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件集锦
初中地理课件集锦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
3、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过程: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提问】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土地有什么用途
2、读某县土地利用图,根据图例说出这个县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总结】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
二、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
【读图】“世界土地资源利用图”、“世界地形图”、世界自然带图”
【提问】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为什么面积较大的耕地多分布在温带平原及大河流经过的地区
3、目前哪几个自然带仍保留有大片原始林地
4、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分布在哪两个自然带内
【总结】
耕地:主要分布在温带平原和大河流经地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温带森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和热带草原地区。
温带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有利于作物生长。大河流经地区,由河流带来的泥沙在大河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同样土质肥沃,上层深厚,而且灌溉便利,有利于农业发展。
三、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
土地抚育着人类,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特别是首先人类生存离不开粮食,粮食生产又离不开耕地,而目前耕地却在不断地减少。看71页两幅漫画,说明耕减少的原因
原因:a、人口增长、计算从1960年到1987年人口从30亿增加到50亿,假如锐地不减少,保持15、8×106km2,则人均耕地减少了多少实际上由于人口的增加,大量建房、修路,使耕地日益减少
b、水土流失,沙漠扩大。近年来,各国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土地资源。
初中地理课件集锦2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
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展示“亚洲地形图”。
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
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
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
学生看图回答: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亚洲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
成因: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夏季风弱,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夏季风强,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过多,就可能形成水灾。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3、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得出另一特点—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距海洋远,深入大洲大陆内部)
4、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且分布广,得出亚洲气候的又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
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育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图”认识北美洲的气候分布,主要气候类型。与亚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纬度范围稍小些,高山高原贯穿两部,因山地也呈现出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
课后小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了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了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初中地理课件集锦3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我就《海陆分布》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作案例来进行分析一下。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学生活动
1、观察地球仪和火箭升空的动画演示,觉得新奇。
2、学习小组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
3、由学生讨论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
评析: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观察思考,深入自学
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海洋比陆地大)
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吧。
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学生活动
1、随机的用双手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
2、观看展示。
3、观察不同的地图进行分析判断。
4、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师: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
师:看完海洋,我们一起来看我们熟悉的陆地吧。(引导学生区别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学生看图巩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并回答问题
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学生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标。
三、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
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学生活动:
1、请一位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4、各小组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
评析: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督促、评价等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学生从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这就是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师因势利导,给学生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结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议论如能和教师释疑和谐运转,学生不仅能学得深刻,而且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动精神。
初中地理课件集锦4
地理是初一学生刚接触的新学科,在教学中是通过大量的幻灯图片,从学生接触到的地理知识或地理现象入手,使学生直观的感知地理,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亲近地理,进而热爱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初步知道学习的方法,就是我这节课的主要目的。
本节课分三大模块来进行:
一、“什么是地理”。
“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我国东汉王允对天文、地理有深入的研究。在西方,地理的意思是“大地的'记述”。
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我们居住的地球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对地理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印象。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的科学。它包括自然地理:如地貌、地质、天文、水文、气候、土壤等;人文地理:如人口、人种、宗教、城市、经济等合作探究:谈谈我们身边的地理
二、“为什么要学地理”
(一)解开地理之“谜”
运用图片展示学生熟悉的地理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地理问题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教学中从吃穿住行等方面入手,展示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
合作探究:我国南方、北方居民的主食有何不同为什么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主要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入手,重点列举了欧洲发达的国家“荷兰的风车”,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荷兰农牧业的影响。
想一想:建设服装厂、乳品加工厂该如何选址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展示大量的地理图片,从服饰、体育活动等入手观看不同地区的风俗活动。在授课时,我以“阿拉伯服饰”为重点,分析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生对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非常感兴趣,老师引导学生学好地理能更好的做到“入乡随俗”。
三、“怎样学习地理”
地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提出必要的学习要求:
1、课前:准备好《地理课本》、《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
2、课堂上:
(1)会听,根据预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听讲,听重点、难点。
(2)会看,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途径,养成“一手书一手图”的习惯
(3)会记:对重点知识做好标记,同时也要做好笔记。
3、课下:及时复习所学知识,认真完成作业。
初中地理课件集锦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3、了解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在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将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题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完成P3活动一2题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完成P3活动一3题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或看课本P4图7。3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主要山脉及山峰(喜玛拉雅山及主峰等)
B组:主要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等)
C组:主要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等)
D组:主要半岛(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等)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初中地理课件】相关文章: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03-27
初中地理教案03-17
地理初中教案04-03
初中地理说课稿07-21
初中的地理说课稿03-07
初中地理教案11-04
初中生班会课件05-26
学好初中地理的技巧11-06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