成学生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2、知识目标: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为用方程解应用题等量关系做准备。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能力目标:注重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
教学重点:
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2)当a=5时,2a=(x),a的平方=(x)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级有a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30x(2)30x+a(3)a—30x
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二、综合练习:
1、独立解答p51第7题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
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
2、讨论口答p51第8题注意指导学生理解(3)小题,3x表示投中3分球得的总分数。
3、分小组完成p51第9题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4、独立完成p52第10-12题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
三、全课总结: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是什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
四、发展练习:
1、讨论p52第13题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
2、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
小学数学教案3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一道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
教材中要求掌握3种解题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列表法、取中列表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假设举例列表等方法,寻找解决的结果。教学中,要求教师不宜补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了一些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一些学生在兴趣小组、奥数等的学习中已经学过“鸡兔同笼”问题。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经验。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通过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等学习品质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学难点:
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儿歌)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数数脚有一百只,几只鸡来几只兔?
师:这就是我国民间的三大趣题之一,最早记载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课件出示古书动画打开书出现原题),原题是这样的,请看: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课件出示鸡兔同笼情境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中国历的数学趣题
“鸡兔同笼”。(板书:鸡兔同笼)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道题的意思?(鸡兔同笼,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共有94条腿,问鸡、兔各有几只?)
师:这道古代趣题你能解决吗?我们还是化繁为简,从简单入手吧!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题: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个有几只?
1、明确问题,独立思考通过读题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这道题里还有隐藏的数学信息吗?
同学们先来猜一猜鸡、兔可能各有多少只?(找一两个同学猜测)
到底是几只鸡几只兔呢?
2、小组合作交流。
师:小组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
师:把你们的方法写在纸上。可以使用桌子上老师提供的表格。
师: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1:我们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的成果)先假设有1只鸡,19只兔子,脚就有78条。脚太多,然后又假设有2只鸡,18只兔子,脚还是太多了。这样试下去就得到了有13只鸡,7只兔子。
师:腿多了,减少谁的只数,增加谁的只数?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
生:在旅游费用的租车、租船中,我们就是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这题的类型跟那差不多,我们想,也可以用这种尝试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
师:这种列表法有什么特点?
生:鸡一只一只地增加,兔子一只一只地减少。
师:谁能给这种列表法取个名字?
生:逐一列表法。
师:还有哪些小组采用不同的列表法?
小组2:我们也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我们发现鸡增加1只,兔子减少1只,腿就减少2条,所以我们没有一个一个的试,那样太麻烦,而是从1只鸡,19只兔直接跳到6只鸡,14只兔。最后也得到了13只鸡,7只兔。
师:腿的总条数多了或少了你们组是怎么调整的,也就是你们的调整策略是什么?
生:腿多了,我们减少兔子的只数,腿少了我们增加兔子的只数。
师:我们也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好吗?
生:跳跃列表法。
小组3:我们小组也是列表法。我们是先假设鸡有10只,兔子也有10只。这样比较简便。
师: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生:取中列表法
师(展示台展示三张表格)同学们三张表格都能很好地求出鸡、兔的只数,哪种方法最捷径。
生1:取中列表法直取中间数减少了“试”的过程能更简便、快捷地找到答案。
生2:我认为应该三种列表法结合使用,先用取中列表法减少一半的猜测数字,再用跳跃列表法加快猜测的速度,在接近答案时用逐一列表法。
生3::那是数字大时使用,数字小时,还是使用逐一列表法好,它答案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小组4:(展示台展示)我们组认为还是采用列方程法最简便、快捷,先假设鸡的只数为ⅹ,兔子的只数就为20-x。
列式是:2x+4(20-x)=54解得x=13兔子的只数是7.师:你们小组的同学很聪明,但这种方法我们暂不讨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和老师一起向他们请教,好吗?
师:还有哪些组没有汇报?
小组5:我们组也是用列式法算出鸡、兔的只数(展示):假设全部是鸡
(54-20×2)÷(4-2)求出兔7只,鸡13只。
师:这种方法,我们也留在课后私下交流。
师: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为我们的祖先感到骄傲,其实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们很了不起!
四、方法应用,巩固新知
过渡语:、“鸡兔同笼”问题传到日本,日本人称它为“龟鹤问题”,你认为“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相似之处?
