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正文
学校德育工作

2023-09-21 09:20:14 21好文网 工作总结

学校德育工作

目前,面对全球生态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挑战,国际社会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对人才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而人才的德行培养与发展始终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世界各国强调的首要问题,***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号召全社会重视德育。教育的灵魂就是思想品德的教育。德育工作不仅要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而且要放到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议事日程上来,要高度重视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了解,引导和培养,要用先进的道德文化鼓舞人,陶冶人,教育人,在全社会促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使青少年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把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可信,成为整个素质教育的方向系统和动力系统。作为学校这块德育教育主阵地,应该发挥很大的作用,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不得深刻反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学校普遍加强了校园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不少的学校对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了层次性,针对性管理,但从当前形势与任务的要求看,仍存在着一些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能科室分工,使德育及教育工作孤立化

长期以来,教务处管教师、管教学,政教处管学生、管德育。在人们的思想中形成了定势。这是教育、教学分离的重要原因。职能科室的分工,本是教育教学落实责任的目的,也是有人抓的保证。但久而久之,专人抓变成专人干,教育学生,德育管理的任务全部落实到政教处,班主任的肩上,大多数教师失去了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的义务和责任;学校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局面。一些善于学习的学生只学到了教师教的知识,没有学到教师的高贵品质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厌学的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厌学,转嫁到对该科任课教师的厌恶。这样,使得本应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对立,德育工作偏离了主阵地----课堂,使德育工作变成了“空中楼阁”。

(二)运动式的德育活动替代了德育的全部内容德育是以道德品质教育为基础,使受教育者思想、政治、世界观、法制等方面得到全面教育的系统过程。但有的学校却侧重于时事政治,误认为搞几次纪念活动,开展几次文艺活动便完成了德育任务,活动取代了德育工作的全部内容。

(三)对德育认识不清

德育是一门科学,与各学科有紧密的联系,随着学生年龄、心理的增长所要求的侧重点不一,时代的变迁赋予其较多的新的内容。但相当一部分教师不甚了解,不研究对策,也不找方法。在具体的工作中,用“注入式”“复印式”甚至用到了“训兽式”的教育,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四)德育远离社会,远离学生生活实际长期以来,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在理论与实践中一直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德育是一种单独的教育,它可以脱离其他各育,脱离学生的整体生活。因此出现了两个抽离:一是学校德育从完整的德育中割裂,抽离出来,使之成为学校中的一个单独实体,试图靠单独的政治课,班会来完成德育工作,这是一中的与地位和德育价值的偏移;第二是把德育从生活中抽离出来,成为独立于生活世界的独立实体。学校搞的德育活动与生活中的道德教育存在较大差距。

(五)德育工作形式化、方法简单、缺乏创新

由于社会对学校评价标准的影响,学校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人力、物力、财力等得不到保证,使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德育工作成了空洞说教、简单灌输,有些学校甚至连班会也在进行语、数、外等教学活动,加上相当一部分老师不敢大胆创新,德育工作走老路,程式化,时效性不强。

二、增强德育工作时效性的具体做法

(一)树立大德育观理念,让社会、让环境、让生活变成的德育大课堂

1.树立社会德育观,***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人的德行成长是一个全人生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全息性、不能局限在独立的时空中进行。学校德育仅仅是全具型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源头活水在社会大系统之中。德布尼斯基强调,道德是渗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间的,德育必须向全部生活世界开放。社会是一个大德育课,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为学校德育的延伸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工厂、部队、机关、医院、科技场馆、德育基地等都是必须充分利用的资源,让学生走进他们,了解社会,

增强责任感,在与会的对话中感知惜时守纪、严谨敬业、善良勤劳、勇敢顽强等的品德。

2.树立生活德育观。生活德育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人文世界。生活世界是基础性的、本源的、同时也是真实的,巨头无限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从根本上讲,生活世界是德育魅力产生的源头。因此,德育要走出理性世界,回归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构建生活的德育。

大量实例表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快速、高效的学习是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相互促进的饶有趣味的活动。那些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热爱父母、对生活有深入体验的学生,对学习往往有较为深入的理解、感悟。从新世纪学生所面临和关注的问题来看,生活性问题占比例明显上升。为此,让学生德育从抽象化、空洞化得说教中走出来,让学生体验生活和生命的乐趣,实施“生活的德育”已成为时代主题。

3.树立生态德育观。生态的德育主张不仅要构建生态道德“规范”,更要转变以往的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者要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启发、引导学生为人类的长远利益着想,从小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从而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思想意识、觉悟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正确理解、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识的控制人对自然的盲目破坏行为。生态的德育要求学校的德育设计和运行过程处处体现生态理念,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体悟生态道德的内涵,生成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道德能力。如创建绿色校园、绿色地区、让学生每天置身于优美的生态环境中,体验生态美;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体验大自然、认识和保护动植物,并要提升生态觉悟,从生态学角度研究校园、教室、家庭和社区里的闲置德育资源,使以往不曾注意和未被利用的自然、人文德育自然活跃起来,优化配置,互惠共生,发挥育人合力。优美的环境能使人产生严谨和秩序感,能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从而,愉悦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稚气,规范学生言行。

(二)改革德育内容,使其符合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有序的过程

任何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品德教育中,必须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水平进行,让教育内容和接受教育者产生共鸣,教育内容得到受教育者认同,这样才能使品德教育得到最优化的实际效果。坚持低起点、两目标、分层次、近生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改变学校德育“倒金字塔”现象,把德育的起点和重点放在培养受教育者基础文明修养的道德教育上,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根据资料表明,道德行为的养成,60%是在初中,20%是在高中,20%在高中以后。小学至初中是学生心理逐渐成熟,行为习惯逐渐形成时期,所以在这个时期我们应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基本德育教育,养成良好道德习惯,这样才能使我们这个社会有个良好的.道德环境才能培养更好的道德水平。《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说:“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所以,我们要把“倒金字塔”序列正过来,使其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现实。要培养学生爱父母、爱家庭、爱学习到爱我们的祖国。

(三)德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当代学者叶澜说过一句话,“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的确是一句很深刻的话。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校的组织和管理都大胆的交给学生,包括校规、校纪的规定,校园环境的设计、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学校正常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学生操行的评定、主题班会课的组织等。杜威有句名言:“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培养和发展一个人全部潜能的漫长过程,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学生从一踏进校门,就开始进入了一个特定的社会,开始了他们成长的时间,在实践中体会成功,感受失败,找回自尊、自信,培养自强,实现创造和发展。

(四)重视个体化、发展观的德育评价 德育评价中应重视学生个体特征,做到因人而评,反对德育评价公式化、千人一面化。评价者要深入了解和剖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时充分发挥学生优点、特长,并进行适时评价,使其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针对品德表现中的不足也要及时指出,以便改正。在学生评价中教师还应及时将学生一些信息提供给家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另外,在德育评价中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即重视学生的历史和现实表现,又要注重对学生品德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分析,要看到学生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要针对学生品德成长发展的整个过程给予连续不断的评价,做到评价的连贯性和经常性,从而预测学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切合实际的教育,引导其思想品德向更高阶段发展。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学生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看到自己的个性特点、看到预定的目标和现实的途径、看到自己每个阶段取得的成果,从而调动起主体能动性,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相关文章:

学校德育工作问卷06-11

学校德育工作讲话12-02

学校德育工作概论09-09

2015学校德育工作09-12

学校德育工作 职责09-18

学校的德育工作总结08-22

学校少先队的德育工作总结05-30

学校期末德育工作总结03-10

高中学校德育工作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