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思考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观察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般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如果单从就业率的数字看,高就业率掩盖了不少矛盾,需要各高校重视,尤其是高就业率下存在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低等,主要体现在高校毕业生的对薪酬、专业对口率、就业稳定性、就业事业发展预期空间等满意度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学生就读高校的成本大幅度提高,但毕业后就业的回报率却相对降低,并且就业质量提高得比较慢等因素的影响。此外,高就业率也造成了大中城市需求旺盛的假象,影响高校毕业生流向基层。这样,也会客观上增加就业的竞争性,从而影响就业率。
二、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思考
1.大力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从提高就业竞争力入手提升高校毕业生整体的就业水平,当是现实且不乏理性的选择。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本质上是一种表现力,是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综合素质是竞争力的基础,而竞争力是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和显著标志。
构成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可分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其中,知识结构是基础。只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求职者才会显得“有内涵”。而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已越来越成为“双向选择”成与败的关键。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则是能否持续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关键。因此,可通过深化改革,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进一步端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意愿。当前年轻人的求职意愿明显偏离社会用人需求。这也可以说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高校毕业生树立职业平等观、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已成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
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意愿,通过职业指导、毕业生毕业前集体动员大会、网络宣传等方式和渠道帮助毕业生端正求职意愿,引导毕业生正确理解前几年高就业率的现象,防止误解大中城市需求旺盛的假象,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3.提高供求匹配效率。(1)高校毕业生就业匹配措施的核心就在于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并利于他们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争取得到更多的国家企事业单位、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来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2)加强专门的劳动政策法规知识教育。过去高校毕业生招聘的主体都是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大型外资企业等,用人单位直接到学校要人,经过学校的审核过滤,这方面问题相对较少,而现在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向,情况就复杂得多,涉及到的问题也非常多,所以要加强专门的劳动政策法规知识的教育和指导。(3)全面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和网上公布制度,防止各类虚假招聘对毕业生的损害。
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分析与思考2017-05-11 22:13 | #2楼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教育培养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生就业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一些高校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就业工作模式,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服务、指导和管理,取得了一些实效,为了更好的解决接下来几年内毕业生就业的叠加高峰,特对华中师范大学近2003-201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近年来本科生就业基本情况
200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依次分别为95.88%,99.1%,95.1%,位于教育部直属各高校前列。2017年学校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0.71%。
从学校近年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就业领域集中,以教育行业为主,每年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当公务员的学生占就业人数的60%左右。到各类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占就业人数的30%左右;二是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北和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在湖北省就业的毕业生,占毕业生就业数的50%左右,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毕业生,约占毕业生就业数的30%;三是考研和出国比例一直在25%左右;四是跨学科、跨专业就业普遍。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学校逐步树立了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逐步建立起“指导—服务—管理”为一体的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制定并完善了毕业生就业的一系列政策制度,促进了就业工作向可持续方向发展,概括起来,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发展,学校确立了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学校本着对国家、社会、学校、毕业生负责的精神,认真抓好毕业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院系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为了使工作落到实处,每年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学工部领导专门到各院系调研和检查毕业生就业工作,强调学生工作要以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为中心。逐步形成了学校统筹、部门主抓、院系落实的就业工作模式。
2、重视学生质量,努力培养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近年来,学校重视学生素质培养,不断探索实践。在教学上努力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尤其是师范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优化,突出培养学生懂教育、掌握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方法技能,而且还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素质。在实践环节,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将这种教育融入到各类群体教育活动中,如:组织成才教育、人文教育讲座、开展师范生技能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毕业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毕业生的竞争力。
3、认真分析形势,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就业指导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愈显突出,只有让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转变就业观念、明确就业方向,确定就业目标,才能实现成功就业。为了搞好这项工作,从2003年开始,开设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现了就业指导进课堂。同时,先后邀请校内外专家、知名校友、社会成功人士等为学生举办就业指导讲座、报告会。学校注意对毕业生施行分类指导和心理健康指导。邀请专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辅导活动,传授基本的就业技巧和经验,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帮助毕业生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许多毕业生因此受益匪浅。另一方面,学校有的放矢的加强了毕业生教育,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向在校生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就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毕业生献身祖国建设的先进事迹和成功范例,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到西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2003年至2017年,我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和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人数逐年增长。