1、师:除了“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类似以外,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
问题。(出示)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有单打和双打。12张乒乓球台上共有34人同时在打球。问:正在进行单打和双打的台子各有几张?
问:这题是否属于“鸡兔同笼”问题
2、师:我们班同学很聪明,会解“鸡兔同笼”类型的问题,那聪明的你,是否会出一道“鸡兔同笼”类型的题,考考其他组的同学呢?
3、(出示)一百个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人?
师: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思考这一趣题。
四、小结交流
今天这节课,我们跨越了1500多年的历史,即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又解决了我们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经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4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1.○□○〓△□〓□〓□△○□△○△□△〓〓△
2.画一个统计图
3.○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4.( )最多,( )最少,( )与( )同样多。□比△多( )个,□比○多( )个,○比□少( )个,○比△少( )个。
活动二: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调查全班同学喜欢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各有多少名同学?
2.学习小组四个同学比较一下,哪个同学的记录方法你最喜欢?
3.在数学书P86上的表格涂一涂。
4.说一说,你一共调查了( )名同学,
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喜欢( )色的'人数最少。
活动三:
1.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A.喜洋洋灰太狼
B.家有儿女
C.猫和老鼠
D.天线宝宝
2.调查你们大组成员,喜欢这四种节目的同学有哪些?
3.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说说你的方法。
4.喜欢哪种节目的人数最多,哪种最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数据的收集及过程,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能力目标:体验通过统计结果,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预习、质疑,看书买气球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三,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三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1.
2.
3.
4.
完善导学案2分钟。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在课本的2——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并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一些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圆规画圆。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圆
师:我本想让大家做一个套圈游戏,但对于大家站在什么位置参与游戏更公平,老师一直没有想好,请大家帮我参谋一下。(课件出示三种游戏方式,触控笔画出同学与小旗标志之间的距离。)
导入:为什么圆会有这么大的优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圆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学生对于三种游戏方式进行评价,并说原因。
二、互动探究认识圆
1。欣赏图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同时用触控笔“抽”出圆形)
师: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以前学过的图形)
(出示一个椭圆和一个凹凸不平的圆)问:这是圆吗?为什么?
2。尝试画圆。
(1)(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画出的失败作品和成功作品)师:猜一猜,为什么有些圆会“咧着嘴”呢?
(2)(实物投影仪)老师示范画圆。
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在白板上用圆规、直尺等工具演示画圆、圆心、半径、直径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圆的特征。
(1)画:在刚才自己画的较成功的一个圆中继续画3条半径、3条直径。
想:a。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b。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怎么发现的?
(2)画:a。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b。在另外一个地方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5。首尾呼应
师:在刚上课的套圈游戏中,小旗标志在圆的.什么位置?每个同学站在圆的什么位置?小旗标志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是什么?能解释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队形比较公平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圆:(闯关练习)
(第一关用白板遮盖的方式逐一呈现练习题,在学生回答出结果时,用触控笔及时给出结果。第二关演示圆形、正方形、椭圆滚动过程及中心点留下的痕迹。)
四、史料再现升华圆
(调用电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
五、全课总结理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感受圆的历史。
六、课后思考;
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你有什么方法吗?
