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如果按住ctrl键不放,再将鼠标移出日历区,即可保持该日信息摘要不变;日月升降是本地时间,气朔时刻是北京时间;输入公元前212年方法是B212或*212或-211;BC4713至9999年有效,BC722年以后与实历相符。
P1指两圆相初亏切点的方位,从日面北点起算(赤道坐标系中,日面顶点),向东测量。日面在我们的视觉平面上,按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确定方向。P2指复圆方位角。V1,V2也是切点方位,起算点从地平坐标中的日面顶点开始。
小圆点为北极,北极向阳高亮,背阳变黑,只显示最后一条线的北极。站在日心观测,斜线为白道,水平线为赤道(用户可选黄道),竖直线过地心自转轴(或黄轴),大圆是贝塞尔基面上的地球圆面。方位角给出大阳的地平坐标。全的食分为月日视径比,食带宽的单位是千米。
类型:T全食,T0无中心全食,T1有中心全食但本影没有完全进入,A环食,A0无中心环食,A1有中心环食但伪本影没有全部进入地球,P偏食,H环全环,H2全全环,H3环全全。因为只采用二点线性插值,所以P类型(γ值较大时)的精度稍差一些。
光速:c = 299792458米/秒
注意:J2000.0 = 2451545.0, J2001.0 = J2000.0 + 365.25, 其它类推。
一AU的光行时间:499.004783806(±0.00000001)秒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6.6米
地球形状引力因子:J2 = 0.0010826359
地心引力常数:GE = 3.986004418*1014米3/秒2
引力常数:G = 6.67259(±0.00030)*10-11米3/(千克·秒2)
黄经总岁差(标准历元2000年 IAU):p = 5028".7969288/儒略世纪
黄经总岁差积累:p = p*t + 1".11113*t*t,t为儒略世纪数,近五十年内足够精确。
黄赤交角(标准历元2000年):ε0 = 84381".448 IAU1976或IAU2000
黄赤交角(标准历元2000年):ε0 = 84381".406 J2000赤道&J2000惯性黄道,常用
黄赤交角(其它历元归算):ε = ε0 - 46".836769*t,t为儒略世纪数,近百年内足够精确。
黄赤交角:ε0 = 84381".409 DE405赤道&J2000惯性黄道
月地质量比:μ = 0.0123000383 = 1/81.300560
一AU长度:1.49597870691*1011米(±3米)
章动常数(标准历元2000年):N = 9".2052331
太阳视差:π = 8".794144
光行差常数(标准历元2000年):κ = 20".49552
地球扁率: f = 0.00335281 = 1/298.25642
日心引力常数:GS = 1.32712442076*1020米3/秒2
太阳质量:S = GS/G = 1.9888*1030千克
日地质量比:S/E = 332946.050895
行星质量系统(太阳与行星质量比)
太阳:1 水星:6023600(±250)
金星:408523.71(±0.06) 地月:328900.561400
火星:3098708 (±9) 木星:1047.3486(±0.0008)
土星:3497.898(±0.018) 海王:22902.98 (±0.03)
天王:19412.24(±0.04) 冥王:1.352*108
根据IAU,2006年第26届大会有关决议,冥王星被定义为矮行星。
回归年:365.24218968 - 0.0000000616(t-2000) = 365天05时48分45.1秒 at 2008.0
恒星年:365.25636306 + 0.0000000010(t-2000) = 365天06时09分09.8秒 at 2008.0
近点年:365.25963586 + 0.0000000317(t-2000) = 365天06时13分52.6秒 at 2008.0
食 年:346.62007598 + 0.0000003240(t-2000) = 346天14时52分54.8秒 at 2008.0
朔望月:29.53058885 + 0.0000000022(t-2000) = 29天12时44分02.9秒 at 2008.0
回归月:27.32158224 + 0.0000000015(t-2000) = 27天07时43分04.7秒 at 2008.0
恒星月:27.32166155 + 0.0000000019(t-2000) = 27天07时43分11.6秒 at 2008.0
近点月:27.55454988 - 0.0000000104(t-2000) = 27天13时18分33.1秒 at 2008.0
交点月:27.21222082 + 0.0000000038(t-2000) = 27天05时05分35.9秒 at 2008.0
年月长度的解析表达取自《2008年中国天文年历》,这些数据通常与早期IAU推荐值有关,常做为教科书标准参考值,本软件实际星历计算采用更理想的解析表达,以便与实际星历计算相符。行星质量系统取自JPL数值积分的初始值。黄经总岁差的IAU2000采用值与其它理论采用值几乎相同,每世纪一般只相差几个毫角秒。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供交流学习,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原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观点,如作者本人对转载有异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具有价值的学习交流平台。