4、广泛收集就业信息,积极开拓市场,建立以学校为主导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主要依靠市场调节,没有需求信息就等于没有就业渠道。准确而迅速的收集就业信息,随时保障就业信息渠道畅通是就业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服务工作。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动与全国各省市的人事局、教育局、人才市场联系,收集就业信息;为了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学校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每年学工部都要派人参加国家以及各地召开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到用人单位实地走访、调查,采取开座谈会的办法,虚心听取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工作情况的反映和意见,征求他们对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同时也邀请他们来校挑选毕业生。2003年至2017年,学校每年接待用人单位800多家,召开大小招聘会达600多场。同时还注重和其他人才市场、就业网站、其他高校合作组织各类人才招聘会,实现资源共享,每年为本校毕业生提供了上万个就业机会,初步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5、加强规范管理,推进就业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就业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不但能够提高工作效果,而且从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作风,对于学校树立良好的声誉,扩大学校在社会和广大用人单位中的影响有着重要作用。学校在加强工作的规范管理,推进就业工作的制度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首先,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出台了有关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的实施办法、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管理办法、校园招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规范学校就业工作;其次,严格管理学生的推荐材料,坚持每一个毕业生同时只能签订一份就业协议的原则,结合毕业生诚信教育的开展,引导毕业生慎重选择就业单位,提高了学校的信誉。再次,采取定期公布各院系签约率办法,充分调动院系领导、教职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6、进一步加强就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为学生提供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为了更好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使毕业生能够及时获取就业信息,方便用人单位及时了解学校的毕业生情况,学校建设并不断完善了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就业信息网、《就业指导报》、就业短信平台、网络职业测评系统、就业在线咨询系统、毕业生信息系统等项目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为毕业生提供“时时、处处”的信息服务。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极大地带动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地整体提高。
7、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排忧解难。
毕业生就业工作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影响大,从小的方面讲关系到的是毕业生个人、家庭的切身利益,从大的方面讲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学校特别强调转变观念、理顺关系,强化毕业生工作的服务意识。工作中,职能部门坚持将服务意识贯穿到每一项工作中,实现“服务-指导-管理”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努力做到:坚持“公平竞争,公开竞争”的原则,实现用人信息公开,签约程序公开,就业计划公开;对毕业生,做到耐心、细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方便师生。
三、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最近几年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着诸如结构性矛盾突出、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矛盾等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供求矛盾突出。随着各地中小学规模发展减慢,中学师资逐年饱和,以前曾到学校选要毕业生的发达地区的学校也为了改善学缘结构减少了对学校毕业生的需求,需求总体呈现减少趋势。
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地域不平衡和专业不平衡,绝大部分毕业生都想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工作而不愿意到需求量大的内地、西部工作;在专业不平衡方面,由于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校的非师范专业缺乏了解、认可度还不高,相对师范专业来讲,非师范专业还没有形成品牌,因而非师范生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例如学校英语、数学、地理等专业需求量较大,其中英语专业供需比近几年一直在1:8以上,而非师范专业就业情况不尽人意。除管理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05年)、公共事业管理(04年)就业情况较好外,法学、计算机、电信类毕业生有效信息量较小,就业压力大。
三是用人单位选要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与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的矛盾也较突出。许多基础教育单位开始要研究生甚至博士,出现了研究生与本科生竞争的现象。与同等层次学校相比,师范专业近几年就业形势较好,工资待遇较高,抬高了学生对工资水平的期望值。
四是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情况并存。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部分专业毕业生无业可就,另一方面,毕业生的心理预期居高不下,择行业、选地区、挑单位、讲待遇,就业时犹犹豫豫,挑三拣四,等待观望的心态较浓,有业不就已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再加上部分毕业生放弃就业,立志考研,也影响了就业率的稳定和提高。
五是就业形势严峻造成的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进入壁垒现象日益严重。一些大城市对学校是否是985、211学校、毕业生是否是本地生源严格控制,对毕业生的英语、计算机等证书要求较高;很多地方要参加行业进入考试,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四、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涉及到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等多个环节的系统工程,通过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践,有一些思考与建议:
1、从宏观层面看,政府应多出台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1)加大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的政策倾斜力度
西部地区环境艰苦,经济文化比较落后,需要大批人才去改变它的面貌。目前国家虽然已经出台了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的优惠政策,但许多地方配套政策尚未出台,一些项目政策落实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毕业生存在后顾之忧。因此,应加大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的政策倾斜力度,真正落实到西部地区就业毕业生的培养与使用措施,让毕业生在那里有更多的用武之地、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加大对在西部地区做出突出贡献毕业生的奖励与宣传力度。
(2)制定和实施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各省市和地方还需尽快制定相应措施,使政策细化、落实,提高大学生创业服务效率,建立针对毕业生创业的有效支持、帮助体系,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思考】相关文章:
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建设思考03-10
应对就业面试的思考总结04-18
面对就业面试的思考总结04-17
统计宣传工作的现状不足和思考06-02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接收函04-02
关于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05-16
大学毕业生就业介绍信04-23
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调研报告05-05
大学毕业生就业自我鉴定03-01
县域社区共驻共建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思考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