谈收获。
板书设计:
圆心O 位置
半径r 圆的大小
直径d
小学数学教案6
这局部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局部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局部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需学好。教学中我充沛利用学具让同学先动手摆,教学中我充沛利用学具让同学先动手摆,让同学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可能刚好全局部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主要引导同学动手操作,协助同学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
首先,让同学通过分小棒的活动形成认知抵触,发生学习需要。让同学把10根小棒,每人分2根、3根、4根、5根、六根,可以分给几个人?同学边操作边完成表格,然后让同学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同学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的,一种是有剩余的。这时同学就发生了认知抵触,萌发学习需要,需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教学活动水到渠成,教师顺势揭示课题。
接着引导同学以10根小棒,每人分得3根,还剩1根这种情况为例,讲述怎样写成除法算式,使同学知道剩余的1根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建立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概念。
然后让同学“试一试”,把分小棒有剩余的'其他几种情况也分别用除法表示,在模仿中继续体会有余数除法中的商和余数的具体含义,逐步完善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概念。
最后是借助学具操作,加深印象。完成 “想想做做”时,让同学借助分圆片、分三角形等活动,比较概括地知道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假如没有正好全局部完,也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
同学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再得出结果,从形象到笼统,便于同学掌握。能为同学提供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使同学面对数学问题,用自身的智慧去探求数学的奥妙。虽然在摆的过程中,同学交流中,课堂有点乱,但同学自身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到当平均分有剩余时,需要用一种新的算法来解决,那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而剩余的局部就是余数,凸显了有余数除法的的概念与意义,让同学在实际的情景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同学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准备: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知探究】
一、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3)出示第2小题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节课的教学除了有之前所学分数的意义作为基础之外,学生还在前一课时明确了整数乘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课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学习、尝试,教师只要起到一定的点拨作用就可以了。】
2、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例2“做一做”
小学数学教案8
新学期伊始,我们学校在4月18日下午对全组教师的教案进行了一次认真详细、全面具体的检查,现总结如下:
一、整体检查情况
1、总体检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所任学科教材及所在班级实际,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课时教案突出“三维”目标,渗透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教学准备,过程清晰。
2、大部分老师的教案具有内容详细规范、项目填写齐全、突出重难点等优点,还体现了学习方法、课后小结具有实效性,学习形式多样性的特点。逐步向素质教育的目标靠拢。
3、部分教师要备好几门或好几个年级的课,任务繁重、备课量大,但他们都能认真对待、仔细备好每一门、每一节课,充分体现了各位老师对备课工作的重视程度。
4、多数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和培训项目的不同、科学设计教案、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科学内容和进度。
5、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但教学的反思停留在形式化,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地起到反思调整改进的作用。
二、问题指出
1、在本次教案检查中,虽然备课次数不足的现象消失了,都能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要求。但是个别教案内容没有趣味性,不能引发学生思考,应该引起全体老师的重视。2、部分教师的教案教学过程过于简单,没有体现情景的创设,不利于实际教学的操作。
3、大多数的课后反思过于简单。但不乏有写得好的反思,这需要各位老师值得重视。
三、整改措施
1、继续重视教案中“分层设计”的整改,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作出不同评价。
2、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充分利用它山之石,让自己的教案不断完善、趋于完美。
3、加强集体备课,特别是口算、计算练习,设计练习时注意分层。
4、检查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5、提倡教师课后如发现有更好的上课思路、方法,应及时写在备课本上,补上去或修改好。
以上是我校本次教案检查的大体情况。教案反映一位教师的教学态度,希望大家在不断钻研教学的同时,认真编写教案。也希望做的好的继续坚持下去,不理想的要端正态度加以改进,真正把教好书的口号落到实处。
小学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1的乘法口诀。
3、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准备
小棒
一、复习引入
1、对口令
①教师说算式,学生说口诀。
②教师说口诀,学生说算式。
2、摆小棒,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2根,摆3次。
每次摆2根,摆6次。……
3、引入新课。
二、学习例3
1、摆小棒。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说,1个1、2个1、……9个1
2、根据摆的情况,说算式。1个1是1、2个1是2、……9个1是9
板书:1×1=1
1×2=2
1×3=3
……
1×9=9
观察算式,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3、编口诀。
①小组活动,你能编出这些乘法的口诀吗?组长记录。
②全班反馈。教师板书: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
一九得九
4、全班交流讨论,说一说如:“一二”是表示什么?“得二”又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
5、记口诀。①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②熟记口诀。
三、课堂活动
说算式,对口诀。
1×3————一三得三
……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1的乘法口诀
1×1=1一一得一
1×2=2一二得二
1×3=3一三得三
…………
1×9=9一九得九
小学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的过程中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出示题目:1×1= 11×11= 111×111= 1111×1111=
2、观察与发现:
让学生观察前三个算式的因数与他们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3、运用规律快速说出答案:
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迅速说出第四个算式的答案。请学生自己出类似的算式并说出答案。
二、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1、出示题目:142857分别乘1、2、3、4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出乘5、6的得数。
三、第三关:神奇的9
1、出示题目:99×99= 999×999= 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出9999×9999,99999×99999的得数。
四、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1、出示题目: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
小学数学教案11
第七单元 统计
教学内容:
教材108页---111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和学习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及重要作用,体会教学来源于生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调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察主题图:同学们都参加过许多课外活动,今天教师带你们去科学宫参观科技展,去的同学很多,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参观人数情况,我们根据收信到的人数制作一个统计图。
二、合作学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独立完成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条形统计图,
2、根据这个(教材108页图)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提出
问题:①哪两年参观人数相同?(答:xx年相同)
②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多?(答:xx年)③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少?(答:1998年)
3、引导学生说出完成统计图注意事项,老师再补充:
① 必须有标题名称,名称中要简要明了地说出内容和地点,标题下要注明统计内容的时间。
② 横轴、纵轴表示什么要标清楚。
4、除了会完成条形统计图,还有其它画统计图的方法。
三、今天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1、观察109页折线统计图
2、启以引导:看看这幅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学生说:折线统计图有格子;有点,还有一段一段的线。
3、边讲解折线统计图画法。
①让学生明白折线统计图是通过描点连线的方法画
②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方法不同,可以看到每一部分变
化趋势,能看到整体变化趋势。
③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特点;哪种统计图更好。
强调告诉学生:1、象今天这样用曲折的线段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还能通过数量反映某一种事物变化的趋势。
3、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点,生活中根据我们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巩固练习:
1、 完成110页例2及做一做。
2、 让学生去调查家庭上半年用水情况并制作出统计图。
小结:
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学会折线统计图画法和特点,懂得它在生活中有很大作用。
小学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2x=20×2
3x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练一练
解方程:X÷0.2=0.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x=7.2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8X÷850+X-40
X÷9×9X-1.4+1
3.P6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0.7=14★0.9x=2.45★76+x=91
x÷9=90★x-54=18★2.1x=0.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2x=20×240X=960
3x3x÷3=60÷3解: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小学数学教案13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cháng duǎn
板书:长、 短
[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 的形成过程。]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 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 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 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 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 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 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全课小结(略)
小学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方法、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以解分米与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学习分米产生的意义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先估计一下你们的课桌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然后四人一小组的来测量课桌的长。
2、说一说你们在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吗?老师找一至三名学生回答他们的测量方法及结果。老师根据学生口述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用尺子的最大刻度连续量,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用10厘米为一份连续量,量的次数多,但计算起来较简单。
3、10厘米的`这一份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10厘米这一份的长度就是1分米。)
二、学习分米与米、厘米间的关系
1、通过我们刚才的操作,再请同学们看看分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观察尺子,1分米中有10个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手对准尺子来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是多少。
2、你们还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生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吗?(1米=10分米)你是怎样想到的?
三、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在数学书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用尺来量一量看看你的比划是否准确。
2、举出生活中长或宽或高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
3、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出来。
四、巩固练习
1、填写上适当的单位
1把米尺长1()
1把米尺长10()
1把米尺长100()
2、书本第4、5题填写在练习本上,老师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
3、练习6,7题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完成。
五、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探索规律寻求新知。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无限循环小数的意义和循环节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评价任务:
1.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2.认识循环小数,循环节,会进行循环小数的简写。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以玩扑克牌的游戏说明摆放顺序重复出现。
2、今天我们将学习与循环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3、展示目标: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环节二
目标展示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探索规律寻求新知。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环节三
学习新知
1.出示例7
(1)板书: 400÷75
让学生独立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交流讨论:第一题可以除尽,2、3题的商除不尽,总也除不完.(4)建立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5)归纳总结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2.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老师指着400÷75的竖式提问: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
总结:我们所说的重复也叫循环,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4、建立“循环节”的概念,指导循环小数的.写法。让学生任意说出几个无限循环小数,教师板书:
5、老师指导书写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小数的循环部分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环节四
训练操作。
做一做第一题
矫正:强调循环小数的写法。
小组合作各小组以小组长为中心,把自学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环节五
课堂小结
学习至此,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掌握不太好的是?
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8题、第10题。
2.课外作业:
(1)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11题。
(2)算一算,想一想:10÷7的商的小数部分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9-16
小学数学教案【热】01-17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27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1-25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1-26
【荐】小学数学教案01-22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1-23
小学数学教案【精】01-20
【热】小学数学教案01-21
【精】小学数学教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